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趋势研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趋势研究

来源:乌哈旅游
󰀁2019年第11期《发展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

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趋势研究

●邹 茵

[内容提要] 互联网金融正悄然影响着金融业的发展模式,它不仅弱化了传统金融的中介角色,冲击着传统金融的经营与管理模式,且在给传统金融业发展带来契机和挑战的同时也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与培养提出了新课题。基于对金融人才发展需求及互联网金融对金融行业冲击影响的调研分析,探究互联网金融对高职金融专业建设的影响,并从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职业技能提升、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使高职金融专业的建设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人才培养 高职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670(2019)11-0095-06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正全面冲击和改变着金融行业的经营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及业务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不仅对传统金融机构资产端、负债端和中间业务形成实质性的挑战,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就业岗位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伴随着新金融冲击,复合型金融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金融人才供需比达到0.2(即1个求职者对应5个岗位),在人才“供不应求”的背后,折射出我国金融人才培养的不足与人才培养机制的缺陷。因此,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专业如何就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构建、职业技能培养、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对高职金融专业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及网络数据搜集整理的方法。网络问卷调查特别设计了封闭式问卷调查表,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问卷调查表采样范围广泛,面向金融发达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厦门、福州等省内外地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共发放 1300份 ,收回问卷 1120份, 剔除无效问卷 3份, 有效问卷1117份,回收率为 85.92%。问卷内容主要涉及金融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市场需求、就业岗位等问题;文献资料调查,主要通过查阅知网、万方知识数据库等相关文献资料,重点吸收和借鉴他人成果,探寻高职金融专业发展趋势;网络数据采集,主要通过对智联招聘网、前程无忧网、海峡人才网、赶集网、58同城网等人才招聘数据跟踪采集,并以“金融”、“互联网”、“风控”、“金融营销”、“客户专员”、“福州”、“不限条件”、“大专学历”等关键词为筛选条件,整理了2019年1月至6月金融行业招聘较多的岗位及学历要求等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95

社会探索二、数据分析情况(一)根据问卷调查情况,金融专业学生市场需求主要岗位为:金融/保险产品营销、互联网/电子商务、证券客户经理、市场调查专员、客户专员等。其中金融/保险产品营销、互联网/电子商务、证券客户经理为招聘企业较青睐的岗位,市场需求旺盛;对新金融人才素养与技能要求主要包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谈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抗挫抗压能力、产品解说技能、营销技能、售后服务技能等。

表1 金融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及职业素质与技能要求

主要岗位金融/保险产品销售

素质及知识要求

技能与能力要求

产品销售技能、产品解说技能、信息化

保险基础知识、法律经济知识、金融基础

技术、售后服务技能、沟通能力、风险

知识、信托基础知识、风险管理知识

管理能力、抗挫抗压能力

互联网金融基础知识扎实;信贷风控知识、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互联网风控能力、(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计算与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技能、沟通技能;创新能力证券/银行客户经理

市营销技能、软件操作能力、分析判断

证券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理财基

能力、证券投资分析技能、组织协调能

础知识、银行基础知识、财会基础知识

力、谈判能力

互联网产品 经理

根据表1,在新金融形势下,对金融专业学生在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复合型人才更受市场青睐。同时,9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新金融一线岗位需要大量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基础知识扎实且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正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二)从人才网招聘岗位发布情况看,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相对广泛,其中“金融销售 / 风控专员 / 客户专员”这三类岗位招聘数量较多。因此,笔者着重采集和整理这三个岗位类别的情况进行分析,数据搜集整理见表2、表3。

表2 赶集网、智联招聘在福州地区招聘“金融”岗位学历要求数据表

“金融销售”岗位学历要求“风险控制”岗位学历要求

金融岗位

招聘岗位招大专本科大专且岗位招大专本科大专且总数聘总数学历学历有经验聘总数学历学历有经验833681087181835381568038

542552094889560853095188

265125332402273225962389

336310315325320330

243823662172255123932469

171216861452144915911578

368399354366265258

679758563481501522

665529535602825798

“客户专员”岗位学历要求岗位招聘总数11991213840129612561272

大专学历547578480630567552

本科大专且学历有经验121110100115120119

531525260551569601

搜集时间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

 资料来源:根据智联招聘网搜集的相关数据整理

96

󰀁2019年第11期《发展研究》󰀁表3 赶集网、智联招聘在福州地区招聘金融(销售、风控、客服)三大岗位数据表

金融销售岗位类别P2P营销经理 渠道、网点专员

1月

“金融销

售”岗位招聘数(个)

2月3月4月5月6月

121131198200168189

311351403299311262风控专员

98100166273284298呼叫中心专员

616748624350

网络在线销售

89610211356142115211612内部管理242215236447379285售后服务专员

278279127289243251

金融产品销售

115911961189116615001598内部审计

24444319918890其他352317191116

招聘月合计数(个)

248726993146308935003661招聘月合计数(个)

582552648131712531096招聘月合计数(个)

567571298555489518

风险控制岗位类别

相关岗位金融合规专员风险相关岗位

1月

“风险控制”岗位招聘数(个)

2月3月4月5月6月

客户专员岗位类别

1月

“客户专员”岗位招聘数(个)

2月3月4月5月6月

218193203398402423客户经理193202106185192201

资料来源:根据智联招聘网搜集的相关数据整理

由表2可发现,大专且有工作经验的“销售业务”岗位招聘数量占比非常大,且90%以上要求大专学历。可见,大专层次的学生在“销售岗位”最受欢迎。

由表3可发现,在金融三大主要就业岗位中,“金融销售”岗位招聘数遥遥领先。可见,“销售岗位”是目前新金融市场需求量最大且急需的人才。

(三)文献研究发现:1.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发展冲击很大,传统金融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首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冲击下,金融业都积极借助技术手段致力于金融创新。例如,商业银行开发出各类网上金融服务,例如,网上银行(电子银行、手机银行)、互联网理财产品(中银“活期宝”;建银“增值宝”、工银“薪金宝”、交银“现金宝”等)、互联网票据理财业务(民生电商—E票通互联网理财业务、平安小票通理财业务等)、金融电商平台(交行的“交博汇”电商平台,可通过业务联动满足企业和个人电子商务的金融需求、农行的“E 商管家”电商平台以及工行“融 e 购”电商平台)等[3];其次,银行信贷模式遭受挑战,银行信贷壁垒形成。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以存贷息差为主的经营模式。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额

97

社会探索宝”正式掀起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竞争,商业银行个人活期存款规模迅速下降;再次,金融服务实现了“普惠化”。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大平台、云计算等新技术,能够批量化、快速对客户各项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使得更多大众群体能够共享便捷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创造性和适应性的新技术、商业模式以及服务模式渗透到普惠金融的领域,一个以数字化为驱动的普惠金融的新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形成。

2.专业技能、就业岗位及人才素质发生变化。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一些传统的金融岗位将被新兴起的岗位取代。例如,金融柜面经办等业务岗位将会被机器和互联网替代,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企业、电商金融企业及相关金融行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新岗位,如金融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员、风险分析员、产品运营经理等。同时,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将加速重构,普惠金融价值观将被广泛接受,金融业将从“神秘内敛”转向“公开透明”,从服务“精英阶层”面向“草根大众”,这对人才素质及人才需求都有更新更高更广的要求,市场需要大量具有相应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金融人才与之匹配[4]。

3.混业大金融时代到来。一方面,互联网具有跨业经营的优势。互联网公司凭借大数据、低成本等优势进行跨业经营的趋势十分明显,例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公司通过自身平台与各类金融产品的紧密衔接,从主营业务向支付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财富管理、基金和保险代理等各项传统银行业务逐步渗透。与此同时,传统的金融机构也纷纷涉足互联网领域,网上银行、资金托管、网上理财业务不断创新。未来,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将逐渐淡化,一家超大型机构已经可以从事各种金融业务,大金融时代即将来临;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的界限日益模糊,科技进步不仅模糊了金融机构界限同时也降低了金融行业壁垒。例如,如 P2P 等互联网金融以网络筹资模式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规模限制,并迅速将业务通过网络传播。激烈的金融业竞争使不同的金融企业开始拓展复合型金融业务,金融机构职能正向着业务多元化、复合化方向发展。

三、结论和建议(一)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目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依旧定位于面向传统的理财顾问、银行柜员、信用卡营销、客户经理等岗位,对新兴互联网企业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岗位较少涉及,与市场需求及新金融业态发展的人才需求不相匹配。因此,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面向金融业态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瞄准新型的金融供给主体需求,培养能适应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新型互联网企业、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金融人才,不断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与就业面。

(二)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基于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高职院校应适时适度调整和修正专业建设内容,通过设置新课程、新方向等形式,探索专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1.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金融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当前,金融机构职能已向业务多元化、复合化方向迈进,金融企业已快速拓展新领域,这必然要求人才具备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增设创新思维与创新课程与之相适应。

2.增设互联网金融类、保险类、投资类、信息类课程。随着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不断运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成为当代金融业创新业务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须增开保险类、投资类及计算机运用、信息类等课程;同时,还应增设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课程,引导学生将互联网金融企业作为就业岗位来考虑。

3.加强微观类金融课程设置。随着金融理论从宏观抽象转向技术化、实证化、微观化研究方向的发展, 国际金融专业教学也要顺应这种微观化的金融发展方向,增加微观类金融方面

98

󰀁2019年第11期《发展研究》󰀁的课程建设,有利于学生接近和了解现实,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5]。

4.构建立体多维度的课程体系。为能更好地满足金融市场及就业岗位的需求,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也应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与优化。通常可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五类课:通识课、平台课、核心课、职业方向课及实践创新课(见表4),同时应将基础理论与实践创新课程融通,使二者形成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

5.课程应进行精化式改良与模块化教学。由于目前高职自编教材较少,许多课程的教材易出现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因此应剔除重复部分内容,缩短课时,多开设36学时的小课程或者精课程,但许多院校并不根据课程内容制定课时,而是据教研室主任个人喜好随意制定课时,这无疑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此外,可以实行模块化教学,共同提升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及创新性,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表4 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类型通识课程职业平台课程核心课程实训、实践体系

课程名称

英语、社会学、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心理学、体育、计算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金融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基础、经济学基础、保险学基础、会计学基础、金融英语、计量经济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礼仪与沟通、国际贸易英文函电等

银行实务、证券投资实务、金融营销、互联网金融、国际金融、国际结算、互联网营销模式、市场营销、外汇交易实务、风险管理等

认知实习(第一学期)、专业实训(第二学期)

金融综合实训(含营销技能训练)(第三学期)、企业顶岗实习(第四学期)预就业(第五学期)、毕业设计(第六学期)

保险方向:人身保险、财产保险、汽车保险、保险经营与管理、社会保险、保险营销等银行方向: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学、信贷决策、银行会计、金融产品销售、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等

职业方向课程投资理财方向:家庭理财、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分析、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基金、理财规

划等

互联网金融方向:P2P信贷、互联网金融操作实务、电子支付、网络银行、互联网金融风控、互联网营销模式、互联网融资、互联网产业金融、互联网公司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等

创新课程与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程思政与职业道德)

(三)注重质量人才的培养

高校作为金融市场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教学质量能够最大限度的影响国家金融产业的实际竞争力。2012年,我国才正式将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列入普通高校本科目录,可见我国质量学科建设非常薄弱与滞后[6]。目前,我国高校现有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过于注重人才培养总量而缺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导致了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出现不对称情况,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应借鉴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重视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解决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不浪费与闲置人才。

(四)加大课改力度,提升职业技能   

1.变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 在思维模式上,教师应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时代,教

99

社会探索师要用互联网思维方式与学生进行多触点沟通,可借助教学网络平台不断扩充课程资源;可利用在线平台提供学习的大数据,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分析,提升教学管理的精准度。在教学模式上,可运用在线课程平台,开展“慕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改革创新,实现学生更加灵活、自主、个性化的泛在学习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加大实践课时,提升职业技能。 首先,应扩大校企合作企业。传统国际金融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主要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与新型互联网企业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不足,因此,增加相关信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不断拓宽校企合作企业;其次,要全面运用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仿真模拟各类交易,并开展交易竞赛,激发学生对投资交易的兴趣与敏感,不断提升与强化学生的实战能力。再次,除了“课程实训”外,还应设计岗位认知、社会实践、综合实训、顶岗实训、预就业等实训环节,各环节不断递进并有效衔接,才能快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3.要特别注重学生销售能力与营销技能的培养,可组织各类营销技能大赛,模拟销售环节,组织学生到保险公司、证券基金公司等进行真实的项目实战,提升销售技能。

参考文献:

[1]孙奇茹.金融人才竞争最激烈[N].北京日报 ,2018,8(8).

[2] 施彬彬.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技能紧缺人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0).[3]重庆三峡银行互联网金融项目研究课题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六大影响[J].中国银行业,2016(4).

[4]李敏“互联网.+”对高职国际金融专业的影响及应对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10).

[5]欧璇.关于国际金融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0(2).

[6]孝庄,陈宇,商广娟.发达国家质量人才培养教育发展历程及趋势[J].《标准科学》,2015(3).  

[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郭恺珑)

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