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 镪奄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 摘要: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会计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 质,进而影响着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讨高职会 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指导思想 力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中遵循按照会计领域和 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会计职业资格标 准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组织学习内容,通过工学结合 的模式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实现教学过程的实 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构建工学 结合框架下具有会计专业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总体思路 会计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被誉为“常青树”专业。 系,为每一位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了职业生 涯规划,描绘出清晰的职业奋斗目标与方向,即会计从 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 或注册会计师。其中,会计从业资格证在内蒙古自治区 目前是由各盟市财政局组织考试;助理会计师以上的职 业技术资格证参加全国考试。与我们高职人才培养核心 技能的许多内容重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直接把 考证教材作为我们的教科书,同时订一些注重职业技能 培养的实习实训教材。这样既兼顾了考证,又培养了专 业技能,收到了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效果。由此可见, 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过程中确立“高职教育与 电算化必须利用会计核算电算化提供的核算结果,对企 业经济业务发生期间的工作成绩进行分析,做出预测与 决策。如果未对会计核算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会计核算 电算化的发展则失去了意义。 多年来国家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职业技术资格提升体 ・・-卜”-'4- ̄-'+--”— ”—・卜“—-卜 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与生存。会计管理电算化在企业中 的运用加强了企业的事后管理、事中控制、事前预测、执 行决策,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和参考数据,也为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三、会计核算电算化与会计管理电算化的联系 会计核算电算化与会计管理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 因此,会计核算电算化和会计管理电算化在会计信 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缺一不可,虽然工作范 围不同,但必须并存。 四、总结 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在会计关系中,一般认为,会计核 算电算化与会计管理电算化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相辅 相成、相互配合。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管理电算化的 基础,也是前提条件。会计管理电算化是会计核算电算 化的递延,也是会计电算化的核心。 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初期,为实现会计的基本职能 (即核算职能),出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核算电算 化为会计管理电算化提供基础数据。如果企业为实现会 计核算电算化,就不能随时陕速的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会 计信息,也就没有后续的管理工作。会计管理电算化将 改革开放后,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下, 企业发展集团化、多元化,这就要求各领域各产业都基 本上实现信息化。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 高。会计电算化作为经济社会的宠儿,发挥着巨大的作 用。合理、正确的应用会计核算电算化和会计管理电算 化,使其相互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为我国经 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瑚延荣.浅论如何从财务会计电算化走向管理会计电算 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210. [2】沈英.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 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105):32—34. [3]吴俊英.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系[J】.经济空 间,2012(12):137—138. 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没有良好的基础,这就相当于高 层建筑的地基不牢靠。会计核算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 成功应用证实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初级阶段的成功,为会 计管理电算化奠定基础。 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基础上建立 和扩展的,也是会计核算电算化生命的延续。会计管理 (作者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13 职业技术教育并重”的设计理念,遵循“以人文素养培养 为基础、以素质拓展为主线,以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培养 为核心,以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设计总思路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 人才的必由之路。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 根本任务;强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定位为:遵照党的教 育方针,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 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拥护党的基本 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 养,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 实务操作技能、具有一定财务分析能力的从事会计及其 他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一线的高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架构 “立德树人”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技能, 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基于这样的 认识,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会计工作 岗位的知识需求,技能标准,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模 块,一条主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四个模块 是:人文素养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岗位技能模块、综合 技能模块。其中,人文素养模块、素质拓展模块重在培养 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重在培 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核心是岗位技能模块, 具体包括三个子模块:基本技能岗位模块(以会计从业 人员资格考试和会计基本技能培养为目标)、核心技能 模快(以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岗位专项技能培养为目标)、 技能提升模块(以延伸专业知识的深度,拓宽就业领域 的宽度为目标)。综合技能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 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校内综合实践、校外顶岗实习等 多种形式。一条主线是“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职业素 养要求,潜移默化的影响、规范学生的行为,还可以通过 讲座、二课堂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更要加强 “德”的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既定的人 才培养目标,根据教学模快组建教学团队。在专业知识 与技能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对教 学团队提出“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重在实践技能培养” 的教学指导思想。课堂就是实训场所,老师就是教练员, 214 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学做一体 化”的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 专业岗位的实践技能,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参观学 习,使学生对于今后就业的工作环境有了初步的职业认 知,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 在校内开展仿真模拟实训、而且积极开发校外实训基 地,如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及其他的企事业单 位,作为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场所。这种运作模式就使 得我们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完全无缝对接,为学生技能的 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探索了“校企合作、工学结 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学生经过“理论基础——校内仿真实践——理论提 升——校外全真实践”模式的培养,将使学生构建起螺 旋上升式的专业知识网络体系,在仿真和全真的工作环 境中自然而然养成职业素养,从而达到理论基础好、实 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企业用人标准,实现学生“毕业 能上岗,上岗能胜任、胜任能就业”的职业理想。 四、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一)控制班级人数,实行分层教学 会计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是职高生,这部分学生有 一定的专业基础,可以适当集中在一个班里。其余学生 按入学成绩高低组班,每班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便于 教学与管理。分层教学的优点是,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 生,确定不同程度的教学标准。基础好的班级,可以加快 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要求,增加知识深度;基础居中的班 级,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要求,增加知识的 宽度;基础差的班级,可以选择教学内容,增加知识广度。 (二)加强校企合作,探索专兼结合 高职培养的目标是实践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而 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 要为学生设计校内、校外的实训环节,而且在教师的配 备上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运作模式,专兼结合、优 势互补,为学生搭建理想的教学环境,共同探索人才培 养的最佳途径。 (三)实行教学团队,共育技能人才 会计专业的实操性较强,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 式,显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变迁的需要。新的人才培养 模式,针对入学成绩较低的学生,特别是在日益强化实 训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团队教学,更有利于缩小辅 导的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综合实训阶段, 团队教学更具优势。 科研项目: 包头市科技局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编号:2012¥2005—3—1)。 (作者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