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

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

来源:乌哈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O6年6月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Joumal of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Jun.2OO6 第3期(总第54期) No.3(Serial No.54) 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 武全华 (肥城市汶阳镇高淤中学, 山东肥城271600) 摘要l通过对学习环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生活应用等方面的重视,探索出了新课程标准 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拓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l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lG623.5 文献标识码lA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 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 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 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产生创新思维。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 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学习的 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 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影、 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 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 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 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 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 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 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 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 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 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 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 来一定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 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 极思维。 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 性。 交流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 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 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 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 的理解。 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 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 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完成认 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 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3.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 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 要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作 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 4.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 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地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 作者简介:武全华(1958一),男,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汶阳镇高淤中学中教高级教师。 ・9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学生的创新意识。 5.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 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 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 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认识会越来越深。 如在“相似三角形”一章中有这样的例题: “已知:在RtAABC中,CD是All上的高线。求证: △AcD △cDB △ABc”。当把它的结论隐去改编为“根 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变为结论开发 题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 了许多结论,如:(1) 1= B,L2= A(2)AACD ACDB,ACDB AABC,AACD /XABC(例题要求的结 论)(3)cff=AD・BD,Ad=AD・AB,B =BD・AB(射影原 6.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 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 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7.创设实践情境。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和第二发展 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 “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 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 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 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 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 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可以组织这 样的活动:(1)组织一次对称面具制作比赛。用卡片、纸 板,甚至三合板来制作。要学生制作对称图案的面具,并 进行比赛,参加的学生一定会在笑声中感到创造的乐趣。 (2)收集有对称图案的昆虫动物的照片,进行展览。(3)教 师上课时借助一幅学生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头娃娃的 头像,通过“眼睛的不对称,让学生想办法使其变成对称” 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 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 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 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 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 深刻的。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的,数学课本是你 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的,这节课的 学习任务也是你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的助手,想学到更 深的知识就要靠你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 不断发现问题、勰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经过自主探索, “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 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 ・92・ 理)等。 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 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又得出了许多命 题。如: (1)已知 1: B,L2= A,求证:CA上BC,CD上AB (成立) (2)已知CA上BC,Ad=AD・AB,求证CD上AB,C,lY= AD・BD(成立) (3)已知Sd=BD・AB,A =AD・AB,求证:CD上AB, CA上Bc(成立) (4)已知 1= B,Ad=AD・AB,求证:CAJIBc,cDj- AB(不成立) (5)已知 2= A,Ad=AD・AB,求证:CA上BC,CD上 AB(成立) 通过这样的演变和探索,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 热情,从而达到了学生自主探究与触类旁通的目的。 五、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 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 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 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 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它应包含“用数学的 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用数学的思想去处理 这四个方面的意识。”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 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 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相信 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 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 实。 (责任编辑:汝艳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