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例谈如何建设文化城市

例谈如何建设文化城市

来源:乌哈旅游
例谈如何建设文化城市

建设文化城市,必须突出当地的地域特色,既需要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保护,也需要对现代文化进行创新发展,使之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培养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品牌,将城市建设成为集现代化气息与传统文化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城市和文化旅游区景区。

(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全方位还原历史真实,是建设文化铁岭的着力点

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弘扬好铁岭传统文化,不断增厚传统历史文化土壤,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是推动文化铁岭建设的着力点。

1.要利用铁岭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景点

铁岭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人文辈出,古迹众多,但目前的保护状况不尽如人意。正确的做法是把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古迹——那些散乱在铁岭山水之间的历史人物曾经留下印记的地方保护起来。只有这些地方才能让人景仰,让人透过历史的时空与古人神交,催发出思古之幽情。如果把这些人文景点善加恢复和利用,形成旅游节点,并且串联起来成为旅游线路,那么对于提升铁岭文化品味,增添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丰富铁岭旅游资源,自会大有裨益。当前,应重点恢复下列文化遗址:

(1)李成梁家族墓

李成梁家族在明清两代,人才辈出,声名显赫。李成梁家族墓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史的展示,更是一个朝代的衰落与一个朝代的兴起的见证,期间几多沧桑,几多感慨,值得后人去慢慢品味。铁岭历史文化的展示,不应缺少这一内容。

(2)尚阳堡流放地

尚阳堡是明清两代古堡,也是文人、官吏流放之地,尚阳堡流人多非等闲之辈,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很高学历和渊博学识的名流学士,甚至是国内一流学者。因此,在当时的尚阳堡,可谓天下名流雅士汇聚,集历代文坛之盛。这些流人到来后,把当时的先进文化带到并融入这片“荒蛮之所”,对铁岭后来历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留下许多宝贵的人文财富。恢复尚阳堡流放地,其实就是探寻、展现铁岭历史文脉的根。

(3)曹雪芹关外祖居

1997年铁岭学者李奉佐先生发表了轰动整个红学界的学术专著《曹雪芹祖籍铁岭考》,此后又有《曹雪芹真祖地》、《曹雪芹家世新证》问世。作者通过大量史料、资料、文物进行考证论证,认定曹雪芹关外祖籍在铁岭。作为红学文化之乡,应借助于曹雪芹祖居故里的修建,将《红楼梦》与铁岭的渊源一一展示出来。

(4)开原古城

开原古城位于开原中心城区北部4公里处,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千年古城,曾为夫余、大金、东辽、东夏四国都城,辽、金、元、明、清五朝重镇,古城城墙、古塔、护城河等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厚重,民族民俗文化特点突出是东北四大民族族系融合之地,是辽金文化发祥地、关东文化输出地,具有极高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2. 要着力搭建铁岭文化载体,打造文化传播阵地

传统文化只有具备一定的存在形式,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发展力,才能不被历史的浮尘所湮灭。因此,搭建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的载体,保护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从文献资料上系统挖掘整理铁岭的传统历史文化。二是要保护和抢救一批名人故居、历史遗址、遗迹,比如对铁岭历史名人的旧居、牌坊、墓地等进行恢复保护,使其成为铁岭人精神守望的家园。三是善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阵地。要全力将“魏燮均奖”书法展、“高其佩奖”绘画展等打造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色文化品牌。

3.要充分利用民间研究组织,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铁岭有许多民间学者,怀着对铁岭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责任,不计名利,默默奉献,对地方文史、民俗、方言、建筑等研究和保护工作做出巨大贡献,成果丰硕。政府应充分重视民间学者的力量,在学术研究上予以专款资助,帮助出版有价值的著作。

(二)遵循文化创新历史走向,塑造城市精神文化,是建设文化铁岭的关键点

城市文化,是一种象征,一种品质,一种归属感。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更需要文化支撑。没有自身的特色文化,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恰如过客,只能在潜意识中不断体验着各自的“文化苦旅”。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传统、

精神积淀、城市面貌、社会风气、市民素质、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精神气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和共同追求。每一座优秀的城市,必有它独特的精神。铁岭在走向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城市精神文化的塑造。

1. 根植于铁岭厚重的历史文化土壤,塑造城市精神文化

要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中扬弃,深度提炼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精神特质,抓住契合时代的核心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从传统文化的多维度、多层面地寻找优秀文化基因,形成核心文化价值,最终体现出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推动力。比如,从铁岭的农牧文化带来的乐观豁达、热情豪迈,流人文化带来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移,移民文化带来的开拓进取、重情重义、坚韧不屈等移民性格等角度探讨多元文化的构成与融合;在对今日铁岭发展的成果总结的基础上,提炼体现时代脉搏的精神特质。

2.善于利用城市的建筑去体现城市精神文化

要善于利用城市的建筑去传递、展示城市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为此,一要注重把铁岭的地域人文特征融入到城市的规划设计中,避免很多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大型建筑设计建设中,盲目求快求大崇外,忽视对传统文化探寻与和艺术修养。二要在建筑物的设计建设方面力求去体现城市精神文化。在上海老外滩,那些在“折衷的复古”和“浪漫的摩登”总称之下的建筑群,虽姿态各异、争奇斗艳但却在骨子里有着一种十分相似的商业建筑性格:个个欲求新求变、栋栋想卓而不群。三要善于利用传统建筑物做文章,让建筑去承载城市历史。

3.着眼于广大市民的实践,塑造城市精神文化

通过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城市精神的培育中,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共鸣,形成共识,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地让培育城市精神从“务虚”走向“务实”。

(三)顺应时代要求,不断丰富铁岭城市文化内涵,是建设文化铁岭的支撑点

铁岭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单纯体现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还要体现在与时俱进的创新。

1.构建湿地文化

铁岭莲花湖湿地的恢复建设,不仅为铁岭新城赢得生态新城的美誉,也为铁岭文化注入新鲜的内涵。现在的莲花湖湿地有中国北方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超过杭州西湖,是“生命的摇篮”、“鸟类的天堂”,现有芦苇、香蒲、菖蒲等植物237种,有黑水鸡、须浮鸥、野鸭等鸟类223种。湿地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更在于它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诠释,是绿色价值观的教育载体,是新的发展方式的彰显。

2.提炼荷花文化

要重视荷花文化與荷花产业发展,进一步提炼荷花文化,营造浓厚的荷花文化氛围。努力打造铁岭新名片,提升铁岭形象和地位。为此,一要全方位展示荷花文化。二要扩大荷花种植面积。三要丰富荷花品种。四要根据消费者喜好及市场需求,研究生产新鲜莲子产品。荷花文化的提炼必将为铁岭的城市魅力赢得更多的口碑。

3.力推场馆文化

广场文化活动是铁岭百姓展示自我的舞台,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的载体。要充分发挥市群众艺术馆、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作用,扩大场地规模,丰富文化内容,拓宽百姓文化活动空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