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城中镇第五小学教师 刘业群
[内容提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关键词]激发、培养、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学生的原有基础和特点,有针对地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
一、激发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可爱的草塘》第三自然段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澜的草塘景色,这是作者对草塘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塘的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教师注意的是先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拔。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使学生的
2
思维活跃起来,对问题感兴趣,从而探索解决问题。如在四年级第七册《爬山虎》一课,我亲自摘来爬山虎布置教室,并设计问题:看了这样的题目也许你会问,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不然,怎么会有脚呢?它的脚是怎么样的呢?怎么在墙上爬呢?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在我们的校园里就生长着这样美丽的爬山虎,你注意过吗?叶圣陶老爷爷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为何把植物叫做爬山虎? 学生对爬山虎从直观的触摸到具体的观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让枯燥无味的抽象问题变为形像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机遇给予引导,针对需求,及时点拨,化难为易,使学生豁然开朗。
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正在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事实证明,从“扶”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即从词与其它的词、所在句段、全文的联系中去理解词语的含义。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五光十色”这个词语,我既没有讲解,也没有用实物或图片,而是启发学生反复阅读写海水的一段课文。课文写“西沙群岛一带海水呈现出种种色彩,有深蓝的,淡清的,绿的,深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学生把这些词语、句子联系起来,想象海不呈现的各种颜色互相交错的景象,就比较具体地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了。在教《草原》一课中“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不茫茫”中“不茫茫”这个词语,并不满足于让学生说出“茫茫”是“广大无边看不清”之意,“不茫茫”就是“看不清”。为了让学生确切理解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草原辽阔的壮美,先提一个问题:一般来说,由于地域广大无边而使人有茫茫的感觉,那么草原一碧千里,可以说够广大的了,为什么反而不茫茫呢?这样激起学生兴趣后,让学生联系下文“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翠色欲流”“流入云际”等词语的描写内容,通过想象,把自己致身于大草原之中,体会出草原的那种广大无边而并不茫茫的美丽景色,真正理解了“不茫茫”的含义。
3
二、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麻雀》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文《 军神 》伴随着悦耳的铃声,我们又要开始了新的学习、新的探索。通过以前的阅读,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英勇的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他们都是普通战士,但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也是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这样使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自然会增强自信。
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三、不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良好个性。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点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
4
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我认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语文课教学不仅可以有机地结合,拓展问题、逆向思维、移植、开放想象等多种方法的运用,真正使学生探索地学习,逐步形成创造精神的良好个性。
四、通过联想和想象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更有人将想象比作思维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创造。
大家都知道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的优势,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改写、读写、扩写等想象作文,就是再造想象的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上有许多篇目都适宜做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结尾非常含蓄,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阅读后,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已的想象写一个实在的结尾。我们还利用这个“诱因”诱导学生去联想,勾起沉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讲述一个关于“自已童年的故事”。每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丰富而动人的故事。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能力,而且在情感
5
上也得到熏陶。
语文教师首先应表现出对文学的爱好之情,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形象的肢体语言来展示,从而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教师要由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新颖的方法,公平的态度来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说的自由、想的空间、做的余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爱心”是关键,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表现其爱心,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语文是一个充满趣味、丰富多彩的百花园,既具有文化底蕴,又具有人文价值。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感,启迪学生创造探究的心智,让学生会思考、能判断、善联想、精推理、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感,知识的美感。
参考文献:1、广西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处组织编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引自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1984.6版 桂殿坤译)
3、王秀梅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