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知识点的梳理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在折一折、画一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
3、欣赏图形对称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知识的前沿和后续 对称、平移、旋转 轴对称图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本部分内容 形 和轴对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轴对称图形。 2、能让学生准确的数出对称轴的数量。 四、学情分析
对于学习本册教材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对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图案以及一些装饰都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学习
轴对称图形一般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空间概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对剪、画轴对称图形会感到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理念: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五、相关知识点的辨析——相关知识链接 判断轴对称图形要不要考虑其中的图案 问题一:“飞机(实物)是轴对称图形吗?”
答:飞机具有某些对称属性,但是“实物”不是“图形”,因此“飞机实物”不可能是轴对称图形。
问题二:线段、射线、角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答:线段、射线和角属于基本图形,但是线段和角是轴对称图形,而射线不是轴对称图形。
问题三: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吗?
答: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考虑图形内部的图案或颜色是不对的,如果这样,我们研究的就不是数学上的轴对称,而且生活中或工艺美术中某种意义上的对称性了,这种对称性也许与数学中的轴对称有关,但绝不是轴对称。数学课中研究的应该是“图形”而不是“图案”,具体说来,做为数学课的《轴对称图形》,应该把图形特征做为主要研究内容,如果
要研究国旗的对称性,应该把它看成一个长方形来判断而不是从图案方面进行判断,如果一定要从图案的对称性进行研究那是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而不是数学概念的范畴。当然,如果是美术课《轴对称图形》,研究的主要内容就应该是图案特征而不是图形特征了。 六、教学方法: 一、分图形,谈话导入
课前交流:从“给图形分类”这一话题引入,自然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通过让学生分一分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巧妙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初步感知对称,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同时,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热情。】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认识完全重合
结合学生分类后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的特征(对折后,折痕两侧完全重叠),师生共同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折一折
各种图形,初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通过观察、实践、思考、辩论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 “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 2、认识对称轴
从“轴”字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体会“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这一内涵,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认识轴对称图形
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 (3)大组进行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4)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对称性”及等腰(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并由此类推到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5)根据活动经验,判断如下三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
【设计意图:从游戏过度到折一折、画一画、议一议的活动,不仅避免了学生因长时间的判断游戏产生厌倦情绪,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降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正方形、圆形有很多条对称轴,给定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三、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轴对称图形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交通标志,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吗?在纸上写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序号,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序号。 2、这两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它们有多少条对称轴?
3、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几个特别出名的标志,老师卖了个官子,只出示了左边的一半,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想象出另外一半,判断是它是什么标志吗?
4、老师带来的图案大家都能准确的找出轴对称图形,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轴对称图形,找一找,在生活中,在教室里。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加深认识——体验创造——拓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合作意识。教学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练习,不仅注意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而且注意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让学生到生活中加以运用与研究,真正体现了“学是为了用”的教学新理念。】 四、欣赏对称美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还找到了身边许多的轴对称图形,现在老师想带大家去欣赏几幅美丽的图案,想一想,你们看到的这些和今天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吗?
(出示课件,边出示,边解释)
我们刚才看到一个神奇的对称世界,这些美丽的景观无不体现美对称之美,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哈尔滨,美丽的双城,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
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一定会发现许多美的奥秘,一定会体会到数学中更多的乐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自然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感受对称“美”,体验数学蕴含的“美”和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