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的翻译及赏析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前言】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诗中没有一字是怨,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精工,笔法巧妙,境界阔大。
【注释】
⑴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⑵马策:马鞭。*环:*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⑶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发青,故称青冢。
⑷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翻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与我作伴。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的翻译赏析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中庸。古诗全文如下: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前言】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诗中没有一字是怨,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精工,笔法巧妙,境界阔大。
【注释】
⑴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⑵马策:马鞭。*环:*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⑶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发青,故称青冢。
⑷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翻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与我作伴。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唐诗赏析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中庸。古诗全文如下: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前言】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诗中没有一字是怨,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精工,笔法巧妙,境界阔大。
【注释】
⑴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⑵马策:马鞭。*环:*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⑶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发青,故称青冢。
⑷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翻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与我作伴。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征人怨》的全诗翻译赏析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环。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赏析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戍,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诗中没有一字是怨,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精工,笔法巧妙,境界阔大。
这首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诗中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精工,别有情韵回肠荡气。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第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征人怨》阅读*,翻译及赏析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阅读练习及*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
怨景*单调。
译文
年年转战在金河和玉门关,天天都同马鞭和战*作伴。 三月飞白雪洒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曲曲弯弯绕黑山。 赏析: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写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远离家乡的征人,年年转战于西北苦寒之地,天天与兵器打交道。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一切都那样零落荒凉。诗中没有一字是怨,但字字是怨,把征战之人厌倦戎马生涯的怨情寓于其中。全诗每句皆对,语言精工自然。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柳中庸代表作《征人怨》的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写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远离家乡的征人,年年转战于西北苦寒之地,天天与兵器打交道。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一切都那样零落荒凉。诗中没有一字是怨,但字字是怨,把征战之人厌倦戎马生涯的怨情寓于其中。全诗每句皆对,语言精工自然。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文解释】
年年戌守在金门或者玉门关,每天都和马鞭和*环在一起。三月初
春的白雪覆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围绕着黑山。
【词语解释】
金河:指今内蒙大青河。 黑山:在今内蒙呼和浩特东南。
①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②马策:马鞭。*环:*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③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④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评析】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征人怨》全诗翻译赏析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环”出自柳中庸《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
⑴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⑵马策:马鞭。*环:*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⑶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发青,故称青冢。
⑷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译文
年年转战在金河和玉门关,天天都同马鞭和战*作伴。 三月飞白雪洒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曲曲弯弯绕黑山。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玉阶怨玉阶生白露翻译及赏析
《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前言】
《玉阶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着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
【注释】
⑴玉阶怨:乐府古题,是专写“宫怨”的曲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
⑵罗袜:丝织的袜子。
⑶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 ⑷“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
【翻译】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鉴赏】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阶砌,以致*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岁晏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岁晏行》是一首七言古体诗,由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此诗表现了当时安史之乱社会人们的苦难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下面是此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岁晏行 作者: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安史乱后唐代社会*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忧国忧
民的悲怨之情。
翻译:
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徭人*雁拉响桑弓。去年米贵*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字词解释:
①云、矣:都是语气助词,无意义。岁暮:年末,指诗题所言的岁晏。
②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翻译赏析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满*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前言】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送别情景,以景*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来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全词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
【注释】
⑴昭君怨:词牌名。又名“宴西园”“一痕沙”。四十字,全阕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⑵柳子玉:即柳瑾,字子玉,北宋书法家,苏轼的亲戚。
⑶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
《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徽之)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⑷绿窗:罩有碧纱的窗子。
⑸“新月”句:客将远行,故如此说。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枫渔火对愁眠。”
⑹欲去又还不去:欲去还留恋,终于不得不去。 【翻译】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谁吹起了悠扬的笛 未完,继续阅读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