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 发展背景和战略任务 ....................................................................................... 1 ....................................................................................................... 1 第一节 国家背景
....................................................................................................... 1 第二节 区域格局
....................................................................................................... 2 第三节 战略任务
第二章 现实条件与核心问题 ....................................................................................... 4 ....................................................................................................... 4 第一节 区位优势
....................................................................................................... 4 第二节 产业基础
....................................................................................................... 5 第三节 核心资源
....................................................................................................... 8 第四节 关键问题
第三章 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 ..................................................................................... 10 ..................................................................................................... 10 第一节 发展模式
..................................................................................................... 11 第二节 战略目标
..................................................................................................... 13 第三节 发展路径
第四章 空间发展战略 ................................................................................................. 15 ..................................................................................................... 15 第一节 新区经验
..................................................................................................... 15 第二节 布局原则
..................................................................................................... 16 第三节 发展规模
..................................................................................................... 16 第四节 空间结构
第五节 产业布局 ..................................................................................................... 21
第六节 城镇布局 .................................................................................................... 23 第七节 岸线利用 .................................................................................................... 24 第五章 综合交通布局 ................................................................................................ 25 第一节 交通发展战略 ............................................................................................ 25 第二节 国际门户与区域廊道 ................................................................................ 25 第三节 区域枢纽与轨道交通 ................................................................................ 26 第六章 花园城市构想 ................................................................................................ 27 第一节 现状特征 .................................................................................................... 27 第二节 城市规模 .................................................................................................... 27 第三节 城市布局 .................................................................................................... 28 第四节 城市形象 .................................................................................................... 29 第五节 城市交通 .................................................................................................... 29 第七章 政策建议 ........................................................................................................ 31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第一章 发展背景和战略任务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新区范围与舟山市行政区域一致,包含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和嵊泗县两区两县,海岛1390个,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第四个国家新区,也是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新区,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深化沿海对外开放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节 国家背景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中国经济对大宗战略物资的需求持续旺盛,石油、铁矿砂等战略物资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对大宗战略物资的资源配置和定价能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命脉,迫切需要建设面向全球、服务全国的大宗商品储备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以保障国家战略物资供给安全,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舟山群岛作为国家大宗战略物资的中转门户和储运枢纽,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
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国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海洋经济成为沿海开发的新热点,发展导向从临港出口加工向海工装备制造、海洋勘探研发等新兴领域拓展,核心资源从陆域土地、临港岸线转变为海洋资源、海域海岛、深水航道等。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拥有全国唯一的深水岛群、建港条件极其优越,在国家海洋经济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
深化沿海对外开放。国家要求沿海地区从全球加工装配基地向研发、先进制造和服务基地转变,推进服务业开放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近年来上海市、天津市依托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积极争取自由贸易园区试点。自由贸易(园)区是国际上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作为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新区,应率先对于自由贸易进行突破,以更高层次参与国际资本与资源配置。
第二节 区域格局
上海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国际服务与国际创新为导向,积极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浦东新区三港三区(外高桥港、洋山港、浦东空港、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成为上海建设三个中心的核心空间载体。随着沪崇启大桥的通车,“北上海”与浦东新区的沿海通道全面打通,南通、启东等江苏沿海地区纳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与上海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而从“南上海”来看,虽然杭州湾跨海大桥增强了上海与杭州湾两岸城镇的联系,但浙江沿海的宁波、舟山等地区
1
与上海浦东新区的沿海大通道尚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浙江提出转变模式、扩大开放。全省构建十四个产业集聚区,通过“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海洋经济,破解资源能源瓶颈,培育新的增长点。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杭州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义乌成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拥有国家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在浙江省新一轮发展中将承担模式创新、职能带动的战略作用。
第三节 战略任务
第一,建成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从全国港口布局看,上海-舟山-宁波港群是长三角和长江沿线唯一的深水港群,舟山群岛是大宗战略物资国际国内中转、江海联运枢纽。2011年舟山港域石油及天然气吞吐量5216万吨,金属矿石吞吐量8921万吨,煤炭及制品吞吐量2416万吨,拥有亚洲最大矿石中转港(马迹山)、全国最大石油储运基地(岙山)、华东最大煤炭中转码头(六横)。但是,长三角地区目前大宗战略物资的物流布局比较分散,影响了经济运行成本和效率。舟山群岛新区应发挥综合优势,承担构建集中高效的战略物资物流和资源配置中心的战略任务。
第二,打造中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引领国家海洋经济开发。海洋产业对资源与要素有着独特的要求,更加强调依托海洋资源、海岛以及深水岸线和航道,发展海洋油气、深海勘探、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舟山群岛在这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基于此,国务院对舟山群岛新区的定位中强调“舟山群岛新区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中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第三,构建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促进全省对外开放。不论是从总量还是从物资分配关系看,舟山群岛都是国际国内物资与贸易的中转门户,是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从综合条件评价,舟山群岛也是自由贸易港试点的合适选址。由于香港的存在,华南主要港口设置自由贸易港区的条件和可能性较小;上海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设立自由贸易港区的综合成本较高;青岛、大连等港口的经济腹地相对比较弱。而舟山群岛位于中国海岸线中点,背依长江三角洲、面向西太平洋,群岛型环境易于封闭监管,作为国家新区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应率先试点自由贸易园(港)区,引领对外开放。
第四,创新海岛模式,建设中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海岛是海洋经济的主要承载空间,但我国目前对海岛发展模式尚缺乏成熟经验。由于海岛一般分布比较分散,远离陆域腹地,用地资源紧缺,环境容量较小,且往往缺乏交通和市政设施支撑,因此,在海岛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海陆联动和统筹,也
2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要注重保护与开发协调,更要按照海洋经济要求构建科学的海岛功能组织模式。舟山群岛新区探索创新海岛综合开发模式,对于中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3
第二章 现实条件与核心问题
第一节 区位优势
(一) 东部海上门户
从全球的物流体系看,舟山群岛与釜山、高雄、香港等西太平洋的主要港口形成等距离扇形辐射,舟山海域拥有途经中国的7条主要国际航线中的6条,是我国大陆架进入太平洋的桥头堡。从国内港口体系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字交汇处,深水港口资源得天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显著,是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大进大出的海上门户和江海联运枢纽。 (二) 国家战略要地
舟山群岛是中国大宗战略物资国际国内的中转门户,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舟山群岛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及东北亚地区的核心位置、中国海岸线的中点,距离东北亚主要港口均在500海里半径内,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 产业基础
(一) 产业经济快速增长,海洋特色非常鲜明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位平稳上升。十一五期间,舟山市GDP增速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连续十年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2011年舟山市GDP达到765.3亿元,人均GDP达到67774元,列浙江省第五位。
海洋产业快速壮大,特色非常鲜明。2011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175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68.6%。船舶工业造船能力达到1000万载重吨,占全国比重10%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201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6亿吨,万吨级泊位45座,海运运力452万载重吨。海洋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24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5.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和17%,被批准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二) 两大优势产业突出,新兴产业尚待培育
船舶工业主导工业经济,但增速趋缓。2011年船舶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3%,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从船舶工业发展现状看,一方面,依赖深水岸线资源,以总装环节为主,市场、研发两头在外,面临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另一方面,船舶工业产值的年增速从2006年的84%下滑到2011年的
4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21.3%,产业增长势头趋缓。船舶修造工业需要构建综合竞争优势,并向海洋装备业转型升级。
水产加工业具有特色优势,但地位下降。海洋渔业及水产加工业是舟山群岛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具有突出的区域地位。近年来,水产加工业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保持基本稳定,但在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从2006年的29.7%下降到2011年的8.5%。水产加工业面临发展瓶颈,需要打造国际品牌,积极培育渔业相关的交易和三产服务业。
(三) 产业功能离散布局,转型升级面临困难
舟山群岛新区的产业项目以船舶修造和港口物流为主,对于深水岸线的依赖性很强。由于深水岸线散布在各个岛屿,导致大量造船、储运项目分散布局在各个岛屿,对外交通完全依赖水水中转,岛屿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低,彼此之间缺乏产业链联系和配套服务,难以构建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由于产业项目分散在各个岛屿,而且大多以劳动力密集的制造组装环节为主,因此各企业大多以自主配套生活服务为主,而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难以统筹布局和高效配置,也不利于岛屿城镇服务功能的培育,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困难。
第三节 核心资源
(一) 生态资源非常丰富,但环境比较敏感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拥有独特而多样的生态环境。首先,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最大的河口性产卵场,海洋生物丰富多样,拥有鱼类317种,虾类33种,蟹类55种,藻类131种。第二,舟山群岛是中国沿海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地区,森林覆盖率50%,拥有蚊母树林、普陀樟林、红楠林、黄连木林等珍稀群落。第三,湿地生态系统独具特色。湿地类型以浅海水域和潮间带淤泥海滩为主,面积超过100公顷的湿地面积为360平方公里,约为陆地面积25%,其中浅海水域258平方公里,潮间淤泥海滩71平方公里。
但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环境比较敏感。首先,岛屿多以丘陵山地为主,生态容量受限。大于15º的陡坡地约占44%,存在不同程度水土流失的地区占陆域面积25%;其次,淡水资源短缺。每平方公里水资源量为47.1万立方米,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707立方米,仅为浙江省人均拥有量25%,且约四分之一的淡水资源分布在无人小岛及盐田、养殖用地上,无法直接利用。
本次规划优先确定七类保护范围,以保护舟山群岛的资源环境。(1)永久性基本农田,总面积66.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舟山本岛、岱山岛、朱家尖岛等;(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总面积76.8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舟山本岛、岱山岛、金塘岛、六横岛、衢山岛、泗礁岛等大岛;(3)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
5
园,总面积138.5平方公里,其中陆域112.1平方公里,省级及以上风景名胜区包括普陀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嵊泗列岛国家风景名胜区、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桃花岛省级风景名胜区;(4)自然保护区与湿地,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五峙山列岛鸟类自然保护区、秀山海岛湿地保护小区、官山海岛湿地保护小区等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湿地;(5)海洋特别保护区,总面积约75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29平方公里,包括两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分别为马鞍列岛海洋保护区和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6)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总面积5.3平方公里,包括三片区,分别为嵊泗县嵊山岛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岱山县石子门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和普陀区沈家门—张家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7)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舟山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马岙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和东沙省级历史文化村镇。
(二) 岸线资源极其优越,但利用比较粗放
首先,深水岸线资源丰富,且区位优势突出。舟山港域适宜开发深水岸段54处,总长度279.4公里,占浙江省55.2%,占全国18.4%。航道畅通、港池宽阔、锚泊避风条件优越,适应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深水化的趋势。而且深水岸线靠近国际海运航线,面向对铁矿砂、原油、煤炭等大宗物资需求量最旺盛的长三角和长江沿线地区,更凸显了舟山群岛深水岸线的战略重要性。
其次,可利用深水岸线集中在近岸大岛和北部海域,优质景观岸线集中在舟山本岛和各风景名胜区。舟山群岛新区规划深水岸线245.8公里,万吨级以上泊位41个,已经规划尚未开发的深水岸线162.5公里,主要集中在舟山本岛、金塘岛、六横岛等近岸大岛和北部海域的岱山岛、长涂岛、洋山岛、衢山岛等。
第三,岸线利用方式比较粗放。企业占用岸线的平均投资强度偏低,例如中远船务六横公司占用岸线的投资强度为74万元/米,而中远船务南通公司占用岸线的投资强度则达到350万元/米。工业和港口岸线大多采用顺岸式开发,后方陆域与占用岸线相比偏小,例如中远船务六横公司陆域用地面积与岸线长度比为490平方米/米,而中远船务南通公司陆域用地面积与岸线长度比为670平方米/米,这反映企业对岸线消耗偏大,而对后方用地的利用程度却偏低。 (三) 用地资源总量受限,且围垦方式不佳
舟山群岛新区的适建用地总量受限。陆域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各岛屿地面坡度小于15°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6%。根据对用地的初步评估,舟山其中舟山本岛约136平方公里,群岛新区集中成片的可用地①约240平方公里,
岱山本岛约43平方公里,六横岛约41平方公里,金塘岛约12平方公里,衢山岛约8平方公里。然后,再扣除其中涉及到的永久性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 ①
其中包含集中建设的城(镇)区,但不含村落以及0.5平方公里以下的零散用地。
6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相关保护范围以后,实际的集中成片可用地约140平方公里。
舟山群岛新区的滩涂资源比较丰富。5米等深线以上的滩涂资源共计595.7平方公里,其中理论0米以上的滩涂资源185.3平方公里。目前,舟山群岛新区多采用顺岸围垦方式。虽然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工程实施难度较小,但是往往造成天然湿地和岸线的快速减少,而且对海湾内丰富多样且极其敏感的生态系统造成显著破坏。舟山群岛新区应因地制宜采用顺岸围垦或人工岛围垦方式,其中顺岸围垦主要用于大岛城镇和产业区建设,人工岛式围垦适宜于相对独立的物流、石化等产业基地。经过综合评估,划分舟山本岛、金塘、六横、朱家尖、岱山、衢山、嵊泗、洋山八个围垦区块,围垦开发总规模206平方公里,近期开发规模135平方公里。
综合以上评估,舟山群岛新区的可集中成片建设用地(包含围垦区)合计约340平方公里。其中,舟山本岛成片可建设用地约156平方公里,岱山岛约58平方公里,六横岛约55平方公里,衢山岛约22平方公里,金塘岛约20平方公里,洋山岛约29平方公里。
从可利用岸线条件、对外交通条件、城镇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支撑、景观环境质量五个方面对主要用地区块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估,舟山本岛区块综合开发条件最佳;岱山岛区块综合开发条件良好,关键制约因素在于对外陆路交通;六横岛区块用地条件较好,但集疏运交通需要改善;金塘岛区块的区位交通和岸线条件优越,但受到用地制约明显;衢山岛区块的可利用深水岸线资源丰富,但岸线后方用地比较零散;洋山岛区块的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但用地依赖围垦且潜力受限。
(四) 单岛资源并非最优,但岛群特色鲜明
第一,岛屿数量众多、总体分散。舟山群岛新区岛屿数量占浙江省45%,占全国25.7%。岛屿总体上比较分散。平均17平方公里海域分布一个岛屿,面积小于1平方公里的岛屿数量占96%。岛屿分布北疏南密,面积1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岛屿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而大量小岛、无人岛则散布在北部广大海域。
第二,主要大岛近岸,建设条件良好。舟山本岛、岱山岛、衢山岛、大长涂岛、六横岛、金塘岛、朱家尖岛、桃花岛等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岛,均分布在近岸海域,这些大岛的面积占陆域总面积的63%,人口占新区总数的86%。大岛近岸,使其在拥有土地、水资源等更好的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也具备与陆域腹地更便捷的交通可达性,同时更易于海陆统筹联动,获得资本、技术、人才的支撑,因而开发建设条件最佳。
第三,海岛成组成群,岛群特色鲜明。舟山群岛的单个岛屿在全球或全国
7
并不具备垄断性优势,也不具备唯一性地位。但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最大特色在于主要海岛成群分布,空间上形成多个组群。在岛屿组群中,各岛之间优势资源互补,形成特色鲜明的组合优势。岛群内功能可以互相协调,在空间上互为支撑形成组合构架,而且岛群中往往有一个至数个面积较大的主岛,主岛的开发条件比较好,可以带动和服务于周边岛屿开发。
按照地理区位、环境特征、陆岛关系等自然条件,结合深水岸线、主要航道、可用土地等资源组合状况,可以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划分三个主要的岛群,以岛群来评价资源条件和适宜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分组成群的联动开发,最大程度发挥岛屿组合优势。
(1)本岛周边岛群。该岛群北至岱山岛,西至金塘岛,南至六横岛,东至朱家尖岛。其最大的特征表现为依托与大陆地区便捷的陆路交通联系,具有大陆半岛属性,是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展相对完善,生态环境、海湾景观资源、深水岸线资源以及未来通过围垦能够获得可利用地也同样相对比较丰富的地区。因此,本岛周边岛群未来适宜发展方向为品质城市、产业基地、国际休闲、交通枢纽。
(2)洋山衢山岛群。主要包括大小洋山岛以及衢山岛群。该岛群最大的特征在于紧邻上海,濒临长江通道,拥有洋山保税港区、舟山综合保税区(正待国家批准)衢山片区两个保税港区;深水岸线资源非常丰富、紧邻国际航道,洋山港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集装箱枢纽港,衢山岛未来将建成40万吨级矿砂、煤碳等大宗散货中转储运基地。因此,该岛群是承担面向长三角及长江沿线的大进(大宗商品进口)大出(集装箱出口)、江海联运功能的核心枢纽,具备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地位。洋山衢山岛群未来适宜发展方向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
(3)嵊泗列岛岛群。该岛群交通区位较为独立,具有离岛性特征;同时生态环境资源丰富,海洋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具有良好发展潜力;泗礁港区、绿华山港区的深水岸线和航道条件优良,绿华山是国际外轮避风锚地、外贸海进江运输的大型(减载)接卸设施。但可用土地极其有限,新增用地完全依赖围垦,与陆域缺乏交通通道,现状城镇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嵊泗列岛岛群未来适宜发展方向为海洋渔业和国际生态休闲旅游业基地,长三角和长江沿线地区大宗商品的减载中转基地。
第四节 关键问题
(一) 空间开发模式不科学,致使开发绩效不高
从空间开发方式上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一些大岛仍然在延续全能开发、自成体系的固有模式。但是,这些产业功能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而且对有限的用地和岸线资源产生争夺,一些低门槛的开发项目甚至破坏了优质
8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战略资源的价值。另一方面,大多数小岛则以项目导向,普遍开发船舶制造、储运码头等项目。由于缺乏城镇服务和设施配套,这些项目往往局限在比较低端的产业环节和层次,产业升级困难,而且对深水岸线和后方用地的利用却普遍粗放低效。
这样的开发方式,导致舟山群岛新区的核心资源粗放利用,空间开发绩效不高。首先,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资源是深水岸线,但是深水岸线普遍存在多占少用、粗放利用的问题。2010年舟山群岛新区岸均工业产值为14.3亿元/公里,如果延续目前的利用方式和产出水平,以新区规划深水岸线245.8公里,未来即使消耗全部深水岸线,最多只能产出3500亿元工业产值,将无法支撑未来新区发展。其次,舟山群岛新区的用地资源相对紧缺,但用地产出水平比较低效。舟山群岛新区可用地的极限规模不超过430平方公里。与浦东新区比较,2010年浦东新区的建设用地的地均GDP产出为7亿元/平方公里,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用地的地均GDP产出为2亿元/平方公里,不到浦东新区的三分之一。如果延续目前的地均产出水平,未来即使把可用地资源全部消耗,所能支撑的GDP规模也难以超过1000亿元。 (二) 总体功能目标不清晰,导致战略地位不高
舟山群岛新区现状的空间开发方式,使得海岛的功能目标不清晰,不仅造成了单个岛屿的经济总量在全国不占优势,而且在专业职能、专项领域难以形成国家层面的战略地位。以舟山六横岛与上海长兴岛比较,岛屿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均为5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规模均10万人左右,然而上海长兴岛不仅在海洋装备和船舶制造方面处于全国领先的战略地位,而且工业产值也相当于舟山六横岛的5倍。其关键原因在于上海长兴岛以海洋装备制造业为主导功能,围绕中船集团、中海长兴、振华重工等核心企业,配套相关产业和服务设施,形成特色鲜明、分工明确的开发模式。
9
第三章 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
第一节 发展模式
舟山群岛新区应转变空间开发模式,按照“群岛多功能、一岛一功能”的基本原则,面向现代海洋经济的产业组织要求,发挥岛群的资源组合优势,对产业功能、城镇服务、交通和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布局。 (一) 群岛发展综合职能,各岛明确主导功能
舟山群岛新区拥有岸线、风景、海岛等丰富的优势资源,但这些单项资源并不具备全国层面的唯一性和垄断性,并不适合定位为单项功能岛。相比之下,海南岛拥有全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度假资源,在全国乃至周边国家(地区)具有垄断性,可以明确定位为国际旅游岛。因此,舟山群岛新区的功能定位是综合性职能。
另一方面,对于舟山群岛新区的各个岛屿而言,则应明确主导功能。因为除了舟山本岛以外,各岛的特色优势资源相对有限,多元化开发往往造成产业功能之间对有限资源的争夺,以及低端开发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因此,各个岛屿的主导功能越明确越单一,越能围绕主导功能配置核心资源和产业项目、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越有利于岛屿形成发展特色和战略地位。 (二) 产业功能相对集中,并合理配置城镇和基础设施
为了适应现代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求,舟山群岛新区的产业功能应集中到深水岸线、风景资源、可用土地等资源组合条件良好的岛群,并按照核心资源特色、综合开发条件等,构建若干个产业功能区块,并配套服务功能和相关产业,形成职能分工体系。
在现状城镇格局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功能区的就业岗位需求、综合服务要求,合理配置城镇空间布局,并相对集中的建设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以提高设施服务效率。
(三) 形成一批富有竞争力和战略地位的核心岛屿
舟山群岛新区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生态环境比较敏感,并不适合以大规模产业扩张的方式进行全面开发,而是应该在海洋经济的关键领域、重点方向实现战略突破、确立战略地位。
海岛是舟山群岛新区的主要承载空间,只有从国际物流、海洋装备、海洋研发、海洋旅游、自由贸易等专业领域,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和战略地位的核心岛屿,才能充分体现舟山群岛新区在海洋经济方面先行先试、创新示范的国家战略地位。
10
第二节 战略目标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舟山群岛新区的总体定位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舟山群岛新区的主要职能是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中国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中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中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为了从空间上落实舟山群岛新区的定位和职能,本次规划提出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目标是“四岛一城”,即国际物流岛、自由贸易岛、海洋产业岛、国际休闲岛、海上花园城。 (一) 国际物流岛
充分利用区位、海岛及深水岸线优势,以大型国际枢纽港为核心,建设国际物流岛,提升我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定价权。
建成全球一流的大宗商品国际枢纽港。通过建设岙山岛、外钓岛、册子岛、黄泽山油品物流;衢山鼠浪湖岛、马迹山、凉潭岛铁矿石物流;衢山岛蛇移门、六横岛煤炭码头;老塘山粮食码头;绿华岛减载平台等大宗商品储运物流港群,打造全国重要的铁矿砂中转贸易、煤炭中转加工配送、油品中转贸易储存、粮食中转加工配送、化工品中转储运加工、集装箱中转运输等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基地。
依托洋山保税港区,建设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线地区。积极推进金塘岛建设集装箱中转港,以国际采购、进口中转为特色,积极培育保税加工、交易服务功能。结合海洋产业,发展六横岛集装箱物流。
构建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从中转物流港逐步发展为集贸易港、物流港、金融港于一体的现代港航物流枢纽港。结合舟山花园城市中心区建设港航服务中心,重点推进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逐步建成为全国大宗商品交易、结算、定价中心。 (二) 自由贸易岛
自由贸易岛是舟山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应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推动舟山群岛新区从综合保税区逐步向自由贸易园(港)区,甚至是自由贸易市(岛)转型升级。
首先建设舟山综合保税区,建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以大宗商品为特色的保税区。其中,舟山本岛钓梁地区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业和大宗商品的成品贸易,并为未来在自由贸易港区转型过程中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预留空间。衢山地区则要充分联动浦东三港三区,探索逐步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逐步打造成长三
11
角及长江沿线的战略物资物流和资源配置中心。
探索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港市)的建设。重点推进贸易便利化(涉及海关、税务等部门),实现“境内关外”;促进口岸贸易、离岸自由贸易、服务贸易转变(涉及离岸金融试点);打造免税购物天堂(涉及税收)等。在自由贸易园(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开放和扩大范围,舟山群岛新区争取率先建成为中国继香港之后的第二个自由贸易岛(市),中国沿海形成珠三角以香港为核心的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长三角以上海、舟山为核心的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大格局。 (三) 海洋产业岛
积极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国家级船舶制造基地。积极拓展船舶研发、交易贸易等环节,拓展船舶修造产业上下游配套产业链。船舶制造业重点布局在本岛北部、岱山岛、小长涂岛、六横岛、秀山岛、长白岛和册子岛。
建设亚太地区重要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深水勘探装备、海洋应急救援装备、深水远程补给装备,建立深水船舶修造基地。海工装备制造业主要布局在舟山本岛、六横岛、秀山岛、小长涂岛、长白岛和册子岛。
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教文化基地。深化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和设立高水平海洋实验室、研发中心,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争取设立国家深海勘测研究基地。建立海洋经济人才引进机制,推进海洋职业教育,构筑海洋人才高地。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渔都”。以远洋渔业为重要突破口,依托干览西码头、衢山、嵊泗、虾峙等中心渔港,推动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产业,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贸易业,以沈家门、嵊泗为基地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四) 国际休闲岛
以国际化、休闲化为导向,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群岛、国际著名的佛教文化胜地、中国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打造以海岛休闲度假、佛教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康体疗养、度假会展、海鲜美食、海洋运动、国际赛事、渔农家乐等特色主题旅游,重点推进国际邮轮、免税购物、游艇旅游、海钓旅游、禅修旅游等高端专项旅游。
构建普陀“金三角”区域、定海区域、嵊泗列岛和马鞍列岛、东部离岛区域四大旅游功能板块。沈家门结合景观改造和功能提升,营造中国第一渔港的
12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旅游吸引力。普陀山岛建成国际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朱家尖岛重点推进国际机场、邮轮和游艇旅游、免税购物、滨海度假和禅修旅游,发展成为国际高品质休闲度假岛。登步岛发展以高端商务、休闲为主题的高品质休闲岛,桃花岛发展以生态旅游、养生度假、健康理疗等为主题的旅游岛。定海依托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以古城休闲、文化旅游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南部诸岛发展以高端住宅、滨海休闲、高端商务和海上运动等的主题旅游岛屿。嵊泗列岛和马鞍列岛主要包括泗礁岛、嵊山—枸杞岛、花鸟山岛等,依托基湖沙滩等优质资源发展滨海休闲旅游,发挥列岛优势开展海洋生态旅游。高水平开发东部离岛旅游,鼓励以旅游岛模式整体开发东极岛、白沙岛、凤凰岛、徐公山岛等小岛,结合水上飞机、游艇等项目,主要面向高端群体和企业服务,强调岛屿的原生态、高品质环境,发展游艇、海钓、私人(企业)会所、财富岛等多种定制服务。
大力推进旅游服务的国际化、标准化建设。高水平建设和运营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国际机场、城际铁路和邮轮港,发展岛际水上客运网络,积极推进通用航空、水上飞机等交通方式,构建完善的旅游交通体系。 (五) 海上花园城
依托独具特色的群岛型环境,建设海上花园城市,承担国际交往、国际服务、国际创新的综合职能。以花园城市、公共城市为导向,打造成为中国独具魅力、富有特色、开放多元的国际性滨海宜居城市。
海上花园城市涵盖整个舟山群岛新区,其建设的主体是本岛及周边主要岛屿,包括舟山本岛、长峙岛、鲁家峙岛、朱家尖岛、小干—马峙岛、登步岛以及定海南部诸岛。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式,采用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每个组团配置一定的公共住房,以及足够的商业设施和社会设施。结合自然山脉布局绿化走廊,组团沿线安排大容量公共交通(有轨电车系统),结合公共交通站场设置商业中心。
第三节 发展路径
(一) 新加坡经验借鉴
新加坡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如下阶段:①新加坡开埠,国际贸易中转港(1819-1965年);②中转港向贸易+制造业综合经济转型(1965-1997年);③从国际贸易区域中心走向国际金融中心(1997年至今),中转港贸易+物流中心(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
新加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是中转港贸易,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服务和金融。新加坡的综合竞争力体现在政府管治(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利用二次大战后冷战的机会,大力吸引外资发展新加坡不具竞
13
争力的制造业(缺乏制造业人才和文化),使制造业成为新加坡经济四大支柱之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高科技研发。
新加坡经济发展提升的历史证明三大因素的重要性,首先是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区位、港口条件、长期积累的国际贸易经验等内在因素),其次是国际经济形势和机会(1960年代率先积极吸引外国投资),第三是政府的作为(政策、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的有效管理等)。 (二) 主要产业选择
以战略性、创新性、带动力和特色性为选择标准,舟山群岛新区重点推进海洋装备制造业、涉海商贸服务业、海运服务业以及海洋旅游业。优化提升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贸易以及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战略性培育电子信息、海洋文化产业、海洋科研与海洋科研服务业;积极拓展海洋勘探开发业、海洋化工、海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 (三) 新区发展路径
近期重点建设提升大宗商品中转物流加工产业、海洋制造业、休闲旅游产业,中期逐步培育发展贸易服务业,远期战略性培育金融等高端服务业、海洋高新科技产业和国际化休闲度假产业,并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海上花园城。
14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第四章 空间发展战略
第一节 新区经验
总结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的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政策聚焦,对应空间。浦东新区成立之初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金融政策、贸易政策、关税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方面,相对应的功能区分别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通过将各类优惠政策针对性的聚焦在特定空间区域,使得政策叠加驱动效应发挥到最佳,而且部分先行先试政策也易于在特定空间管控。
二是功能分区,重点突破。浦东新区初期明确了重点发展功能为:保税外贸、出口加工、金融贸易和高科技产业,对应划定了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实现对重点功能的战略突破。滨海新区依托四个国家级开发区,规划建设八大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包括航空航天、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节能环保等。并形成16个产业集聚区和12个产业集群,以支撑新区功能发展要求。
三是产业起步,服务跟进。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在成立初期都是以大规模产业开发起步,在比较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产业经济规模,而产业服务、生活服务却往往相对滞后。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四是塑造城市,提升魅力。浦东新区非常突出的问题在于开发区主导、有区无城,城市服务功能欠缺。因此,在新一轮的浦东新区规划中,重视中心城市和新城建设,以提升国际创新和国际服务能力,塑造城市综合魅力。滨海新区近年来则致力于建设天津双港双城战略中的滨海新城,打造综合性、现代化、国际化的宜居城区,重点在于家堡地区营造世界顶级水平的中央商务区。
第二节 布局原则
首先坚持海陆统筹,区域联动。发挥陆地和海洋资源的互补关系,正确处理好舟沪甬之间的协调联动发展。其次是坚持保障安全,生态优先。作为中国面向太平洋的国防前沿,舟山群岛的开发建设必须优先保障国防安全,成为中国维护海洋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要地;同时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开发建设还应当重视保障生态安全,促进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平衡。第三是坚持岛群分区,功能集聚。通过划分岛群,实现分组成群的联动开发,最大程度发挥岛屿资源组合优势;产业功能相对集中,并相应配置城镇和基础设施,以提高综合服务效率。第四是坚持产业突破,城市引领。舟山群岛新区承担着海洋经
15
济创新示范的战略任务,需要充分发挥核心资源的战略优势,集中建设若干个产业特色鲜明、职能分工明确、战略地位突出的产业功能区块;同时从城市服务能力、城市环境营造、公共城市建设等方面入手,吸引专业人才,引进新兴高端产业,真正实现建设海上花园城市的目标。
第三节 发展规模
(一) 人口增长特征
从2000-2010年间,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常住人口从97万增长到112.3万,年均增长1.5万人,年均增长率1.5%。一方面,人口增长越来越向大岛集中。 2010年分布在舟山本岛、岱山岛、六横岛、金塘岛、朱家尖岛、桃花岛六个大岛的人口占新区总数的86%。其中,舟山本岛常住人口70万人,约占新区总人口62.5%。另一方面,产业带动对人口增长的作用显著。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密度较大的舟山本岛、六横岛、岱山岛、衢山岛等,均是产业发展较快的岛屿。
(二) 人口规模预测
参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经验,并根据舟山群岛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预测按年均增长速度3%计算,2030年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总人口达到200万人。期间年均增长4.4万人。舟山群岛新区人口密度从778人/平方公里提高到1250人/平方公里。通过与资源承载力进行校核,并参考香港、新加坡的发展经验,舟山群岛新区可以承载200万人口,并能为未来长远发展预留空间。
第四节 空间结构
舟山群岛新区规划构建“一体两翼三岛群”的空间结构。 (一) 打造一体花园城
以舟山本岛为中心,包括本岛周边的普陀山、朱家尖岛、鲁家峙岛、小干-马峙岛、长峙岛、定海南部诸岛等,以海上花园城、海洋装备产业、自由贸易、海上开放门户为主导发展方向。结合山、海、岛、湾景观资源营造国际品质的海上花园城市,结合中心新城区和小干-马峙岛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依托舟山综合保税区、国际空港打造东部海上开放门户,设立国际物流园区、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离岸免税购物区,结合高端滨海景观环境发展国际邮轮港、休闲海湾度假区,结合中心城区和环境适宜的岛屿建设海洋科教研发基地。以海洋装备、高新产业为主导方向建设国家海洋产业基地。 (二) 形成两翼发展带
“西翼发展带“由沪舟甬通道沿线的诸岛组成,主要包括大小洋山岛、衢
16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山岛、大鱼山岛、岱山岛、秀山岛、大小长涂岛、长白岛、册子岛、金塘岛等,以国际物流、海洋产业为主导发展方向,是舟山群岛新区主要的产业功能和城镇发展带。本发展带是舟山群岛新区深水岸线和航道条件最优越、用地资源比较集中、区位最接近上海和长江口的区域,在规划建设沪舟通道以后,联系宁波、舟山和上海的区域大通道全面打通。本发展带依托大小洋山港、舟山综合保税区衢山片区、绿华港区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江海联运枢纽,重点打造岱山岛-长涂岛国家级海洋产业基地、大鱼山海洋化工业基地、金塘岛物流贸易基地。
“东翼发展带”主要由普陀区诸岛以及嵊泗列岛组成,包括佛渡岛、六横岛、虾峙岛、桃花岛、登步岛、普陀山岛、东极岛及周边诸岛、嵊山岛、枸杞岛、泗礁岛、花鸟山岛等,以国际休闲、海洋产业为主导发展方向。这是舟山群岛新区高品质风景资源最集中、近岸大岛数量最多、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区域。以朱家尖、桃花岛、登步岛构建海上花园城市的标志性地带,依托普陀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桃花岛风景名胜区、东极岛打造国际高品质的休闲旅游区,普陀山提升为国际佛教文化胜地,佛渡-六横-凉潭-虾峙打造国家级海洋产业基地、大宗商品(矿砂、煤炭)储运中转基地。依托独具特色的风景资源发展嵊泗列岛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培育海洋渔业基地。 (三) 构筑三大岛群
包括本岛及周边岛群、洋山衢山岛群、嵊泗列岛岛群。 1、嵊泗列岛岛群
嵊泗列岛岛群定位是国际生态休闲和海洋渔业基地,预留战略储备、国际航运、产业发展的空间。
2、洋山衢山岛群
洋山衢山岛群定位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核心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争取合作建成自由贸易港区。洋山-衢山岛群是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大进大出的、江海联运的枢纽,战略地位和发展前景非常明朗。在空间布局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功能定位需求与核心资源供给之间的规模匹配和空间对应问题,包括洋山和衢山两个功能板块。
(1)洋山板块
根据分析,预测洋山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2020年达到2000万标箱,并继续增长。参照国际港口的经验数据,预测2020年洋山港区需要新增岸线长度10公里,码头作业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物流园区面积4平方公里,其他辅助功能5平方公里。
按照大小洋山岛的深水岸线资源、围垦用地计划,小洋山西港区建成后将
17
可达到1500万标箱,再需开发大洋山港区;同时,东海大桥设计通行能力上限为800-1000万标箱,需要加快东海二桥建设。但是,考虑到2020年以后洋山港区仍可能保持较快增长,因此洋山港区的用地和岸线未来将会面临紧缺,必须预先战略预留深水岸线和用地空间,而周边的嵊泗港区将是最佳选择。另一方面,洋山港区应当优先保障物流用地。集装箱港区并非劳动密集型就业,参考国际经验预计未来将拉动1.5万就业岗位,约带动2万人集聚。因此,洋山港区并不适宜发展大规模的新城,而是应依托现有洋山镇、小洋山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对港区就业人口的综合配套生活服务,而生产性服务业则主要依托上海临港新城。
(2)衢山板块
根据舟山市港航部门的相关规划,结合周边上海港、宁波港、南通港、太仓港、温州港等的发展布局,预测2020年衢山港区将新增吞吐量约4000万吨煤炭、8200万吨石油及成品油、7000-8000万吨铁矿石;参照国内外散货港区的经验数据,预测2020年衢山港区需要新增物流园区用地约20平方公里,10m以上深水岸线20公里。
按照衢山岛的深水岸线和用地资源,在实施围垦用地计划以后,衢山岛可最大提供成片可用地23平方公里,规划深水岸线23.5公里,基本可以满足功能发展需求。但是,面对未来长远发展则同样面临资源紧张的问题,也需要预留远景空间。同时,按照衢山岛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以港口物流为主导,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有限,因此,新增就业人口的生活配套服务主要依托衢山镇。
3、本岛及周边岛群
本岛周边岛群定位是国家海洋产业基地、海上开放门户、国际花园城市、科教研发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包括“一城四板块”,即舟山本岛花园城市、大鱼山岛—岱山岛—长涂岛—秀山岛板块、佛渡岛—六横岛—虾峙岛板块、金塘岛板块和朱家尖岛—桃花岛—普陀山岛—东极岛板块。
(1)大鱼山岛—岱山岛—长涂岛—秀山岛板块
大鱼山-岱山-长涂-秀山板块的战略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在规划建设沪舟通道以后交通集疏运条件将极大改善,因此,本板块的发展潜力巨大,也面临多种发展前景和可能性,需要拟定多种情景方案进行比较研究。
①现状资源条件
本板块的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岸线长度总量为66000米,其中可利用岸线资源45.4公里。20米以上水深的岸线约5.15公里,占总量8%,皆为未利用岸线。10米以上水深的岸线21公里,占总量33%,大部分为未利用岸线。
本板块的土地资源存量相对较大。总陆地面积为192.2平方公里,其中城
18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镇建成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可直接利用的连片土地资源总量约为26平方公里。计划新增围垦用地84平方公里,其中近期围垦面积11.2平方公里,远期围垦用地17.5平方公里,远期促淤面积约55.3平方公里。
本板块拥有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自古被称为东海中的“蓬莱仙岛”。岱山风景名胜区包括岱山本岛五大景区、秀山岛两大景区以及高亭南诸岛,总面积18.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1.2平方公里。
②两种情景方案
方案一假设本功能板块土地资源供给的最大化条件下,发展“国家级海洋产业园区+大项目+重化工基地”的产业,预测未来将实现2000-2500亿元的经济规模,需要新增人口约30-35万。产业人口的规模化集聚将会带动城镇的规模化建设,形成相对集中的中型城市。因此,方案一岱山本岛的空间组织应当是以“大产业+大居住”的模式,其交通组织也应当是“连岛双通道+水上岛际通勤/旅游交通+直升机”的模式,未来将需要构建岱山本岛与舟山本岛联系的双通道。
方案二则假设相对保守的土地资源供给方案,以延续现状产业特别是海工船舶产业为主,采用“特色产业园区+大项目”的产业组织模式。预测未来将实现1000-1200亿元的经济规模,带动约10万人集聚。因此,方案二岱山本岛城镇配套应采用“产业区就近配套+小城镇”的模式,其空间组织模式为“特色产业+生态旅游+宜人小城镇”;交通组织模式为“连岛东线方案+水上岛际旅游交通+直升机/水上飞机”,重点考虑以生态旅游为主的交通需要,而岛际联系需求相对较小。
综合比较,推荐方案一,充分利用围垦提供最大化的用地资源,结合岸线航道优势,构建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经济规模效应突出的国家级海洋产业制造基地。本方案的建设重点为依托沪舟通道改善交通集疏运条件。
(2)佛渡岛—六横岛—虾峙岛板块
本板块区位紧邻宁波港区,岸线航道优越,产业基础良好,但也存在多种发展诉求和可能性,尤其是对于化工基地的规划布局问题存在不同意见。因此,需要进行多种情景方案的比较研究。
①现状资源条件
深水岸线长度总量为43.6公里,可利用深水岸线资源24.5公里。其中,六横岛岸线总长85.0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0-30米)长约34公里。佛渡岛深水岸线总长7公里,其中水深10米以上岸线3.9公里,水深20米以上岸线3.1公里。虾峙岛深水岸线总长10公里,其中水深20米以上2.6公里。
总陆地面积为130.675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可
19
利用土地面积总计约55平方公里,其中峧头-双塘地块面积18平方公里,五星-沙头地块面积20平方公里,台门地块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的郭巨一、二期围垦新增土地面积19平方公里。
六横岛东南部海湾及周边小岛的景观富有特色,已开发龙头跳假日海滩、悬山岛铜锣甩度假村、台门港海上人家、砚瓦山假日岛等景区。虾峙渔港是一级渔港,虾峙岛盛产水仙、黄杨、桂鹃等名贵花卉。
②两种情景方案
方案一假设本功能板块突出主体功能——六横海洋制造岛。延长临港装备制造的产业链条,完善其产业体系,强化“一岛一功能”。以打造海洋产业制造岛的方式形成大规模产业开发,由此带动产业人口的规模化集聚以及城镇的规模化建设。通过预估,采用“装备产业园+龙头企业”的产业组织,可以实现近期约900亿元,远期约1600亿元的经济规模。其城镇配套将采用“龙头企业配套+小城镇”的模式,龙头企业和小城镇的布局都相对集中,交通组织模式为“连通宁波的六横大桥+水上岛际交通”。
方案二则假设延续现有发展路径——六横综合产业岛。主要安排大宗物资加工、临港装备制造、临港石化等临港产业,以海水淡化及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兴产业,以及“水水中转”型的现代港口物流业。通过预估,采用“修造船园区+重化工基地+集装箱物流园区”的综合发展模式,未来近期可以实现约950亿元,远期1200亿元的经济规模。其城镇配套则采用“结合各产业区就近配套+小城镇”的模式,产业园区和小城镇的布局都相对分散,其交通组织模式也采用“连通宁波的六横大桥+水上岛际交通”。
综合比较,方案二通过化工等大项目推进,近期能实现更大的经济产出,但是石化项目的战略地位并不突出,而且存在生态风险和环境影响。相比之下,方案一突出海洋船舶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功能,产业特色更鲜明、战略地位更突出,经济产出和资源环境之间能保持协调,长远发展效益和潜力更大。因此,推荐应采用方案一打造国际高端海洋产业岛。
(3)金塘岛板块
本板块区位紧邻大陆且与大陆的交通联系非常便利,岸线航道优越,未开发的岸线资源约有20公里,是舟山群岛新区发展集装箱条件最佳的海岛。但是通过对宁波—舟山港的发展格局分析可以看出,金塘岛的集装箱发展前景并不明朗。据有关预测,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极限规模约为3300万标箱,2020年将达到2300万标箱,而在梅山港区规划中预测梅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2020年为700万标箱,2030年达到1000万标箱;北仑港(包括穿山港区)现状集装箱吞吐量为1300万标箱,已基本接近饱和。因此,对于金塘岛,近期还缺乏集装箱发展机会,远期可以作为宁波港的补充,集装箱量可能在600万标
20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箱左右,规模化发展的难度较大。
由此可见,未来金塘岛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先期转换定位,进行二次功能调整,转变原来完全以集装箱港口为主的发展思路,通过其接近大陆的便利交通区位,张家岙地区共18个泊位作为集装箱物流港,以国际采购、进口中转为特色,积极培育保税加工、交易服务功能,同时金塘北部围垦区域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远期金塘岛应当争取发展成为自由贸易岛。
(4)朱家尖岛—桃花岛—普陀山岛—东极岛板块
本板块生态环境良好,具备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高品质旅游资源,而且拥有普陀山机场、国际邮轮港等国际门户。沈家门、朱家尖、普陀山岛、桃花岛等,共同构成了知名度和美誉度非常高的旅游“金三角”,并已逐步打造普陀山佛教文化、度假休闲沙雕文化、金庸武侠文化、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游艇码头等旅游项目,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本板块的发展定位是国际一流的休闲旅游区、国际著名的佛教文化胜地。构建高端商务旅游、特色主题旅游、大众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多层次的休闲旅游体系,并积极完善旅游服务和管理体系。重点打造朱家尖国际高品质休闲度假岛,积极推进邮轮和游艇旅游、免税购物、滨海度假、会议展览、科技研发、禅修旅游等功能,普陀山机场增加国际航线,结合国际邮轮港、朱家尖西海岸度假区,发展成为国际开放门户区。
第五节 产业布局
(一) 产业发展要求
大宗散货储运对深水岸线和航道的依赖度高,以水水中转运输为主,对于城镇和基础设施等支撑系统的要求不高。大宗散货交易对保税区等特殊政策区有更高的敏感度。
自由贸易环节需要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特定政策支撑,对于专业人才和生产性服务业也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结合保税区或城市中心商务区布局。
国际休闲旅游业对生态景观资源最敏感,高端度假旅游需要依托高品质环境,结合国际机场、邮轮港、免税购物区布局,大众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需要大容量快速城际交通支撑,并对城镇服务也有一定要求。
装备制造产业既需要深水岸线资源,也需要岸线后方提供相应的土地资源,而且要求便捷高效的交通集疏运体系,对于上下游相关产业、城镇配套服务也有比较高的要求。
21
(二) 产业基地布局
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布局八大产业功能集聚区以及两大旅游功能区。产业用地规模是工业用地约100平方公里、物流用地约50平方公里。
(1)洋山集装箱物流基地:规划为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面向长三角和长江沿线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2)衢山大宗散货基地:规划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舟山国际物流岛的核心功能区、中国大宗商品中转储运交易加工中心。
(3)岱山海洋产业基地:规划为支撑海洋制造业集聚发展的国家级海洋产业基地。
(4)大鱼山化工基地:规划为舟山群岛新区的重化工产业基地。根据重点化工项目的推进情况作为预留产业空间。
(5)金塘物流贸易区:依托金塘岛独特区位和集装箱基础,规划为实现海陆统筹发展、面向浙江地区重要的物流贸易基地,争取成为自由贸易试点区。
(6)舟山海洋高新产业区:规划为引领国际海洋经济前沿的国家级海洋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
(7)老塘山物流加工区:规划为以粮油为特色的专业化特色物流加工区。 (8)六横海洋产业基地:规划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重要的海洋产业岛,以船舶制造、海工装备为特色主导,参与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
(9)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旅游功能区:依托普陀山国际佛教文化岛、朱家尖国际休闲岛、国际邮轮码头等重大项目,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际休闲岛的核心功能区、国际海洋休闲旅游胜地。
(10)嵊泗列岛旅游功能区:建成富有特色的海洋生态和休闲旅游功能聚集区。
(三) 化工基地选址
舟山群岛新区化工基地建议布局在大鱼山。因为与六横岛相比,大鱼山布局化工基地具有三方面优势。
首先是机会成本优势。由于六横岛设想的化工项目至今尚未确定,一方面造成在建的围垦用地和岸线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大量海洋制造业项目却因缺乏用地而难以布局实施,致使六横岛布局化工基地的机会成本巨大。而大鱼山可以在重点化工项目确定以后,再结合围垦区进行统筹布局、有序开发、逐步实施。在化工项目启动前,则只需保持现状、控制预留。
第二是建设成本优势。大鱼山建设化工基地的拆迁安置量更少,而且通过
22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滩涂围垦可以提供4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更符合化工园区的规模经济要求。化工产业原料则可以由舟山本岛西部或北部油品储运基地管道供油。
第三是环境影响优势。大鱼山采取人工岛式围垦,与顺岸外推式围垦相比,对于潮间带、海湾的生态影响更小。而且大鱼山岛的区域大气环流有利于不良空气疏散,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更小。
第六节 城镇布局
(一) 城镇布局原则
首先,城镇布局应基于资源承载能力。在未来城镇布局中,应高度重视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承载力。
同时,城镇布局应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一方面,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岗位需求,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人口增长和迁移的关键动力。另一方面,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提升,也需要依托城镇提供生活服务配套和生产性服务功能。 (二) 城镇空间体系
基于资源环境条件,按照产业功能布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构建“一主三副多重点”城镇体系。
“一主”是以舟山本岛为主的中心城市,包括定海南部诸岛、长峙岛、小干-马峙岛、鲁家峙岛、朱家尖岛和普陀山岛。中心城市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海上花园城市的核心区,同时承担国家海洋产业基地、海洋科教研发基地、东部海上开放门户的重要职能。舟山本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2030年人口规模达到130-150万人。
“三副”包括岱山本岛中心城镇、六横岛中心城镇、泗礁岛中心城镇。岱山本岛中心城镇是舟山群岛新区西翼发展带的中心城镇,规划人口规模为20万人。主要职能是为岱山海洋产业基地、大鱼山化工基地、长涂船舶修造产业提供综合服务功能,并结合岱山风景区营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滨海城市景观环境。六横岛中心城镇是舟山群岛新区东翼发展带的中心城镇,规划人口规模15万人,主要职能是为佛渡-六横-虾峙海洋产业基地提供综合服务功能。泗礁岛中心城镇是舟山群岛新区嵊泗县的中心城镇,规划人口规模5万人,主要职能是嵊泗列岛海洋生态休闲旅游区的核心功能区和接待服务基地,,并为未来国际物流和自由贸易的预留空间。
“多重点”城镇包括金塘、衢山、洋山、长涂、桃花等。其中,金塘规划人口规模10万人,主要服务于国际物流贸易园区。衢山规划人口规模5万人,主要服务于大宗商品中转储运加工交易中心。洋山规划人口规模2万人,主要服务于洋山国际集装箱港。长涂规划人口规模2.5万人,主要服务于修造船产
23
业基地。桃花规划人口规模1万人,主要职能是桃花岛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接待服务基地
第七节 岸线利用
从水深条件、地理区位、景观质量、集疏运条件等四个方面,对岸线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
(1)大宗物资中转储运岸线。其特征为水深条件优越、靠近国际航道,适宜作为大宗物资中转储运岸线。因为物资中转主要依赖水运,对陆域集疏运交通无直接要求,对城镇配套要求不高。主要分布在嵊泗-洋山-衢山等岛屿,以及舟山本岛南部部分岛屿和老塘山港区。
(2)集装箱港岸线。其特征为水深条件良好、岸线相对集中,靠近国际航道,具备一定的产业用地拓展空间,且陆路集疏运条件良好。适宜作为集装箱岸线,并发展保税物流和制造业,以及国际商品展示、贸易服务等功能。需要城镇提供居住和综合服务支撑。主要分布在大小洋山岛、金塘岛和六横岛。
(3)海洋制造业岸线。其特征为水深条件满足海洋装备和制造业要求,岸线后方拥有充裕的可建设用地,水运和陆域交通集疏运条件均良好。适宜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和船舶制造业基地。主要分布在舟山本岛北部、六横岛、岱山岛、秀山岛、长白岛和册子岛。
(4)休闲旅游岸线。其特征为景观资源条件突出,但受到环境容量和用地制约,不宜大规模开发建设。主要分布在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包括普陀山、朱家尖等)、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岱山风景名胜区、桃花岛风景名胜区、中街山列岛和定海南部诸岛等岛屿。
(5)城市生活游憩岸线。其特征为自然环境良好,后方接近城区,适宜开展游憩活动,部分岸线还可以结合城市环境构建标志性形象区,但不应作为工业生产岸线。主要分布在舟山本岛南部及东部,岱山本岛南部及东部等。
(6)自然生态岸线。其特征为由于环境容量比较小、且缺乏淡水和用地资源支撑,不适宜进行开发建设,应该以生态涵养作为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主要分布在广泛分布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大量无人岛、小岛上。
24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第五章 综合交通布局
第一节 交通发展战略
(一) 目标定位
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海上开放门户、综合性国际枢纽港。首先,完善机场、港口、铁路等交通门户和枢纽,提升面向国际、联系长三角的交通集疏运能力。同时,以大宗物资中转储运、加工贸易和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体,发展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成综合性国际枢纽港。 (二) 发展战略
首先,建立多元交通体系,提供多样交通模式。完善区域公路交通网络,建立以国际机场、直升机、水上飞机为主的航空交通体系,根据产业区、城镇布局增加水运码头建设,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的合理衔接。其次,将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适度分离,港口货运仍以水水中转为主,客运交通依托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第三,打造六个交通枢纽,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第四,采用TOD(公交导向型)发展模式,建设与城市布局协调的高效快速公交运输系统,以快速公交走廊引导人居集聚,以轨道车站为核心打造城市开发中心。
第二节 国际门户与区域廊道
普陀山机场提升为国际空港,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普陀山机场以客运为主,主要面向国际商务、佛教文化、休闲度假的人群,承担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门户的重要职能,需要面向西太平洋、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开通国际航线,全面提升机场的国际服务能力。积极推进通用航空,承担紧急救援、海上搜救、海洋监察、岛际旅游等职能,开通至东极、嵊泗、桃花、衢山、岱山乃至周边地区的岛际航空线路。
完善沪舟通道,积极对接上海。规划建设沪舟通道,总长度约100公里,连接宁波-舟山-上海,打通沿海大通道。同时也联系舟山群岛新区的主要产业区、重点城镇。规划建议分期实施,第一期至2015年,主要建设本岛至岱山段,长度约25公里,支撑岱山及大鱼山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第二期为2016年至2030年,视时机延伸岱山至上海的通道,长度约50公里。
建设第二条舟甬通道,加强舟山至宁波的交通联系。近期建设六横大桥,连接六横岛、佛渡岛和宁波梅山岛,考虑到虾峙岛两侧国际航道以及桃花岛、登步岛、朱家尖岛旅游开发的要求,近期不建议实施六横岛-虾峙岛-桃花岛-登步岛-朱家尖岛连岛工程,远景可视发展需求进一步论证。
25
第三节 区域枢纽与轨道交通
建设舟山至宁波的城际铁路,融入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按照海上花园城的规划定位,城际轨道主要解决大容量快速客运的交通联系。
突出六个交通枢纽的作用,综合交通枢纽包含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岛际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枢纽组织,形成“外围-枢纽-枢纽-外围”的客流集中疏散方式。规划主要综合交通枢纽包括:(1)舟山本岛枢纽,主要服务舟山本岛及周边桃花、朱家尖、登步等岛屿;(2)岱山枢纽,服务岱山-大小长涂-大鱼山;(3)六横枢纽,服务六横-佛渡-虾峙;(4)衢山枢纽,服务衢山及周边岛屿;(5)洋山枢纽,服务大小洋山等周边岛屿。(6)泗礁枢纽,服务嵊泗列岛等周边岛屿。
26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第六章 花园城市构想
第一节 现状特征
海洋文化开放多元。包括吴越文化的遗存、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外来佛教文化的进入和对西方文化的吸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开放多元的海洋文化特征。
自然景观山海兼胜。舟山本岛集“海、岛、山、河;渔、林、田、湾”多种自然景观要素于一体,拥有丰富优美、山海兼胜的独特景观。
城市松散能级较弱。由于地形环境、行政区划等影响,目前定海、临城、普陀三个城区相对独立,布局结构松散。临城新城区初具规模,但2010年常住人口规模不足6万,未来难以支撑国际交往、金融服务等国际职能。
第二节 城市规模
舟山群岛新区的中心城市范围界定为舟山本岛及定海南部诸岛中的主要岛屿、朱家尖岛、普陀山岛。 (一) 现状人口规模
现状城市常住人口规模为69.9万人,占舟山群岛新区总人口62.4%。其中朱家尖岛常住人口2.8万人,普陀山岛常住人口1.0万人,舟山本岛常住人口66.1万人。在舟山本岛南部的三个现状城区中,定海城区(包含昌国街道、解放街道、环南街道、城东街道)现状常住人口23.0万人,普陀城区(包含东港街道和沈家门街道)常住人口18.2万人,临城城区常住人口5.6万人。 (二) 资源承载评估
根据坡度、坡向、高程等因素对舟山本岛进行用地适宜性初步评估,对于坡度小于15%且高度(高程)小于50米的用地划分为一类用地,对于坡度大于25%或者高度(高程)超过100米的用地划分为三类用地,其余用地划分为二类用地。舟山本岛一类用地207平方公里,二类用地75平方公里。此外,钓梁围垦区可提供20平方公里用地。再扣除水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永久性基本农田等保护范围和面积要求,则集中成片可用地的规模大约158平方公里,其中舟山本岛南部分布约85平方公里,舟山本岛北部分布约73平方公里,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在临城-勾山和白泉-钓梁两个区块。
从淡水供给能力看,综合水库集蓄、海水淡化、大陆引水一期等供水方式,现状淡水供给能力约1.2亿吨。未来通过大陆引水二期、三期工程、中水回用系统、海水淡化工程等,可实现潜在供水能力约4亿吨。
27
(三) 城市规模估算
基于现状空间格局,结合资源承载条件,预测2030年舟山城市(空间范围包含舟山本岛及定海南部诸岛中的主要岛屿、朱家尖岛、普陀山岛)人口规模130-150万人,人口密度2100-2500人/平方公里。
第三节 城市布局
舟山本岛构建“一城三带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 城乡一体构建海上花园城
推进本岛城乡一体化,整体打造海上花园城市。首先,对舟山本岛及周边岛屿的岸线、用地、水源等核心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统筹利用,并对于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基本农田等明确保护范围、进行统一保护。第二,统筹布局打造舟山本岛南部海湾带,依托定海南部诸岛“海上花园”、小干-马峙CBD、沈家门国际渔港、朱家尖度假休闲湾等构建海上花园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形象带。第三,舟山本岛北部各乡镇统一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范畴,按照城市社区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第四,产业功能布局与城市建设协调联动,构建功能完善的发展区域,并为远期转型升级预留空间弹性。第五,尊重地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形成国际都市与山海田园有机共生的海岛城市文化意向。 (二) 产城联动建设三大功能区
舟山本岛北部整合舟山经济开发区、定海工业园和西码头水产品精深加工贸易区,利用深水岸线和航道优势,依托舟山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建设国家级海洋高新产业区。并统筹利用白泉-钓梁-北蝉-展茅的用地空间,建设综合性城市组团,为产业区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形成产城联动的功能区域。
舟山本岛西部的老塘山港区以粮油特色物流加工业为主导功能,联动周边的岑港、双桥城镇,依托定海城区,共同形成产城融合、分工明确、相互带动的功能区域。
舟山本岛东部以普陀山、朱家尖、登步岛为核心的高品质国际性旅游功能区,结合普陀沈家门和东港城区,共同打造品质高尚、特色互补、功能完善的国际休闲岛核心功能区域。 (三) 带状拓展五个功能组团
按照带状组团结构,建设五个功能组团。定海组团定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滨海城市城区。临城组团结合勾山地区、甬东地区集聚发展中心城,定位为舟山群岛新区的行政、文化、科教中心。普陀组团包括东港、沈家门地区和鲁家峙岛,定位为全国著名渔港,国际休闲岛核心功能区。白泉组团定位
28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为舟山海洋新兴产业基地的综合服务基地。朱家尖组团定位为国际空港、科教研发基地及国际海洋休闲旅游基地。 (四) 打造临城—小干中心商务区
在临城-小干-马峙岛建设中央商务区(CBD),发展国际金融、贸易、会展、商务等高端服务职能,建设成为舟山群岛新区的标志性城市形象区。
第四节 城市形象
(一) 形象定位
滨海环湾。依托定海南部诸岛“海上花园”、小干-马峙CBD、沈家门国际渔港、朱家尖国际休闲岛、登步无车岛等重点景观形象区,塑造舟山群岛新区的标志性滨海环湾景观带。
山海交融。尊重山水格局,保育山体、水库、河流等生态资源。提升山海之间腹地价值,强化片区特色,营造山城湖海相融的城市景观。 (二) 景观结构
根据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现状景观资源,构建“两心、三带、五轴、七区”景观格局。“两心”,指城市绿心和城市功能中心,其中本岛中部山地作为城市生态绿心,临城、小干-马峙岛CBD打造为城市功能中心。“三带”,指本岛南部滨海环湾综合景观带、本岛北部的滨海产业景观带、朱家尖东部的滨海风景名胜带。“五轴”,包括马岙-定海-定海南部岛群历史景观轴;临城行政办公景观轴;勾山-小干-马峙岛现代商业文化景观轴;展茅产业景观轴;朱家尖中心景观轴;本岛至朱家尖生态绿色景观轴。“七区”,包括马岙、定海历史风貌区;临城普陀中心城风貌区、白泉、展茅、老塘山产业风貌区、朱家尖国际风景名胜风貌区、山体生态保护区、生态海岛风貌区、田园风貌区。
第五节 城市交通
普陀山机场提升为国际机场,建立与世界主要城市和国内重要城市的航线网络,结合免税购物区、国际商务园区发展成为东部海上开放门户区。
舟山本岛构建“一环一横五纵”的道路系统。“一环”是环岛路。“一横”是东西快速通道,从本岛中部贯通,服务于北部产业带和南部城市区。“五纵”是联系北部产业带与南部城市带的五条交通通道,也是重要的景观廊道。其中,定海城区至西码头客运站的公路,规划通过连岛工程联系秀山岛和岱山岛。
城际铁路从舟山本岛中部通过,选线尽量尊重地形,避免对环境破坏。在临城新城北侧设置站点,并延伸轨道至普陀山机场设立站点,形成综合交通枢纽。
29
舟山本岛建设有轨电车系统,形成大容量快速公交骨架体系,沿有轨电车车站向外围辐射公共交通线路,形成快捷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30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第七章 政策建议
借鉴浦东新区经验,根据功能布局划定重点功能区域,突破区、县行政区划分割,以功能区域作为政策推进、项目实施的重要抓手,并进行相应的乡镇调整。
(1)洋山—衢山功能区:以洋山镇与衢山镇为核心,重点推进集装箱与大宗物资集散、航运服务为主导的相关功能建设,使之成为国际物流岛的重点推进区域。
(2)花鸟—菜园—嵊山功能区:以菜园镇为核心,涵盖嵊泗县除洋山镇之外的其余区域,重点推进休闲旅游产业、渔业为主导的相关功能建设。
(3)大鱼山—岱山—长涂—秀山功能区:以岱山本岛为核心,涵盖岱山县除衢山镇之外的其余区域,重点推进海洋产业为主导的相关功能建设,使之成为海洋产业岛的重点推进区域。
(4)金塘功能区:以金塘本岛为核心,联动册子岛,重点推进物流商贸为主导的相关功能建设,使之成为自由贸易岛的重要推进区域。
(5)佛渡—六横—虾峙功能区:以六横本岛为核心、联动佛渡岛、虾峙岛及其周边岛屿,重点推进海洋产业为主导的相关功能建设,实现核心产业重点突破,使之成为海洋产业岛的重点推进区域。
(6)朱家尖—桃花—普陀山—东极功能区:以普陀山、朱家尖为核心,联动桃花、登步、白沙、东极等诸岛屿,重点推进面向国际旅游休闲为主导的相关功能建设,使之成国际休闲岛的重点推进区域。
(7)舟山本岛功能区:以舟山本岛为核心、联动定海南部诸岛,重点推进海上花园城建设,使之成为舟山高端产业及人口集聚、城市生活丰富、景观资源优美的核心地区。
基于以上功能区域,建议对相关乡镇进行撤并,其中包括:小干岛、勾山街道并入临城新区街道;北蝉乡、干石览镇并入白泉镇;小沙镇、长白乡并入马岙镇;册子岛并入金塘镇;白沙乡、登步乡、蚂蚁乡并入朱家尖街道;虾峙镇并入六横组团;枸杞乡并入嵊山镇;五龙乡并入菜园镇;岱东镇并入高亭镇;岱西镇并入东沙镇。
经过调整以后,定海区包括金塘镇、岑港镇、双桥镇、白泉镇、马岙镇、
解放街道、昌国街道、环南街道、城东街道、盐仓街道、临城街道。普陀区包括六横镇、普陀山镇、东极镇、桃花镇、沈家门街道、东港街道、朱家尖街道、展茅街道。岱山县包括高亭镇、东沙镇、衢山镇、长涂镇、秀山乡。嵊泗县包括菜园镇、洋山镇、嵊山镇、花鸟乡、黄龙乡。
31
32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33
34
舟山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简本)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