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手拉手》教案

《手拉手》教案

来源:乌哈旅游
《手拉手》教案

《手拉手》教案

《手拉手》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画直立人的基础上学习绘画小朋友手拉手的动态,表现好朋友的亲密关系。

2、能适当添画背景,表现活动的场景。 活动准备: 油画棒,绘画纸。 活动过程: 1。观察好朋友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手拉手站立的两个幼儿与一人站立有什么不一样。 ――重点观察手臂的姿势及两人各有一只手拉在一起的动态。 2、我和好朋友手拉手

――每位幼儿选一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走,然后选一个座位坐在一起。

――引导幼儿画一画“我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启发幼儿想一想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哪里玩,然后添画相应背景。 3、说说我的好朋友

――展览作品,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干什么。 ――启发幼儿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它们记录在图画背面。

活动反思:

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平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习及色彩搭配的指导。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手拉手》教案2 目标

1.在画直立人的基础上学习绘画小朋友手拉手的动态,表现与好朋友的亲密关系。

2.能适当添画背景,表现活动的场景。 准备

油画棒,绘画纸。 过程

1.观察好朋友。

�D�D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手拉手站立的两个幼儿与一人站立有什么不一样。

�D�D重点观察手臂的姿势及两人各有一只手拉在一起的动态。 2.我和好朋友手拉手。

�D�D每位幼儿选一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走,然后选一个座位坐在一起。

�D�D引导幼儿画一画“我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D�D启发幼儿想一想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哪里玩,然后添画相应背景。 3.说说我的好朋友。

�D�D展览作品,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千什么。 �D�D启发幼儿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它们记录在图画背画。

建议

1.可根据幼儿的绘画基础,提示幼儿注意合理布局、色彩搭配等。 2.可在周围环境中提供一些小朋友在一起的图片,供幼儿欣赏。 3.可请幼儿将作品带回家,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手拉手》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寻找并学习用不同材料制作拓印版画,并在操作过程中掌握拓印的方法。

2、感受拓印的乐趣和美感,喜欢参与制作拓印版画。

3、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活动名称:手拉手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目标:

1、在画直立人的基础上学习绘画小朋友手拉手的动态,表现好朋友 的亲密关系。

2.能适当添画背景,表现活动的场景。 活动准备: 油画棒,绘画纸。 活动过程: 1、观察好朋友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手拉手站立的两个幼儿与一人站立有什么不一样。 ――重点观察手臂的姿势及两人各有一只手拉在一起的动态。 2.我和好朋友手拉手

――每位幼儿选一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走,然后选一个座位坐在一起。

――引导幼儿画一画“我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启发幼儿想一想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哪里玩,然后添画相应背景。 3.说说我的好朋友

――展览作品,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干什么。 ――启发幼儿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它们记录在图画背面。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1、在活动室周围放置一些可供幼儿制作拓印版画的材料。 2、纸风筝一个,宣纸、油画棒、轻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 2、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师出示一架风筝)现在老师要把这架风筝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3、教师变“魔术”。瞧,一架风筝变出来了。你们猜猜老师是怎样变的吗?幼儿猜后教师将纸挪开,揭示谜底。丰富词:拓印。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在你的身上、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或漂亮的图案也能用拓印的方法变到你的纸上。

2、幼儿尝试、操作。

三、集体欣赏、交流、讨论拓印的经验。

1、教师引导幼儿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赏评议,对画面清晰、整洁、造型和底。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做了全面具体的阐述,既要求幼儿园通过各种手段,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美的体验,丰富幼儿对美的想象、美的创造,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

《手拉手》教案4 活动目标:

1、运用对称剪纸方法表现人物。 2、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幼儿剪出手拉手的作品。

活动难点: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 活动准备:

每人长条纸、彩纸、剪刀、彩笔、剪纸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引起剪纸的兴趣:

――“想知道这幅手拉手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做的吗?” (1)、教师将范例若干幅发至各小组,供幼儿研究。

(2)、小结:这幅画上的主要内容是许多手拉手、大小相同、连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将纸对折几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并贴在纸上,最后进行人物装饰及丰富背景画面。

3、学习折、剪、画的方法: (1)、将长条纸对折2――3次。

(2)、在纸上画出一个小朋友的轮廓线,将小朋友的手一直画到纸的边缘。 (3)、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注意“手”处的边缘不要剪断。

(4、)剪好后将折叠的纸打开,画出不同服装、头发。 4、幼儿制作,教师给与指导和帮助: 帮助个别幼儿掌握剪的方法。

《手拉手》教案5 第16课手拉手好朋友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挑战每一位授课的老师,没有生动的教学是无法把他们吸引过来,没有有效的调控是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孩子们对整堂课保持持续的兴趣和热情,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采用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而孩子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又是无穷的,但需教师的正确启发和引导。同时也应看到一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认知:感知人物的特征,能大胆地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2、能力: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通过画自己的好朋友,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培养朋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教学难点:抓住同学的头形、五官、发式、表情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师生课前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 学生课后活动:

1、以“我们的故事”为题画画与好朋友之间的事情 2、你自己的家人画下来介绍你的新朋友 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不敢大胆发言、展示,不懂正确的观察方法,创作速度过慢,对此,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应给予及时鼓励、启发、引导

教学评价:

1、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2、是否大胆的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3、是否积极参与本课的游戏活动

4、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对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见 5、能否在活动结束时自己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教学。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有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课堂。 二、体验性实践

1、教师导言:同学们,大家都是一年级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好多好多的本领,大家高兴吗? 今天,我是同学们的老师。现在互相认识一下,请同学们起立,下面我做一个自我介绍,我要看看在自我介绍以后,你有什么表现,会有什么反应?我姓王,我是王老师,也是大家的大朋友。(看到小朋友的礼貌表现及时表扬。)

2、展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人物的脸部特征。

(1)找特点:男女、脸型、发式、五官特征、神态、动作等不同。 (2)在解决怎样整体观察这个难点上时,采用“对号入座”的游戏:当老师指着某一种脸型时,这种脸型的同学就站起来,其他同学可以评议是谁站错了,他应该与哪一种脸型对应。在分析五官特点时也用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将自己的特点归类。

3、欣赏大师们画的人物头像。 4、学生绘画

(1)分别在准备好的不同脸型的纸中选择合适的头形,然后画其五官。最后贴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一张KT板上,组成班级集体照。

(2)“画得不像本人可以吗?一定要画得像才好吗?”引导学生只要抓住特征,画出自己的感觉就行。

5、小结:朋友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那我们班就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优秀的集体。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班级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找出好朋友的头部特征,包括脸型、发式、五官,并表现出来;体会班级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评价:通过对比观察,能否找出好朋友的特征;通过与别人的作品比较能否发现自己的画的优缺点;是否对大师有所了解,并大胆发言、表现;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好朋友;是否激起与好朋友间的友谊之情。

☆教学意图: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是学习的好伙伴,游戏的好朋友。比较观察人物头像间的不同点,为创作提供了素材,为后一层次的作业 作好准备。这是教学第一层次,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只要求画人物的头像,使学生不感到创作的难度。

三、自主性实践

1、设立“找朋友”为主题的活动,请学生再一次画你的好朋友。 (1)拓展朋友的范围:与山区的小朋友交朋友,与上海、北京的小朋友交朋友,与外国的小朋友交朋友。

(2)比较各民族、各人种的不同特征。如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黑色人种、白色人种的五官特征。

2、欣赏大师们画的人物线描。

4、画下你好想结交朋友(要求全身像),将画好的作品剪下贴在KT板上。

5、小结:要是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成为朋友,那我们就能了解更多知识,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平、团结。我想送给同学们第二句话:“世界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找出各民族、各人种的不同特征,并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世界是个大家庭。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自己、他人作品的意见;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并肯定自我的表现;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想结交的好朋友;是否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感受。

☆教学意图:学生也是社会的人,对学生来说才是人生的起步,从小就进行交朋友、建友谊的熏陶,看着自己画的外国小朋友是那么兴奋。教学层层深入,拓宽了创作的范围,拓展了内容的空间。第二层次的创作要求完成全身像,难度略微提高,有了第一步的铺垫,学生同样能轻松完成,避免了创作的畏惧心理。

四、拓展性结课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地向宇宙进军,我们还可以和外星人交朋友。我想送给同学们第三句话:“宇宙是个大家庭”。那我们小朋友得学好更多的知识,课外可以把外星球的朋友画下来。

2、认识这么多新朋友,你高兴吗? 3、进行课堂评价。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体会宇宙是个大家庭;将学到的知识在课后授用,继续研究。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在活动活动结束时自己整理材料;能否学以致用:能否真正的延伸,将知识内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教学,同时向课外延伸,使美术课中建立的兴趣得到延续,可见好朋友是再学习的无穷动力。一两句话的课后拓展,让孩子有了更宽的学习天地和更大的学习动力。

《手拉手》教案6 ■教学内容

唱:《手拉手,地球村》 听:《送别》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

3.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

(2) 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 、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

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 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

1. 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编:

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 歌词。

念:

以Rap的形式,师生合作念歌词(老师念括号里的部分) 3/4 ×0 ×0 × �O×.× × × × �O × × × | 生:弯 弯 腰 丨捡.回 一个 希 | 望 师:(真 棒) | ×0 ×0 × �O×.× × × × �O × × × | 生:手 拉 手 丨捡.出 一个 太 丨 阳 (你真 棒)| × × × ×0 | ×0 ×.× × | × × × | 希望 的 太 | 阳 就是 我 | 们 (真 棒)| 绿色 的 长 | 河 就是 我 | 们 (真 棒)|

××× ××| ×0 × × × |×.× ×× |× ×× ×|| 我们把地球| 村, 打 扮 得 |漂 漂 亮 |亮!(你真棒)|| 2. 歌唱我们的愿望―― 二声部学习 听

CAI播放全曲

师:你能听出这是一首几个声部的歌曲吗? 奏

CAI播放两个声部的部分,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打击乐器和节奏给二声部伴奏。

唱――第一声部 随CAI唱第一声部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是否觉得声音太单薄,就像保护地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不够团结。

编――二声部旋律

师: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好吗?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创编“第二声部”好吗?

aAI出示作曲秘诀

两声部的节奏,大体上要求一致。

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 结束时,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 b. 师生合作作曲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两组同学创编一乐句进行比赛。老师到各组分别指导创编四、五度和相同度数的音,学生创编括号里的音。

第一组 3/4

5 6 5 - | 12 3 - | 43 2 6 | 77 655 1 3 | 2 - - |

(3)2 1 - |( 67 1 -)|(21 7 )6 |(55) 655 (6 1)| 7 - - | 第二组 3/4

5 6 5. 1 | 6 7 6 - | 4 3 2 6 | 77 655 23 | 1 - - ||

(3)2 1 - |( 45 4 -)|(21 7 ) 6 |(55) 655 75 |(1 - - )|| c. 成果展示

将优秀的作品输入电脑,说一说成功之处。 唱――第二声部 a. 跟琴分组视唱。

b. 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视唱。

c. 用la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的演唱及声部的协调。

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倾听全曲

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 哼唱全曲 跟CAI唱全曲。 学唱全曲

师: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欣赏――《送别》 1.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2.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初听《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朗诵《送别》的歌词,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 复听,轻声跟唱

四. 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

师:小朋友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请你们将你们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

课后,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里。

《手拉手》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绘画小朋友手拉手的动态,表现与好朋友的亲密关系。 2.能适当添画背景,表现活动的场景。 活动准备:

中班幼儿用书9月分册第5页油画棒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观察好朋友

教师:\"你和好朋友牵过手吗?你们是怎么牵手的?\"(请幼儿上来做示范) 二、教师出示图片。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手拉手站立的两个幼儿与一个站立有什么不一样。 2.重点观察手臂的姿势及两人各有一只手拉在一起的动态。 三、我和好朋友手拉手。

教师请小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每位幼儿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走,然后选一个座位坐在一起。

教师提问:\"和好朋友在一起,你们高兴吗?\" 四、引导幼儿画一画\"我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启发幼儿想一想和好朋友手拉手时动作是什么样子的?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在哪里玩?做什么事情呢?然后添画相应背景。

五、说说我的好朋友(幼儿用书第5页)。

启发幼儿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它们记录在图画背面。 活动反思:

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平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习及色彩搭配的指导。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手拉手》教案8 一、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聆听《鸭子拌嘴》 3、表演《一对好朋友》 4、表演《数鸭子》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三、教材分析:

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

《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

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本曲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

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

3.歌曲《一对好朋友》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

4.歌曲《数鸭子》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歌曲学生很喜欢唱,尤其是《数鸭子》一首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的高,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把这首歌的第二段歌词也教给学生。本课的聆听曲目《鸭子拌嘴》学生听起来有些难度,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听懂,教师要好好的指点学生去听。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3、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 4、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课后反思: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本课的歌曲学生很喜欢唱,尤其是《数鸭子》一首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的高,利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2、学唱歌曲《数鸭子》

3、表演歌曲《数鸭子》 4、节奏编创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

3、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3.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a”;后全起来。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1)初听,(完整听全曲)。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3)复听: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课后反思: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手拉手》教案9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合唱时基本做到二声部声音的和谐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明白“地球村”的含义,树立全世界人民手拉手共同为绿色事业做贡献的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教学重点及难点:

对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歌词有较深的理解,演唱时声情并茂,二声部初步整齐和谐。

难点:二声部声音的初步和谐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歌曲《我和你》录音、歌曲的范唱和伴奏带、 课件《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巩固复习: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师拉手风琴伴奏。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20xx年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不平凡吗?(生:北京举办了奥运会,)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在中国举办成功,“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由中国歌手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歌《我和你》唱出了中国人民欢迎世界朋友来中国的真挚情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曲。

师播放歌曲《我和你》录音。 师:歌曲中唱到了什么?

生:我和你,心边心,同住地球村…相聚在北京…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地球村“?(板书:地球村) 生: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师:说的很好,“村”是最小的地方,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人民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地球仿佛越来越小了,所以人们就亲切地称为“地球村”,全世界人民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要团结一心,手拉手,把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板书:手拉手)

2、师播放范唱一遍

师提问:歌曲的两个部分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部分:轻快、活泼…;第二部分:热情、悠长… 师:请你边听边在空拍处拍手。 播放音乐。 学习歌曲 师范唱歌谱;

学生自由唱谱,师进行个别指导; 师拉琴逐句教唱,进行正音; 生跟琴加词试唱歌曲; 生独立唱歌。 歌曲处理:

师播放课件《美丽的大自然》。

师: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让绿色永远伴着我们。这样优美的景色我们用歌声怎样表现?

生:轻快、热情、优美,发自内心… 师拉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3、合唱教学:

出示板书合唱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二声部; 师拉琴让学生感受合唱部分的和谐效果; 师范唱二声部; 师逐句教唱二声部; 生跟琴唱二声部;

分组合唱。(引导学生注意听另一声部的声音,从而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手拉手》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剪纸的步骤,知道三个步骤的要点。

2.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人物,体验对称剪纸的奇妙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对称剪的方法,明确知道三个步骤。 活动难点:

了解手处边缘线不能剪断。 活动准备:

1.范例(不等人数的剪纸作品)

2.长方形的折若干、剪刀每人一把、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带来了一对双胞胎,看看他们长得差不多高、差不多胖。 2.师出示范例:你们觉得我是怎么做出这对双胞胎的?

3.除了这对双胞胎,还来了一组六胞胎。出示范例,继续观察。 小结:如果一个个剪出来比较慢,而且可能会长一点都不像。我其实用了一个好办法,可以剪得又快又像。想学吗?

二、探索对称剪纸的方法。 1.师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示范。

2.我刚才是怎么来剪的?第一步是什么?(折,折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3.第二步呢?画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画,画的时候需要把他们的手一直画到边上,不能断掉)

4.最后一步?(剪,要沿着画好的剪,手那里不能剪断) 三、幼儿制作。

1.都会了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不好?

2.提供纸、剪刀、铅笔。

3.幼儿制作,师观察。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四、展评。

1.请幼儿说说制作中遇到的困难。 2.请幼儿一起分析失败作品的原因。

3.我们把材料放在美工区,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下次可以再去试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过程中,老师说的太多,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可以请幼儿有两次操作,第一次,让幼儿用探索的方法来感受对称剪纸;通过感受和对比,再整理幼儿的经验与对称剪纸的方法,最后,再进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则作为提升,激起幼儿在以后区角中再次尝试的兴趣。活动中,老师只要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讲解,尽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缚、误导了幼儿的思维。而在活动中,也要尽量的多给幼儿探索、操作的时间。

《手拉手》教案11 活动目标:

1、了解手拉手剪纸的特点,知道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尝试用连续折剪方法表现相连的人物,并用已学过的各种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3、体验剪纸活动的乐趣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前期准备:已有剪单独纹样、对称纹样小朋友的经验。

2、 物质准备:范例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2幅、春天背景KT板3张;《手拉手 去郊游》教学ppt;剪刀、彩色长条纸、白纸等人手一份;胶水、抹布每组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春天情境,自由谈话导入。

师: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景色吧!你看到了什么?

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动物也都醒来了!春天可真美!看!一群小朋友去郊游啦!

2、欣赏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引导幼儿有目的观察,发现手拉手剪纸的美。

师:这和我们以前剪纸的小朋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手拉手剪纸特点:以一个单独纹样的图案向左右重复排列。 欣赏连续纹样剪纸作品,感受手拉手剪纸的美。 3、演示ppt1,设疑: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

师:想一想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用什么折叠方法呢?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1)幼儿相互讨论,引导幼儿尝试折叠。(运用连续折剪的方法) (2)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发现幼儿表现手拉手的方法。 4、演示ppt2,解决疑问。

(1)师:你们成功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拿上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你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成功?谁知道原因?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你是怎样做的? (2)演示ppt2,教师以小结方式解决难点。

小结:手拉手剪纸运用的是连续折叠方法,在画的时候,画的图案要到纸的两边边缘,和左右两边拉拉手,这样剪出来的图案才能手拉手连在一起。 5、幼儿再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大胆探索,并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6、师生共同布置 \" 大家去郊游\",体验成功的喜悦。

引导幼儿用剪纸:手拉手的好朋友丰富春游画面。 教学反思 亮点:

1.教学过程清晰,老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开心,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幼儿有很好的倾听习惯和剪纸常规。 不足:

1.课堂气氛平铺直叙,缺乏高潮。

2.教师教给幼儿“二方连续”剪纸方法的同时,要求幼儿剪固定的图形,约束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建议:

1.给幼儿提供的纸比例要得当,对折四次后符合小人的比列。

2.教幼儿画人物时,可以先把纸折分成相等的三分,分别画人物的头、身体和腿部。

3.老师示范画时,强调手指部不能相连处可用红笔标出以达到引起幼儿注意的目的。

4.幼儿在画人物时只要做到手指处不相连,其他部位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设计。

《手拉手》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用连续折叠的方法剪出相连的图案。 2、对剪纸感兴趣。 3、知道做事要耐心细致。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提前剪好的手拉手剪纸水彩笔剪刀纸胶棒卡纸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变魔术,引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要给你们变个小魔术。(出示折在一起的剪好的手拉手剪纸)

师:看,这是一朵小花,现在我要变魔术喽,睁大你的眼睛,奇迹就要发生了。(展开手拉手剪纸,变成四朵小花。)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变这个魔术啊?

幼:想。师:其实啊,这是一种剪纸的方法,我们学会了这种方法,也就学会了变这个魔术。那就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这是怎么剪出来的吧!

二、探索剪纸方法

(一)出示图案是红花手拉手剪纸剪纸,请幼儿欣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师:剪纸上都有什么图案?

幼:小花图案。师:剪纸上的图案一样吗?

幼:一样。师:他们是怎样排列的呢?。,幼:小花都是连在一起的。 师:这些小花就像是我们的小朋友在手拉手,所以我们就叫它“手拉手”剪纸。

(二)幼儿讨论剪纸方法

1、幼儿分小组讨论剪纸方法: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分发一件“手拉手”剪纸作品,幼儿仔细观察、讨论“手拉手”剪纸方法。

2、找个别幼儿说剪纸方法:师:你能说说怎样才能剪出这种手拉手的图案来吗?

幼:……

师: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剪才能不断开呢?

幼:……师边小结边做示范:将纸折成多折,用彩笔画出轮廓线,画线时注意上下左右都要画到纸的边缘,而且连接处一定要断开画。然后再用剪刀沿轮廓线剪下,注意连接处不要剪断,打开展平手拉手剪纸就完成了。

三、欣赏挂图《手拉手》 出示教学挂图《手拉手》并欣赏。

师:我们的挂图上还有很多漂亮的剪纸,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上面还有剪纸步骤图,如果你在剪纸的过程中忘记了操作步骤,可以看看步骤图,它会给你一个提示。

四、制作“手拉手” (一)温馨提示:

师:在制作之前,先提几点小要求:

1、要提前想好剪什么形象,画画时注意设计好哪里是连接处,连接处一定要断开画。

2、画得不能过于细小,否则容易剪断。

3、要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不用时把小剪刀放下,也不能把剪刀对着其他小朋友。

4、垃圾要放到指定位置。

(二)幼儿制作“手拉手”剪纸:分发材料,幼儿制作手拉手剪纸,师巡回指导。

(三)幼儿学变魔术:

师:我们制作好了“手拉手”剪纸,就可以学变魔术了。幼儿学变魔术。 师:把你的手拉手剪纸放好,等下次活动我们把它打扮漂亮。 活动二:

一、装饰“手拉手”剪纸师:我们把剪好的手拉手剪纸拿出来,看看它还没有穿上漂亮衣服呢,今天我们就帮它打扮一下吧!

师:单独打扮“手拉手”剪纸比较不容易,那用什么方法能让剪纸容易打扮,而且还会变得更漂亮呢?

幼:……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那今天我们就把它贴到卡纸上进行打扮吧!除了要给剪纸涂上漂亮颜色外,不要忘了添上合适的背景。幼儿装饰“手拉手”剪纸,师巡回指导。

二、欣赏作品展示作品,请幼儿互相欣赏。师:说一说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找个别幼儿说。最后幼儿拿着自己作品贴到互动墙饰上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开学以来,第一次上美术课,孩子们似乎也都很兴奋。原来我们小班上来的孩子,印象中在绘画和手工方面进步是很明显的,对于新插进来的11位新生,绘画的能力水平就没什么底了。一开始,我先跟他们说明了画画的要求,不可以涂到桌子上,油画棒的取放方法,接下来我又讲了涂色的要求等等。在这一活动中,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两位小朋友在能力上与其他的孩子存在差距。顾凯涛是新来的小朋友,他的能力水平处于小班刚入园孩子的水平,没有涂色的概念,一味的在本子上画着线,有点画线团的感觉。还有一位也是新来的小朋友,只会机械地画线。当然我们注重的不仅是结果,虽然结果很重要,但是过程更精彩。从整个画画的过程来看,发现幼儿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能力强的孩子,半节课就画完了,能里弱的孩子一节课还画不完。针对孩子们存在的这种客观差距,我对能力强的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画添画背景,让这幅画显得更加的完整,表现一定的内涵。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我更强调让他们学会完整涂色,降低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现个别幼儿有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就说:\"老师,我不要画了。\"有的小朋友很热情,就给他帮忙,说\"我帮你画吧!\"我当时很快阻止了,并鼓励到:\"你看,你前面画的不是很好看吗,现在不画了多可惜啊!\"并给了他一些小建议,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意识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是存在差距的,尤其是新插进来的孩子,他们有的只在托儿所呆过,没有接受过幼儿园的正规教学。所以对于这些新来的孩子,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让他们适应并习惯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

《手拉手》教案13 设计说明

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给希望小学买文具和书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体会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本节课开始,以观察希望小学的学习环境导入,出示一些反映贫困地区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的图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需要关爱,培养学生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美好品德。

2.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比较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并会运用整数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反映希望小学学习环境的图片。 谈话:看到以上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观察图片,畅谈感想。

2.引导:虽然希望小学学习环境艰苦,但是那里的学生对学习却有着强烈的渴望。通过对比,我们学校有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我们好幸福啊!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呢?

3.引入: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这节课让我们和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手拉手,奉献我们的爱心吧!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买一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吧。(板书课题:手拉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44页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说一说图上提供了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相关信息:①1本练习本2.8元,一个铅笔盒6.1元。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②1本练习本2.8元,1本《数学家的故事》7.2元。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①。

(1)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检查,请用不同方法解题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算法)

(2)指名板演。

方法一:2.8×3=8.4(元) 6.1×3=18.3(元) 8.4+18.3=26.7(元) 方法二:2.8×3+6.1×3 =8.4+18.3 =26.7(元)

方法三:2.8+6.1=8.9(元) 8.9×3=26.7(元) 方法四:(2.8+6.1)×3 =2.8×3+6.1×3 =8.4+18.3 =26.7(元)

(3)观察这四种方法,其中两种是分步计算,两种是列综合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北师大,小学数学

《手拉手》教案14 课题:表演《手拉手》 课时:4――1

教学目标: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重点: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表演《一对好朋友》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 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 (7)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表演《数鸭子》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

《手拉手》教案15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绿色畅想》中第一课时的内容。第五单元主要目的是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同时进一步提高演唱能力和识谱视唱能力。歌曲《手拉手,地球村》中典型节奏、旋律情感的表达以及环保教育等多个方面,都含有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在本单元中地位很重。全曲分为二段式: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节奏富有弹性、欢快、活泼 ;第二乐段节奏舒展、优美,表现出学生们手拉手,共建美丽地球村的欢快心情。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休止符以及三拍子音乐的节拍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演唱歌曲,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

加关注绿色事业,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教学的重、难点、关键:

本着五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 难点:歌曲中带休止符节奏的演唱与表现。

关键:典型节奏的反复练习和对音乐内容、情绪的把握。 说教法、学法

依据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我采用创设情景法,引导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结合。

学法有:欣赏法和听唱法,这两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歌曲学习中得心应手,将歌曲的重点突出,难点更易掌握。

说教学过程

这是一堂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的课,以情感贯穿,我创设了三个音乐情境:“地球的灾难”、“保护地球”、“心中美丽的地球村”。

一、导入――展示图片:将地球美丽的图片与环境遭受破坏的图片作一鲜明比对,用情境法引导学生说出地球面临的危机,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灾难,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二、展开教学――掌握知识点,学唱歌曲。点出典型节奏,指导学生掌握,为后面演唱歌曲打下良好基础。接着让学生按节奏念歌词,目的一是巩固刚刚学习的节奏,二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歌词含义。然后分句学唱旋律,掌握好旋律后填词歌唱。通过这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的唱歌、表现教学,表达学生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三、深入学习及拓展与表现:――指导学生根据律动创编节奏为旋律伴奏,分乐段分析歌曲色彩,是学生有更准确的情感表达。带同学们掌握歌曲后,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加肢体语言表演唱,台下同学配合他们打节奏一起来完成歌曲。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的美。

四、作业:要求学生课下练习,能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并在课下画出自己心中美丽的地球村。

最后,让学生用自己激情将心中保护地球的愿望以宣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板书设计:

时间安排:导入(1分钟) 展开教学(3分钟) 深入学习(2.5分钟) 拓展与表现(2分钟) 布置作业(0.5分钟) 小结(1分钟)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同学们懂得了“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不仅学习了音乐知识,学会了欢快的歌曲,同时也是对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

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