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5期 Vo1.25 No.5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0年5月 May 2010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重大突发事件内涵辨析 肖 磊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湖北武汉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430072) [摘要] 针对目前重大突发事件概念混乱的现象,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1998—2008年国内外文献 中51个有影响力的重大突发事件概念进行了分析,提炼出51个重大突发事件概念中最频繁出现的能代表其 内涵的11个标准,分别是:爆发突然/无法预测/可以控制/危害巨大/影响力强/涉及面广/紧迫决策/人员伤 亡/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社会公共安全。通过对这些标准的识别,本文对重大突发事件在操作层面上进行了 重新架构,将重大突发事件这一术语定义为“无法预测且突如其来的,影响力强、涉及面广,危害巨大,但可以 控制、需要管理部门紧迫决策的恶性事件。”其中,“危害巨大”包括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巨大财产损失、生态环 境的严重破坏以及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重大突发事件;内涵辨析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57(2010)05—0049—04 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是近年来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虽然对这一问题研究者有了比较 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然而并没有建立一系列通用的重大突发事件标准,对重大突发事 件的概念也缺乏明确的界定。人们常常困惑,到底那些事件是重大突发事件?怎样把普通事件与重大 突发事件区分开来?因此,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实践,都有必要对重大突发 事件的内涵进行辨析,构建科学的重大突发事件概念。 1 文献综述 查阅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的有关文献,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一部分文献把重大 突发事件等同于突发公众事件,依据国务院在2006年1月8日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 案》,认为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 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一部 分文献对区域突发事件或城市突发事件展开了研究¨ ,主要给出了在城市区域范围内发生的突发事 件的定义,其研究角度与范围都要小于重大突发事件 。一部分文献仅仅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特征及 影响进行了描述,缺乏对重大突发事件概念的内涵研究 J。笔者发现,虽然各种文献对重大突发事 件的直接描述不同,但是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重要特征的界定都有雷同或重合之处,如都认为重大突发事 件具有突然性、不可预测性、破坏性强等特点,认为最近爆发的突发公众安全事件(如山西洪洞“12.5” 矿难、三鹿奶粉事件等)都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范畴。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最新重 大突发事件概念的辨析,识别概念中所蕴含的重大突发事件的标准规则,希望能通过这些标准规则对重 大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地观察、测量和评估,解决重大突发事件术语在操作层面上的困惑。 2重大突发事件案例及其特点分析 2.1 吉化双苯厂爆炸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约100 t苯类污染物流人松花江水 [收稿日期]2010—02—20 [作者简介]肖 磊(1980一),男,湖北荆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 与系统工程、实时优化与应急管理。 49 体,受污染的松花江水流过的江面总长度超过1 000 km,导致中心城市大范围停水,造成社会恐慌,引发 了社会安全事件;由于污染物可能随着松花江流入俄罗斯境内,由此引发了外交事件。 这次事件的起因是设备爆炸导致化学品泄流,造成大规模水域污染,引起城市居民恐慌,并引起外 交问题,是灾害衍生、次生于耦合的典型案例。 2.2印度洋海啸与汶川大地震 2004年l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地震海啸,2 h后海啸到达距离震源1 600 km外的斯里兰 卡。海啸造成2O多万人丧失生命,5万人失踪,超过50万人流离失所,涉及l2个国家。海啸造成的财 务损失超过130亿美元。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余震波及全国三分之一的国土, 造成数万人员死亡或失踪。地震发生的8 h之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震发生的36 h内,发生了大雨, 造成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后果持续恶化;地震发生的72 h之内,通信和道路交通得到了一定程 度的恢复,大量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灾情得到了部分控制;地震发生的168 h之内,虽然大部分地区通信 和交通得到了恢复,灾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随着堰塞湖水位上升,堰塞湖可能溃坝及所造成的衍生灾 害风险增大。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最强、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遇难69 227人,受伤374 643 人,失踪17 923人。其中四川省68 712名同胞遇难,17 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 335名学生遇难或失 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 451亿元。 印度洋海啸与汶川大地震都是由自然原因引发的突发事件,传播速度快、涉及面广、破坏力大是这 两次事件的共同特点。 2.3非典(SARS)事件与甲型HINI流感事件 2003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全球性疫情警告,一种未知病原的非典型肺炎正从越南、香 港和中国等地区向全世界蔓延。不到1个月时间,全球21个国家或地区受到感染,共2 960个病例,其 中1 19人死亡。SARS造成的全世界恐慌,给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009年4月,墨西哥首先爆发甲型HINI流感疫情,疫情迅速传人美国及其他国家,截止到2009年 6上旬,全球逾三分之一的国家报告确诊病例,我国内地报告确诊病例过百,全球一百余人疑似因该流 感导致死亡。 SARS事件与甲型HINI流感事件都属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具有传染迅速、范围广、危害大等特 点。 3重大突发事件概念探讨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文献内容中所含的信息量及其变化 的分析,对内容进行可再现地、有效地推断。由于内容分析法允许研究者对所选择的相关文献中的分析 单元进行系统地分析,很容易识别在文献中通用的主题,因此,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重大突发事件概 念进行分析。 1)内容抽样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检索,剔除重复的概念外,共收集到重大突发 事件的定义25个;又因为突发公众事件是重大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收集到描述突发公众 事件特征的文章l0篇;从IEEE/IET(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A/英国工程技术学会)电子期刊及会议录 文章8篇,从政府文件得到重大突发事件相关概念2个,从新闻媒介得到相关概念6个。总计获得重大 突发事件概念51个。其中样本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概念具有权威性,引用率高;二是概念具有代 表性,能充分反映学术界的观点;三是样本的时效性,考虑到国内外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研究并不长,因而 本研究只选取1998—2008年近十年的文献作为样本。 2)指标提取 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51个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取重大突发事件概念所遵循的标 准原则。本研究识别出重大突发事件11个分析指标。他们是:爆发突然/无法预N/可以控制/危害巨 50 大/影响力强/涉及面广/紧迫决策/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社会公共安全。 3)记录评判 对识别出的11个分析指标建立,并对指标进行编码处理,在分析框架中记录复选标记。把所有定 义的确认标记制成表格,对有关重大突发事件概念的主题指标进行频数计数,总和代表每一个观察指标 在定义中出现的次数。在分析框架中记录编码测量的结果,并把结果输入表格。 4)信度分析 对指标列表进行测试,去除含糊的、重叠的、解释中的差异,保证测量结构的有效性。同时本研究的 作者作为主评判员对11个重大突发事件概念的指标进行了提取,同时邀请另一位研究者作为比较评判 员,再次对11个概念全部进行评判,以对主评判员的研究结果的信度进行检验。其中两个评判员观点 一致的标记为“1”,不一致的标记为“0”。根据表l,通过计算,本研究编码内部总的可靠性为0.93,11 个识别指标的可靠性均超过了80%的要求。而且从这两个评判员对指标出现的频率大于50%的指标 提取来看,具有完全的一致性。这充分证明了本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表1 重大突发事件概念评判的可靠性检验结果 注:为了描述方便,这里把爆发突然/无法预测/可以控制/危害巨大/影响力强/涉及面广/紧迫决策/人员伤亡/环境 污染/财产损失/社会公共安全这11个指标分别记为1~11,单一指标一致性的值等于这51个概念中对某一指标所有一 致性观点得分的总和除以概念的总个数51;综合一致性的值等于所有单一指标一致性值的总和除以指标总个数11。 4 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到了11个识别指标在51个重大突发事件概念中出现的频率统计情况,如图 1所示。 1OO% 80% 6o96 40% 2o96 096 图1 重大突发事件概念识别标准 从图1可见,提取的这些指标在重大突发事件概念中出现的频率并不均衡,其中一些标准出现的频 次高达90%以上,而一些标准却只有30%左右,这说明内容的分散性和多样性是重大突发事件概念的 一个显著的特点,这也恰恰证明了本文对重大突发事件标准辨识的必要性。同时,11个标准又在多样 化的前提下具有很大的共性。有5个标准在重大突发事件概念中出现的频率超过了80%,按照从高到 低的顺序,这5个标准依次为:爆发突然、危害巨大、紧迫决策、无法预测、影响力强。除了上述这5个标 准外,可以控制与涉及面广这两个标准出现的频率也超过了50%,本研究中暂且将两者视为反映重大 突发事件标准的规则,而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社会公共安全这4个标准在概念中出现的频率 达到30%以上,但都没有超过50%,因而这些标准不能反映概念的共性,不能作为重大突发事件的评判 标准,但是可以作为重大突发事件定义的补充说明。 4 结论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51个重大突发事件概念进行分析,识别出重大突发事件所遵循的7 个核心标准,分别是爆发突然、危害巨大、紧迫决策、无法预测、影响力强、可以控制、涉及面广。同时通 51 过对不同评判员之间一致性的比较和统计描述分析,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作为识别重大突发事件的标准。 本文将重大突发事件概念界定为:“无法预测且突如其来的,影响力强、涉及面广,危害巨大,但可以控 制、需要管理部门紧迫决策的恶性事件。”其中,“危害巨大”包括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巨大的财产损 失、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的严重威胁。 [参考文献] [1]张锐.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特点与完善措施[J].中国档案,2006,26(2):12—13. [2]闪淳昌.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J].中国减灾,2004(6):6—7. [3]郭兴旺.突发公共事件:绕不开的话题[J].中国发展观察,2005(5):4—8. [4]曹杰,杨晓光,汪寿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J].公共管理学报,2007,4(2):84—93. [5]沙莲香,刘颖,王卫东.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危机时期民众心态的分析与模拟——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研究 [J].河南社会科学,2005(3):1—5. [6]蒋珩,佘廉.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组织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595— 598. [7]祝江斌,王超,冯斌.城市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府预警管理模式刍议[J].湖北社会科学,2006(8):45—47. [8]唐伟勤.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模式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8(3):79—82. [9]池宏,祈明亮,计雷.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应急救援,2005,12(3):21—32. [1o]房宁.谈我国政治与行政体制应对突发事件的优势[J].北京党史,2003(4):27. [11]余廉,吴国斌,王超.重大突发事件政府预警管理模式调查问卷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7):16—20. [12]陈志宗,尤建新.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设施选址的多目标决策模型[J].管理科学,2006(4). [13]范泽孟,牛文元,顾基发.社会突发事件应急模型及控制模式的构建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8):85—92. [14]孙玉环.ARMA模型在测算重大突发事件影响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6(14):24—26. [1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研究所.国外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1):12 —17. [16]MENDONCA D J.Improvisation in Emergency Response Or—ganizations:A Cogniitve Approach[M].Rensselaer Polytech— nic Institute,2001. [17]Yu G.and X.Qi.Disruption Management:Framework,Model and Applications[M].Wod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Singa. opre,2004. [18]Sobmon RM.Utilization of EMDR in crisis intervention[J].Crisis Intervention and Time Limited Treatment,1998,4(2): 239—246. 【责任编辑:刘玉成】 Major Emergency Content Analysis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XIAO Lei ・。 (1 School of Statistics and Mathematics,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Hubei,430073; 2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China,430072) Abstract:For the current chaotic situation of the major emergency concept,htis paper uses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major emergency concept based on the 5 1 influential concep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 ture from1998 to 2008.Refine 1 1 standards to represent the concept of 5 1 major emergencies occurred fre— quenfly,and by identifying these standards,re—structures the concept of emergency.The major emergency is defined as“the malignant events that can not be predicted,influences strongly,covers a wide range,harms harmly,but can be controlled,and needs urgent management”. Key words:content analysis method;major emergency;concept analysis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