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写诗的情感。 3、初步掌控学习古诗的方法,培育同学学习古诗的技能。
三、教学重点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需要建立在每个同学独特
理解、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
的心灵体验上,尊敬同学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
四、教学难点
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同学一些古诗学习的基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
五、教学过程
的文化积淀。
师:我国的北京是着名的旅游城市,你们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斥生气的秋景诗。以丰富的想象,
生:香山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
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诗应重点引导同学体会感情,观赏意境,并体会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
生:枫叶
读、小组内当小老师、我是小画家等活动形式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师:是呀,到了深秋,香山上满山遍野,一片火红,你们想不
二、教学目标
想去看看那山上的红叶,那就随我到北京一游吧。(播放仰天风光香山
1、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的枫叶)
全诗。
第 1 页 共 7 页
《山行》教学实录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一起说。 生:很美。 师:这么美的景色,假设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 生:把这幅漂亮的图画画下来。 师:说的真好,让诗人看到了 生:作一首特别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着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 板书:山行(杜牧)
师:那么你们平常是怎么学古诗的?
生:先背诵这首诗,再学会默写,然后抄写诗意。
师:这种方法不错,想不想用另种方式来学这首诗?(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
投影: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的? (生自由朗读)
师:谁情愿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他的读音读准了吗? 生:他把斜*ia读成了*ie 师:应当是 生:石径斜
第 2 页 共 7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诗人被满山的枫叶吸引住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由于诗中这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说明诗人不再行走,要在这里欣赏一下枫叶。 生:他还写了连绵起伏的高山。
师:同学们读书真认真,你们读的时候,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老师把这首诗贴在黑板上,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上来圈一圈,画一画。
(生上台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 山行的行 石径 斜 生处 晚 红于 坐爱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情愿再和大家的 能量来共同解决呢?(情愿)现在,大家就利
用字典、词典和手中的资料,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知对方。 (同桌相互争论。)
师:想不想把自己争论的结果告知大家。(想) 师:从大家的声音里可看出大家信心十足。 师:行你是怎么理解的?山行呢?(在山上行走)
那么诗人在山上行走都看到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一句诗(投影:远上寒山石径斜)结合同学们画出的字词,谁先说说你的理解? 生:寒山是深秋时的山。
生远是深远的意思。石径是石头小路的意思 。斜是倾斜的意思 。 师:谁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生:在深秋季节的山上,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伸向远方。 师:说得真棒。
师:请看第二句诗。深处是
第 3 页 共 7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生:深处是飘浮的意思。 师:那白云深处呢? 生:白云飘浮的地方。 师:那对这句诗是怎么的理解?
生: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朦拢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师:真不错。前两句诗,同学们理解的特别好,那后两句诗咱们一起说,行吗?
(投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谁想来试试。
生:坐是由于。红于是比还要红。 师:那什么比什么还要红?
生: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师:你理解的真棒。 生:晚是傍晚。
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霜叶树是经霜变红的.树叶,多指秋天的枫叶。
师:查资料这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理解呢?
生:我停下来,是由于喜爱在这漂亮的枫树林,在夕阳照射下显得分外红。
师:咱们能换种说法吗?
生:四周枫叶如火,更显得红叶娇美,远远赛过早春二月的花,所以诗人被这美景吸引住了,停下车来欣赏。
师:说得太好了。通过我们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读诗讲究抑扬顿挫,老师试着给这首诗加上了停顿符号。同学们,请看︱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当然,你有不同的停顿方法也行。
第 4 页 共 7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出示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自由朗读)
师:谁情愿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谁能说说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加上了感情。
师:听得真认真。是呀,读书应当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那么,我们就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师;通过读,你又发觉了什么? 生:有的诗中是白云深处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课前我看过两本书,一本书是白云深处,一本书上是白云生处。
师:讨论古诗的学者也提出了两个问题,请看 出示课件:各抒己见 白云生处
第一种说明:白云飘浮的地方。
第二种说明:在古代,人们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大山就是白云的家乡,在《山行》这首诗中,生可以理解为产生或生成的意思,白云生处就是白云生成的地方。 晚
第一种说明:傍晚。
第二种说明:,晚有6种说明,第二种说明为时间靠后,再看诗人所处的季节,是枫叶被秋霜打过且红似火的季节,时间靠后的秋
第 5 页 共 7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季是深秋或晚秋。在《山行》中,晚的说明应是晚秋或深秋。 师:他们对诗中的两个词理解有所争议:一个是白云生处,一个是晚都有不同的说明。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些说明读一读,然后放到诗中想一想,你觉得哪种说明最有道理,你自己还有没有其他说明?请同学们试试。(生自由读各抒己见)
师:谁有自己的想法,请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是第二种说明,由于在古代,人们认为云是从深山或山洞里形成的,是飘出来的,杜牧是古代的人。 师:你是从诗人的时代出发的,还有吗?
生:我赞同。在古代有些字有不同的意思 。如见还读*ian。所以我认为是第二种说明。
师:还跟其他的诗联系起来了,不错!对于白云生处大家都谈了自己的观点,说的也挺有道理,不过,你觉得哪种说明最有道理,就采纳哪种。谁来说说晚的说明?
生:
师:大家都大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是我们学古诗应具有的精神。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诗中写了很多景物,你觉得哪处景物最美呢?
生:枫叶。它有坚韧的生命力,还特别红。 师:你不光看到他的外面,还看到了它的生命力。
生: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它外表虽不美,但是它把自己埋起来 ,让人们从他身上走过,悄悄地让人们完成一天的旅途,而不求任何酬劳。
师:你考虑问题真深刻,不光看到了它的外表,还看到了它的奉献精神,你们想不想具有它的这种精神。(想) 配乐朗诵一:《汉宫秋月》古筝。
师:假如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就更美了。让我们配上音乐读读这首诗。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 6 页 共 7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配乐朗诵二:《夕阳箫鼓》琵琶
师:还想读吗?这次请同学们小声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漂亮的景物。
配乐:《秋日的私语》(钢琴)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随着第三段音乐,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涌现了什么图画呢?
师:看到同学们沉醉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搅你们。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
生:满山遍野,全都是一片红色,小鸟飞来飞去,一股股清泉,山间飘着几朵白云,曲曲折折的小路伸向远处,隐朦拢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师:远景渗着近景,淡雅掺着红叶,诗人看到此景,已沉醉。 我们也被这美景所吸引,现在让我们作个小画家,请看这幅插图,与你们心中的图画有不同之处。
生:这幅没有房子,没有小路。假如让我来画,我会画上小鸟在唱歌,还有些游人在尽情欣赏,加上几朵飘浮的白云。 生:画上一些绿草地,一大片片枫叶。
师:同学们真不愧是小画家,提出了这么多合理建议,课后,把你们心中的图画画下来。这节课通过我们独立学习,在小组内当小老师等方式理解了这首诗。通过学习各抒己见,谈心中的画,我也是小画家等活动对这首诗进行了探究,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我相信利用这些方法,你们肯定会学到更多、更优秀的诗篇。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