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饮食,吃和喝是分不开的两部分。平日,我们在餐桌上,吃饭的时候总是要配上酒水的。在这里,我将介绍下中西方各地的酒的品种和各国喝酒的习惯。
中国人好喝酒,这是从古以来就有的习俗。在中国,传统的酒有白酒和黄酒。这些都是从古传承到今天的。下面我来介绍下黄酒和白酒。
1:黄酒以大米、黍米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数种未知氨基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基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并且黄酒是真正的中国自己酿造的酒。
黄酒又有几大派系,是根据地域来区分的。分别是江南糯米黄酒,福建红曲酒和山东黍米黄酒。而根据原料和酒曲划分又有4种。
(1)糯米黄酒:以酒药和麦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 (2)黍米黄酒:以米曲霉制成的麸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北方地区。
(3)大米黄酒:为一种改良的黄酒,以米曲加酵母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吉林及山东。
(4)红曲黄酒:以糯米为原料,红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福建及浙江两地。
2: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白酒。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由谷物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
白酒的区分是按香型来区分的,课上老师讲了5种。
(1)酱香型: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代表是贵州茅台;
(2)清香型:又称汾型,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点。代表是山西汾酒; (3)浓香型:口感风味具有芳香、绵甜、香味谐调等特点。代表是四川泸州老窖大曲酒;
(4)米香型:具有蜜香、清雅、绵柔等特点。代表是桂林三花酒。 (5)其他香型。
接着,讲讲西方的酒。在这,我主要介绍三个种类:蒸馏酒,葡萄酒以及啤酒。国外人的生活离不开酒,基本上他们每餐都会配上酒。可以说,他们比我们更加热爱酒,我们国家的酒都是谷物酿造的,而在西方谷物和水果都是酿酒的原材料。
1:蒸馏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 一般国外有下面几个品种:
(1)Brandy白兰地,一种由水果酿造的酒。法国干邑地区的白兰地最好;
(2)Whisky威士忌,由大麦为主的粮食酿造的高浓度的酒,是苏格兰的传统酒,现在还以爱尔兰、美国和加拿大为主要生产国;
(3)Gin金酒,又名杜松子酒。起源地为荷兰,最初是一种药,现在英国和荷兰为主要产地;
(4)Vodka伏特加,粮食为主要原料的蒸馏酒,传统产地为波兰和俄罗斯; (5)Rum朗姆酒,一种以甘蔗汁和甘蔗浆为原料的酒,原产地古巴,加勒比海;
(6)Tequila 龙舌兰酒,墨西哥的特产,原料是龙舌兰类的仙人掌类植物。 2:接下来是重中之重的葡萄酒。国外人用不同的酒配不同的菜,所以一般葡萄酒都是以杯或盎司计算着来卖的,人们称它为“生命之水”。
品种:(1)Red wine红葡萄酒;(2)White wine白葡萄酒;(3)Rose wine桃红葡萄酒;(4)Sparkling wine汽酒;(5)Champagne香槟酒。
3:啤酒是最古老的酒饮料了,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起源于欧洲,不过现在亚洲已经成为最大的生产地了。比较起来,啤酒是我们现在这个年龄阶段人饮用的最多最常的酒精饮料了。
分类(根据啤酒杀菌处理情况划分): (1)鲜啤酒(Draught Beer) (2)熟啤酒(Pasteurimd Beer)。
我们现在喝的罐装啤酒大都是熟啤酒。
现在,我先来谈谈中国的酒文化。酒在中国可以延伸到任何的层面上去,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喝酒习惯。很多时候生意都是酒桌上谈成的。比如,一般的工人们下班了去喝酒,一般喝的都是啤酒,在酒桌上,大家畅所欲言,什么都可以谈,无所顾忌。一般这种聚会是最热闹的,这样的酒会同样也适用于朋友间的聚会。反之看看商务聚会,人们表面上谈笑风生,背地里却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更喜欢前面那种更随性,更自由的聚会。
俗话说,酒桌之上都是朋友。有个词叫酒友,意思是以酒会友,通过喝酒结识朋友,但是很多时候这个朋友并不是真正的朋友,因为还有一个词叫酒肉朋友,这些朋友在你困难的时候只会离你而去。所以,酒可以给你带来朋友,但是真正的朋友还是得靠自己平时的努力。
中国的酒文化还包括艺术层面上的,比如诗歌、绘画和书法。
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
“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接下来是西方的酒文化了,葡萄酒一般是在正式宴会的时候配每道菜的形式出现的,蒸馏酒也就是烈酒,是人们小酌时喝的,而啤酒确实欧洲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德国,有专门的将近半个月的“慕尼黑啤酒节”,在酒吧中,人们一般选择啤酒或是烈酒调出的鸡尾酒。
接下来是两者间的比较了:
1)从礼仪上来说,中国人注重和谁喝,以及要互相敬酒,以防止桌面上的冷场,西方人的话更注重酒的品质,吃饭期间比较安静。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因此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西方人的饮酒礼仪和饮酒文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2)从喝酒的目的上来说,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
3)从思维方式来说,西方人更加的理性,而中国则更加随性自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