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 卢森太 (重庆市黔江区白石初级中学校重庆4090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2OO7年出台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既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历史的结晶.作为一项新的政策.它有其积极进步的一 面又有着许多不足之处 、本文从筒析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出 台背景出发.简单地分析它的意义。从政策自身文本内容. 社会学、经济学角度对其弊端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最后在 分析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 师范生政策 免费教育 利弊分析 Discussing the Educational Policy of Free Normal Students ||Lu Sentai Abstract The Free Normal Policy carried out from 2007 is the demand of the times as well as the fruit of history.To be a new policy,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xist together.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free normal policy,the article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signiifcance of this policy,and detailed elaborate its drawback from policy text,sociology,economics three aspects.Finally,giving advices basing on analyzing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Key words the Normal policy;the gratis education;gains or losses Author’S address Qia ̄iang District,Baishi Junior Middle School,409000,Chongqing,China 2007年3月5 13,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 议上作《政府.r作报告》时指出:要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 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同年5月9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等 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 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就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目标 定位、方案设计、实施保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此政策一出 台就立即引起了理论和实践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政策的 相关分析和改进措施的研究也日渐增多,但作为一项关乎 国计民生的政策,现今的这些研究显然是不够的。本文试图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一些质疑和思考。 1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出台背景的简析 任何一项国家政策的出台必定会有其相应的历史和现 实背景,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也不例外。首先,从历史的沿 革来看,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有 一定的历史渊源。早在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就有所 规定,在这100多年的历史里面,免费师范生政策曾两度被 废止,一次是1922年的《壬戌学制》出台后,废止lO年;另 一次是1997年高校收费政策出台之后,也曾一度废止,到 2007年免费师范生政策的重新推行也刚好10年。其次,结 32 叩叙 fc 文章编号:1672—7894(201 1)1 1—032—03 合时代的特点来看,进入新世纪以后,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而闰与国之间的竞争则更多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科技的 竞争,而人才、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则是教育的竞争。我国 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必须在教育的竞争上处于优 势。因此,国家将“科教兴国”摆在首要的战略地位,充分显 示}H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再次,从我国现今的教育现状来 看,尤其是自1997年实行师范生自费教育以来,中国的教 师队伍质量日益下降,突出表现就是数量少、质量差、师德 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有限而短 缺的教师资源的利用上,出现了极大的师资资源浪费,突出 表现就是由于教师结构和教师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城乡差 距和东西地域差距过大,严重影响了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 公平。当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并非只是1997年实施的 师范生自费教育所造成的。究其深层原因,我认为是由于一 直以来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不足和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教 师,尤其贫困地区的教师收入过低,社会地位低,从而使得 教师岗位留不住人,最后不得不以次充好所造成的。 2不宜将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意义和作用“神化” 现在有许多研究都认为新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出 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利 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第二,师范生免费教育将 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第三,师范生免费教育是 全面持续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Ill。其实,我认 为这是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夸大,这一政策也许能够 对这些方面都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但是否完全具有上述 意义还有待理性的分析和实践的检验。我认为,该政策作 为延续历史和顺应时代需求的产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意义: 第一,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是国家开始注重教育,将科 教兴国战略真正纳入实践的有效信号。国家和政府在激烈 的国际竞争面前,认识到了激烈的竞争实际上是教育的竞 争。我国要想扭转在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就必须大力发展教 育,使教育能够和国际接轨。 第二,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表明了国家和政府开始真 正意识到并承认教师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就教师劳动的 价值而言,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社会价值,这集中体现在教 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就其个人价值而 言,也是首先表现在这种劳动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因此,教 师教育有很强的公共产品属性。 第三,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引入了教育家办学的理念, 为深化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在《实施办法》的前言中 提到,国家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旨 在培养和造就优秀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家,鼓励优秀人才长 期从教。也就是希望通过师范生免费教育,造就一批优秀的 无论是对高中生还是对免费师范生,经济条件都是他们选 择师范教育的重要因素,免费政策很有可能使一些学生为 追求“免费教育”而盲目报考。在对2007届免费师范生的进 一教育家,最终实现淡化行政办学而转由专家办学的目的。同 时,基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的,部属师范院校需要调整师 范生的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课程,这对于教师专业化建设是 有一定的促进意义的。 步调查中,23.8%的学生认为自己选择免费师范生是因为 “兴趣”,33.8%的学生选择“经济因素”,17.3%的学生选择 “就业形势”,25.1%的学生选择“父母或他人意见”。[61其次, 就培养过程来看,南于政策缺乏足够的惩罚(没有达到培养 标准便有什么样的处罚)和奖励(一般不准学生读脱产研究 第四,免费师范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解决农村教 师的补给问题将是有效的、有帮助的”。但它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农村教师补给问题,其作用也将仅仅局限于对“原有农 生,在很多学生看来是断了他们深造的路)机制,加上有保 村教师补给制度和政策的补充而不是代替”。 因此,我认为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推出,其教育史价 值要大于其教育实践价值。它的出台标志着新时期国家和 政府在对待教育态度的转变,标志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真正 实施。 3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不足之处的分析 3.1基于政策文本内容的浅层分析 有人指责说免费师范生政策并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农 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没有解决西部师资匮乏的困境。其实, 在《实施办法》的前言中指出:“国家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 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只在培养和造就优秀中小学教师和 教育家,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免 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造就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和教 育家,而不是解决西部贫困地区“上学难”的扶贫问题。 如 果要解决西部贫困地区“上学难”的问题,那么免费师范生 政策面向的主体就应该是那些地方师范院校。因为有关的 调查显示:云南省10余所本科师范院校的毕业生80%以上 都回到了基层教育战线任教。玉溪师范学院2004年至2006 年的2373名毕业生中,有68.7%去了基层教育单位 ,而6 所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中每年到基层工作的人数不足30%。 因此,如果如某些研究中所说的让6所部属师范的毕业生 去农村基层工作l0年或更多,不但会造成人才的不合理分 层,而且这样会打击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的积极性。但这 并不是说政策本身没有问题: 第一,这个政策的制定过程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 者并没有找到解决基层优秀教师短缺这一问题的根源;同 时,寄予了这个政策太多的希望和要求。就比如温家宝总理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 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 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我想说的是,这个政策不是万能的, 教师职业要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其经济地位是关键。我们 知道众多农村学校之所以缺乏优秀教师,在于中西部教育 投入不足,基层教师待遇低,工作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同 时也缺乏进~步深造的机会和条件。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教师职业缺乏相应的吸引力,留不住优秀的人才。 第二,与免费师范生政策相关的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 首先,就招生制度而言,其能招到优秀的学生吗?能找到真 正喜欢教育的人吗?从理论分析来看,有研究者曾从经济学 角度分析,得出的结果是“该政策并不能保证‘最优秀的人’ 从事教育事业,而在帮助家庭困难的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 教育方面显得更有意义”。日从实际来看,据有关调查表明: 证其就业的条款,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机 不强烈。有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的专业平均学分比同期、 同专业的非免费师范生有一定的差距。再次,就就业和待遇 来看,怎么能够保证免费师范生有编有岗、怎么能够留得住 人才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还待细化。然后,就政策中的深造来 讲,如果所有的免费师范生都来读在职研究生,那么师范院 校的学科建制和延续又该从哪里去寻找人才?免费师范生 能读在职研究生的比例是多少?这些问题的相关措施都应 尽快出台。最后,关于退出机制的完善问题,有研究指出,目 前的退出惩罚数额对大多数重点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并不 具有很大成}聂力。也有人怀疑,从目前教师不是受欢迎的职 业的现实语境出发,退出机制中除了赔偿金钱外还得背上不 诚信的记录,会不会让许多优秀学生裹足不前等等问题都值 得我们深思。 3-2基于社会学、经济学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深层分析 3_2_1基于社会学的分析 虽说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教 师短缺的问题,促进地区问的师资均衡,促进教育公平,能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贫困学生就读大学的机会,促进教育机 会均等,但是该政策在促进部分公平的基础上,又制造了新 的不公平。 (1)对于师范院校的不公 首先,对6所部属师范院校的不公。第一,对学校自身 学科建制的负面影响。由于免费师范生不能读脱产研究生, 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断绝了这些院校的高层次人才储备 之途。这就意味着6所部属师范院校自身的学科建设就必 须从其他二流学校来选拔。第二,学校需要承担政策实施不 利的风险。因为现今首届免费师范生还没毕业,假如这些学 生毕业之后的发展不是很理想的话,就会对这6所部属师 范院校的名气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影响以后的生源,从而 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 其次,对地方师范院校的不公。第一,对学校的就业率 造成一定的冲击。由于众多免费师范生被“捆绑”到基层,使 得原本就以基层教师岗位为主要就业对象的其他院校的机 会减少,使得这些学校的吸引力下降,招生将更加困难。第 二,同是培养教师的机构,地方师范院校在经费的获取上却 明显少于部属师范院校。这使得招生更加困难,而经费又不 足的地方师范院校的生存将举步维艰。 (2)对于学生的不公平 首先是免费师范生内部的不公平。《实施办法》上规定: “一般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10 ||f敏 ‘ 33 年。”由于师范生的生源不一,有的来自发达的东部地区,有 的来自偏远的西部地区。从这样看来回生源地服务的规定 要培养一批能够扎根基层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来引领我们 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要培养一批有相当素质的合格的教师 来填补我国师资资源的不足。因此,在现有的以培养优秀教 师和教育家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基础上,要扩大惠及面,让 是带有不公平性的。其次。对那些有志于从教,却又不想为 政策所束缚的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由于部属师范院校的 师范专业白2007年起就基本上只招免费师范生,从而断绝 了那些愿意从教却不想被政策所束缚学生的享受优质师范 教育的机会。最后是对地方师范生的不公平。第一,由于政策 的安排使得原本以基层教师岗位为主要就业对象的地方院 培养基层教师的地方院校师范生也进一步享受免费教育。 这样就消除了至少是削减了当前师范院校之间以及师范生 之间的不公平待遇。 4.3在坚持公平的原则下追求培养的效率 校师范生的就业机会减少,增大了他们就业的压力。第二,从 教师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来看,同为“准教师”的他们却不能 这里有两条思路:第一,改革并完善当前的免费师范生 政策。具体来讲就是要在招生、培养、就业、深造以及退出机 享受国家的免费教育,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公平;同时,看着 一部分人享受着免费教育而自己却未能享受,仿佛自己真的 低人一等,这会给他们造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 3_2_2基于经济学的分析 第一,免费师范生培养的不经济。国家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财力来培养师范生,无非是想吸收更多的优秀学 生从事教育行业。鉴于前面已经分析的招生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来看,我们花费这么多精力去挖掘和培养的学生并不 一定是热爱教育的人。这势必会加大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的 风险,同时可能会造成众多资源的浪费。 第二,对免费师范生职后监督成本过高。鉴于前面在招 生环节就已经出现的问题,为了避免众多学生的毁约,国家 势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限制毁约现象。同时,我们需要制 定专门的制度和措施去监督师范生服务的质量。这一系列 的监督无疑会耗费掉数量不少的资金和人力。 第三,从人力资本形成的过程来看,免费师范生教育政 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按照 两方教育经济学的观点,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的投资而形 成的。对人力的投资包括片】于教育训练的支出、用于卫生保 健事业的支出、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劳动力的国内流 动¨,而协议中的固定期限的服务期,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一定的劳动力流动;协议中的不允许免费师范生考脱产 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接受教育训练。从而在一 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4建议 4.1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深对基层教育的倾斜,切实提 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以灵活流动机制为主。以师 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为辅 我认为国家之所以要留免费师范生长期服务于基础教 育,无非是想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然而在国 家期望和实际的结果之间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中间的桥梁 就是这些未来的教师们,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结果的 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实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真正地使教师 能够安心并且乐于服务于基层。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解决 教师们的待遇和丰_卜会地位问题,解决教师的深造和向上流动 问题,以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同时,扩大和完善师范生免 费教育政策,不断地为基层教育提供新鲜血液,不断地提高 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4.2认准教师教育公共产品的性质,明确目的,扩大免费师 范生教育政策的惠及范围 针对当前我国基层教师队伍量少质差的现状,我们既 34 敏 c‘ 制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首先,就招生机制来讲,在成绩优 秀的前提下必须有面试。面试内容应涉及学生的兴趣、性 格、口语表达能力等。要分双轨进行,一方面要招收免费师 范生,另一方面也应为那些有志于从教不想为政策束缚的 学生提供就读机会。其次,就培养机制来讲,我们既要适当 放宽对学生的限制,对学习刻苦且成绩优异的同学加以表 扬和鼓励,又要对那些不思进取的学生给予取消免费资格 并且追缴已享受钱款的处罚。再次,就就业和深造方面而 言,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切实保障合格学生的就 业,同时在服务年限、时间和区域上做一些适当调整和灵活 的变动。至于深造问题,这是每个有追求的学生所考虑的问 题,我们可以在服务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放宽对学生考 研的限制。最后,对于退出机制,我们应当以提高教师待遇 为主,退出惩罚为辅。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这是有道理 的,因此采用一种强制的捆绑政策乃下下策。但是,国家也 应当出台相应的具体措施,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第二,尝 试多种其他的方式来实现对师范生的培养。如变目前的免 费为无息贷款,取消强制性协议,或者出台更多的鼓励师范 生到西部、基层的切实有效优惠政策。[81 虽然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它毕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由自费到免费的教育政策,无 疑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件大事。同时它也会对我国今后的教 师教育甚至是整个教育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相信它能走得 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黎婉勤.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 f3):24—28. f21潘一林,郑鹏,许甜.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效性预测评 估——从农村教师补给的角度分析f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 (30):79—83. [3]吴遵民.刘方.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刍议叨.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 83-49. I4]雷成-西部师范呼唤免费师范生教育fN】.中国青年报,2007-07-16. [5]宁本涛.“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学习者选择的影响——基于 “机会成本”的分析[J1.教育发展研究,2008:40-43. [61巩媛丽,张奎,孙倩.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之意向的调查I J1.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20—21. [7]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12. [8】朱永新.免费师范生的强制制度优势公平【N].南方都市报,21010— 3-8(3 21. 编辑杨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