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们的集体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
2.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光荣传统, 学习革命家们面对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 让学生在阅读革命家们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后能够思量,有所感悟,能够表 达出自己的心愿。
4. 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向着自己夸姣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1. 学生运用学过的多种阅读方法,阅读革命故事,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 搜集、整理红色诗词,感受其蕴含的深厚的革命情怀。 3. 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表达出自己的夸姣心愿。 【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查找资料,搜集红色诗词”的作业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习革命家们面对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人曾经说过: “红领巾的一角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
翻开我国百年来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 无数先烈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挥 洒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至今仍激励着我们, 今天的
1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英雄,去聆听他们的故事。 二、开展读书分享会。
1.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我们在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中, 都学习了哪些阅读方法? 学生汇报:抓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体味 人物的内心和品质;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味场景、细节描 写中蕴含的感情等。
(教师相机板书)
2.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所学过的阅读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 先来读一读“阅 读材料”中的第一至五个故事, 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来阅读这些 革命故事的, 再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体味, 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收获, 填写自主学 习单。
自主学习单
阅读材料 阅读方法 阅读收获
一
三
二
四 五
3.教师总结。
(1) 阅读《毛主席在花山》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毛主席的神态、语言、动作 等描写, 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 但却平易近人, 能够为老百姓着想的品质, 我们体味到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2) 阅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老人、青年、小孩的动作 描写,去感受人们失去周总理的悲痛心情。这篇文章的“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也值得我们学习。
(3) 阅读《飞夺泸定桥》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文章中的场面描写去感受战斗的 激烈,敌人的桀黠以及战士们勇往无畏的精神。 (4) 《狱中联欢》 的篇幅虽然短小, 但是我们从革命者在狱中表演歌舞的场景中 感受革命者乐观的精神以及对革命势必胜利的坚定信念。
(5) 阅读 《伟大的友谊》,我们可以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去感受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革命中建立起的伟大的友谊。
2
4. 《囚歌》是一首小诗, 《春天的故事》是歌词,我们通过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 来匡助我们理解和体味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5. (出示资料) 《囚歌》的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 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 所”集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非人的苦刑,仍坚贞不屈。在国民党的种种 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 诗,后人广为传诵。 6.通过对《囚歌》的创作背景的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小诗,你能从中感受 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我们可以感受到叶挺坚持真理、 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 也被他的爱国 热情深深打动,这样的人材是英雄,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7. (出示资料) 1979 年春天, 邓小平在深圳描绘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 1992 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1994 年春天,三位艺术工作 者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 用歌词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 这就是《春 天的故事》。 8.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了解了《春天的故事》的创作背景,结合前面的几篇材料 说一说你最大的体味是什么?
教师总结: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革命烈士们奉献的青春和热血,就 没有新时代下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 艰难奋斗、为国为民、爱党爱国、坚定理想,接过建设祖国的大旗,扛起富强祖 国的责任。 三、制作小诗集。
1.请同学们把查找的资料和搜集的红色诗词, 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整理, 每人选择 一首感触最深的红色诗词放到班级的诗集册中。 2.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为我们班的这本诗集册写一首小诗作为叙言。 教师总结: 一首首红色诗词, 记录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顽强不拔、 宁折不弯的 大无畏精神,这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财富。 四、课堂总结。
一个个故事,一首首诗词,阅读的是经典,留下的是感动,作为新时代的少 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创造更夸姣的未来。 【板书设计】
3
故事记于心 精神永流传
诗词诵于口 未来共创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心愿,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正的想法。 2.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向着自己夸姣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愿望,一百年来, 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 进行了艰难卓绝的斗争, 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实现人民对夸姣生活
的憧憬。你的心愿是什么?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愿?
设计意图:
以聊天的方式打开话题,既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又能加深学生对心愿的 理解、认识,还能自然而然地引入本次习作的训练。 二、明确目标。
1.交流习作内容。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这些心愿有大有小,有些心愿随时都能实现,也有些 心愿可能永远实现不了。并且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心愿也不尽相同。所以,大家
可以选择自己迫切想要实现的心愿或者最想和别人分享的心愿写一写。 教师总结:
(1) 可以写关于个人的愿望。比如:努力学习,长大后当一位好老师;有机会 去看看高山、草原、大海等。
(2) 可以写关于社会的愿望。比如:空气和水再也不被污染;残疾人能得到更多 的关爱等。
(3) 可以写关于家庭的愿望。比如:奶奶的病赶快好起来;爸爸妈妈明年工作 不要那末辛苦等。
2.明确习作要求。
写之前想一想, 选择什么材料才干更好地表达你的愿望。根据内容选择合适 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故事、写信,或者写日记、创作诗歌…… 设计意图:
4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有助于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愿,使学生愿意说,有
4
话可说,为下一个环节—— 习作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习作指导。 1.掌握写好自己心愿的方法。
(1)“大题小作”。所谓的“大题”是指题旨范围广泛,心愿可以很伟大、很 崇高,可以是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读书,也可以是为人类谋幸福,但这样的心愿 往往会流于形式,很难写出真情实感。对于这种习作,我们不妨在立意时,寻觅 一个较小的切入口,或者就一个点、一个方面的内容深入地表现主旨。
(2) “虚实转化”,比如心愿相对来说是比较 “虚”的,但我们可以转化为“实” 的来写。不空谈理论,将立意落实到某个具体的人物、景物、事件等载体上,这 样才干使内容厚重、立意新颖。 2.这次习作可以从三方面来写,也可以任意选择一方面来写。
(1)写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心愿暗地里的故事写具体, 写清晰,可以融入自己的 真情实感,并愿意为自 己的愿望努力、奋斗。 (2)举例:
①写自己的心愿是长大后当一位好老师。 (老师关爱我,所以触发我长大后想当 老师的这个心愿。 )
②写关于社会的心愿。 (由寻常遇到的一件事情引出心愿。由周围的空气、水源 的污染,对人们造成的伤害触发空气和水再也不被污染的心愿。 )
③写关于家庭的心愿。 (爸爸妈妈为了我能有更好的生活,工作很辛苦,回家后 很累,我想发自内心地对爸爸妈妈说: “你们辛苦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具体方面来表达心愿,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习作构思。 1.写作提纲。
(1)想一想自己的心愿是什么。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3)如果心愿可以实现,写一写如何去实现。 (4)总结全文。
2.开头。 (1)心愿,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那末藐小,它却可以开出漂亮 的花朵。而且 这个愿望应该是夸姣的,与人为善的。
(2)在我的心中,有一个埋藏很深的愿望,那就是将来当一位电视台的节目主
5
持人。说起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愿望,还有段小故事呢! (3)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小小的我也有许多的心愿,你想知道吗?我慢慢 说给你听。 3.结尾。
(1)这就是我心中夸姣的心愿。我要为实现它努力奋斗。 (2)我希翼用我的执着、我的努力、我的拼搏来实现我的心愿。 (3)这就是我的愿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如愿以偿。 设计意图:
通过写作方法的引导,提纲的列举,使学生的习作思路更加清晰 ,为写好习 作夯实了基础。 五、习作例文。
1.出示例文。
我 的 愿 望
小小少年,没有烦恼,却有愿望。人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我固然也不会例外。 我的心愿是当一位医生,探索人类健康的神奇,为人类解除疾病带来的痛 苦。我从电视上看见艾滋病威胁着人类健康的报导,又听老师和妈妈讲,目前人 类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和办法。我首先想到的是破解艾滋 病之谜,研制出一种对艾滋病非常有效的药品,用它帮那些受艾滋病折磨的人恢 复健康。
有一次,妈妈牙疼,晚上睡不着觉。我就立志长大要当一位好医生,告诉来 看病的人, 怎样预防疾病,怎样注意平时的保健。
现在,我就要认认真真地学好每一门功课, 长大当一位医生,一位医术过硬、医 德高尚的好医生,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贡献! 教师点评:
本篇习作交待了“我”的心愿是长大当一位医术过硬、德高望重的医生,围 绕自己的心愿,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希翼根治艾滋病,另一件事是希翼为病人 减轻病痛,整篇文章语句通顺,意思表达得清晰明白。 2.说说这篇例文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的。 设计意图:
通过例文给学生指导,让学生了解这次习作的写法。 【板书设计】 习作:心愿
6
我的心愿是……
心愿暗地里的故事……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梳理学过的课文,体味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学习作者先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2.读古诗,体味古诗把事物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写法,感受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回顾所学课文,体味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划人物形象以及文章表达效果所起的作用。 4.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中的俗语,体味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自学、交流、汇报、点拨、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回顾所学课文,体味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划人物形象以及文章表达效果所起的作用。 2.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中的俗语,体味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7
【教学难点】 1.梳理学过的课文,体味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学习作者先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2.读古诗,体味古诗把事物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写法,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文章的开头,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1) 《十六年前的回顾》首尾照应式,采用倒叙的方法,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 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 (2) 《藏戏》开头运用问句和排比句式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这种方式新颖独特,强调了藏戏戴着 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下文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以及作用埋下伏笔。 (3) 《草原》开门见山式,开头直抒胸臆,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就抒发 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漂亮草原的奇景而感到自豪。通过景物描写,融情于景,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草原一碧千里、明朗宽广的特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回顾文章的结尾,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1) 《十六年前的回顾》先后照应式,文章结构严谨,加深了读者对课文的理解,更突出“我”和 母亲对父亲的怀念。 (2) 《匆匆》设问式,作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先后呼应,引起读者 思量,让我们学会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溜走;好好地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学习,长大为祖国 多作贡献,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3) 《那个星期天》意犹未尽式,既写出了时光的流逝,也写出了一个男孩失望到极点的忧伤。 结尾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3.教师小结。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达到言 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希翼大家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设计意图:
学习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课堂成为学生自 由发展的地方,成为学生演练的舞台,让学生的性情自由奔放吧! 二、词句段运用。
(一)联系读过的古诗,说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 1.先读读这些诗句,教师正音。2.学生读通、读顺。
3.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8
4.教师进一步点拨。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选自清代郑燮的《竹石》。
②【译文】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依旧顽强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③竹子。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诗人借写竹石来表现自己刚正不阿、朴重 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选自元代王冕的《墨梅》。
②【译文】墨梅不要别人夸赞颜色好看,只愿留下一股清香弥漫在乾坤间。
③墨梅。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 尚情操。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①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②【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惟独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霜寒斗霜。 ③荷、菊。用荷花的“尽”来衬托菊花的“傲”,比喻人到壮年,甚至晚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 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鼓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积极向上,不懈努力,切不要意志 消沉,妄自轻薄。
5.学生再读,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划人物的作用。 1.学生先自读,并交流这些句子中的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删去是否影响文章的表 达效果。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平静而慈祥的脸。
通过对父亲(李大钊)外貌的描写,可以看出父亲虽身受敌人的残酷折磨,但仍意志坚毅、 沉着镇静。 “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李大钊经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 祥的脸”—— “平静”说明了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 “慈祥”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如 果删去这些内容就不能表现李大钊忠于革命的精神。 (2)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向两边拉。
这是对“扁鼻子军官”的动作、神态的描写, “目光凶恶可怕”“双手就像鹰的爪子”体 现了扁鼻子军官的凶恶、可恶。如果删去就影响了表达效果。 (3)他没有什么样子……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从“脸上的精神”和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祥子精神、茁壮、朴实的特点。如果删去就影响 了表达效果。
9
3.教师总结:外貌和神态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起烘托作用。 大家在习作时可适时加入外貌和神态描写,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对这几段话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 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三、日积月累。 1.抽学生读寓意深刻的俗语,教师匡助正音。 2.小组讨论,大致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故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意思是:有心栽花,花却始终不开放;无心去插柳,柳却自然地长大成荫。比喻有心去做某件 事情,往往惨遭失败,反倒是无心去做的某件事情居然成功了。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中肯的劝告或者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对自己的行为大有 裨益。
这句话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因为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 ,只要能够及时改正 就无大碍。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意思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父母却已过世。 这句话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将:介词,在。有:富有,衣物粮食充足。无:贫乏,缺衣少食。
意思是: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艰难时该怎么办 ,不要等到贫穷了,才懊悔当初没有节 省。
这句俗语告诉我们要节约,不要浪费。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意思是:需要知识的时候 ,才懊悔自己读书太少 ,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味不到它的困 难。
这句话告诉我们平时要做到勤学好问 ,注意积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 ,才不会手忙 脚乱。
4.学生再读,读通,并背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使学生多积累名言警句 ,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而且拓 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10
(一)交流平台。
开头:采用倒叙的方法;开头运用了三个问句;开门见山。 结尾:内容先后照应;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二)词句段运用:托物言志;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三)日积月累。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