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各位同事:
大家好!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感和素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身心相对稳定的潜在基本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需的。
其本质特征是指教师自身的素质,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体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师德的一切要求都是以教师的人格为基础的,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人格特征上。历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循善诱”、“不知疲倦地教人”、“践行”等,不仅是师德的规范,也是教师良好人格的性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规范、道德化身、人类楷模、父母身体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老师当作学习的榜样,模仿他们的态度、品味、品行、行为、声音、笑容等。在儿童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是人格和品德的形成时期。虽然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的人格形成和道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是教师的个人特点、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因为孩子容易模仿,所以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性格和道德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孩子开始,每个人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对儿童道德素质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取代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是长期的、系统的,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都会对学生产生长期的、系统的影响。其次,教师教育是科学的。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老师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出来的。
为了有真正的道德感,我认为除了研究道德的规范和准则之外,还有必要将道德的规范内化为道德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职业的动人生命力和特别的幸福感。综上所述,我在师德实践中的经验和感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
时光飞逝,转眼我在教育战线上度过了十个春秋。回顾这许多个日日夜夜,我对幼师行业比较熟悉。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教育实践让我明白了“累”的内涵,“爱”的结构以及如何教我的学生。我成为了孩子生活的朋友,学习的导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我用真心换来孩子的信任,用爱换来对孩子成长的关心。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从小班到大班,跨越幼儿园的每个年龄阶段。听他们从幼稚的“咿呀学语”到读优美的诗歌,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有一次,在上班的路上,我遇到一个三年前教的孩子,走在去小学的路上。她甚至还记得我,亲切地叫“吴老师”,我也记得她的名字。那深深的触动了我,让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荣耀和骄傲。
第二,不断提升自己
面对瞬息万变、快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原地踏步。现代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我树立了“终身学习”、“不断探索”的理念。在教育实践中,我致力于学习理论,应用理论,专攻业务,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发扬探索创新,不断为教育事业攀登。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养,处处以身作则,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来到基德堡幼儿园已经快四年了。在幼儿园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和整个幼儿园的老师一起,用激情面对每一个孩子和家长。
在健康、文明、积极的校园文化影响下,我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乐观的情绪,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包括教育教学、家长面试等等。通过努力学习,我努力满足自己对知识和发展的需求,并在计算机和英语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用亲切的态度和礼貌的语言开导他们。我敬业,快乐,渴望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幼儿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幼儿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幼儿期则是关键的关键,而幼儿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幼儿就是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幼儿时常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幼儿的感情基础;幼儿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视师为母、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师爱就是师魂!可是,有的教师何为师?哪来的师魂?简直是鬼魂,做人的基本道德水准都没有…为此,实在必要进行教育改革、需要纯洁教师队伍;加强师德教育不仅是提高教育素质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因为教育直接影响着一代人!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的动力方面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他们只是辛勤工作在平凡的教育一线,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由此产生的社会动力就巨大;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总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权衡教师的基本标准。
正师风。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幼儿教师的师德作风要坚持以热爱幼儿、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以爱心、关心、细心、耐心、热心、来关爱呵护每一个幼儿,好的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作为幼儿教师,一是把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幼儿负责任;二是当幼儿有了成绩,不要去借幼儿的“光”抬高自己;三是当幼儿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教师的责任。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的教师形象,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幼儿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师德,不再只是一个词,不再只是一个空泛的道德说教,师德是有着最为充实内涵的,最为鲜活生动的对事业的忠诚以至奉献,对学生的呵护以至关爱,对业务的钻研以至精通。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关爱就是这样无所不包的博大与精深,春风化雨的深刻而从容,脱离世俗的平等和宽厚,毫无功利的清纯与洁净。
古往今来,凡是在教坛上作出非凡贡献的教师,无不是知识渊博,学海纵横的学者型教师。外国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中国如公元前的孔子,都是那个时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当今如魏书生,文史哲样样精通,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如孙维刚,除教数学外,还兼教过物理,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等,创造了把全班55%的学生输送到北大,清华的奇迹。
正是这不懈地钻研,教师们履行着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开启着无数青年学子们崭新的人生。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师德是最美的乐章!
天高云淡,日暖风和,相信我们亲手栽种的师德这株常青之树会更加根深,叶茂,果实甜美,溢满芳香,相信中华民族的教育之树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们:
大家好!
从幼儿园、学校、中学到高校,我始终坐着,但从20年9月的一天开头,我最终可以站着,站成我憧憬的人生---那就是"老师'这个戴着光环让许多人敬重的职业。然而,当我真正成为一名老师,才了解到老师,其实很平凡,也很辛苦,原以为自己在同学时代已积累了丰厚和新奇的训练理论,用到时"搬'出来就OK了。然而我却清楚的记得,接手一班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信念十足的干劲就被消磨的消逝殆尽了,从未有过的失落,从未有过的束手无策。课堂上的同学有朝前坐的、朝后坐的;有趴在桌子上的;还有钻到桌子底下的,甚者跑到别人位子那儿去的------可谓是千姿百态;站着的我一会儿和风细雨,一会儿指天画地,一会儿雷霆万钧,可谓从声嘶力竭走到了弹尽粮绝。此时此刻懊丧、疲乏如潮水沉没了我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深深地触动了我:那是一年老师节,我下班刚走出校门,突然从身后冒出一名同学,他手里拿着一枝康乃馨,头也不抬地将花送到我的手中,说了句:"李老师,老师节欢乐!'便匆忙跑了,原来是我们班平常最捣乱的一名同学,但是在这特别的日子心里还装着老师。立刻,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孩子虽顽皮调皮,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一下子,我仿佛走进了一个从未经受过的世界,这世界是那么纯净,真诚.在这世界里,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尽心尽力培育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做出奉献和牺牲呢?那一刻,我在心底暗暗宣誓:我肯定要把工作干好,不求轰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但求青春无悔。
同学和老师的血脉本不相连,但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我们的脉搏早已一同跳动。于是我鼓起士气告知自己:肯定要用进展的眼光看待这些还没有丝毫学校经受的孩子们,要勇于承认孩子习惯培育的长期性和艰难性。只要是不放假,只要是面对同学,就得兴致勃勃,有一次我生病,但我却没有听老妈的劝慰请假休息,因为我知道:作为低班级的班主任没有请假的权利,每一个尽职的老师都必需很无情的对待自己。这种惊奇的状态,与其说是意志使然,不如说是一种条件反射。
班里有几个学习特殊吃力的同学,让我很是犯愁。但我想到自己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也曾有步履蹒跚,甚至不见柳暗花明时,就不会因为孩子们临时的差距而担心,因为人的成长也是有季节的`,让不该绽放的花蕾过早的盛开,她就会缺少很多应有的芳香与娇美,要静心期盼花期的到来才是。我坚信: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就会制造一个阳光的世界。手把手的带着孩子往前走,正如周杰伦的歌《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眼瞅着孩子一天一个样儿,这是只有老师这个职业才有的惊喜。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着这个光荣的称号,多少仁人志士肩负着这个崇高的使命。在老师这个光荣的队伍中,我深深地知道,自己不过是一名新兵,虽然我目前的心智和力量还无法成为这种光荣职业的代言人,但是我为自己能够从事这种传递将来的职业而骄傲,因为我的选择无尚光荣。
感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又是一年教师节。这一天,幼儿园教师应该是快乐的。各地都会举办形式各异的庆祝活动,教师都会收到来自各方的节日问候。但是,这样的快乐长久吗?这样的快乐能够消解网上论坛中一浪高过一一浪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论”吗?节日的快乐过后,我们也许仍会疲于应付各种名目的检查、评比,也许仍会面对家长的评价并感到莫大的压力,也许仍会因为日复一日繁琐的工作和清贫的生活而感到自己在被消耗。
怎么办?我不由得想起河南洛阳一位幼儿园教师对同事和幼儿家长所作的调查及其结论。“哪种职业不累啊,是人就会倦怠。所以一味地强调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多么令人倦怠于事无补,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自己调整自己,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她的话语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和爱意,说出了许多教师的心声。“我做幼儿园老教师四年了,是的,的确很辛苦:既要担心自己辜负孩子的好奇心,又要担心孩子的安全;既要笑对专家领导的各种评价,又要笑对家长的不理解甚至责难……但是,我的确很快乐:每天看着孩子们在长大,看着他们身上不断增长着我希望他们拥有的各种优秀品质。‘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带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正是怀着这样一个梦想长大的。尽管现实不如梦想那般完美,但这份触手可及的真实带给我一份平凡生活中最可贵的快乐,我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
说得多好!虽然当下的教育现状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制度原因,但我们最能控制和调整的就是我们自己。如果不能主动地调整自己,我们就永远无法摆脱“被消耗者”的心态。如果整天摆脱不了烦恼、抱怨的消极情绪,我们又怎会有心情去理解、关怀孩子,怎会有能量去创造、去超越呢?蜡烛、春蚕这样有着牺牲隐喻的符号不是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本质。恰恰相反,教师职业能为我们带来幸福。
我们的幸福源自帮助孩子创造、成长,与此同时不断创造自我。积累丰富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归纳、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而这一切都是在看似重复、单一,实则充满活力和变化的El常工作中完成的。
我们的幸福还源自对孩子的发现。我们每天都在感悟孩子纯净、充沛而多彩的生命,每天都进行着与丰富多彩生活相关的教育活动,每天都走在通往富有魅力、创造力和价值的路上。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一条建议中提到:“教师的职业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要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在人的身上经常能够发现新的东西,对新的东西感到惊奇,能看到形成过程中的人――这种出色的特点就是滋养教育工作的基础。”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