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患者要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不要盲目用药,那么,细菌性痢疾为什么要右侧卧位呢?请看下面的分析。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右侧卧位是治疗的需要,效果会更好的。
中医中药治疗:
①辨证论治:表未解里热已盛者应表里双解,用葛根黄连汤加减;湿重于热者应利湿清热,用胃苓汤加减;热重于湿者应清热利湿,用白头翁汤加减;湿热互滞者用芍药汤加减。
②黄连素0.4g,每日3次,儿童30 mg/kg/日,连用5~7日。生大蒜口服。
③亦可选用马齿苋、地榆、苦参、地锦草等单方草药煎汤口服,早晚各一次。
另有,黄连素0.3~0.4g,每日4次;一见喜4g,每日4次。疗程均为7天。
偏方: 湿热痢
①治则:清热燥湿止痢。
②处方:合谷、上巨虚、天枢、内庭。
③治法:均采用泻法。 针灸: 疫毒痢
② 治则:清热解毒止痢。
②处方:天枢、足三里、曲池;抽搐不止加太冲、阳陵泉,高热神昏加水沟、委中,厥脱加关元。
综合上述,患者要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治疗期间要注意清淡饮食,保持乐观的 心态坚持治疗,还是能治愈好的,服药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均衡营养,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