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几点思考

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几点思考

来源:乌哈旅游
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几点思考

物理学院 邓国瑞 222010315210263

免费师范生政策在我国执行已将近四年之久,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执行时间短,相关配套的措施没有出台,因此这项政策也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对免费师范生政策进行了一些思考,主要包括免费师范生的报考动机具有多样性、免费师范生政策需要激励机制与退出机制、免费师范生应在录取前增加筛选机制、免费师范生政策对培养高校的影响、免费师范生政策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深远影响、免费师范生毁约的可能性、免费师范生政策如何做到宽严相济等方面。

近年来,教育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差异等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公平问题成为牵动社会神经的重要问题之一。教育可以改变个人的职业和社会地位,没有了教育的公平,不同社会群体的流动将被阻断,社会公平因此难以实现。因此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扭转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诸多不公平现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按照规定,接受了免费教育的师范生,毕业后必须先回到农村中小学从事两年的教学工作。这个政策就是免费师范生政策。

免费师范生政策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三年时间,第一届免费师范生目前已经面临毕业,他们将何去何从,他们是否可以继续深造,以怎样的方式深造,他们的就业去是否一定是生源地的农村,可否自由择业等问题成为困扰免费师范生和六大部属师范大学管理者的重要问题。我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对免费师范生政策做了一些思考,具体如下:一、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的多样性

由于免费师范生政策,为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范类学生实行免除学费、住宿费、给予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因此吸引了大批学生报考免费

师范生,特别是广大贫困家庭的学生。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看重的是“免费”而不是“师范生”,这些学生入学后可能会对所学师范专业失去学习兴趣,对将来从事教师行业失去信心。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免费师范生属于提前批次,可以增大录取的机率,因此他们选择了免费师范生。更有部分学生是受到家长或亲友的怂恿而报考了免费师范生,这些学生与那些真正想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报考动机不是基于兴趣和职业发展的原因。因此这些学生入学后必然面临着对专业丧失兴趣,对未来感觉彷徨,对前途悲观失望的情况。更有甚者,免费师范生面临其他同学的歧视,自己也有自卑情绪。二、免费师范生政策缺乏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

由于免费师范生政策规定,师范类学生原则上回生源地就业,在就业困难时,由教育主管部门予以解决就业困难。因此很多免费师范生认为自己的就业有保障,出现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消极情绪,更有甚者,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将逃课、考试作弊当作家常便饭。这种学习态度下的师范生肯定不是优秀的师范生,这就违背了国家向中西部地区、偏远农村输入优秀师资的初衷。如何对免费师范生增加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免费师范生生活补助从一开始的400元至今没有涨过,由于这几年物价的涨幅很大,现在的400元比起以前的400元购买力显然降低了很多。此外,由于地区的差异,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同样是400元,这显然对东部地区的同学是不公平的。是否可以按照一定的物价涨幅和地区消费水平的高低对师范生的生活补助作适当调整?

三、免费师范生高考录取过程中是否要增加筛选机制

中小学教师看似平凡普通,但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免费师范生的性格特征、职业倾向、身心素质、兴趣爱好等因素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成为优秀的老师,但是目前免费师范准在录取过程中,往往只考虑了高考分数这个因素,没有考虑其它因素。一个高分的考生可

能完全不适合做老师,一个心理不健康的考生也不可以走进教师行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免费师范生的选拔程序很不完善。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还有另一类特殊的学生一一国防生,但国防生的选拔程序非常完善,个人建议,免费师范生在报考过程中,也要增加选拔程序,做到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免费师范生政策对培养高校的影响

教育部所属的六所师范大学,是中国师范大学中的第一梯队。利用这些优势资源为农村地区培养高素质师资具有有利条件,但是免费师范生的招收工作,也对这些学校带来了挑战,六所师范大学除了为国家培养师资力量外,同时也是我国高校中重要的科研力量,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直接影响到几所学校的科研能力和在未来的竞争力。如果免费师范生不能顺利读研,或者他们只能在职读研究生,那么这些学校的研究生生源质量将大打折扣,这些师范大学可能只能选择二本院校甚至三本学校的本科生作为研究生的最大来源,因此这个意义上说,免费师范生政策可能使六所师范大学在未来逐渐失去竞争力。

五、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会给发达地区和偏远农村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众所周知,六所部属院校在中国师范教育领域影响巨大,是中国优势师资的摇篮。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使得这些高校的师范生在未来若干年内流向了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这样会使得东部发达地区还有大中城市的中小学师资受到一定的影响,是否要发展落后地区的教育,必然以削弱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为前提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另外,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县城或市区所在地的中小学,在过去若干年内要引进一名部属师范大学毕业生都非常困难。现在却要让免费师范生去农村从事教育工作,这是否减少了师范生作用的发挥,是否是一种人才的过度浪费行为,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另外广大中西部落后地区,存在一套已有的师资力量,他们虽然学历不高,能力不强,但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应的作用,正是这些平凡而普通的老师支撑着落后地区薄弱的教育机制。免费师范的到来必将对原有的师资力量产生强大的冲击,—

旦师范生服务期满后要离开工作岗位,那么未来的教育工作,由谁来承担?

六、免费师范生是否会出现集中的毁约现象

西方经济学认为人都是理性的动物,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束争取利益最大他,免费师范生在校四年时间,所获得的国家资助大约在四万元左右,毁约赔偿1.5倍的话,总额是6万元。当就业机遇到来时,他们会面临着东部发达地区高收人、高福利的诱惑,在这种情况下总额6万元的赔偿(实际赔偿仅2万),对他们到底具有怎样的约束作用有待观察,如果免费师范生是理性人的话,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宁愿赔偿国家的培养费也要选择自由择业。一旦这种情况出现的话,教育主管部门又通过什么方武来保证政策的良好效果呢?

七、免费师范生分配过程中的如何做到宽严相挤

如果免费师范生分配过程中严格要求他们去农村支教,并且在落后地区从事lO年以上的中小学教师,这对于落后地区来说无疑是福音,但是对于师范生而言则是悲剧。如果允许师范生自由择业,选择相对发达的地区和环境就业,则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初衷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是维护国家的利益而损害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国家适度让步,使个人获得充分发展。这是一个难以解答的悖论。在改革开房三十年以来。我国的民主和人权有了巨大进步的情况下,通过政策的限制而让一部分人作出很大的牺牲,似乎有悖于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初衷。因此免费师范生分配过程中如何做到宽容与严格相结合,把握好适当的度,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娇.我国师范生免费制度考略(1902年一1949年)U】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2】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M】.北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5.

【3】刘锋.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师范教育的战略选择【D】.湖南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文,2004:23.

【4】师范免费教育出台之后[EB/0L].新闻网重庆频道,200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