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逆差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逐年减少外贸逆差是个战略性问题。
2、而且就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各出超国的顺差之和必等于各入超国的逆差之和。
3、然而,对购物篮中商品质量的担心,可能会加剧美国对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和军事竞争的担忧。
4、汇率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错误地把汇率与贸易逆差联系起来,且又将贸易逆差错误地与就业减少关联起来。
5、实际上,欧自联根本不能平衡英国的外贸逆差,而欧共体六国对工党建议欧自联与欧共体密切合作的呼吁不加理睬。
6、只是在某些侥幸的特殊情况下,才能用同样一张限制需求的处方来解决通货膨涨和收支逆差这两个难题。
7、似乎在这个时候,美国人意识到可能已经发现了一条可以不劳而获地安享他人财富的路径,那就是对贸易逆差不必过于在意,通过增发美元,贸易顺差国家将不得已将美元外汇投资到美国,美国人可以安享财富而不必削减消费效用和军费开支。
8、贸易逆差扩大,不是因为出口增长放缓,而是因为进口增长提速。
9、这套办法之所以创立,是由于黄金已不足以融通国际收支中的逆差。
10、未来一旦英国退出欧盟,欧陆国家作为逆差国没有任何动机与英国建立金融服务业的互惠协定,英国金融服务业将丧失进入欧盟内部单一市场的机会。
11、中国的全面顺差和美国的全面逆差,其实和人民币汇率的关系不大,倒是受中国储蓄额以及美国的肆意挥霍的影响更多一些。
12、而这个贸易逆差补平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纺织品的出口。
13、第四部分,运用福利经济学及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逆差对中国经济福利和企业的影响。
14、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大跌,即使对中国的币值再调整也不会扭转贸易逆差。
15、调查发现,投资者对美国联邦预算和外贸逆差的担心是股市下跌的部分原因。
16、但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仍高,出现外贸逆差,企业产销率下降。
17、虽然中国的加工出口模式在经济危机年代或许依然如故,但可能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贸易逆差的方式。
18、越南政府已经暂停黄金进口,以减少该国日渐增大的贸易逆差。
19、能源支出的不断高涨使土耳其国际收支中的经常帐户出现逆差。为了扭转贸易赤字,土耳其一直争取增加跟俄罗斯的贸易。
20、结果是外国投资额大于本国储蓄额,这就形成了贸易逆差。
21、这也是一季度首现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22、人民币汇率是中美贸易逆差的罪魁祸首吗。
23、这样仍然会出现巨额贸易逆差。
24、虽然贸易逆差高于预期,但出口处于高位和资本财进口上升均显示出美国经济仍具有活力。
25、“熟货”,外贸转向长期逆差。
26、今年我国贸易有逆差。
27、北京与新德里需要开始商讨细节,并着手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以防不断扩大的逆差进一步侵蚀信任。
28、这是一份缺失,一种逆差,一次向心理空间扩展的失败,那感觉就像初次接触微积分时那样叫人难以形容。
29、休谟想像到,最初陷入逆差的那些国家会有相反的调节过程。
30、玛丽:由于外援而造成的国外的美元过剩,资本的输出和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迫使美国正式中止了黄金的可兑换性。
31、中国的货物贸易是顺差,但服务贸易是逆差。
32、美国最终或许只能为这些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导致其通胀加剧,甚至造成贸易逆差不降反升。
33、由于外援而造成的国外的美元过剩,资本的输出和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迫使美国正式中止了黄金的可兑换性。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