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理论解读[权威资料]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理论解读[权威资料]

来源:乌哈旅游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理论解读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于186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出版后,它不仅受到了儿童的喜爱,更是赢得了成年人的欢心,是“19世纪英国荒诞文学的一个高峰”,对后来许多作家的作品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对其荒诞之美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其所蕴涵的荒诞美学特征,在儿童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荒诞美 传播 接受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以下简称《爱丽丝》)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故事原形基于1862年卡罗尔为小朋友即兴口述的故事《爱丽丝地下历险记》,后经重新扩充、改写、整理出来,由英国著名画家约翰・坦尼尔插图,1865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作品一经出版就赢得了英美广大少年儿童和成年读者的喜爱,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百余年来,不断有人探讨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奇特魅力所在,甚至《大英百科全书》“儿童文学”条目都认为卡罗尔“把儿童文学的艺术提到了最高水平”。据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也被这部作品所吸引,对其爱不释手。

正如学者赵元任先生在《爱丽丝》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部纯艺术的妙在‘不通’的‘笑话书’,是一部‘哲学的和伦理的参考书’”。书中的艾丽丝经历了一系列荒唐的事件,文中人物的对白又多双关、幽默等元素,因此读起来颇费周折,但是细细品味,却可以发现《艾丽丝》的荒诞艺术正是儿童本位视角下极度的想象力和生命力的释

放,是作者从成人视角出发对现实世界的反讽和颠覆,让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以无尽的魅力征服了成人世界。 一、作者卡罗尔与《爱丽丝》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因其内容和语言的荒诞滑稽而被看作是“19世纪英国荒诞文学的一个高峰”,《大英百科全书》说它“把荒诞文学提到了最高的水平”。的确,和西欧传统儿童文学刻板的道德说教相比,它充满了奇妙的幻想、幽默风趣的语言,更加注重娱乐性而非说教。它将儿童文学幻想性和想象性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爱丽丝追赶着一只穿着背心、揣着怀表并且自言自语的兔子,跟着它奋不顾身地跳下了兔子洞,在那里她不仅经历了身体上的变化,一会儿变大一会儿缩小;还遇见了各种千奇百怪的人和动物:永远微笑着、行踪不定的柴郡猫;吸大烟袋、说话充满哲理的毛毛虫;疯疯癫癫的三月兔和疯帽子;野蛮的红桃皇后和老实的白桃皇后等等。读起来不禁让人感叹作者想象力的丰富。

尽管《爱丽丝》享有如此盛誉,但是它的作者却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童话作家。刘易斯・卡罗尔是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的笔名,是《爱丽丝》的作者,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还是一位逻辑学家;他不仅擅长数学推理,还热爱文学艺术,尤其喜欢绘画和摄影。卡罗尔天资聪颖,幽默风趣,在孩提时代就经常和兄弟姐妹一起写诗和故事,还发明了很多游戏。成年后,卡罗尔依然童心不改,常和孩子猜谜、玩魔术,对孩子有种特殊的感情。

二、《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荒诞之美

《爱丽丝》被看作是“19世纪英国荒诞文学的一个高峰”,其荒诞的美学特征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语言上。卡罗尔是位数学家,可是在语言上也颇有天赋。在《爱丽丝》中,卡罗尔和读者玩起了文字游戏,双关语、生造词、胡话诗、典故等的应用,让故事趣味性大增。其荒诞的美学特征表现在故事情节和叙事方式的荒诞性上。深邃的兔子洞,可以改

变身形大小的蛋糕、药水,眼泪汇聚成的泪水池,使唤人的兔子先生,吸大烟袋的毛毛虫,把猪当成宠物的公爵夫人,动不动就要砍掉别人脑袋的红桃王后等,故事情节完全是随着爱丽丝的所想所见发展。这些奇思妙想出来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儿童和成人,满足了孩童天生的好奇心,满足了他们的新奇感。

在《爱丽丝》中,天马行空的情节与棋子的移动巧妙相连。在第2章中,红棋王后对爱丽丝说:“你可以充当白棋王后前面的卒子。卒子第一步走两格。然后,你要用火车一样的高速度经过第三排格子。到了第四排格,你会碰见特威达、特威迪孪生兄弟。第五排格子大部分是水,第六格则是矮胖子的地盘,第七格全是森林――不过一匹马会给你带路的。到了第八排格子,我们就都成了王后„„”而在第4章,即是象棋的第四格中,爱丽丝和双胞胎特威达和特威迪兄弟一起碰到了红棋国王。国王睡着了,双胞胎兄弟告诉爱丽丝,国王正梦见她,她只是国王睡梦中的人,实际是不存在的。“要是国王睡醒了,你就消失啦。噗!就像一枝蜡烛!”

这种“寄情以梦”的梦幻叙事方式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也产生了推动作用,因此有人称刘易斯・卡罗尔为“无意识流动的大师”。《爱丽丝》也被看做是“19世纪英国荒诞文学的一个高峰”,“把荒诞文学提到了最高的水平”。《爱丽丝》奠定了怪诞、奇幻的现代童话基调。从写作方法上看,它有力地推动英国幻想儿童文学的发展;从内容上看,更是对传统儿童文学的颠覆。

三、荒诞中的童趣

无数的孩子和成人都为艾丽丝荒唐的境遇和奇妙的经历所痴迷,《爱丽丝》的荒诞性还体现在其语言的捉摸不定。赵元任也在自己的序言中写得:“„„这部书里的笑话另是特别的一门,它的意思在于没有意思。„„可以算‘不

通’笑话文学的代表。”这表明了原著中大量双关、笑话、荒诞诗(赵称之为“胡话诗”)在整个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卡罗尔在原文中有一首打油诗,而考虑到打油诗的特点,赵元任的中在尊重源语作品的基础上,注重用词和韵律,不仅选用孩子们熟悉的语言,如“片片”和“笑眯眯”等叠词,还使用了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儿话音”如“洒点儿”和“小鱼儿”,读起来非常亲切自然: 小鳄鱼,尼罗河上晒尾巴。 片片金光鳞,洒点儿清水罢。 笑眯眯,爪子摆得开又开。 一口温和气,欢迎小鱼儿来。

《爱丽丝》中张大嘴巴等着鱼儿入口的快乐小鳄鱼代替了忙忙碌碌的小蜜蜂,描绘出大自然中怡然自得的快乐捕食者的画面,轻松而自然,充满童趣,完全没有了瓦茨诗中勤勉自律、服从训诫的说教与劝导。

《爱丽丝》第五章中艾丽丝为毛毛虫背的另一首荒诞诗《威廉师傅,你老了》则是对浪漫派诗人罗伯特・骚塞的说教诗的戏仿。在赵元任翻译的中文版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卡罗尔笔下的威廉师傅变成了一个荒唐滑稽但富有生活情趣的老头儿,他满嘴胡话,行为怪异,还倒立、拿大顶,可以连骨带肉地吃掉一只鹅,在鼻尖上竖起一条鳝鱼。这种戏仿之举在当时宗教说教之风盛行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是颇为大胆的,卡罗尔的数学家身份使他对宗教持犹疑的态度,这也是他敢于戏仿宗教作品的潜在原因。而正是这个荒诞滑稽的老头儿张扬了童心世界中最大胆、最疯狂的精神,使得这些“胡话诗”呈现出极富吸引力的荒诞之美。

卡罗尔的《爱丽丝》用梦幻般的笔调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离奇的想象世界,变化莫测的情节,违背常规的思维,荒唐奇妙的故事,难以捉摸的语言,种种荒诞透露着严密的逻辑和深刻的内涵,童趣与反讽的水乳交织让孩子与成人都为之着迷。作品在中国的旅程中继续其荒诞艺术的同时又在悄

悄地发生着变异,在现实状况与作家生存的双重影响下,少了些浪漫的狂想,多了些与中国社会的融入,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英]刘易斯・卡洛尔.赵元任译.艾丽丝漫游奇境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舒伟.重访爱丽丝的奇境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启示[J].理论与创作,2010(3).

文档资料:《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理论解读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老人与海》之虚无主义色彩研究 《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特征及现代启示意义 残酷冷漠背后的历史感匮缺 边缘人生的诗性言说 探析《林海雪原》的叙事内涵 解读《警察与赞美诗》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关于人性的思考 女性视觉与自恋人格 浅论莫泊桑小说的创作特色 从女性哥特视角解读《牙买加客栈》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解读《孤独的割麦女》 泰门自我人格的冲突 浅议余华小说先锋性的体现 《呼啸山庄》叙事时间特色 浅析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的教育观 用想象构建似真似幻的世界 近十年汉语新词语的发展给语言教学带来的思考 未来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探讨 《论语》经典名句初探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