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如何提高职业素养
陈董荣
(福州广播电视台,福建 福州 350013)
摘 要:随着5G技术的推广热潮不断袭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正驶入融合发展的高速路,每个人既可以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又可以是传播者,这种信息高速传播的局面使得利弊共存,社会舆情难以管控,舆论更加需要引导,这对新闻记者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传播正能量,弘扬新时代伟大精神,新闻记者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做一个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记者;职业素养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1-0034-02
一、前言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大量的网络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各种文化思潮也正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使新闻记者面临严峻的挑战。新闻记者工作就是要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民生民情,引导社会大众了解事件的真相,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此,新闻记者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水平与专业素养,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现状如今,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也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不但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更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充分发挥记者的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
(一)责任心不强媒介融合的环境下,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新闻信息的阅读量,有些网络端的新闻编辑对信息内容的真实性缺乏必要的深入调查,在不了解内容是否真实的情况下就转载新闻,导致广大受众处于蒙昧状态之中。不仅如此,当各类突发新闻及群体性事件爆发时,少数缺乏责任心的记者为图点击量,报道或转发未经证实的新闻内容,引发舆论导向偏移,甚至激起群体性恐慌,影响新闻行业的媒体秩序,有损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严重违背了新闻记者的宗旨,对社会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
(二)缺乏创新意识
一些新闻记者缺乏探索实践精神,理论口号喊得响亮,而其思想观念仍没有转变,不能对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从独特的角度进行挖掘,从而使所报道的新闻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媒体记者一到现场便要求主办单位提供“通稿”,导致“千稿一面”。大量被“洗稿”影响的通稿充斥着传播环境,且这类稿件对新闻事件往往只采取单一视角进行报道,这势必不能引起受众的关注,自然不能为新闻媒体留下受众,也会因此降低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更有甚者,会影响我国的舆论环境,使得受众放弃收看缺乏新鲜性的新闻报道,制约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
(三)专业素养不高新媒体的发展壮大,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限制,查阅自己想了解的新闻信息,同时人们还可以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这些来自于“民间”的新闻信息的可信度虽不是很高,但也能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某些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常以主观视角带入,“标题党”“震惊 体”等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刺激了受众观看阈值的提高。受众一次两次看到类似新闻会感到新鲜,长此以往就会审美疲劳,
作者简介:陈董荣,男,汉族,福建福州人。研究方向:新媒体视频。
导致新闻信息的报道陷入“哗众取宠”的尴尬境地。
三、提高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途径新闻媒体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其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弘扬正能量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因此社会公众对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树立全新的新闻理念
新闻理念是新闻记者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媒介融合的新时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不断交汇与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新闻记者的思想和新闻理念也会出现一些偏颇,因此,新闻记者要以新时期党和中央政府的战略思想和意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引导,时刻提醒自己要树立正确的新闻理念,在具体的工作中始终保持一身“正气”,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增强责任意识
著名新闻记者约瑟夫•普利策曾指出:“对于新闻报道而言,其关键在于不仅要保持新鲜报道的生命力,而且还应接受良心及道德的制约,不得随心所欲。”
对于每一篇经手传播的新闻报道,新闻记者应具有“把关人”意识,对自己传播出的信息负责。在各类重大突发新闻出现时,应如实报道新闻现场的关键信息,回应社会关注,有效制止流言及谣言的传播,正确引导舆论作用。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恪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严守自律底线,用强烈的责任意识衡量新闻的社会价值,在新闻报道时不弄虚作假,不夹杂个人的主观思想,提高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公信力。
(三)提高应变能力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新闻内容的传播不再是刻板的定时投放。新闻记者通过融媒体平台、手机移动端平台、互联网平台等渠道将新闻内容进行分发,需要每时每刻关注新闻动向,向受众反馈新闻进展。因此,作为时代主流的引导者,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是重中之重。新闻记者应该对不同平台受众进行研究,把握新式传播手法。例如,短视频已发展为当前最热门的传播形式,生活中人们除了从图片、文字获得消息、内容外,短视频占据了网络传播的半边天。短视频的盛行给传统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和分发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因此媒介融合中如何找到自身发展方向,进军短视频领域,延续传统电视媒体视频行业优势,这是作为媒体人所亟待提高的应变能力。
(四)提高业务能力
新闻业务能力是新闻记者的基本技能,是新闻记者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新闻记者的业务能力(下转第36页)
34
融媒研究
传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重视内容和技术的创新网红作为互联网的衍生物,在传播过程中应注重选择受众喜欢的高质量产品。根据大数据分析,不少品牌企业通过正确的社交媒体营销获得了良好的传播力、强大的用户黏性以及可观的收益。因此,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也开始更加务实的尝试网红营销快速布局全球市场。最新的广告预测,到2019年全球社交媒体广告支出将增长72%,从290亿美元增长至502亿美元。为了提高网红营销效率和投资回报率,许多品牌客户开始寻找智能分析网红营销平台,通过数据和技术寻找更优秀的网红,创作更有价值的网红营销广告。网红除了产品服务,还应注重提供知识服务。中国网红们可以借助我国的知乎、分答、微博等平台,通过丰富、专业的知识为受众提供更为专业的付费解答服务,以获取经济效益。另外,重视网红经济的发展,还需要重视提升核心技术,增强对数据资源的整理、分析、运用能力,从而将数据的价值发挥到最佳。
(三)构建全面、健康的网红生态体系我国要促进网红传播的高水平发展,需要重视构建全面、规范的网红生态体系。一方面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精准定位,通过对网红市场的细化,构建更为完整的网红生态;同时应注意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网红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国相关部门应重视加强对网红市场的监管。
(四)注重网红传播与电商产业的联合网红传播带动的是经济发展,因此我国应注重推动网红传播+电商模式的发展。个人品牌在现在这个网络自媒体时代非常凸显,人们不再只是作为追星的观众,通过直播平(上接第34页)包括采、写、编、评等,这是新闻记者的“看家本领”。当前,移动互联网进入5G时代,视听媒体以更智慧、更便捷、更泛在的趋势演变。在媒体融合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在短视频用户与市场规模仍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行业趋势下,内容优势将成为各家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不断强化的竞争要素。这对新闻记者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新闻记者不断强化学习,从选题策划、前期拍摄、后期剪辑、微信推文制作、成片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实践中增加磨炼,熟练掌握消息、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媒体报道形式的采编流程。不仅如此,更需要在新时代的融媒体语境下,掌握适应不同类型新闻内容的报道技巧。新闻记者如若不思进步,不能与时代同发展,就不是一个的合格新闻人,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新闻记者应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学好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为社会大众报道有内涵、有深度、有质感、有温度的新闻内容,适应融媒体时代新闻内容制作技巧,传承优秀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共同创建和谐、健康的社会。
(五)提高道德素质
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新闻记者更应强化自身职业道德建设,以新时期党的方针路线为指导,坚定党的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不与生俱来的,记者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其需要新闻记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坚决杜绝虚假新闻或者有偿新闻现象的发生。新闻记者应该静下心来,深入群众,发现老百姓生活的真善美,力求展现新闻内容的各个角度,摆脱虚假新闻的影响,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迎合广大受众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新闻传播价
第3卷第01期
台,短视频等平台,也开始作为中心人物发表观点;随着网红
直播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和加入进来,许多网红都在进行着直播电商化。2018年有好的直播平台在不断壮大,也有的平台开始迷茫失去了许多用户,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电商化是最好的变现方式,网红直播从开始的单纯娱乐打赏,到现在的种草带货,不仅不会让观众反感,反而产生了很好的电商效应。因为网红直播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反而给观众带来了更多有用的内容,能够促使网红经济逐渐趋于成熟化。
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要发挥网红传播的正向引导,需要借助大数据的处理分析,需要重视对传播形式和手段进行创新,更需要加强对传播内容的管理,以确保网红传播的良性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妍.大数据视域下网红传播现象探析[J].西部学刊,2017(10).[2]唐丽佳,赵志奇.大数据视野下抖音传播方式及问题分析[J].编辑
学刊,2018,182(06):53-57.
[3]宋凯,刘叶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传播机制探析[J].中
国记者,2018,No.534(06):58-61.
[4]陈珺,陈辛夷,苏宇.基于大数据的媒体传播分析及影响力评估应
用创新[C].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7年学术年会,2017.[5]贾布里·阿勒姆,王晓波.突尼斯电视广播是主要传播渠道[J].中
国投资,2018(24).[6]徐志.从“网络跟播”到“电视跟播”:收视习惯对首选传播渠道的
影响[J].科技传播,2019(20).
[7]杨智勇,邓高红.湖南对外传播渠道建设的现状与建议[J].对外传
播,2016(06).
值,提高新闻媒体的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四、结束语
新闻记者的首要职责就是要为社会公众服务。在媒介融合的新时代中,新闻记者是最接地气的,是新闻传播的中坚力量。因此,新闻记者必须牢记职业操守,坚定职业立场,大力发扬职业精神,自觉履行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保持积极心态,增强新闻服务意识,以党和国家大局为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营建和谐、团结的社会主义氛围,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琦.基于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分析[J].
传播力研究,2019(07).
[2]李志磊.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培养研究[J].传播力
研究,2018(12).
[3]和义光.浅述新时期电视新闻记者素质培养的研究[J].传播力研
究,2018(34).
[4]李富民.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培养研究[J].电视指
南,2018(04).
[5]吴文娟.浅谈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现场把握[J].记者摇
篮,2019(08).
[6]王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探析[J].西部广
播电视,2019(09).
[7]张剑.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对现场的把握[J].视听纵横,2004(03).[8]李春龙.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J].电视指
南,2018(04).
[9]刘冬梅.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出镜艺术研究尝试[J].传媒论
坛,2018(22).[10]韦嘉.“我在现场”电视新闻出镜报道中的创新四度空间[J].中国
广播电视学刊,2010(10).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