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森林抚育对云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森林抚育对云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来源:乌哈旅游
2014年第4期 现代园艺 森林抚育对云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曹顺伟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摘要:本文以植物多样性为研究出发点,对云南省植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森林抚育有利于改善林分 产能、调节林下植被、提升土壤活性、创造健康环境,并提出了完善森林抚育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森林抚育;植物多样性;影响;云南省 1 导论 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的必要条件。 缺乏多样性的生物物种,森林的生态系统就比较脆弱,难以 有效抵御病虫危害,难以加快生态循环,不利于林分生产力 和碳汇能力的提升,降低了森林的生态功效。同时,生物结构 的不完善,对于森林经济价值的发挥也极不利,使获取木材、 游憩休闲等社会功能发展受阻。所以,丰富森林的生物多样 性非常必要。而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最明显且最关键的体现 应在于植物多样性。森林抚育是实现植物多样性的有效途 径,通过松土、除草、间作、施肥、灌溉、排水、去藤、修枝、抚育 采伐等措施,能够有效增强土壤活力、完善植被层次,为植物 提供更为优质的生长环境,促进森林健康发展,不断发挥其 生态功效和社会价值。换言之,实施森林抚育促进森林植物 多样性十分迫切。从森林抚育实施多年的经验总结来看,这 是促进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质量提升、改善林分结构的有效方 法;从森林生态功能发挥的影响参数来看,森林的土壤活性、 林木结构、公顷积蓄量等指标是森林抚育的重要改变量;从 苗木的存活情况来看,通过森林抚育,能够大大增加成活率、 保存率和成林率。云南省作为我国森林覆盖较广、植物物种 十分丰富的省份,加强森林抚育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契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精神。 2 森林抚育对云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2.1云南植物多样性现状 据陈丽、董洪进、彭华(2013年)的统计显示,云南植物多 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是玉龙县,共调查有植物4358种,排在 后面的分别是贡山县有3981种、香格里拉县有3874种。另 外,有3000种以上植物的地区还包括古城区(该统计结果源 于丽江的玉龙县和古城区未分设)、德钦、维西、勐腊和景洪。 植物种数在1000种以下的县共有51个,这些县主要集中在 云南中部和东部。云南植物多样性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热点区 域之一,受限于调查样本的采集难度以及调查能力等原因, 还有许多濒危物种有待发现。 2.2森林抚育有益于植物多样性 云南省作为植物物种极其丰富的省份,拥有较好的森林 基础,但是滥采滥伐现象依然存在且较为严重,所以实施森 林抚育,加大人工林建设,是维持植物多样性的必然选择。 2.2.1森林抚育改善林分产能。森林抚育除了带来经济 价值和碳汇能力外,最为直接的效果是提升林地生产力。从 2010~2013年的云南省森林抚育试点监测的数据可以看出, 林分的蓄积量比未进行抚育的林分蓄积量有显著的增加,特 别是生长伐和生态疏伐,抚育后林分生产力增长强劲。林地 生产力的提升可以有效丰富植物多样性。作用机理在于通过 对幼林的抚育,避免了幼树间、幼树与其它植物间的斗争,为 多种植物的成活提供了可能。 2.2.2森林抚育调节林下植被。有研究显示,低强度间伐 对植被种类、密度和盖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中强度和大强度 间伐对植被的种类、密度和盖度影响相对较大。抚育采伐作为 一种适度的采伐方式,能够有效规避过度采伐带来的物种数 量减少等不利影响,给植物提供更为充足的休养生息的机会。 2.2.3抚育间伐提升土壤活性。研究表明,间伐后,林下 植被大量生长和繁衍,林内光照、湿度条件发生变化后,促进 了土壤对有机物质的分解能力,导致微生物增多,进而促进 植物种类增加。另外,间伐后的土壤酶活性也发生变化,各种 土壤酶在土壤中积聚,为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条 件,为植物物种的增加提供了可能。 2.2.4森林抚育创造健康环境。森林抚育有效改善了森 林的卫生状况,减少了自然虫害,增强了防火防洪能力。这些 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很有帮助,降低了因系统性问题而造成植 物物种减少的概率。 3 云南加强森林抚育的建议 3.1加强宣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森林抚育虽然有一定的实施经验和效果,但在经济利益 面前,仍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违背森林抚育的规定,盲目追 求短期经济利益。因此,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当地 群众,尤其是林区群众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切实监督林区经 营企业的经营行为,确保抚育措施执行到位。 3.2改进操作技能,完善抚育措施 森林抚育包括多项操作程序,其中抚育采伐最为关键, 需切实提高抚育采伐技能。同时,还应总结经验,做好透光抚 育和生长抚育,解决好不同林木间、林木与其它植物间的关 系。云南省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各地区间应加强交流,共同 分享先进的森林抚育经验。 3.3增加补偿和补贴,完善相关保障体系 森林抚育是一项长期的投人工作,为森林提供一个可持 续发展环境,需要企业、当地群众放弃短期的经济利益。所 以,从经验上来看,应该结合“受益者补偿原则”,“公平性原 则”,“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原则”等生态补偿原则,由省政府 和林区地区政府共同对实施单位和个人给予直接补偿或间 接补偿的财政补贴,完善相关保障措施。 4 结语 ——169—— 现代园艺 2014年第4期 昭通市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熊启华 f云南昭通65790 ̄ 摘要:本文分析了昭通市的石漠化现状及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对治理石漠化、改善生 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石漠化;现状;对策;昭通市 1 昭通市石漠化现状 据2009年石漠化调查统计结果,全市岩溶地区土地总 面积l16.4万hm2,其中石漠化土地34.8万hm2,占岩溶地区 土地总面积的30%,占国土面积的15%,潜在石漠化土地17.8 万hmz,占土地总面积的15.3%,非石漠化土地63.8万hm , 2 昭通市石漠化成因分析 2.1自然因素 2.1.1气候因素。昭通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 立体气候,全市可划分为南干北湿两大区域,南部的昭阳区、 鲁甸、永善、巧家县降水偏少,年降雨量670~873mm,雨、旱季 明显,雨量主要集中在5~8月,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形成强大 的地表径流,对土壤冲刷侵蚀严重。北部盐津、大关县和东北 部的镇雄、威信等县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终年湿润,年降雨 量905~1115ram之间,由于冬夏季风进退变化,每年5月中 占54.7%。石漠化土地中林地面积20.6万hmz,农业用地9.7 万hmz,天然草场0.7hmz,未利用地3.2万hmz。石漠化土地中 又以巧家县和彝良县最为严重,分别为9.7万hm2和5万 hm ,占岩溶土地面积的46.49%、35.79%。各区县石漠化土地 及石漠化程度分布情况如下(表1、表2)。 表1 石漠化现状统计表 单位:hmz 单位岩溶地区土地总面积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非石漠化土地 旬以后,昭通市由东部、北部先后进入雨季,使已处于水分饱 和状态的土壤形成地表径流,为土壤冲刷侵蚀,水土流失创 造了重要条件。 2.1.2地形因素。由于受金沙江下游、长江上游干流及乌 江三大水系大小393条河流的纵深切割,形成了大面积高差 悬殊的陡坡地和狭窄的河谷。恶劣的自然条件及不合理的开 发,使溶岩地区在植被遭到破坏后,生态环境快速恶化,土壤 经过风雨袭击后迅速流失,导致大面积岩石外露,形成石漠 化地区。 2.1.3土壤性质因素。由于岩溶地区的土壤只适于喜钙 耐旱的植物生长,植被结构单一,生长速度慢,蓄水保土能力 较弱,故其环境容量低,承受灾害的能力差。 2.2人为因素 林地 tI' L农地 牧草地 未利 有林疏林灌木来成林无立木宜林目 地 地 林地造林地林地 地 …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 用地 草地 2-2_1森林的大量砍伐,使昭通的生态受到严重破坏。据 1952年国家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昭通市当时有林地面积95 万hmz,活立木蓄积1300万m 左右,有林地覆盖率约为 42.38%;1975年第2次资源清查时,昭通市的有林面积仅为 14.8hm/,活立木蓄积814万m3,有林覆盖率只有6.67%。森林资 源的严重破坏,导致昭通市生态恶化,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 灾害频发,昭通市也逐渐变化成为长江流域的泥沙主要发源地 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林业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森林 覆盖率都有所提高,生态正在逐步恢复,但是,土地石漠化、水 植物多样性关乎森林的质量和健康,也代表着区域j生自然 条件的好坏,保持植物多样性还有利于延续对自然的研究,不断 探寻自然界的奥秘。云南省作为祖国植物多样性的宝库,应该更 参考文献 1 陈昱杉.吉林省森工林区森林抚育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段劭,马履一,贾黎明,贾忠奎,公宁宁,车文瑞.抚育间伐对侧柏人工 加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但植物多样性的监测并非一日之功,需要 长久的不懈努力。所以,在不断深化森林抚育措施、丰富植物多 样性的同时,还应该同步建立植物多样性的监测系统,通过一个 较长的区间去判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并根据植物多样性的具 体变化情况,调整森林抚育措施。当然,这些工作需要从监管部 门到经营单位合力协作、共同努力。 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影响【1],生态学报,2010 3谭惠瑜.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抚育关键技术[『】,绿色 科技,2013 4 陈丽,董洪进,彭华.云南省高等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状况Ⅱ],生物多样 性.2013 (责任编辑张芝) 一170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