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作者:罗琳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30期
摘 要:创造性的特色作业,更具亲和力、吸引力,能为每一位孩子提供表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科学实践平台;能给每一位孩子提供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广阔发展空间;能启迪孩子们的智慧,让孩子快乐翱翔知识的海洋。
关键词:浅谈方法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有效途径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在作业设计上存在训练目标单一、题型单调、题意狭窄、题量过多等现象,致使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对之,就如何设计作业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作业设计需教师精心设计
设计作业是做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曾几何时,教师不再或者说很少自己去设计作业,这项工作完全被教辅代替了。
或许你要说,有现成的教辅不是更好吗?市场上有的教辅质量我们姑且不论,单从作业设计过程来看,设计作业必须做到“三个结合”:结合重点、结合难点、结合学情。重点、难点一方面来源于知识的本身,另一方面还来源于不同学情和单节课的实际效果,而教辅无法也不能预计个性化需求,在实际使用教辅中,许多老师动有这样的体验,在批改作业时发现,题目不是太难,就是过易,还有错题、超纲题等。
还有,长期指望教辅这根拐杖,不利于教师形成有效作业观,也就是对作业效率与效益的自觉意识和追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能使作业达到系统化的科学设计和作业方法策略的优化,渐入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最佳状态,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同时,也能给学生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也远不是教辅所能赋予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具有连锁性: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所以“做”是“学”的基础。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势必要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智力等实际情况精心考虑好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从题海中精选,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挑战性和系统性,在作业形式上还可以有创新。另外,还可以针对学生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分层,调空作业难度,注重知识层次,由浅入深、易到难,使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提高。在这样设计过程中,教师本人的业务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由于是自己编排的题,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会格外亲切,尤其是对自己精心设计的得意“小陷阱”会分外期待,期待学生“上当受骗”或“识破骗局”,第二天的作业讲评也会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业设计是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备课到上课再到作业是环环相扣的,现在有的教师“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这种方式是培养不出有个性的教师的。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精心批阅,是形成教学有效反馈的重要手段,它为后期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对学生的答案给出激励性的答复,从而形成学生学习的新发展点。
二、重视设计作业的基础性
在设计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业的基础性,要紧扣上课,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计不同水平、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三维作业题。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以作业本、课本、新课标标准等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改编或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题目,融入和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生活情境和具体数学问题的联系,设计出能达教学目的,实际生活和启发性的作业。比如在学习位置和方向一课后,可以设计如下题目:让学生们学会定位,位置的相对性。还可以让学生们拿直尺来丈量地图的长度,对地图进行描述,让学生们了解所在地周边城市的地理情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在地图中学会定位。 三、特色作业需让孩子快乐翱翔知识的海洋
无论是在课堂作业、预习作业,还是课后拓展等作业的设计,均是教师组织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做作业,则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 1. 开放式作业
开放式作业设计要富有创意,突破传统的作业形式,彻底消除作业只靠写、靠死记硬背、靠题海战术的弊端。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从而使单调、枯燥、乏味的作业变的生动、活泼、有趣。采用听、说、读、写、研、辩、演等多种形式有机组合,把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技能的培养、创新与智能的开发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作业更具吸引力。 2. 选择式作业
选择式作业就是作业内容不搞“一刀切”,讲究一个 “活”,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兴趣各异的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在作业设计上要体现出差异性和层次性,使学生有选择的空间,能根据自身的水平选出适合自己的作业,从而是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 个性化作业
个性化作业设计应突出 “趣”。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只要善于挖掘,他就是无尽的宝藏。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在自我体验与个性张扬中来完成知识的内在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作业,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课改精神出发,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作业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与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参与,让作业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四、设计作业的趣味性和拓展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不管是谁,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小学生更是如此,对那些趣味性强,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活动总是更能忘情地去完成。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将趣味性融入到设计作业当中,让数学作业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标中指出每个学生都应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个学生自身的基础上进行拔高,要求设计的作业要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力,鼓励孩子个性,差异化的发展。
总之,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与布置,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在作业内容上,对于简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不必再留,同类作业切忌重复,加强布置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作业,避免布置单一枯燥的作业,同时要注意作业的综合化,注意作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
2. 在作业量上,要求少而精,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 3. 在作业难度上,不留过难的题目,不出偏题怪题。
4. 在作业形式上,作业要少而精,应选择适量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业,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但这部分作业应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尽量避免重复和烦琐的运算。 引文:
1.《中国教育报》2009年 2.《教育文摘》2009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科教创新》2009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