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滑块模型
例1.图l中,质量为m的物块叠放在质量为2m的足够长的木板上方右侧,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在木板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在0~3s内F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
2mgg10m/s中F以为单位,重力加速度.整个系统开始时静止.
(1)求1s、1.5s、2s、3s末木板的速度以及2s、3s末物块的速度;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0~3s内木板和物块的vt图象,据此求0~3s内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过的距离。
F/mg 1
2m 图1
m F 0.0 1 1. 2 图2 3 t/
拓展:如图,质量M8kg的小车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速度达到3m/s时,在小车的右端轻放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假定小车足
够长问:
(1)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停止与小车间的相对运动?
2
(2)小物块从放在车上开始经过t0=3.0 s所通过的位移是多少?(g取10m/s)
拓展: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扁木板紧挨着放在水平地面上,每个木板的质量为m=0.6kg,长l0.5m,木板原来都静止,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0,现在左边木板的左端点放一块M=1.0kg的小铅块,它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2=0.20,现突然给铅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3m/s,使其在木板上滑行,试通过计算说明: (1)左边扁木板是否滑动?
(2)滑块M最终是落在地上,还是静止在哪一块木板上?(计算中取g=10m/s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铅块视为质点)。
第 1 页 共 3 页
兰州鸿宇教育物理辅导中心
例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叠放着一质量为mA=2kg的薄木板A和质量为mB=3kg的金属块B。A的长度L=2m。B上有轻线绕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C=1kg的物块C相连,B与A间的动摩擦因素μ=0.1,最大静摩擦力可视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滑轮质量及与轴间的摩擦,开始时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绳被拉直,B位于A的左端,然后放手。求经过多长时间后B从A的左端,然后放手。求经过多长时间后B从A的右端脱离(设A的右端距
2
滑轮足够远)(g取10m/s)
B A
C
拓展:质量为m=1.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 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下表面光滑,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所示,经一段时间后撤去F.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用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g
2
取10 m/s)
例3、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
A.m=0.5kg, μ=0.4; B. m=1.5kg, μ=2/15; C. m=0.5kg, μ=0.2; D. m=1.0kg, μ=0.2.
F/N 3 2 1 0 2 4 6 8
V/m.s-1 4 2 t/s 0 2 4 6 8
t/s 拓展: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现对甲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通过传感器可测得甲的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巳知重力加速度g = 10 m/s,由图线可知 A.甲的质量是2kg B.甲的质量是6kg C .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 D.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6
2
第 2 页 共 3 页
兰州鸿宇教育物理辅导中心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