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燕子》课堂实录及评析 篇1

《燕子》课堂实录及评析 篇1

来源:乌哈旅游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

  2、通过燕子的形象及飞行和停歇的特点,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燕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有一种美丽的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你们知道是什么鸟吗?

  生:燕子。

  师:燕子给你们的印象如何?

  生:燕子非常机灵。

  生:燕子有一身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似的尾巴。

  生:燕子很可爱。

  生:燕子很聪明伶俐,我很喜欢燕子。

  ……

  师:春天来了,小燕子又来到我们身边,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装扮着美丽的春天。今天,就让我们欣赏作家郑振铎先生描写的《燕子》。(板书:燕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师:现在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燕子?(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燕子。

  生:写了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南方飞来、燕子怎样飞行、燕子的停歇。(板书:外形 从南方飞来  飞行 停歇)

  三、深入理解,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小燕子在百花丛中飞)

  师:你们瞧,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小燕子,谁来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一身黑色的羽毛。

  生:它长的美丽可爱。

  生: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

  师: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他读的怎样?

  生:读的很流利,但语气太平淡。

  师: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这很好。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生:应读出小燕子的活泼机灵。    师:请你把这一段读一下。

  (生读这一段)

  师:他读的怎样?

  生:他读的很有感情。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段,要读出小燕子的活泼机灵。

  (全班齐读)

  〔多媒体出示句子: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教师指,学生填空)

  师:括号中的词语好不好?(好)好在哪里?

  生:“乌黑光亮”不仅写出了颜色,还写出了美的感觉。

  生:“俊俏”说明燕子长的很漂亮,“轻快”说明燕子很机灵。

  生:“剪刀似的尾巴”很形象。

  师:作者抓住了燕子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你们能不看书把第一段内容说出来吗?(能)( 出示小燕子的剪纸,齐说第一段内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春天来了,小燕子为什么要从南方飞回来呢?

  生:因为春天景色太美了。

  生:小燕子也想加入这春天的盛会。

  ……

  师: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画出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

  (学生读第二段)

  生: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

  (学生把这些词语画下来)

  (出示: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才下过细雨,风吹拂着柳丝,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学生对比读这两段话)

  师;哪一段话更能表现春天的光彩夺目?为什么?

  生:“蒙蒙的细雨”表现了春雨的细而密。

  生:“微风吹拂”说明春风很轻很柔。

  生:“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说明了柳树刚刚发芽。

  生:“青草、绿叶、鲜花”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多媒体出示美丽的春光图,老师配乐朗读)

  师:请大家带着对春天的热爱,对春天的赞美,一起来朗读这段话。

  (生齐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什么生机呢?(学生默读第三段)

  师:燕子是怎么飞行的?

  生: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

  生: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师:请大家快速读这一段,把你认为写的好得词语圈出来。并说出理由。

  (学生读)

  生:“掠”写出了燕子飞行的速度很快。

  生:表现出了燕子飞行时轻快灵活。

  生:“沾”写出了燕子尾尖轻轻点了一下水面。

  师:你能把“掠”和“沾”换成其他的词吗?

  生:“飞”。

  生:“贴”。

  师:有原来的恰当吗?读一读。

  生:没有,因为“飞”不能说明燕子轻快灵活。

  生:不能说明燕子飞的速度快。

  生:“贴”字表现接触的面积大,不恰当。

  (点名读这一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找合作伙伴,自学这一段。

  (学生自主的学习)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生:我们认为这一段“几痕”、“五线谱”用的好。

  生:“几痕”说明了距离较远,模模糊糊,若有若无。

  生:“五线谱”把停歇的燕子看作是自然形成的曲谱。

  生:我们认为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贴切。

  ……

  四、拓展延伸

  师: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

  生: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很喜欢小燕子。

  生:我希望大家不要破坏这美丽的春景。

  生:希望人们要爱护小燕子。

  生:我们不仅要爱护小燕子,还要保护所有的动物。

  ……

  师:小燕子真是惹人喜爱,学完这一课,你们心中都有了燕子的可爱形象,在课余时间,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拍一拍……下一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我国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基本观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确立“读为主线”的基本理念,既让学生“读入”(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又让学生“读出”(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

  一、读为主线,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

  在课堂中,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不要走过场,要变换形式,把学生的齐读、自由读、选择读、合作读、教师的范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读为主线,并不是简单地认为读的次数多,时间长就可以了。漫无目的地、重复地、机械地读,再多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要正确对待读与理解、读与感悟、读与思考、读与提问、读与讲解的关系。我们要让学生在读中悟文、读中悟形、读中悟情,让学生真正感受文中的语言之美。

  二、读为主线,必须强调诵读

  学习语言的第一要旨就是读。首先,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对语言的记忆,首要是语音的记忆,毫无疑问,只有诵读才能形成这种记忆。其次,诵读是语感形成的重要途径。江苏的王培远先生指出,“语感的形成包括两个层面的自动化:一是意识活动的自动化,即心有所思,不必着意就能遣词造句,组织表达;二是发音器官筋骨活动的自动化,表达的意念一经形成,口舌即能付诸实现,达到心口双畅。”在反复的诵读中,书声琅琅,语感自然就形成了。

  诵读的另一作用就是读中求悟。学生在诵读中切以体察,在语言积累的同时,课文中的美词佳句自然也“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了。通过诵读,学生以读通情,以读传情,以读激qing,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构思,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者洋溢在作品中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感情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启迪。

  《燕子》一文中,写春天的美景“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描述文笔极为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在教学中,我没有过多地分析修辞手法,用词的准确,构思的精巧,而是让学生细细地品读,反复吟诵,在诵读中自然感受柳的“柔”、草的“青”、叶的“绿”、燕子的“活泼”,品悟到了春天的美以及作者所表达的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这样的读,学生初读感受有形,细读感受有情,精读感受有境,语言能力自然得到了发展。

  读为主线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读中知内容、理层次、解含义,在读中联生活、品佳句、启才思,在读中显情态、学交际、练口才,在读中悟情感、明善恶、冶情操。

  【点评】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它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基本观点。老师始终将“读”贯穿全课,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一开始,老师就创设美的情景,激起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之后,又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细细品读,反复吟诵。在诵读中,学生感受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春天的光彩夺目。在诵读中,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王褚乡中心小学教导处主任  赵增玉〕

  【自我评价】

  本节课一开始就创设富有美感的情景: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有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从南方飞回来,加入这春天的盛会,你们知道是什么鸟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再美美地描述一下燕子的形象,利用学生对燕子形象的回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老师再让学生以读为本,深入地理解课文。这节课从学生感知、感悟到体会、理解,都坚持充分地读,学生在品读中欣赏优美的词句,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在学生真正感悟了文章的内容后,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心中的燕子,以激起学生对燕子的热爱,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唤起学生对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保护人类生活的家园。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