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中的活动设计与教学评价
河南省实验中学 吕嘉惠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分别着重阐明了教学中的课堂活动和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两者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结合教学课例,提出了将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相互穿插的教学模式。最后提倡在有效教学中,结合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通过激励性的掌声作为评价载体,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活动-评价-反思-结论、教学模式
课堂活动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教学言行;从狭义角度来讲,专指那些在课堂上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实践活动。 我认为,在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建立“活动化”的课堂是让课堂有效化的重要途径。“活动化”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学习中,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求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探索、求知、实践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在“活动化”的课堂中,时刻穿插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很容易偏离主题,使得一些教学在热闹的背后多了一些担忧。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呢? 1.教学活动
广义的 “教学”是指所有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指在学校内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1受教者(学生);2 施教者(教师);3教学目的;4教学内容 ;5教学方法; 6教学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目的又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确定后,在一定程度是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在明确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后,教师所要思考的是如何组织学生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完成。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走入误区,在一堂课中知识的讲述占到了绝大部分甚至达到“满堂灌”的程度,这样的教学可能在知识的掌握上能看到短期的效果,但是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很疲惫,更重要的是,在一味接受的教学氛围下,学生记住了知识,却很难学到能力。长而久之,学习兴趣便会逐渐下降,教学效果也会降低。
新课标实施后的课堂上,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知识的掌握已经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中,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理念,于是教学活动在课堂中遍地生花。通过活动的展开,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当教学目标确定后,课堂教学中的一切行为便当为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在教学准备中,教师需要设
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以便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时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预测、反馈与指导,促进教与学都能按照有效的目标引导方向进行。
在课堂中的教学评价则相对比较简单。因为时间的局限性,课堂上的评价与反馈多是以师生语言的交流为主要载体的。
3.实际教学中活动与评价的穿插
在《制取肥皂》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做出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境,引出此节课的主题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动手欲 设置疑问,引起学生关注 由名称分析,通过较熟悉的知识而进行合理的假设,体验推断的乐趣 此处以系列环节环环相扣,学生思维螺旋上升,利用旧知得出新知 提问学生生活常识:预防疾病、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最终得出勤个人卫生,我们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什么?洗手是预防疾病的一个有效措施。 从而引出肥皂 在学生脑海里出现肥皂在深活中很利用多媒体展示肥皂的用途,以及如常见且有很多用途。 今多姿多彩的肥皂,激发学生对此节课的观看图片,学生有极大兴趣想亲自浓厚兴趣 动手制取一块属于自己的肥皂。 既然肥皂用途广泛而且又漂亮多彩,提出问题:肥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教师给出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从名称上分析,高级脂肪酸钠是一种有机盐,根据学生掌握已有知识,从而推断出高级脂肪酸钠很有可能是高级脂肪酸和碱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的 这样就得到了关于制取肥皂原理的推论 引导学生回忆高级脂肪酸出处,并给出提示,关于油脂的定义 追问学生是否可以利用油脂而得到高级脂肪酸? 利用多媒体再给出提示,关于酯的水解定义 把回忆到的内容和开始时的假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得出制取肥皂的基本原理 教师把制取的原理更科学规范的表述出来,即皂化反应
学生并不清楚肥皂的主要成分,产生疑惑 对高级脂肪酸钠这个名词,觉得很陌生 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思考,并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酸碱反应得到相应的盐,能够很轻松的得到:高级脂肪酸钠很可能是由高级脂肪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的 学生确立了关于制取肥皂原理的假设 学生相对熟悉高级脂肪酸,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忆起油脂的相关知识 此时学生应回忆起酯的水解,或者是关于酯的相关反应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制取肥皂的基本原理
可以看出,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较多的学生活动,如观察图片、思考问题、观看视频、讨论问题等。这样的教学设计,正符合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探究、交流性学习”的思路,着重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让课堂更加有效。但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安排如此多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要求很高,如何在课堂“活而不乱”,是本节课是否有效的首要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教学评价穿插在整个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评价有很多种,这里的教学评价单指课堂上作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形式之一。
举个例子:教师针对一定的知识内容设定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及讨论后得出答案,教师对答案进行评价并指出不足,学生对答案进行修正,最终师生共同得出正确答案。
我们可以看出在,在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活动-评价-反思-结论”等诸多环节,但是每一个流程环环相扣,形成一条条知识掌握的模式链。延续着这些模式链,本阶段的学生活动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因为每个阶段都有小结,而使整个流程顺利而有节奏。
总之,有条理地将课堂活动及课堂评价穿插进行,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热烈氛围,同时也使教学进程条理化,不失为提高课堂有效化的一个好方法。
4.让掌声重回课堂
丰富的课堂活动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到位的课堂评价做到了及时反馈和总结。将短短的教学时间具体细化,细化到每一分钟,细化到每一句话。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让学生的情绪高涨,让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丰富多彩,才会异常有效。
在活动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这样有利于学习热情的保持。同时,对于精彩的答案,教师大可发动学生共同给予热烈评价,譬如鼓掌。发生在课堂上的掌声是值得鼓励和推荐的,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掌声不仅对他们是一种赞赏,更是一种肯定和鼓舞。但是我们也遗憾地发现,从小学课堂到初中再到高中,课堂上的掌声越来越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我们的课堂上加一些这样的调味料,让掌声重新回到课堂,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欣喜和希望呢?
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 华东大学出版社 崔允漷编 《现代教育学原理》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柳海民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