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中考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解析(武汉卷)

2023年中考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解析(武汉卷)

来源:乌哈旅游
2023年中考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解析(武汉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Zn65

Ba137

选择题部分(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灰汤粽”香气四溢,征服味蕾,深受人们欢迎。制作时先用多层纱布盖住容器口,再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即为“灰汤”,将包好的粽子放入“灰汤”浸泡数小时后再煮制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沸水中,碳酸钾的溶解度较大B.碳酸钾属于碱

C.“灰汤粽”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D.制作“灰汤”的过程中用到了过滤原理【答案】B【解析】

A、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说明在沸水中,碳酸钾的溶解度较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C、“灰汤粽”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制作时先用多层纱布盖住容器口,再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即为“灰汤”,纱布起到了过滤的作用,故选项说法

C12

O16

Na23

Mg24

S32

Fe56

正确。故选:B。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稀释浓硫酸B.熄灭酒精灯

C.【答案】A【解析】

过滤D.测定溶液的pH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

3.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与安全: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B.化学与社会发展: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药石油资源C.化学与材料: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D.化学与环境: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以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解析】

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可以带回家,故错误;

B、乙醇汽油中乙醇可以再生,可以节药石油资源,故正确;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D、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污染环境,应进行回收或多次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故错误。故选B。

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2个氢原子:H2B.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C.氧化铝的化学式:AlOD.最简单有机物的分子式:CH4【答案】D【解析】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A错误;

2)

B、单质化合价为零,所以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表示为:2,故B错误;C、在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Al2O3,故C错误;

D、最简单有机物是甲烷,分子式为:CH4,故D正确。故选: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SO2、CO、CO2、NO、PM2.5和O3等B.医疗生理盐水浓度为0.9%,指的是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0.9g医用氯化钠C.23g有机物M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27gH2O,则M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某铁合金含Mg、Zn、Cu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向5.6g该合金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0.2gH2,则该合金的金属组合可能有3种【答案】D【解析】

A、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SO2、CO、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O3等错误,没有二氧化碳;错误;

B、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指的是100g0.9%的氯化钠溶液(不是氯化钠溶液)中含0.9g医用氯化钠;错误;

C、生成的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中C、H元素质量分别为:C元素质量:44g×(122

100%)=12g;H元素质量:27g×(100%)=3g;C、H元素质量和4418=12g+3g=15g;15g<23g,可燃物中除C、H元素外还含O元素;错误;D、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采用极值法进行计算,即假设5.6g全部为某种金属,计

算该金属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已知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

设5.6g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

Mg245.6g245.6g2xx0.5g

2HClMgCl2H22x

设5.6g锌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

Zn655.6g655.6g2yy0.17g

2HClZnCl2H2

2y

设5.6g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z。

Fe565.6g565.6g2zz0.2g

2HClFeCl2H22z

由于5.6g铁合金是含有一种或几种金属的混合物,所以产生氢气的质量,应有大于0.2g,也有小于0.2g,所以可能的情况有Fe、Mg、Cu;Fe、Mg、Zn;Fe、Mg、Cu、Zn;三种;正确;故选D。

6.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方案甲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用方案乙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C.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答案】D【解析】

A、图中实验,温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根据熔化的快慢,可以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7.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锌粉。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溶液2中可能含有三种阳离子②若气体1为混合物,则溶液2中可能含有Fe2+、Cu2+、Ca2+③若溶液1呈无色,则固体粉末X中不可能含有硫酸铜④若溶液2呈浅绿色,则沉淀2不可能是纯净物A.1个【答案】C

【解析】①因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沉淀存在,则沉淀1中一定存在不与酸反应的物质,则一定发生了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的反应,固体粉末X中一定有硫酸铜和锌。因稀盐酸过量,溶液2中一定存在氢离子。如气体1为纯净物,则可能为锌、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假如固体粉末X为硫酸铜、硫酸亚铁和锌(过量),加入足量水反应后的沉淀1中有生成的铜、铁和过量的锌,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盐酸过量所以溶液2中有亚铁离子、锌离子、氢离子三种离子。所以溶液2中可能含有三种阳离子。正确。

B.2个

C.3个

D.4个

②根据上述分析,沉淀1中只能含有金属铜,铜不和稀盐酸反应不会生成铜离子,所以溶液2中一定没有铜离子。错误。

③根据上述分析X中一定含有硫酸铜和锌。如锌过量将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全部置换出来所得溶液1也是无色的。错误。

④如X为硫酸铜、硫酸亚铁和锌,锌将铜置换完,置换出部分铁或全部铁后被消耗完,则沉淀1中为铁和铜,加入盐酸铜不反应,铁被盐酸全部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氯化亚铁,沉淀2只有铜一种物质,是纯净物。因此②③④说法错误。故选:C。

8.Mg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150.0g3.42%的稀Ba(OH)2向一定质量的Na2SO4、溶液、100g稀H2SO4,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5.24

B.a点沉淀的成分为两种

C.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3.92%

D.向b点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会变红【答案】C

【解析】A.当向Na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稀Ba(OH)2溶液时,会发生以下反应:

MgSO4+Ba(OH)2=Mg(OH)2↓+BaSO4↓Na2SO4+Ba(OH)2=2NaOH+BaSO4↓2NaOH+MgSO4=Mg(OH)2↓+Na2SO4①②③

将②③合并,实质就是反应①,故①先反应,②后反应,所以0-a段是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a-b段是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

设MgSO4与Ba(OH)2反应生成=Mg(OH)2的质量为x,BaSO4的质量为y,Na2SO4与与Ba(OH)2反应反应生成的BaSO4质量为z,则:MgSO4+Ba(OH)2=Mg(OH)2↓+BaSO4↓Na2SO4+Ba(OH)2=2NaOH+BaSO4↓

17150g×3.42%

58x

233y

17150g×3.42%

233z

列比例式解得x=0.58g,y=2.33g,z=2.33g

所以a点沉淀的质量为0.58g+2.33g=2.91g,b点沉淀的质量为=2.91g+2.33g=5.24g,所以正确,不合题意;

B.由于0-a段是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故a点沉淀的成分有两种,所以正确,不合题意;

C.由于b-c段沉淀不再增加,因此Ba(OH)2过量,此时能与硫酸反应的物质有生成的Mg(OH)2、NaOH和过量的Ba(OH)2,设a-b段反应生成NaOH的质量为a,与c点时的Mg(OH)2、NaOH和Ba(OH)2反应的硫酸的质量分别为b、c、d,则:

Na2SO4+Ba(OH)2=2NaOH+BaSO4↓

17150g×3.42%

80a

Mg(OH)2+H2SO4=BaSO4↓+2H2O580.58g

98b

2NaOH+H2SO4=Na2SO4↓+2H2O80a

98c

171

Ba(OH)2+H2SO4=BaSO4↓+2H2O98d

50g×3.42%

列比例式可解得a=0.8g,b=0.98g,c=0.98g,d=0.98g,故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

数为:

0.98𝐫0.98𝐫0.9850D.由于a-b段是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使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正确,不合题意。

非选择题部分(共2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9.(4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操作回答有关问题。

×100%=5.88%,所以错误,选C;

(1)图1实验中水的作用是(2)图2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3)图3是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可观察到处的磷先燃烧。

(4)指出图4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答案】(1)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2)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3)a;(4)酸液飞溅,容易伤人。

。。

(选填“a”“b”“c”)

【解答】解:(1)图1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故答案为: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实验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故答案为: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3)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

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因此只能观察到a处的磷先燃烧;故答案为:a;

(4)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切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以防酸液飞溅,造成伤人事故;故答案为:酸液飞溅,容易伤人。

10.(4分)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它们溶质的

(2)除去甲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的方法是(3)t3℃时,将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质量分数相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向t2℃时甲的饱和溶液m1g和丙的饱和溶液m2g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分别向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C.t3℃时,向50.0g质量分数为30%的甲溶液中加入10.0g固体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答案】(1)30g

(2)降温结晶

(3)t1(4)B;C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除去甲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温后仍为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t1℃时甲的溶解度等于t3℃时丙的溶解度,所以t3℃时,将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它们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4)A.t2℃时甲的饱和溶液质量不等于t2℃时丙的饱和溶液质量,所以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此选项不正确;B.t2℃时,分别向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水,如果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正确;

C.50.0g质量分数为30%的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0.0g×30%=15g,溶剂质量为:50.0g-15g=35g,35g溶剂在t3℃时最多能溶解甲的质量为:100×35=21g,向

6060其中加入10.0g固体甲,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𝐫60×100%=37.5%,此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C。

11.(6分)工业上常采用“盐硝联产工艺”生产高纯度食盐和硫酸钠。方法是先用火碱和烟道空气中的CO2为原料净化卤水(主要成分是NaCl,还含有少量Na2SO4、CaSO4、MgSO4、CaCl2、MgCl2),然后进一步制得高纯食盐和硫酸钠,该方法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请结合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器1中主要除去的离子是(2)脱硫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反应器2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脱水塔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用符号表示)。

(写出一个即可),

(填一种基本实验操作)。

(4)如表为NaCl和Na2SO4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溶解度/gNaClNa2SO41035.89.12036.019.532.436.452.04036.648.86037.345.38038.443.710039.842.5为提高Na2SO4纯度,析硝罐中需采用法。

(5)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填“升温”或“降温”)结晶方。

【答案】(1)Mg2+;(2)CaS+SO2+O2=S+CaSO4;

(3)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CaSO4=CaCO3↓+Na2SO4;过滤;(4)升温;(5)硫酸钙。

【解答】解:(1)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反应器1中主要除去的离子是Mg2+;

(2)由流程图可知,脱硫塔中CaS、SO2、O2反应生成S、Ca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S+SO2+O2=S+CaSO4;

(3)反应器2二氧化碳与火碱反应生成Na2CO3,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碳酸钠与硫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SO4=CaCO3↓+Na2SO4;脱水塔中分离出泥渣和精卤水,固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4)32.4°C之后升高温度NaCl的溶解度增大、而Na2SO4的溶解度减小,则为提高Na2SO4纯度,析硝罐中析出Na2SO4,需采用升温结晶方法;

(5)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硫酸钙,脱硫塔中是生成物,反应器2中可做反应物。

故答案为:(1)Mg2+;(2)CaS+SO2+O2=S+CaSO4;

(3)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CaSO4=CaCO3↓+Na2SO4;过滤;(4)升温;(5)硫酸钙。

12.(7分)现有已部分锈独的生铁粉末(成分为碳、铁、氧化铁),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该生铁粉末在锈蚀前的含碳量以及锈蚀的程度,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实验步骤一:取a克上述生铁样品放入一洁净干燥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

(1)生铁出现锈蚀现象的原因是。

(2)实验中所得滤渣需要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确定滤渣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滤液甲在以下实验中已不需要,将其倒入废液缸。

实验步骤二:另取a克该生铁样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3)A装置瓶中盛放的试剂是。(填物质名称)

(4)为防止装置内氢气不纯,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实验前要打开弹簧夹K,先通入一会儿氢气,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关闭弹簧夹K。确定装置内氢气已经纯净的方法是

加了0.54克。

实验步骤三:小组同学取实验步骤二中B装置硬质玻璃管内反应后所得全部黑色粉末进行了如下实验,所用装置和滤渣已略去,

,实验结束后,C装置内浓硫酸的质量增

(5)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生铁粉末锈蚀前的含碳量是

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的已锈蚀的铁的质量可能存在误差,理由是

,有

(6)实验小组取部分滤液乙于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所得滤渣的质量与加入镁粉的质量相等,则所取溶液中参加反应的溶质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1)生铁属于铁合金,铁易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结合生成疏松多孔

的铁锈浓硫酸

(2)往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看是否会产生沉淀(3)

(4)在装置尾部干燥管后面收集气体,点燃气体,若听到轻微的爆

(5)4%

实验步骤二中可能有碳与氧化铁反应

鸣声,则氢气已纯

(6)49:57或者57:49【解析】

(1)生铁出现锈蚀现象的原因是生铁属于铁合金,生铁中的铁易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结合生成疏松多孔的铁锈。

(2)实验中所得滤渣需要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确定滤渣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检验滤渣表面是否还有氯化铁和氯化亚铁,所以往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遇到氯化铁和氯化亚铁都会反应生成沉淀,所以通过往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氢氧化钠看是否会产生沉淀即可判断滤渣是否已经洗涤干净。

(3)A装置瓶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目的是除去氢气制取过程中或者装置中可能混有的水,防止后续干扰实验中氢气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水的测定。(4)氢气不纯,点燃的时候会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所以确定装置内氢气已经纯净的方法是在装置尾部干燥管后面收集气体,点燃气体,若听到轻微的爆鸣声,则氢气已纯。

(5)C装置内浓硫酸的质量增加了0.54克,所以说明氢气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水

3H+FeO2Fe+3H2O可知,氧化铁和铁和水的质量的质量为0.54g,由方程式223

关系为160~112~54,由此可知生成0.54g水需要氧化铁1.6g,生成铁1.12g;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生铁中己锈蚀的铁的质量是1.12g;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生成了0.24g无色气体也就是氢气;氢气由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由方程式

Fe+H2SO4=FeSO4+H2可知,铁和氢气质量关系为56~2,所以生成0.24g氢气

需要铁6.72g,所以原已部分锈独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为6.72g-1.12g=5.6g,所以

0.28g

100%4%,有同学生铁粉末锈蚀前的碳的质量为含碳量是

1.12g5.6g0.28g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的已锈蚀的铁的质量可能存在误差,理由是碳具有还原性,可能在步骤二中与氧化铁反应。

(6)所得滤渣的质量与加入镁粉的质量相等,设:所得滤渣质量也就是铁的质量为mg,由方程式

Mg+FeSO4=MgSO4+Fe

可知镁和硫酸亚铁和铁的质量关系为:

319

mm

24~152~56,所以要生成mg铁,那么镁的质量为7g,硫酸亚铁的质量为7g,34

(mm)g=mg

77那么可知与硫酸反应的镁的质量为,由方程式4

mgMg+H2SO4=MgSO4+H27可知镁和硫酸的质量关系为24~98,所以镁需要7

mg与3的稀硫酸反应,所以则所取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硫酸亚铁与稀硫酸溶质的19757

m:m=349。质量比是713.(5分)向50.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中加入2gMnO2粉末。反应开始后产生氧气的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右上图装置通常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的是

(3)t时,剩余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分解【解析】

(2)①②或者②①

(3)1.68%。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实验室制氧气通常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所用的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所用的装置为固体、液体混合不加热型,题中①②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

(3)根据反应开始后产生氧气的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可知,反应过程生成0.8g氧气。

解:设生成0.8g的氧气需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

68x

MnO2

2H2O+O2

320.8g

68x

320.8g解得x=1.7g

剩余的H2O2的质量为50.8g×5%-1.7g=0.84g,t时溶液质量为50.8g-0.8g=50g,故t时剩余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0.84g100%1.68%,50g答:t时剩余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