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质 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 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 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 教材分析 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 篇;教材后面还附有 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 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 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 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 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 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 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
4
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 2—3篇,略读课文1 — 2篇,精 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 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 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 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 4个固定栏目:“口 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 网” “趣味语文” “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 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 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 .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的目标 3. 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 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三、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 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 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 熟练书写
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 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 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 .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 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 显错误的词句。
9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 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 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 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 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 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 文句的表达方
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 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 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 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 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 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 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 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 规律。
3. 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 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 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 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 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 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 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 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 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 即使没
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 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 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 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 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 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后进生帮助对象有:陈翔、叶向前、朱晶晶、胡鹏 程、陈健。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 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
2、课
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
4、与科任老师、
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 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5、鼓励为主,及时表 扬。
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 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白雪剑、周蓓蓓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 [1][2]
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 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对于王林、 龚温荷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 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对于马凯铖、陈俊帆等重 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做到“三个一” 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