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到20__年的那个春夏,爸爸被单位安排,前往当时西城区的非典定点医院——北京德外医院工作,一去就是两个多月,每天只靠一通电话与家里报平安。那时候,我上高一,除了每天按时上“空中课堂”学习外,就是与妈妈一起牵挂着爸爸,等每天的“平安”电话。
还记得那期间爸爸第一次回家看我们的场景:大概是6月底,疫情已经被控制住,他骑着自行车回来,远远地站在胡同口,跟我们喊着话,告诉我和妈妈,放心吧,过不了多久疫情就会彻底结束了,就能回家了,让我们要好好照顾自己。还没近距离的看看爸爸,他又骑上车回医院了。还记得在非典疫情结束后,爸爸受邀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医务工作者的表彰会,在电视上看到他的身影,我也为他骄傲自豪。那时候在我眼里,身为共产党员的他,是光荣的,耀眼的,但年轻的我,还不懂这光荣背后所付出的所担当是共产党员应该肩负的责任。
十七年过去了,今天,我不再是那个上高中的学生,而是已经有了孩子的妈妈。而我的爸爸,也不再是当年那个骑上车就飞奔的年轻人,而是到今年11月就要退休,可以专心帮我带孩子的姥爷。没想到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来势汹汹,正在住院治疗期间的爸爸,主动要求“出院”并再次投入到抗疫情中。原本计划春节后做肾结石手术的事情我猜已经被他忘到脑后了。而他,也截至今天,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一天“休息日”,最忙的时候,他只能蜷缩在一个伸不开腿的沙发上过夜。想想一个即将六十岁,有高血压高血糖、原本应该马上做手术的他,这样的忘我工作,这样的全心付出,我忍不住想流泪。为他感动也为他担心。
2月17日的下午,难得收到爸爸的一条信息(他工作忙,很多时候我发微信,都顾不上回复我),一个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照片,不仔细看,我真没认出那是我的父亲,照片下的一行字是“我今天防护齐备进入隔离区修理消防卷帘门,不用担心”。我想不通,为什么修一个消防卷帘门,一定要在这个时候进行,就真有那么着急吗,就必须要在频繁出现确诊病例的此时吗?这些疑问我没有发出去。也许答案是“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因为安全是第一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安全都要有保障,因为我需要做好带头作用”。我只是回复了一句“真让人担心,进入隔离区多久”。然后又成为了一条没有回复的对话。也许他又忙什么事情顾不上回复我了吧。
再说说我,在面对这场疫情中,我也算是磨炼意志,给自己做了一次自我审视和反省。坦白说,抱怨过,因为爸爸的工作原因,我必须要和父母彻底隔离,也因此让我有了整个正月都没有见过父母的初体验。除了见不到父母以外,也许更让我产生抱怨情绪的就是,得不到他们的帮衬。想想其他同事,可以将孩子给到父母,踏踏实实的享受居家办公的乐趣,而我,似乎真是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自己。为什么说也算是给自己做了一次自我反省,想想身在一线的父亲,我这点小委屈那就真是矫情,真希望在抗疫情期间,也改改自身的毛病,肯吃苦,能担当,我想这也是我应该从父亲身上学到最基础最简单的东西吧。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很荣幸,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敬重、学习的共产党人。感谢您,在抗击疫情中,您都在为我上生动的党课,教导我,勉励我,鞭策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