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要求
抽水蓄能电站场内交通道路工程招标阶段道路专题设计文件编制要求
1 总体设计 1.1 说明书 1概述。
(1)简述项目概况。
(2)简述工程采用的设计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3)简述勘测设计经过。
(4)简述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控制点等。 2建设条件。
(1)简述项目对外交通条件。
(2)说明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项目建设的关系。
(3)说明沿线环境敏感区(点)重要设施的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4)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项目建设的关系。 3总体设计。
(1)说明路线起终点及与其他公路的衔接方式。 (2)说明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情况。
(3)说明沿线场地、建筑物、设施布置与道路设计方案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协调情况。
(4)说明全线土石方情况,取土、弃土方案。 (5)简述招标设计概算。 4路线。
(1)说明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2)路线方案布置。
(3)简述安全设施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标志、标线、护栏等。 5路基、路面。
(1)简述沿线地质、地层情况描述、不良地质地段及其相关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等。
(2)简述一般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设及加宽超高方式,路基填土高度、挖方深度、路堤(或路堑)最大、最小高度及其控制因素,高填深挖路基设计方案,陡坡路堤、路桥(涵)过渡路基等设计方案。
(3)简述特殊地质路基设计原则及方案。 (4)简述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原则及方案。 (5)简述路面设计原则及方案。
(6)简述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原则及方案。 6桥梁、涵洞。
(1)说明技术标准采用情况。 (2)简述沿线桥梁、涵洞的分布情况。 (3)说明桥梁抗震设计情况。 (4)简述桥梁耐久性设计及措施。
(5)说明沿线工程地质、筑路材料与桥涵结构类型选择的关系。 (6)逐座说明桥梁跨越河流的流域情况、河段特征、桥位处地质、水文情况,桥位的比选情况,水文计算、桥梁孔径确定,岸坡防护工程设计、工程抗震措施、通航河流防撞设计、桥梁施工方案等。
7隧道。
(1)说明技术标准采用情况。 (2)简述沿线隧道分布情况。
(3)逐处说明隧道(包括明洞)的位置、长度、断面形式及与路线协调情况。(4)逐处说明隧道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及洞口自然坡体稳定性情况。
(5)说明隧道支护衬砌结构类型,洞门型式的确定,抗震措施,洞内外防、排水方案,洞内装饰及路面方案。
(6)简述隧道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救援等的设置原则、
规模、标准。
8路线交叉。 (1)简述设计原则。 (2)简述技术标准采用情况。
(3)路线交叉(通道、天桥、平面交叉及管线交叉)的分布及设置概况。
(4)平面交叉的设置情况。被交道路现状及拟改建采用的标准(包括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路面及排水等)、交通管理方式、平面交叉采用的类型等。
(5)重要管线、管道交叉或平行时的设计情况,并说明有关规定对设计的具体要求。
9施工方案。
(1)简述施工期限的总体安排。
(2)简述主要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和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案。 (3)简述临时工程的安排,说明施工场地、便道布置及弃渣方案。 (4)说明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设计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5)说明隧道的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6)简述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 10招标设计概算。
(1)简述编制原则、依据,编制范围和总概算额。 (2)说明基础价格、工程单价、其他费用、预备费。 1.2图表及附件
1路线平、纵面缩图。平面缩图应示出路线(包括比较方案)起讫点、5公里(或10公里)标、控制点、地形、主要城镇、与其他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简明示出特大桥、大桥、隧道、主要路线交叉、主要沿线设施等的位置和形式。(对制约路线方案的不良地质、滞洪区、文物古迹、城镇规划、风景区等的分布范围,必要时可着色,醒目示出其分布)比例尺用1:10000~1:100000。纵断面缩图一般绘于平面缩图之下,必要时也可单独绘制,简明示出主要公路、铁路、河流、特大桥、大桥、隧道及主要路线交叉等的位置、名称与高程,标注设计
高。水平比例尺与平面缩图相同或与其长度相适应,垂直比例尺用1:1000~1:10000。
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3总体设计图表。
(1)路线方案比较图平面图所示内容同平、纵缩图中的平面缩图,纵面图所示内容同路线纵断面所示内容。比例尺平面图1:10000,纵面图与平面比例相适应。山区复杂路段宜提供全路段1:10000平面图和相应比例尺纵面图。
(2)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示出地形、地物、坐标网格、路线位置、桩号、桥涵、隧道、路线交叉、沿线排水系统、停车区、紧急停车带、沿线取(弃)土场、路(渠)改移等的布设位置。路线位置应标出中心线、路基边线、示坡线、公里桩、百米桩及曲线主要桩位。对沿线的重要地物(村镇、文物、古迹、规划等)和环境敏感区(点)(景区、学校、自然保护区等)及重要设施的范围必要时应示出。比例尺用1:1000或1:2000。比较方案(同深度比较)的平面总体设计图应按上述要求单独绘制。
(3)公路标准横断面图示出主线一般路段的标准横断面及护栏、隔离栅等的设置位置。比例尺用1:200。
2 路线
2.1路线平面图。示出地形、地物、路线(不绘比较方案)位置及桩号、平曲线主要桩位与其他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等、标注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及坐标网格和指北图式,示出涵洞、桥梁、隧道、路线交叉(标明交叉方式和形式)位置、中心桩号、尺寸及结构类型等。并示意出主要改路、改渠等。图中列出平曲线要素表。标注地形图的坐标和高程体系以及中央子午线经度或投影轴经度,比例尺宜采用1:1000~1:2000。
2.2路线纵断面图示出网格线、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及其要素、桥涵、隧道、路线交叉的位置(桥梁按桥型、孔数及孔径标绘,注明桥名、结构类型、中心桩号、设计水位;跨线桥示出交叉方式;隧道按长度、高度标绘,注明名称;涵洞通道按桩号及底高绘出,注
明孔数及孔径、结构类型、水准点(位置、编号、高程)及断链等。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一致,垂直比例尺视地形起伏情况可采用1:200、1:400或1:500。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填挖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坡长及坡度、直线及平曲线(包括缓和曲线)、超高、桩号。
2.3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列出交点号、交点桩号、交点坐标、偏角、曲线各要素数值、曲线控制桩号、直线长、计算方位角或方向角、备注路线起讫点桩号、坐标系统等。
2.4纵坡、竖曲线表。列出变坡点桩号和高程、变坡点间距离、纵坡值、竖曲线要素值、直坡段长等。
2.5总里程表。列出总里程、测量桩号。
2.6公路用地表。列出用地起讫桩号、长度、宽度、所属县、乡、村,土地类别及数量等。
2.7公路用地图。示出路线用地界线(变宽点处注明前后用地宽度及里程桩号),土地类别、分界桩号及地表附着物,土地所属县、乡等。比例尺用1:500~1:2000。
2.8安全设施
1施区域路网交通标志布置图。 2安全设施工程数量汇总表。 3沿线标志、标线平面布置图。 4标志设置一览表。 5标线设置一览表。 6护栏设置一览表。 7隔离栅设置一览表。 8轮廓标设置一览表。 9防眩板设置一览表。 10防落物网设置一览表。 11诱导标设置一览表。 3 路基、路面
3.1路基设计表。列出平曲线要素、纵坡(坡高、坡长、变坡点桩号及高程)、竖
曲线要素、桩号、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路基宽度(原宽、加宽、加
宽后总宽)、缓和长度、超高值(左、右)、路基边缘与设计高之差(左、右)等。
3.2边沟(排水沟)设计表。列出桩号、地面高程、设计高程、按左右侧分别列出
边沟或排水沟形式及尺寸、沟中心至中桩距离、沟底纵坡(设计资料、沟底高程、说明等)。
3.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示出路中心线、行车道、拦水缘石(如果有)、路肩、路
拱横坡、边坡、护坡道、边沟、碎落台、截水沟、用地界碑等各部分组成及其尺寸,路面宽度及概略结构。比例尺用1:100~1:200。
3.4一般路基设计图。绘出一般路堤、低填路堤(路基高度较小且需特殊处理)、
路堑、半填半挖路基,陡坡路基、填石路基、半路半桥路基、悬出路台或半山洞路基(如果有)、水田内路堤及沿河(江)或水塘(库)等不同形式的代表性路基设计图,并应分别示出路基、边沟、碎落台、截水沟、护坡道、排水沟、边坡坡率、护脚墙、护肩、护坡、挡土墙等结构类型及防护加固结构形式且标注主要尺寸。比例尺用1:200。
3.5高填深挖路基工程数量表。分别列出高填方路堤、深挖方路堑段起讫桩号、长度、路基中心最大填挖高度及最大边坡高度,地基、路基及边坡处理加固措施、工程及材料数量等。
3.6高填深挖路基设计图。分别逐段绘出高填方路堤、深挖方路堑段控制横断面及其断面布设、地基或边坡地质情况、填料种类及要求,地基处理、原地面处理及边坡处理或防护、排水措施等。对特殊处理高填深挖路基要求绘制工程平面图、立面图、逐桩及处理措施有变化的横断面图、支挡结构详细设计图等,比例可采用1:200~1:1000。
3.7低填浅挖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列出低路堤开挖、回填土方数量及特殊处理的工程数量等。
3.8低填浅挖路基处理设计图。示出平原地区低填路基填筑中,清
表和填前夯实的厚度,并且按不同路基高度分别说明路基各层采用的填料种类、强度、是否改性及掺改性剂类型、剂量等。
3.9 桥头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分别列出桥头路堤起讫桩号、处理措施及工程数量等。
3.10桥头路基处理设计图。示出桥头路基处理设计、具体尺寸及材料要求、施工注意事项等。
3.11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工程数量表。列出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起讫桩号、设计处理措施及压实度要求、工程数量等。
3.12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设计图。示出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路基处理详细设计图及施工注意事项等。
3.13特殊路基设计表。对软土地基处理,应列本表,列出地基处理段落、处理方案、填土高度、填土控制速率、预压设计(包括预压高度、预压时间、预压期沉降、总沉降及工后沉降、预压期末高程)、桩(板)的间距、长度、桩径以及施工各阶段施工控制标高等。
3.14 特殊路基设计工程数量表。分别列出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岩溶等不良岩土以及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病害地段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段的起讫桩号、位置、长度、宽度、处理方式或措施、工程及材料数量等。
3.15特殊路基设计图。绘制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岩溶等不良岩土以及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病害地段或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段的路基处理设计图,并标注地质资料,比例尺用1:100~1:200。滑坡等病害地段还需绘制工程平面图、地质断面图、主滑断面设计图,
平面图比例一般1:200~1:1000。
3.16特殊路基处理段地质纵断面图。对软土地基处理,应绘制本图,示出工程地质纵断面,并描述地质概况,给出路基填土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及处理参数等。
3.17路基土石方数量表。列出桩号、断面积、平均断面积、挖方(包括挖路槽的
总体积、土类、石类)、清表土方数量、填方(总体积、填土及填石
分压实方和自然方)、本桩利用方、余方、欠方、远运利用方、调配示意、运量、借方(分土类、石类、运距、运量)、弃方(土、石、运距、运量)等。
3.18 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列出起讫桩号、长度、挖方(总体积、土类、石类)、清除表土、填方(总体积、填土及填石分压实方和自然方、本桩利用方、远运利用方、借方、弃方、总运量、计价土石方总数等。并说明表土的利用措施、平均运距、临时占地等。
3.19路基土石方运量统计表。列出起讫桩号、施工方法(人工施工土方、推土机施工土方、铲运机施工土方、挖土机配自卸汽车施工土方、人工施工石方、机械施工石方(人工清运)、机械施工石方(机械清运)、数量、平均运距。
3.20 取土坑(场)、弃土堆(场)一览表。列出取土或弃土地段起讫桩号、取土或弃土位置(左、右侧)、上下路桩号、支线长度、运距、取土坑(范围、土名、土类、击实试验结果、最大挖深、可取量、计划用量)、占用土地(永久或临时)、开挖方式及运输条件、弃土堆(土、石方数量、运距)、临时工程(便道、便桥等),防护、排水、绿化、复垦工程数量,并列出取土坑(场)、弃土堆表层种植土的数量、说明表层种植土的利用措施。取土坑(场)或弃土堆(场)应分别列表。
3.21 取土坑(场)、弃土堆(场)设计图,大型取土坑(场)、弃土堆(场)应绘制本图。示出地形、地物、位置、范围、运输道路、防护、排水、绿化及复垦的设计要求及平面、断面图等内容,有条件时应附现场实景照片。并说明施工注意事项。比例尺用1:500~1:10000(比例小于1:2000时,应采用现场实测断面)。
3.22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列出路基支挡、防护工程起讫桩号、工程名称、主要尺寸及说明、单位、数量(左、右)工程及材料数量等(包括护坡、挡土墙、护墙、护脚、护肩、边坡加固、驳岸、护岸、防水堤坝等)。
3.23路面工程数量表。列出起讫桩号、长度、结构类型、各结构层次名称及厚度(分行车道、路肩加固计列。
3.24路面结构图。示出自然区划、每个行车道交通量累计轴次、
设计弯沉及土基回弹模量等设计参数、并分别示出行车道、路肩加固以及隧道、桥面铺装、桥头路基的路面结构与厚度。绘出路面边缘大样图,列出单位(1000m2)工程及材料数量表。
3.25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布置图。一般公路排水系统困难地段应绘制本图。比例尺根据需要确定。
3.26路基、路面排水工程数量表。列出起讫桩号、工程名称、单位、断面形式和主要尺寸说明、工程及材料数量(包括边沟、跌水井、排水沟、截水沟、盲沟、急流槽等)。
3.27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绘出各项排水工程平面布置、立面、断面及结构设计图和有关大样图。比例尺用1:20~1:200。列出急流槽、集水井与横向排水管的设置位置及每延米或每处工程数量表。
4 桥梁、涵洞
4.1特大、大、中桥工程数量表。列出采用标准图编号、上下部构造、工程及材料数量等。
4.2特大、大、中桥设计图
1桥位平面图。示出桥位地形、桥梁位置、墩台位置、指北针、高程系统及调治构造物、防护工程等。桥头接线应示出路线中心线、公里及百米桩、直线或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桥梁长度、桥梁中心桩号和交角。比例尺用1:500~1:2000。
2桥位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特大桥、大桥及地质复杂中桥应绘制本图。水平比例尺用1:200~1:2000,垂直比例尺采用相应地用1:20~1:500。
3桥型布置图。绘出立面(或纵断面)、平面、横断面、示出河床断面、地质分界线、钻孔位置及编号、特征水位、冲刷深度、墩台高度及基础埋置深度、桥面纵坡以及各部尺寸和高程。弯桥或斜桥尚应示出桥轴半径、水流方向和斜交角度。设计要素栏内应列出里程桩号、设计高程、地面高程、坡度、坡长、竖曲线要素、平曲线要素等。比例尺用1:200~1:2000。
4桥梁一般构造图。绘出各桥型方案的上部构造、下部墩台及基础的各部尺寸,分上、下部列出材料数量表,技术条件复杂或施工条件
困难的桥梁应绘制施工概略流程图、施工概略进度表。
5主要结构构造图。绘出各方案主要结构设计图,预应力钢束布置图等。
4.3小桥工程数量表。列出中心桩号、河流名称或桥名、交角、孔数及孔径、全长、上、下结构类型、采用标准图或通用图编号、上下部构造、墩台工程、材料数量等。
4.4小桥设计图。绘出立面(或纵断面)、平面、横断面。示出河床断面,注明特征水位、地质概况、各部尺寸、高程和里程。比例尺用1:50~1:200。
4.5涵洞工程数量表。列出中心桩号、交角、孔数及孔径、涵长、结构类型、进出口型式,采用标准图或通用图编号、工程、材料数量等。
4.6涵洞设计图。绘出设置涵洞处原地面线及涵洞纵向布置,斜涵应绘出平面和进口的立面。示出地基土质情况,各部尺寸和高程。比例尺用1:50~1:200。
5 隧道
5.1隧道表。列出隧道名称、起讫桩号、长度、净空、洞内路线线形(纵坡及坡长)、平曲线半径及平曲线长度、工程地质说明、围岩级别及衬砌长度(含明洞)、洞门型式(进口、出口)、照明、通风方式等。
5.2隧道工程数量表。列出洞身工程(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洞口工程(洞门、明洞、截水沟等)、防排水工程(洞身防水、洞身排水、路面排水)、横洞、预留洞室、路面、通风、照明、消防、机电设施预埋件、供配电等的工程材料数量。
5.3隧道设计图
1隧道(地质)平面图。示出地形、地物、导线点、坐标网格、路线线形及交点要素,地层的岩性、界线、地质构造及其产状等,绘出隧道洞口、洞身、斜井、竖井、避车洞,标出钻孔、坑、槽探和物探测线等位置及编号。比例尺用1:1000~1:2000。
2隧道(地质)纵断面图。示出地面线,钻孔柱状图式、坑、槽探和物探测线位置,地层和构造带的岩性、产状及界面线,绘出隧道进口
位置及桩号、洞身、斜井、竖井、避车洞及消防等设施预留洞等,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坡度及坡长、地面高程、设计高程、里程桩号、围岩级别、衬砌型式及长度。水平比例尺用1:1000~1:2000,垂直比例尺用1:500~1:2000。
3隧道(横洞)建筑限界及内轮廓图。
4隧道一般设计图按不同型式绘出洞口、洞门、洞身立、纵、平面的一般设计图,标注各部尺寸,比例尺用1:100~1:200。
5隧道结构设计图。绘出洞口及洞门、洞身及衬砌(明洞衬砌、复合式衬砌等)、斜井、竖井、防水与排水、避车洞等图。比例尺1:5~1:200。
6隧道超前支护设计图。
7特殊地质隧道支护衬砌结构设计图。 8隧道不良地质处治设计图。 9隧道施工方案图。
10隧道各类辅助坑道平、纵面(地质)支护衬砌设计图。 11隧道弃碴场地图。 12隧道施工场地布置图。 13隧道路面工程设计图。 14地下风机房设计图。 5.4 隧道机电设施 1 入口设施设计图。 2通风设施设计图。 3照明设计图。 4供配电设计图。 5消防设计图。 6紧急救援设计图。
7通风与照明控制设施设计图。 6 路线交叉
6.1平面交叉设计图表
1 平面交叉设置及工程数量一览表。
2 平面交叉布置图。绘出地形、地物、主线、被交叉对象,注出交叉点桩号及交角、水准点位置及其编号和高程、管线及排水设施等的位置,比例尺用
1:500~1:2000。
3平面交叉设计图。绘出环形和渠化交叉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标高数据图。平面图中注明控制点处的坐标(如交通岛、转弯平曲线圆心及起终点等)。标高数据图中注明路面水水流方向。平面设计图比例尺用1:500~1:2000;纵断面图水平比例尺用1:500~1:2000,垂直比例尺相应地用1:50~1:200,横断面比例尺用1:100~1:200。
6.2管线交叉设计图表
1管线交叉工程数量表列出管线交叉桩号、地名、被交叉的管线长度及管线类型、所属单位、交角、管线交叉方式(上跨或下穿)、净空或埋深及工程、材料数量。
2 管线交叉设计图管线交叉需修建人工构造物时应绘本图,比例尺用
1:50~1:200,细部结构用1:5~1:50。 7 施工方案 7.1施工便道布置图
7.2施工便道主要工程数量表,列出施工便道的长度、宽度、防护工程圬工数量、便桥数量等。
7.3其他临时工程布置图
7.4其他临时工程数量表。包括独立便桥、预制场、拌合场、施工场地、电力线等。列出地点或桩号、工程名称、工程说明、工程数量等。
7.5临时用地表。列出位置或桩号、工程名称、隶属(县、乡、个人)、长度、宽度、土地类别及数量。
8 招标设计概算
应参考交通部现行《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及其他相关规定编制公路招标设计概算。
应根据图纸、工程量、施工方案进行编制。
9 地质勘察报告 9.1地质勘察总说明
1地质勘察总说明是地质勘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概括、分析和评价整个路线各方案工程地质条件的综合性成果。
2总说明应包括项目勘察概况、自然地理、沿线工程地质特征与评价、结论与建议和通用图表六大部分,内容涵盖了路线地质勘察成果和路基地质勘察汇总成果。
3路线地质勘察总说明主要是通过综合分析拟建公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发育特征,预测和评价各种工程地质病害对工程方案的影响,通过对路线各方案工程地质条件的综合比选,为选择和调整路线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9.2路基工程勘察报告
1对一般路基应分段重点说明道路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与主要特征、各段路基的岩土类型、强度、分布的不良地质病害与特殊性岩土规模、危害程度等。
2对高边坡、深路堑路基工程,重点应说明构成坡体的地层结构、岩土类型、岩层风化程度、土石开挖等级、岩体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组数、产状、延展情况、闭合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力学属性和组合关系,特别应阐明主要结构面与路基坡面、临空面的坡向关系,指出是否存在与坡面倾向-致的外倾结构面,在说明结构面稳定性时,一般应配合赤平极射投影图,典型照片,破坏示意图,节理玫现花图等,作出定性定量结合评价。
3对高填方路堤,陡(斜)坡路段路基工程,重点应阐明天然地面地形地貌形态、坡度、覆盖层厚度、基岩面或F卧硬土层顶面形态和坡度,不良地质作用与路基稳定性的分析评价,路基持力层强度(承载力等)等,并提供必要的抗剪强度和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满足基底抗滑稳定性等验算。
4对河岸防护工程、改河(沟、渠)等路基工程(河滩路基、滨河路基、水库路基、改河路基等)重点应阐明路基与岸坡的岩土类型,河床地质、河流水文特征(流向、最高洪水位、冲刷深度等)地下水
的溢出、渗流及积水特征、岸坡抗冲刷能力、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与河岸及路基稳定性的关系。
5各类路基文字报告,在结论与建议中,均应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初步提出路基设计原则与处治对策建议。
6对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路基工程应进行重点说明。 7 工程地质图表。 9.3桥涵工程勘察报告 1勘察概况。 2桥址工程地质条件。 3桥址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 4结论与建议。 5工程地质图表 9.4隧道工程勘察报告 1勘察概况。
2隧址工程地质条件。应对山体地层、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作出比其它工程更为详细的分析阐述。
3隧址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 4结论与建议。 5工程地质图表。
6附件:有关专题研究报告〈水文地质、物探、断裂、地应力勘察等)。
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