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0-12-03 14:17:07 文字:【大】【中】【小】
一直以为农村搭个火(土)炕是个很简单的事,垒点砖、留个空腔、再支个烟筒就OK了。。。
直至亲历这一过程才发现,这里原来大有奥妙:
农村的搭炕队伍很多都是专门搭炕,不接其他的盖房子的活。搭炕是一项专门技术,也不是盖房子的施工队都能做的。
同是搭炕,活好就容易烧,炕也热;活差的可能就不那么好点火,废了不少柴火炕却温吞吞的不见热,有时还会倒灌烟。。。
关键在于炕腔内每一块砖的摆放都是有讲究的,因房屋走向、大小、形状不同而异,位置稍有偏差,风道可能就无法顺畅。
总之是师傅带徒弟口传身授,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干上几年也未必能出徒。
在社会高速发展,各种高效的方法用于工程建筑时,不知这种祖先发明的健康科学的工程方法还能传承多久?
在我们享受健康又保健的小火炕时,也希望更多人了解祖先的智慧,了解火(土)炕的建造过程。。。
先在斜对面的两面墙上各掏一个洞:右面是烧火口,正对着我们的则是烟道口;
用砖和泥垒搭火炕的底座。
把干草剁成小段,掺和到土泥中,能增加土
泥的强度和韧劲拉力。 原来土炕中很多地方都是靠土泥而非水泥粘
合的,原因是水泥禁不住火烧,而土泥则越烧越坚固。
里侧的空腔是留给从烟囱灌下来的冷空气迂回用的,是冷腔体;
倾斜的土坡是烧柴的灶膛。
灶膛是用带草棍的泥巴抹成的,越烧越结实; 抹成斜坡有利于燃烧时空气与火向上走,起到助燃作用,如是平底则没有这种效果;
同时斜坡也便于往外掏灶灰; 真是聪明的结构。。。 炕体底层用水泥板支撑;
灶膛上斜盖水泥板,角度与草泥底面一致,形成了向上抽火的结构;
码放的砖形成了炕体空腔中的烟道雏形; 炕体中间的空腔结构,正对的洞是排烟孔。。。
盖上水泥板盖炕面,再抹上一层草泥。。。 炕头再贴上些瓷砖美化一下,火(土)炕就搭完了;
炕的底部有半截是空的,更有利于散热,相当于暖气的作用,这要比早些年的实心炕更科学了。。。 用砖垒搭烟囱基座。
注意墙上的洞,被炕体底层的水泥板分成上下两层空腔:
上层就是炕体中间的空腔,用来排烟出热气的,是热腔体;
下层则是我们最开始看到的炕底层里侧的空腔,是冷腔体,在农村俗称“狗洞子”;
当冷风从烟囱倒灌时,先在基座中打个转,随后由于冷空气更重些,便钻入下层的“狗洞子”,
在里面逐渐加温膨胀后被挤出。这可以确保即便冷风再硬,也不会把柴火从烧火口中吹出来,
从而使热气和烟呈单向流动状态。 简直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结构。。。民间的智慧实在了不起。。。
基座上架上烟囱,再抹上水泥。。。 抹上些白色腻子粉,一副农村小火(土)炕就竣工了。。。
冬天睡火炕对身体可是再好不过了,比之动辄上万元的卧具,其保健功效往往更胜一筹。。。
点燃柴火,空气中弥散炊烟的味道, 遥远、温馨的记忆从内心慢慢升腾觉醒。。。 不禁慨叹:
重归自然生活,重塑本我心性,
一切竟是如此简单,唾手可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