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三 历 史 (选 修) 2020.0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总分为120分。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余英时在《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一书中指出:“先秦最先出现的三学派——儒、墨、道——都是在礼乐传统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而它们之间的思想分歧也源于对待‘礼乐’的态度各不相同。”这表明“三学派”
A.均赞成传统礼乐 B.推动礼乐传统产生 C.有文化同源色彩 D.思想传承没有共性 2.有学者认为:“汉初除分封诸侯王与秦有别外,不过是由一批新的军事封君地主的统治代替秦朝的官僚勋贵和军功地主而已。”对材料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
A.汉初君臣共治比秦朝做的更好 B.汉初统治者基本否定秦朝政制 C.汉初统治者对宗法观念的恢复 D.汉初政治与秦朝的历史一致性 3.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说:“1400年到1800年,中国……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至少直到1800年为止,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这一说法认为
A.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 B.中国的经济力量吸引白银流入 C.中国长期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D.中国一直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
4.在中国古代,折扇是文人墨客们的随身之物,在折扇上题诗作画是文人的一种雅好。下图是清代文人郑板桥的一幅扇面。其中
A.突出了圆润挺拔的书法意趣 B.体现了浓墨重彩的工笔风格 C.抒发了淡泊高雅的情怀追求 D.秉持了自然天成的写实主张 5.一位外国学者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
1
年代的一些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这一“努力” A.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B. 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型 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D. 产生了近代特征的洋务企业 6.1913年,康有为在《不忍》杂志上刊文:“自秦、汉已废封建,人人平等,……一切皆听民之自由。凡人身自由,营业自由,所有权自由,集会、言论、出版、信教自由,吾皆行之久也矣。”这一言论
A.证明了自由平等是我国的传统观念 B.代表了这一时期思想启蒙的方向 C.阐释了辛亥革命共和思想的合理性 D.美化了秦汉以来的专制君主统治 7.民国时期有人评论说:“当时,约法之起草者以国体改号共和,于是其所取法之国非美则法。彼二国国情风俗合于我否?不问也!彼二国之得失,不问也!……总求思所以束缚袁氏之法,总求袁氏就总统之后为监印官,为木偶而已。”该评论以为《临时约法》 A.引入了西方政治的先进理念 B.没有结合国情并且因人设法 C.有效地限制了袁世凯的专权 D.表达了对孙中山的理解同情
8.1860年代至1890年代,西学中源说最为盛行,其基本观点是:西学源出于中国,是中国流传出去或从中国学去的,中国学习西学尤其是器物,是恢复自己的旧物,不是学习西方。这一时期的西学中源说,客观上有利于
A.减轻引进西学的阻力 B.避免中西文化的冲突 C.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 D.消除中西学之间差异 9.陈独秀在《孔教研究》中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表明陈独秀
A.重点强调孔子学说不合现代生活 B.肯定孔教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C.否定孔教传统的是非和价值标准 D.从现代生活角度重估孔教的价值 10.关于“官僚资本”,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本=官僚资本=四大家族”的认识公式。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有学者认为“官僚资本”是一个政治概念,不是一个经济概念,就经济研究而言,还是使用“国家资本”或对应的“私人资本”为宜。这表明
A.历史叙述难以接近历史事实 B.历史观点常常违背历史事实 C.同一事实可有不同历史解释 D.传统观念逐渐丧失研究价值 11.1953年2月毛泽东强调:“我们现在学习苏联,广泛地学习他们各个部门的先进经验,请他们的顾问来,派我们的留学生去……就是说,应该在全国掀起一个学习苏联的高潮,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这
A.使中国开始接受苏联援助 B.推动中苏同盟关系的建立 C.是中国五年计划建设需要 D.加剧国民经济调整的困难
12.在合作化以来的20多年中,农民群众创造的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形式,集中的有三次,一次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之前,一次是1959年“反右倾”斗争之前,一次是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之前,但这些经营形式都曾几起几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些形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B.这些形式不适应生产力状况 C.这些尝试均突破了极左束缚 D.这些大胆的尝试没有再出现
13.下表为不同史(书)籍关于陶片放逐法的历史叙述。这种历史叙述现象表明
2
叙事 需6000票才能使被反对者遭陶片法放逐 需投票总数达6000票才能唱票表决,并以多数定罪 雅典公民若有6000张票数表示对他不满,就遭流放国外十年 满6000人法定人数后,得票超过半数的人将被放逐十年 出处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普鲁塔克《亚里斯提德传》 哈蒙德《希腊史》 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A.历史事实不可获得 B.历史结论不可相信
C.历史叙事需要互证 D.历史解释需要辨别
14.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历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的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A.“发现美洲”带有欧洲中心论色彩 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两种文明的相遇”视角较为中立 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15.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宗教改革带来的最大礼物就是提供信仰上的竞争,使每种宗教奋力而为,提醒它们应当宽容大量,并把自由的热望与尝试带给我们脆弱的心灵。”这一表述旨在肯定宗教改革客观上
A.主张竞争与挑战 B.崇尚信仰与权力 C.倡导宽容与自由 D.鼓励奋斗与拯救 16.下列图表是英国经济各部门的收入分布表(单位:万英镑),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类别 1688年 1801年 1831年 农林渔牧 1930 7550 7950 工矿建筑 990 5430 11710 商业运输 560 4050 5900 地产房租 250 1220 2200 ——根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编制 A.殖民帝国的初创 B.光荣革命的发动 C.议会制度的改革 D.工业革命的推动 17.史家帕尔默在评述近代19世纪中期某国历史时说:“这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每个君主政体在理论上均享有神授的或是世袭的权利,同时,经由男性普选产生的议会要取决于民众的意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这一评述表明
A.英国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B.英国已经实现男性普选 C.德国民选议会权力至上 D.德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18.“美国记者约翰·里德(1887-1920)作为布尔什维克夺权的见证人,认识到了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将其称为‘震惊世界的十天’。列宁和他的支持者为摧毁俄国社会的传统模式和价值、为挑战各地自由社会组织做好了准备。”材料中的“这一事件” A.导致了沙皇退位 B.推翻了临时政府 C.和平取得了政权 D.重建了自由秩序
19.“每个国家都看到,联盟加强了自身的稳定、繁荣和安全,并承认各自主权的损失并没有原来担心的那么严重。然而,对于设计中的欧盟宪法存在强大的反对意见,因为宪法将创制一个更紧密的政治联合体。”这表明
3
A.成员国加入欧盟利大于弊 B.成员国合作超越民族主义 C.欧盟成员国没有主权损失 D.欧洲政治一体化存在困境
20.“他们拿起画笔,没有历史的包袱,没有沉重的使命;他们只是要书写愉悦的心情,描绘那些跳动在树叶、水面上的光……他们摆脱了长久以来主宰西方美学的古典符号,他们以自己的语言书写自己的时代。”最能体现“他们”这个时代绘画风格的作品是
A B C D
第Ⅱ卷(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4分)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5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6分)
(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分) 22.(12分)启蒙运动之后,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渐次被划分成了“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部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自18世纪各门类科学确立以来,科学的实证、理性精神以及基于其上的启蒙自由、怀疑批判精神成为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推动启蒙运动在反封建、反教会
4
方面较文艺复兴更加明确和彻底,沉重打击了教会和专制政治。科学的进步通过广大公民的个人启蒙促进了社会进步。启蒙思想高扬人的自由探索和创造精神,为启蒙运动时代科学的繁荣开辟了道路。19世纪被称为“科学时代”,对思想文化的影响日益显著。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广泛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使人们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还导致发展演化的世界观形成,并深刻影响到文学艺术的发展。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科学基础,阐释启蒙运动较文艺复兴“明确和彻底”的含义。(3分)
(2)据材料并结合18、19世纪世界史相关知识,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 问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23.(14分)伴随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近代文官制度逐渐在英国形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财政大臣罗金厄姆为了扩大内阁的权力,于1782年推动议会通过《文官定员法案》等法案,限制国王恩赐官职的权力,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之手转入到内阁各部门负责人的手中。1805年,财政部还首先设立了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此次改革是英国的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涉及职业道德操守、专业化、任用制度等方面,其首要意义在于将文官及整个文官体系完全纳入了议会的领导之下。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此次改革的政治因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6分)
(3)据材料一、二,简述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对现代国家治理的启示。(2分)
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改变了俄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农民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革使俄国旧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等级关系出现了松动,贵族地主虽然保持了他们在封建时代的大部分物质利益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但他们的等级特权开始受到法律的限制,他们对社会
5
生活的垄断也发生动摇。工业资产阶级加快成长,到1870年代末,俄国已有工业企业将近28000家。工业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的阶级也开始形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重组,资本主义自由主义运动的活跃,必然要求发展滞后的政治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1880年代初,亚历山大二世已经准备成立一个由地方自治代表组成的具有立法咨询性质的全国性机构,但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后,沙皇政权的政治方针从“政府自由主义”转向反动,拒绝实行任何改革,俄国政治生活陷于停滞。1861年农民改革未能解决农民土地不足的问题,以行政权利强化了的村社限制了农民的人身自由,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在政治领域,沙皇政权也不能适应由于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动所提出的变革政治结构的要求。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带来的变化。(4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局限。(2分)
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詹天佑(1861-1919)为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维京张一线为我国铁路北干之起点,其居庸关、岔道城二处,汉唐以来,历经百战,夙称天险。鸠庀之初(注:筹备之初),外人每疑华员匀克胜任。迩来欧美人士远来看视,啧啧称道……该路总办道员詹天佑总司工程,学优识定,经营缔造,沐雨栉风。会办道员关冕钧以及各段工程师暨执事各员,亦皆知此路为国家完全自筑之路,又为我国工程师名誉所关,咸能奋勉图终,创成巨业。
——徐世昌《验收京张铁路工程折》(1909年9月25日)
材料二 詹天佑长期在中国铁路界工作,他曾主持过清政府官办的京张铁路与商办的川汉铁路、粤汉铁路粤段,因而对铁路国有与商办的情况及其利弊、对借外资筑路的情况及其利弊等,都十分熟悉。民国建立后全国形势与清王朝时代有了很大变化。虽然在当时国家财政困难、经济落后的情况下,为了迅速促进全国交通与经济的发展,引进外资、借用外才也是不得已的一种可行之法,但是詹天佑始终认为,借用外资、引进外才筑路,必须以不危及中国的铁路权益,必须以不伤害中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合法权利为前提。
——摘编自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京张铁路修筑成功与否在当时的重要价值。结合所学知识,简要
指出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所取得的成就。(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詹天佑从事中国铁路事业所坚持的原则。(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詹天佑的优秀品质。(3分)
命题、校对:梅冬 审核:陈一丁
6
考场号 考试号 座位号 班级 姓名 ······题·············答··············要··············不··············内··············线··············封··············密····················· 22.(1) (2) 21.(1) (2) (3)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 高三历史(选修)答题纸2020.0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答案请填涂于答题卡上! 二、非选择题: 7 23.(1) (2) (3) 24.(1) (2) (3) 25.(1) (2) (3)
8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
高三历史(选修)参考答案2020.01
一.选择题:
1~5 CDBCD 6~10 DBADC 11~15 CACBC 16~20 DDBDC 二.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回答词提前并条理化,切入点找准并序号化) 21.(14分)答案要点:
(1)变化: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5分) (2)因素: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明政府开放海禁。(2分)
表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4分)
(3)说明: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或新经济因素的出现); 贱商观念开始改变。(3分) 22.(12分)答案要点:
(1)基础:经典力学的发展,18世纪各门类科学的确立。(1分) 含义:直接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专制统治。(2分) (2)
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互动 点 科学使人文主义的内容得到加强。 启蒙思想推动科学繁荣。 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主义诞生。 5分 据 达尔文进化论把发展演化的思想引入人类社会。 19世纪的文学艺术深受科学发展的影响。 论普通论证,并结合2个史实论证的 1分 证 结合3个以上史实论证的,结构完整,论述清晰,2分 语言准确 只提“科学文化奠定人文文化的基础”或者“人文文化促进科学文化发展”得1分,错误论点不得分。 超过时间范围的知识不得分。 每一论据1分,共5分;使用同一层次的论据论证得1分。 立论完全错误,字数特别少的给0分 2分
23.(14分)答案要点:
(1)成就:取消国王的人事任免权;奠定了文官常任的原则; 文官体系纳入议会领导。(3分)
因素:议会和国王的斗争;两党政治的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发展。(3分) (2)内容:公开考试录用文官;实行文官政绩晋升制。(2分)
意义:减弱政界腐败风气;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巩固议会改革的成果; 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4分)
(3)启示: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2分)
9
24A.(10分)答案要点:
(1)措施:农奴制改革,农民获得人身解放并可以赎买份地;(2分)
在地方自治、司法制度及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有限的自由主义改革。(2分) (2)变化:社会结构重组,贵族地主、农民、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并存; 经济结构转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俄国工业企业数量增长;
政治结构变化,政府采取有限的自由主义,出现地方自治机构; 社会性质转型,从封建农奴制社会逐步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4分)
(3)局限: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未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村社限制农民自由; 改革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政治改革迟缓并走向停滞。(2分)
24B.(10分)答案要点:
(1)价值:京张铁路地处军事重地与天险,战略地位重要;
修筑成功与否关乎民族尊严、国家路权和本国工程师名誉。(2分)
成就:中国第一条完全由本国工程技术人员建成的铁路,填补了中国铁路史的空白;
创造性设计“之”(或“人”)字形线路,解决了工程技术难题。(2分)
(2)原则:权衡铁路国有与商办以及借用外资、引进外才的利弊;维护中国铁路权益;
捍卫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合法权利。(3分)
(3)品质:迎难而上、坚韧不拔;鞠躬尽瘁、爱国为民;
学习西方、追求真理;自主创新、自立自强。(3分,任答三点即可)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