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运城市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分析

运城市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分析

来源:乌哈旅游
SHANXI WATER RESOURCES 运城市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分析 李 强 (运城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山西 运城044000) [摘要]以运城市为例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水资源流域(水系)分区,阐述了山丘 ̄LTTg-资源量 的计算方法,对运城市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分析,为水资源规划和布井提供依据。 [关键词]山丘区;资源量;地下水;运城市 [中图分类号]TV211.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042(2015)10—0002—02 1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直线,直线以下即为河川基流量。退水转折点可用综 合退水曲线法确定。绘制历年或包括丰、平、枯水年的 逐El平均流量过程线、降水量过程线(流量过程线纵、 横坐标比例尺要历年一致)。选择峰后无雨、退水时间 根据《地下水评价导则》,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 算通常采用排泄法。排泄量主要包括河川基流量、河 床潜流量、山前侧渗流出量、未计人河川径流量的山 前泉水出露量、地下水实际开采净消耗量和潜水蒸发 量等。 1.1河川基流量 较长的退水段若干条,将各退水段在水平方向上移 动,使其尾部重合,作出“外包线,即为综合退水曲线。 把综合退水曲线绘在透明纸上,再在欲分割的流量过 河川基流量是山丘区地下水向河流排泄的主要 排泄项。一般通过分割测流断面流量过程线的办法, 程线上水平移动,使其与实测流量过程线退水段尾部 重合,两条曲线的分叉处即为退水转折点。 我国北方地区年降水量相对较小,年内分配比较 求出其流量与径流量的比值供使用。不同频率径流量 的基流各不相同。所选用分割基流的水文站应满足以 下要求:水文站具有连续逐日河川径流量观测的资 集中,流量过程线多为单峰型,退水段比较规则,容易 绘制流域综合退水曲线,进而确定退水转折点。但在 料、计算系列比较完整;控制的为闭合流域,地下水与 地表水的分水岭具有一致性;水文站的代表性根据水 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及水文地质条件等选择;在控 制流域内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少。 直线平割法是把枯水季的最小平均(如最小日、 月平均,连续几个月的最小平均等)流量视为基流,平 行分割全年的流量过程线,河川基流量为直线以下的 部分。所选取的最小流量是否合适决定直线平割方法 南方湿润地区,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较多,峰后无降水 的时段不长,流量过程线多呈复式峰,很难用上述方 法分析、确定综合退水曲线和退水转折点。在这种情 况下,可采用经验公式确定退水转折点。用经验公式 法确定转折点时,应充分考虑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合 理选配公式的参数。 1.2河床潜流量 河床潜流量是指河流出山口处河床被厚度较大 最后的精度。若降水比较集中,枯水期的持续时间会 较长,河川径流一般降到最小值,这时用最小日平均 流量分割得出的河川基流量就会偏小,这可以作为河 的第四纪沉积物覆盖,河床未能切割到基岩,这时出 口断面所测的径流量不是全部的径流量,尚有一小部 川基流量的下限值;若降水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河川 径流始终较大,这时用最小月平均流量分割得到的基 流量会较大,可作为河川基流量的上限值。直线平割 分以潜流形式下泄,即为河床潜流量。河床潜流量是 未被水文站所测得,即未包括在河川径流量或河川基 流量中,故应进行单独计算。推求河床潜流量可采用 断面法(达西公式)计算,但往往缺乏资料,又因其量 甚微而不作计算。计算公式为Q潜=KJA T,其中Q潜为 河床浅流量;K为渗透系数;t,为水力坡度;A为垂直 于地下水流向的河床浅流过水断面面积;T为计算时 段长度。 法是一种简化方法,工作量较小,精确度不高,尤其是 面积较大的区域,应与其他方法比较后采用。 直线斜割法在逐日平均流量过程线上,自起涨点 至峰后无雨情况下退水段的转折点(又称拐点)处作 1.3侧向流出量 侧向流出量是指地下径流的形式向研究区域以 外排泄的水量。侧渗流出量一般采用断面法(达西公 式)计算。 1.4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 开采地下水用于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用水和农 村人畜吃水净耗,有一部分能重新回归地下,故只计 算其中的净消耗部分。一般采用开采净消耗系数法计 算,计算公式为Q净耗 Q开采,其中Q净耗为地下水开采 净消耗量,6为地下水开采净消耗系数;9开采为地下水 开采量。 1.5 河谷区潜水蒸发量 河谷区潜水蒸发量是指潜水在毛细管引力的作 用下向上运动所造成的蒸发量。潜水蒸发量是浅层地 下水消耗的主要途径之一。潜水蒸发量计算公式为 E=E。CF,其中E为潜水蒸发量; 为水面蒸发量;C为 潜水蒸发系数;F为计算区面积。 1.6流量衰减分析 一些明显具有集中排泄的地下水系统,比如南方 的地下河系统、北方的泉域地下水系统,这些地下水 系统的资源量计算可采用流量衰减分析法。通过衰减 分析可以识别出不同含水介质排泄出的水量,并分析 衰减特征,进而进行水资源评价。我国广大从事喀斯 特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计算的专家技术人员,积极 引进了国外在地下水水文曲线研究中用得较广泛的 流量单一指数衰减方程、叠加指数衰减方程和双曲线 衰减方程。 2运城市山丘区资源量计算分析 根据山丘区地下水的消耗途径,其补给资源量计 算公式为Q补=尺 Q }+Q净+ ,其中尺 为河川基流 量;Q侧排为侧向潜排量;Q净为开采净消耗量;E为河 谷区潜水蒸发。 2.1河川基流量计算 河川基流量是一般山丘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项。 水文站控制区采用分割流量过程线(水文分割法)的 方法计算,未控区用水文下垫面条件相似的水文站控 制区的基流模数类比计算。 2.1.1单站河川I基流量切割法 单站基流量均采用直线平割法、直线斜割法分割 河JlI径流过程线求得,即:自地表径流的起涨点至地 表径流的终止点(拐点)处以直线连线,直线以下部分 为河JII基流量。起涨点之前或终止点之后若无明显地 表径流,则全部作为河川基流量。径流过程线的拐点 采用水文学常用的方法确定。 山西水利富 水资源管理・2015年第l0期 2.1.2基流模数计算 单站基流模数以水文站1 980---2000年逐年的基 流量除以本站控制面积计算;区间基流模数为下、上 游水文站1980--2000年逐年基流量之差除以区间面 积而得。通过单站基流切割,未控区基流量类比计算 得全市一般山丘区1980--2000年平均河川I清水流量 为22 781万m3/a。 2.2侧向排泄量计算 侧向排泄量包括基岩裂隙水向盆地的河床潜流 量Q潜与山前侧向流出量Q侧流。河床潜流量Q潜与侧 向流出量p侧流计算按前述方法进行计算。另外,新 绛、稷山、河津及绛县浍河山丘区补给范围包括了外 区面积,在计算侧向排泄量时按面积比计算扣除。经 计算,全市一般山丘区侧向排泄量现状多年平均为 8 230万m /a。 2.3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计算 地下水实际开采净消耗量包括农业开采净耗、工 业开采净耗、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吃水净耗,采 用净耗系数计算。农业净耗系数采用0.88~0.92,工业 及城镇生活用水净耗系数综合取0.4~0.6,农村人畜 吃水净耗系数为i.0,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用本次统计 调查成果。计算结果为:现状1 980--2000年地下水净 耗量平均为1 084万m3/a。 2.4河谷区潜水蒸发量 河谷区潜水蒸发主要指垣区山间小盆地浅埋深 区潜水蒸发量,浅埋深区面积14.6 km ,经估算潜水蒸 发量为437万m3/a。 综上一般山丘区各单项量计算,全市一般山丘区 地下水补给量1980---2000年平均为32 532万m3/a。 3结论 第一,山丘区地下水资源方法的原则与地形、地 貌、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资源流域(水系)分区有关。 第二,河川基流量可通过直线平割法、经验公式 法、直线斜割法及基流模数的计算、河床潜流量及山 前侧渗流出量采用断面法(达西公式)计算、地下水实 际开采净消耗量和潜水蒸发量采用系数法计算。 第三,根据山丘区地下水的消耗途径,其补给资 源量可通过河川基流量的计算、侧向排泄量的计算、 地下水实际开采净消耗量的计算、河谷区潜水蒸发等 计算获得。经计算,运城市一般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量 1980--2000年平均为32 532万m3/a。 [作者简介]李强(1969一),男,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 学(武汉)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08—17.[修回日期]2015—09—22 生 县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