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 考号:______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______和______的总合。 2、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______ 认同和______ 。
3、艾宾浩斯用首创的便于控制的识记材料,即无意义音节来研究记忆,从而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______ 、______ 。
4、能力按照它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划分______和______。
5、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______和______两大部分。
6、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 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______ 的关系。 7、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 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______的客观事物的______的反映。
9、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 、______和______功能。 10、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______和______。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2、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酸,这是( )
第 1 页 共 10 页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
3、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4、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选择 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5、因素说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6、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 )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7、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第 2 页 共 10 页
8、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C.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9、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11、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A.家庭结构 B.出生顺序 C.家庭的贫富程度 D.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
12、(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3、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第 3 页 共 10 页
)
14、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15、“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
17、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 )
A.简述语意技术 B.澄清 C.提问 D.具体化
18、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 )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19、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第 4 页 共 10 页
D.斯金纳
20、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 )
A.选择性 B.显着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动机: 2、能力: 3、注意:
4、性格的态度特征: 5、心理学: 6、情绪和情感: 7、特殊能力: 8、无意识: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强。
2、( )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
3、(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论对人的异化,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论的观点。
4、( )“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了社会生活实践在人心理产生中的制约作用。 5、( )意志行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 6、( )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 7、( )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 8、( )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机制。 9、( )“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
10、( )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第 5 页 共 10 页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情绪与情感的功能及效用。
2、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
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4、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5、意志品质及培养。
6、创造性思维具有哪些特征?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 6 页 共 10 页
第 7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2、服从 内化
3、先快后慢 先多后少 4、模仿能力 创造能力 5、心理过程 个性过程 6、沟通 心理 7、物质 精神
8、感觉器官 个别属性
9、适应环境 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 信息传递的功能 10、性格 能力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A 2、D 3、B 4、A 5、B 6、D 7、A 8、A 9、C 10、D 11、D 12、A 13、B 14、A 15、D 16、A 17、A 18、B 19、B 20、C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
2、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3、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它是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6、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7、特殊能力:是指为完成某种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它是在特殊的专门领域内必须的能
第 8 页 共 10 页
力。
8、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是指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一)动机推动功能。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行为、趋向某些目标的内部动力,可以说个体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是在动机的推动下完成的。情绪和情感对个体行为具有增力性或减力性的作用。(积极、消极的情绪)
(二)适应调节功能。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 引导、调节和适度的发泄,有利于适应当今复杂的社会生活,有助于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
(三)信号表达功能。情绪和情感的信号表达功能主要表现在它的预警功能和沟通、交流功能。
2、动机冲突有:
(1)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
(2)回避——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指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事情,但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内心冲突。;
(3)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指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趣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内心冲突。
(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多重趋避,指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一上目的,每种目的都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作出多重选择以避免导致内心冲突。 3、(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①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强烈的刺激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如果刺激物之间在强度、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差异显著则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③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不变化的刺激物更易引起人的注意。
④刺激物的新异性。任何新奇的东西都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2)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①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事物都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引起个体的注意。
②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情绪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无意注意。
③ 知识和经验。无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凡是
第 9 页 共 10 页
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又能增进新知识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 4、(1)要摸清学生性格中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积极的性格。
(2)结合学生日常学习或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清原因,对症下药。
(3)性格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必须适当照顾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灵活而有原则的方法进行性格教育。
(4)利用集体教育培养性格。
(5)利用榜样人物的影响,用性格来培养性格。
(6)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 5、特点: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如何培养:
(一)明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目标应反映需要,目标应适度,目标应明确 (二)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坚强的意志是从实践中磨砺出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就谈不上意志锻炼。 (三)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力量
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同学互相帮助,尊重集体意见,努力为集体争光,从而可以表现出良好的意志品质。且榜样对学生改变认知、情感、意志、行动等都具有巨大的力量。
(四)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过程中,尽管社会环境、教育条件、人际关系、交往活动等很重要,但这些都必须通过自我修养、自我锻炼才能真正起作用。
(五)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来进行意志锻炼
人的意志过程同人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我们应在实践中做到扬长避短,自觉的克服不良的意志品质的影响。 6、答:
1、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 2、创造性思维没有现成的答案;
3、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 4、灵感状态;
5、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相象的参与。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