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11

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11

来源:乌哈旅游

  教学目标

  1、会认“憧、憬、歇”等4个生字,会写“筝、拔、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尝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风筝)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憧、憬、歇、埂”

  “憧、憬、歇、埂”是左右结构的字;“憧”和“撞”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筝、拔、蝴、蝶、福、托、梢、歇、踪、丧、圈、坊”

  指导书写:“拔、蝴、蝶、福、托、梢、歇、踪、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拔”不要写成“拨”;“筝”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总结概括,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五、课堂练习,抄写句子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风筝蝴蝶拔几根幸福托着垂头丧气半圈

  树梢歇一歇千呼万唤踪影磨坊

  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设计意图:由回忆放风筝的情景,引入课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在面对新知时,能主动寻找其现实背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板书:兴奋、激动、自豪)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4、学习第4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板书:找风筝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5、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板书:垂头丧气)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板书:继续)

  (4)想象写话

  ɑ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b全班交流

  c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d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设计意图:“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环节主要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在总结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课堂练习,小组交流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