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呼吸类型,酵母菌呼吸产物的鉴定,酵母菌呼吸装置
前情提要:
关键词:呼吸方式、溴麝香草酚蓝水、重铬酸钾溶液、颜色变化 难度系数:★★★★ 重要程度:★★★★
基础回顾:
考点内容 要求 考纲解读 1、理解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判断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Ⅱ 2、知道酵母菌呼吸产物的鉴定 3、理解实验流程 考点一览:
考点一、 实验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考点二、 实验流程
技能方法:
1、实验装置分析:
(1)甲图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通入石灰水的气体中的CO2全部来自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从而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保证乙图中通入石灰水的CO2全部来自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方法
实验开始时,应将D瓶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以消耗完瓶中氧气,然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石灰水的CO2全部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甲组石灰水变浑浊,很快又变澄清的原因
后续通入的CO2会和刚产生的碳酸钙沉淀反应,形成了碳酸氢钙,因而石灰水变混浊后,很快又变澄清。如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就可避免这种现象。
3、实验的鉴定试剂及现象 试剂 澄清石灰水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重铬酸钾溶液 鉴定对象 CO2 CO2 实验现象 变混浊(据变混浊程度可确定CO2多少) 蓝→绿→黄(据变色的时间快慢确定CO2的多少) 橙色→灰绿色(酸性条件) 酒精 【技巧点拨】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1)实验装置
(2)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装置乙为对照。 (3)误差的校正
①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②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③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课堂巩固】
1. 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B.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2 C.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D.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D
【解析】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但有氧呼吸产生CO2速率快,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程度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而不是通过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所以D项错误。
2.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B.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答案】D
3. 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
氧浓度(%) a 产生CO2的量 30 mol
b 9 mol c d 12.5 mol 15 mol 产生酒精的量 0 mol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B.b值对应的氧浓度为零
9 mol 6.5 mol 6 mol C.氧浓度为c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 D.氧浓度为d时,有1/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判断: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时只进行无氧呼吸,c、d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5-6=9(mol),消耗葡萄糖1.5 mol,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6 mol,消耗葡萄糖3 mol,故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4.关于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实验对象为酵母菌,装置密闭,则检测用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B.如果实验对象为乳酸菌,装置密闭,则检测用的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混浊
C.酵母菌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消耗等量葡萄糖时,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蓝的时间不同
D.如果实验对象为乳酸菌,装置密闭,可以使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答案】D
5.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变灰绿色 D.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 【答案】D
【解析】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
因此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用于检测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不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发酵时能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
6.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葡萄糖 丙酮酸 氧气 细胞质基质 A - + + B + - - 线粒体 C - + + D + - - 酵母菌 E + - + F + - -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产生酒精的是B
B.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C C.A试管中会有CO2产生
D.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答案】D
CO2,D试管中加入葡萄糖,不能被线粒体利用,不能进行呼吸作用。E、F试管中加入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E试管中有葡萄糖和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F试管中加入葡萄糖但没有氧气,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综合上述分析,能产生酒精的是B、F试管;能产生CO2和水的是C、E试管;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判断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课后提升】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后
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实验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35 液滴移动距离/mm 0 32.5 65 100 130 162.5 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 B.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3/min
C.如将X换为清水,并向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 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需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
2.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vb
B.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则Tc>Tb
C.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b和Lc,则Lb<Lc
D.如果a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a和Tc,则Ta>Tc
3.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
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
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4.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充入N2,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B.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酒精发酵 C.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
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
5.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6.甲、乙两个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装置用来检测CO2,还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
B.甲组利用图Ⅰ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情况,则装置序号为C—A—B C.若乙组实验中发现装置Ⅱ的液滴不移动,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D.乙组利用图Ⅱ装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必须设置对照实验装置Ⅲ,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其他条件不变
7.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葡萄糖 丙酮酸 氧气 细胞质基质 A - + + B + - - 线粒体 C - + + D + - - 酵母菌 E + - + F + - -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_________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_________,根据试管___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