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来源:乌哈旅游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作者:王晓岩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12期

130021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12.01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防治的常用药物有β【sub】2【/sub】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M胆碱受体阻滞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白三烯等,防治工作更趋于哮喘发病的起始阶段,老药合理运用在减轻不良反应、增进疗效方面也不断取得进展,而新的药物不断试用于临床,极大地提升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疗效。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抗变态反应炎症药物,其治疗哮喘已近40年,是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细胞膜上β【sub】2【/sub】受体的合成等。此类药物过去多通过口服、注射方式给药,但是由于吸人用药可以较高浓度可以起效迅速,迅速到达病变部位,且所需药物剂量较小,局部作用强而几乎无全身不良反应,故现在临床应用大力提倡。因而激素的吸入是慢性哮喘的治疗和季节性发作哮喘预防的重要措施和慢性哮喘的“治本”方法之一。在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应经静脉及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基泼尼松龙。无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内停药;有激素依赖倾向者应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改为口服给药,并逐步减少激素用量。口服糖皮质激素经常使用泼尼松、泼尼松龙和甲泼尼龙5~10天,治疗方案是泼尼松龙30mg/日,当症状缓解时,口服糖皮质激素可停用或减量,并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继续治疗。目前常用的吸人治疗的糖皮质激素有:布地奈德和丙酸倍氯米松、氟替卡松等,临床上早期吸入激素不仅改善症状,还可改善哮喘预后,防止肺功能进一步恶化,吸入激素作为抗炎剂可有效控制或预防因炎症持续存在而继发的结构变化,防止出现不可逆的呼吸道梗阻。氟替卡松有更强的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和亲脂性,具有更高的抗炎活性,药效维持时间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哮喘患者强调早期进行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因为激素全身用药或局部吸入,

都不能直接舒张支气管,起平喘作用需在用药后数小时,在哮喘发作时不能立即奏效,故应作为预防平喘用药或与其他速效平喘药联合应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咳嗽、声音嘶哑、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等,在吸入药物后用水漱口可预防口咽部念珠菌感染。

β【sub】2【/sub】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β【sub】2【/sub】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与气道平滑肌内的β【sub】2【/sub】受体特异性地结合从而激活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cAMP的合成,提高细胞内cAMP的浓度,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同时,β【sub】2【/sub】受体激动剂还可以舒张支气管, 能松弛气道平滑肌,减少血管渗出,增加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并能调节肥大细胞和Eos介质释放。因而使β【sub】2【/sub】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成为首选的支气管扩张剂。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是常用的短效β【sub】2【/sub】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班布特罗等对β【sub】2【/sub】受体选择性更强,作用维持时间更久,对预防和治疗夜间性哮喘及运动性哮喘效果甚佳。吸入型β【sub】2【/sub】受体激动剂作用于气道局部,引起全身不良反应较少,故临床应用广泛。长效β【sub】2【/sub】受体激动剂在已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哮喘患者中比使用速效短效β【sub】2【/sub】受体激动剂更有利于哮喘症状的控制,并且可以改善哮喘的症状评分,减少夜间发作,改善肺功能,减少速效吸入型受体激动剂的使用并减少发作次数。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sub】2【/sub】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已渐成为完全控制哮喘的有效手段。但是β【sub】2【/sub】受体激动剂选择性是相对的,也有轻度β【sub】1【/sub】受体激动剂作用,可引起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心臟不良反应,对心律失常、心脏病、高血压、甲亢、糖尿病患者应禁用,并且严格控制使用剂量,长期应用β【sub】2【/sub】受体激动剂,可造成细胞膜β【sub】2【/sub】受体的向下调节,临床耐药。β【sub】2【/sub】受体激动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作用、骨骼肌震颤和低钾血症。

茶碱类药物

对慢性哮喘,常用口服茶碱防止发作,但是茶碱在体内消除速率与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较大,用药期间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于吸入低剂量激素不能得到控制而需加倍吸入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可以应用氨茶碱减低激素吸入的剂量是良好的替代方法。静脉滴注氨茶碱,用于哮喘急性发作,重症病例首次剂量为4~6mg/kg,继之以0.6~0.8mg/(kg·日)的速度静脉点滴,以维持其平喘作用。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通常剂量6~10mg/(kg·日)。胃肠道症状、恶心和呕吐是最常见的茶碱早期中毒症状。茶碱对心肺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偶而对呼吸中枢有刺激作用。老人、幼儿及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和甲亢者更需慎用。

抗胆碱能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主要通过阻断迷走神经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支配,扩张支气管;并且可以阻断肥大细胞表面的胆碱受体,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促进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也能阻断由吸入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支气管收缩,但是不能改善速发相和迟发相反应,而且对气道炎症也无作用。该类药物全身不良反应小,作用持久,不易耐药,对过敏性哮喘与非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均较满意,但作用强度、速度不如β【sub】2【/sub】受体激动剂,对慢性哮喘患者可用来防止其症状发作,对运动性哮喘的治疗不如β【sub】2【/sub】受体激动剂,宜作为选择性β【sub】2【/sub】受体激动剂的辅助用药。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异丙溴胺(异丙阿托品、爱喘乐)、氧托品、贝罗都尔等。常规剂量雾化吸入后,3~30分钟起效,90~120分钟作用达到高峰,持续3~8小时。该类药物如果应用剂量过大会引起口干、瞳孔散大、尿潴留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应用众多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哮喘类型和患者病情状况等情况合理选择用药,以最小剂量、最简单的联合,遵循个体化、联合应用,最少的不良反应达到最佳控制症状的原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