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范文(4篇)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范文(4篇)

来源:乌哈旅游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范文

  不少业内人士说,纪录片要有一种“静水流深”的特点,《掬水月在手》可谓对这一特点的很好诠释。如果选一句诗来形容这部纪录片给人的感觉,相较标题“掬水月在手”,也许更适合的是曹丕《燕歌行》里的“短歌微吟不能长”。短歌轻吟,似续还断,它说明中国艺术需要留白,而留白不等于停顿或缺失,同样是一种内容的呈现形式。

  电影中有许多看似和主题无关的传统文化展示,比如细腻地去拍摄一片青瓷,一袭精美的丝绸旗袍,一尊斑驳的摩崖石刻,这些空镜头堆叠出诗的韵味。一首诗不能太实,再浓而烈的感情,也需要有一两笔荡开来,写写山里的叶子,香炉里快燃尽的灰,地上的月光。看似没有关联,但反而是最触摸心灵的东西,更见诗人的火候。《掬水月在手》作为金爵奖纪录片官方入选影片,曾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不少观众喜爱它诗意的镜头和唯美的表现形式,但也有人批评其叙事的支离破碎和过于软性的细节选取,仿佛不足以支撑起叶嘉莹一生的创举和身后波澜壮阔的时代。这也许是因为,《掬水月在手》选择了一种诗性的创作方式,而在体裁里,它更近乎一首婉约词。

  据该片创作团队介绍,在拍摄过程中,叶嘉莹的“弱德之美”是最打动团队的地方之一,也是该片想传达给观众的重要理念。而“弱德之美”是叶嘉莹对词体的美感特质提出的一种说法,纪录片中明确提到“弱德之美”的地方,是叶嘉莹谈论朱彝尊的词时。显然,在写作手法上,电影是偏于慢词、长调的,但稍显矛盾的一点是,它选取了《秋兴八首》作为隐线叙事,来烘托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主题,略有一种割裂之感。无论“弱德”还是“要眇宜修”,都是词的一种难以直言的隐曲之美。词之为体,适宜表现女性之柔美,而用词去表达离乱兴衰,有时会失于晦涩难懂,让人觉得形式上有些轻和散。鲜少时代的大处落笔,回避一些直接的现实矛盾,过于清空骚雅,这是《掬水月在手》的不足之处。但我们无须过于苛责它,正如叶嘉莹自述,“我觉得陈导演取的名字很好,因为那不是真实的我,只是水中的一个影子,大概介绍了我一生的经历。”至少,它是一首完整的婉约词,借叶嘉莹之言,照见了古诗词之美。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范文

  1985年6月,高中毕业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飞行基地学校来依安一中招飞行员,他听说考上飞行员读大学不用花钱,还管吃管穿管用,就悄悄报考军校。父亲得知后,他对父亲说:“家里负担太重,当兵能省一大笔费用,”面对懂事的儿子,父亲感到欣慰。经严格考试和重重体检,最后一轮到齐齐哈尔市体检合格,他成为依安一中唯一被选上的飞行员,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军校的四年,让刘伯明完成了从地方学生到军人、飞行员的转变,也让他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军事素质。那段时间里,他特别爱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方面的史料书籍,深切感受到了前辈英雄们的伟大事迹,也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决心。1989年7月,他被分配到空军某基地,对飞行操作技能进行强化训练。

  1990年9月,刘伯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那时,他所在师里的一个团飞歼8,一个团飞歼6,他主动向上级申请去飞歼8,领导考虑他飞行经验少,没有立即批准他的申请。但刘伯明相信天道酬勤,也深知要飞最先进的战机就必须要有最过硬的技术。训练中他主动“加码”,经过两年的刻苦训练,1992年12月,终于如愿以偿飞上了歼8。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但他并不满足,经几年刻苦训练,无论飞行技能还是战斗机飞行员的作风养成,都有快速进步。在一次编队训练中,他曾遭遇飞机与鹰相撞的险情,在右侧机翼撞出一个大洞的情况下,他依然冷静地稳住驾驶杆,完成编队任务。

  1996年,刘伯明听说了选招航天员的消息。他想,航天一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事业,自己的性格遇事比较冷静,身体素质也不错,应该具备当航天员的基础,就第一时间报了名。后来,他顺利通过了体检、特检,1997年底,接到了被录取的通知,能够开辟一个全新的事业,他的心里非常高兴。1998年1月,经多年航天员训练,完成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刘伯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加入到航天员大队,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面对鲜艳的国旗,他们庄严宣誓: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

  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选拔是严格而残酷的,尽管14名航天员都具备了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但神舟五号任务,只有一人能够实现飞天梦想。20__年,“神舟五号”飞船上天前,作为“神五”飞船首飞梯队队员刘伯明,在信心满满地备战神五时,突然听到母亲病故噩耗。母亲的去世让刘伯明沉浸在深深的悲恸之中。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刘伯明始终郁郁寡欢。后来。刘伯明的妻子、战友也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带他做心理治疗。大约过了半年时间,他才从母亲去世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刻苦学习训练,用最好的成绩告慰母亲在天之灵,回报领导和战友的关心帮助,并用加倍的努力,早日实现飞天梦想,回报母亲的恩情。

  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刘伯明虽然进入了备份乘组,却再次与飞天擦肩而过。虽然最终没能上天,但他没有气馁,选拔没有失败,只有认真总结提高,更加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才能早日圆梦。与“神五”“神六”任务不同,备战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时,新增了3个地面大型训练设备:模拟失重水槽、低压舱和出舱程序模拟器。学习训练的内容和强度成倍增加,刘伯明从难从严圆满完成训练任务,并取得优异成绩。20__年底,刘伯明被选入“神七”乘组。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范文

  汤洪波,男,汉族,1975年10月出生,籍贯湖南湘潭,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大队长,安全飞行1159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__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__年5月,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__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

  20__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20__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0__年6月17日9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北京时间20__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范文

  苏炳添一战打破了三个纪录:

  首先,新中国从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现在37年的历史上,首次有中国男性运动员打进到100米决赛的赛场,绝无仅有,这个意义不亚于当年刘翔闯进奥运会决赛并且夺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奥运会上,曾经有一位日本运动员打进到奥运会男子100米的决赛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个时候是用手计时的时代,跟电子技术时代差的还比较多。

  第三,亚洲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也就是第2届奥运会上,到现在121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亚洲运动员以100米半决赛第1名的身份进入到世界最顶级的百米飞人大战的决赛。

  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荣耀,属于伟大的中国,也属于亚洲。年过30的苏炳添,靠着顽强的自律,靠着超强的意志品质,成功的打进到了100米的决赛当中,为全亚洲人长脸。就连中国田径名将刘翔在微博上也发文祝贺苏炳添:“封神!9秒83!!!”

  此前展望半决赛时,苏炳添强调,半决赛就是自己的决赛:“对我来说,能够进入决赛就算完成任务。如果能够突破10秒大关,进决赛应该没问题。”

  看了比赛,真是激动得哭了!太不容易了!简直是一战封神!正像刘翔所赞扬的那样,这是中国奇迹和中国速度,这也是亚洲奇迹和亚洲速度!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每一次踏上赛场,苏炳添的脑海里都只有一件事:竭尽全力跑出“中国速度”,为祖国添彩!能打破亚洲纪录,打破黄种人的极限,站在东京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所有的梦想都在这一瞬间变成了现实!

  把半决赛当成决赛。是啊,人生路上关键的每一步都需要这种精神,我要向苏炳添学习,他是我最崇拜的奥运英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