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1--12课)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
2.自然环境: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
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3.国家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4.初步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5.经历的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
6.强盛: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
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7.被侵略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
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8.科学文化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
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1.用途:国王法老的陵墓
2.地位: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
人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
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什么问题? 体现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2.法老的权力:
(1)政治: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2)宗教: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
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3.王权的衰落: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范围:
“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奴隶制国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
3.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4.陷入分裂混乱:此后两河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二.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
制国家。
2.强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
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
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1)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
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
象。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
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意义或价值:
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