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典型史料】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
【典型史料】 方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渭南文集》 【典型史料】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
前期 北方 南方 人数 比例 中期 人数 比例 后期 人数 121人 179人 比例 40.3% 59.7% 278人 84.5% 51人 15.5% 274人 63.9% 155人 36.1% 【探究】 (1)何会出现从史料到史料的这种变化。(2)表格所示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案】 (1)魏晋南北朝、唐中后期及北宋,北方是经济重心,但北方战乱较多,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从而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东晋、南朝及南宋等朝代政治中心均在南方,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等。
(2)从史料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北宋时期南方地区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人数逐渐增多,客观上反映了经济重心转移对文化教育的影响,说明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转移而变化。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过程 1.原因
(1)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
朝代 魏晋南北朝-永嘉之乱 表现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特征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中唐以后-安史之乱 南宋时期-靖康之变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经济重心南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移的完成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海外贸易 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 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人口分布 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文化教育 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族关系 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 生态环境 风俗习惯 如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唐中期北方饮茶之风盛行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