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部门 生产部 部门代表 审核方法 审核日期 审核记录 审核员 意见 涉及QMS条款 审核要点 4.2.3文件控制 ·生产现场制定了哪些作业指导书? ·控制管理情况如何? ·现场观察、查阅现场提供了 什么文件,受控管理程度? ·主要查阅:图纸,作业指导书,询问员工对作业指导书的 理解和了解程度? ·每一道工序全部查询 ·抽取现场2份作业指导书或图纸/工艺过程卡,结合操作记录,判定实施文件过程中的执行情况。 4.2.3文件控制 ·对上述控制文件执行情况如何? 4.2.4记录控制 文件、记录是否受控?是否按要求保存? ·查阅部门分解质量目标及考核管理规定。 ·检查分解质量目标实施情况,判定统计计算方法的合理、有效性。 5.4.1质量目标 ·是否制定了部门分解质量目标及考核规定? ·分解质量目标实施情况如何?测量统计计算方法是否合理? 5.5.1职责与权限 1. 对应本部门是否都规定了其职责和权限? 2.请经理谈谈本人的主要职责和权限是什么?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6.3基础设施 ·产品实现过程中提供的生产设备有否管理规定?实施情况如何? ·生产设备是否满足产品实现的需要? ·索查设备管理规定和实施情 况。 ·查询现场设备的管理规定?是否都有相应的规定? ·检查现场设备的维护情况及记录,观察设备的技术状况,判定设备过程能力是否满足产品实现的需要。 6.4工作环境 ·组织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得到了管理? ·识别组织是否识别了为产品实现过程所需提供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如何管理的?有效性如何?(可从文件管理检查入手,观察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包括办公设施、工作氛围、员工精神状态等)。 ·索阅有关控制过程的文件及数份作业指导书(包括监控点和关键/特殊过程),并了解实施情况。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是否确定了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 ·是否规定了相应的控制要求? ·包括必要的作业指导书? ·是否按规定要求实施了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检查过程提供的控制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与手册相协调。重点检查文件是否涉及了所有提供过程,是否对设备、人员、执行文件、监控要求等作了规定,是否对主要设备和关键/特殊岗位的人员作了认可规定。 ·在现场抽查数名操作者,观察其操作过程,对照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核实其是否按规定进行操作。 ·索阅保养计划,抽查几台设备,检查其维护保养情况,并核实记录。 ·查现场产品和实际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否可以达到要求。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生产和服务和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运行的要求?是否进行了维护保养? ·监视和测量设备是否及其测量能力是否满足所需要求? ·提供过程中产品的旅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服务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组织规定了哪些特殊/关键过程? ·对上述过程是否实施了确认?对确认的安排是否作了规定?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索阅相关要求,对交付之前的包装、防护、标识及装箱资料等进行抽查,随机抽查3台产品确认装箱资料,并确认装箱资料的要求。 ·考察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全过程,了解其有哪些关键/特殊过程? ·查有关文件,对上述过程的确认是如何规定的,查确认时过程参数的鉴定记录,设备能力和人员的资格以及其他记 7.5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是否进行了再确认? 录,评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了解在什么情况下需进行再确认,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发生问题时或过程发生更改时是否进行了再确认。 ·查生产部组织的“关键/特殊过程确认记录”的符合性。(技术、研发参加确认) ·索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 序,并了解其实施情况。 ·查是否规定了在产品接收、生产、安装、交付等各阶段对产品进行标识,并且对标识的移植也作了规定,以保证每一个产品具有唯一性标识,有可追溯性要求时,能实现追溯。 ·抽取数个伴随产品的标识记录,(入库单、过程记录、货卡、标识卡等)检查标识的记录是否符合。 ·抽取数个有可追溯性的产品,追溯、评定是否能达到目的。 ·查生产现场使用的各种物料,过程中产品、成品是否有明确的测量状态标识,以及测量状态的保护情况。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是否规定了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识(包括对产品的测量状态进行标识)?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是否控制和记录了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7.5.4顾客财产 ·生产现场对顾客财产是如何控制的? ·有何规定? ·实施情况如何? ·索要有关顾客财产的控制管 理文件,检查规定内容是否标准要求。作出判定并记录。 ·检查生产现场顾客财产的 控制管理情况,有否记录、标识、隔离查现状及记录。 ·若无顾客财产,则审核记录中也需说明。 ·向主管产品防护部门的负责 人了解有关产品防护的规定,重点了解是否对产品的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作了具体的管理规定,并到现场了解实施情况。 ·索阅产品防护的文件; ·抽查物料流转过程中的防护情况,尤其是金工流转到装配,和半成品仓库的防护; ·查金工委外加工,表面处理产品的防护情况; ·按照文件的规定抽查成品的 7.5.5产品防护 ·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全过程中是否明确了需实施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的产品类别和要求? ·产品防护的实施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有效? 防护情况; ·装配半成品的防护情况。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是否制定了对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的程序文件?规定了控制管理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生产现场测量器具使用、管理情况如何? ·索阅控制管理程序文件,检 查规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查看现场(金工、装配车间)对监测器具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有合格检定规定? ·是否在有效期内? ·维护状况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是否 覆盖了了全部的产品实现过程。 ·是否识别了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环节(如测量点、控制点、见证点、停止点、巡回检查点、自动监测点)。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方 法,如:测量、验证、见证、检查、巡视、评价、记录分析和定期评审等。 ·是否对每一过程“持续预期目的”的能力进行评审或评价,如何进行? ·查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时运用统计技术的情况。 ·索阅有关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检查规定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检查生产现场对不合格品控制的办法,有无不合格存在区域?有无标识、记录和评处置记录。抽取数个不合格品,验证上述规定的实施效果。查看记录的符合性。 8.2.3过程的监视 和测量 ·是否明确了为满足顾客要求所必须进行的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测理方法? 8.2.3过程的监视 和测量 ·是否按规定的要求进行了实施?效果如何? 8.3不合格品的控制 ·1、组织是否制定了对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评审和处置作了明确规定?实施情况如何? ·2、生产现场是如何规定不合格品的? 是否对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进行分析 ? 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