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师范生免费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师范生免费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来源:乌哈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3卷第1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23 No.1 2008年2月 Journal of Sie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1 Feb.2008 【高等教育研究】 ・ 花生尧赘教嗜中幻教青 平问题才笨析 张玲,陈 静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0042) 摘要:针对“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政策,明确了教育公平的含义,从各视角分别分析了入学、从教选择、农村 与城市教育、东部与西部教育、权义等政策有望解决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可能引发的新不公平问题。 关键词:师范生;免费教育;教育公平;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80(2008)01—0134—03 教育部在200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 时要达到的目标,后者则指已经实现教育普及时所要达 教育改革与发展,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引导各 到的目标Ⅲ;有人认为,公平不等于平等。教育公平体现 地建立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的新机制。”2007年3月5 在两个方面,即人类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平等与受教育 E1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的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 ;也有人主张,教育公平是指处 时指出,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在部直属师 于同一社会的个体,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受教育的结 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制度。 果上都应该是平等的,受到区别对等或条件不均等部被 教育公平是制定教育政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而教 视为教育机会的不均等【3】。 育政策又是影响教育公平的“条件性外在因素”,教育政 上述看法,撇开定义形式的规范性,就定义内容的 策本应该直接体现“本体性因素”(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表述来看,不仅对公平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有较大的差 社会性质等)规定的精神,但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 异,带有明显的学科特征,而且对某些“共同”问题的判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会渗透许多人为因素,可能导致 别也有很大的不同。运用求同法,可以发现共同的要素: 教育政策解决了一种公平问题、同时又产生新的不公平 教育机会、教育权利、教育资源;平等、合理;分配等 。本 问题。 文即从这些共同要素出发,阐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 本文针对“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政策,在明确教育 的公平问题。 公平含义的基础上,从各视角分别探讨师范生免费教育 二、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视角 政策有望解决的教育公平问题、可能引发的新教育不公 “教育公平是涉及多学科、多层面、多因素的复杂问 平问题。 题,仅从某一方面难以把握全貌”阁,教育公平问题的研 一、教育公平的含义 究可以从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的视角 教育公平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 展开。 就曾推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古希腊的著 (一)伦理学视角 名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亦闪耀出开放式社会 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在近 和自由教育的民主思想;近代社会曙光初现之际,本文 现代的西方思想家那里,公平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专门用 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致力于把新兴资产阶级的“平等”要 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被看作社会制度的首 求推广到教育方面来,谋求教育权利的平等;20世纪90 要价值。在当代的公平观念研究者中,影响较大的是罗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 尔斯(John Rawh),他提出了公平三原则:平等自由的原 时代的到来,教育公平更是成了热议的基本问题。 则、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 关于什么是教育公平,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人有 (二)社会学视角 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教育公平即教育机会均等,它包 社会学认为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应贯穿整个教育 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是人 系统以及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期间;教育系统中的机会 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前者是指尚未实现教育普及 均等必须与社会其他系统的机会均等协调一致,才能有 收稿日期:20o7—09—21 作者简介:张玲(1980一),女,山东泰安人,发展规划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3卷第1期 张玲等:师范生免费教育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135 效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 (三)经济学视角 f三)费用问题 贫困学生通过各项政策的帮助进了大学,而受教育 过程中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等,还会使贫困孩子一筹 莫展。“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提出对于享受此政策的学 生一律免交学费,国家补给生活费等,可以使学生无后 顾之忧。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教育公平是与教育资源的分配 和享受联系在一起的。有研究表明,教育资源分配方式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其一是权力公平阶段。其 二是能力公平阶段。其三是金钱公平阶段。 (四)法学视角 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 (四)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教育的问题 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不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教 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 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 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 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 三、“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望解决的教育公平问 题 f一)农村贫困生的人学问题 教育公平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出现了许多 新的变化和特点。马丁・特罗指出,当一个国家的高等教 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 机会时,即开始跨人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 到大众化阶段,不仅是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变化, “量的增长必然要引起质的变化”。马丁・特罗在《从精英 到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通篇充满了作者对 大众化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并力图揭示其变化的 特点,“当高等教育人学率很低时,教育机会均等的政治 问题将较多集中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但适龄人口接 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高,民主和平等的机会均等问题就 越集中在第三级教育的重要部门。” 2005年左右,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进人了“大众化” 阶段。根据马丁・特罗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理论,我国在 高等教育方面也同样遇到了人学机会均等的教育公平 问题。“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施行,有助于解决农村 贫困生人学的问题,从而在人学机会上保证平等与公 正,使考上大学的孩子都有学上。 (-)从教的选择与再选择问题 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有愿意从教的,也有不愿意 从教的;有愿意回家乡、去西部、到农村从教的,也有想 留在大、中城市做教师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提 出,为学生是否选择从教、选择何种类型的从教提供了 一个平台。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愿意毕业后去西部支 教至少三年的学生可以享受此政策;想留在大、中城市 任教的,可选择非师范专业或者收费的师范专业,这种 “差别”对待,本身就是教育公平的展现。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规定,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在 一年时间内如果愿意接受免费教育的,可以通过学校的 选拔、考核再次进人。这对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给予 一年时间的考虑与选择,是非常公平的。 育的重大问题。“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旨在通过缓解农 村师资队伍困境来促进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平衡发展,力 图通过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 促进农村与城市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要求享受此政策的学生毕 业后要到中西部农村地区至少工作三年,同时在培养学 生的过程中,无论是从政策、从管理方面还是从教育教 学资源方面,都为即将前往西部地区从教的学生提供最 优质的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东部与中西部地 区教育发展差距过大的情况。 f五)权义问题 1.国家与学生的“权义”问题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国家来说,所提供的“免 费”是有条件的,在双方自愿基础上,国家有权利要求毕 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地区至少工作三年;同时也有义务对 学生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提供各种免费的教育教学培 训资源。对学生来说,有权利享受政策所允许的免交学 费、补助生活费、享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条件;也有义 务按照当初自愿的协议毕业后回家乡、去中西部农村从 教。 2.国家与学校的“权义”问题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国家来说,有义务为试 点的师范院校提供资金、政策上的支持;也有权利要求 各试点院校运用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帮助培养优秀的 教师队伍。对学校来说,有权利享受国家所提供的资金、 资源上的条件,也有义务按照协议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中 小学师资队伍。 从“权义”关系来看,作为受众的三方“国家”、“学 校”、“学生”都是在自愿基础上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 话,即为公平。 四、“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可能引发的新不公平问 题 (一)免费教育的学生人学问题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受惠学生,是有条件的“免 费”,对他们来说,要享受免费,要进大学,必须履行毕业 后三年在西部农村地区支教的义务。对贫困生来说,达 到了“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却导致了“事实上”的教育公 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36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2月 (二)从教的选择问题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指出,报考免费师范教育的 学生入学前要与国家、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对已入学或 者在校的学生来说,一年时间内还有机会选择再享受免 费教育。对免费师范生来说,只有“进”,没有“出”;对非 免费生来说,想“进”时就“进”,有思考的时间。这种差别 对待,会造成机会的不平等,引发新的不公平问题。 (三)起点、过程与结果的不公平问题 1.起点的不公平问题 就报考免费师范教育的学生来说,入学是有条件 的,起点只是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对于有志于投身教育 事业却不愿意去西部支教的优秀学生来说,起点无论在 形式上还是事实上都是不公平的;对于部属的六所师范 院样来说,与地方院校相比,其招生的起点、享受国家政 策的起点,都是不均等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 的新不公平问题。 2.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 培养过程中,公平问题更为严重。就报考师范教育 的学生来说,他们仅仅因为不愿意接受去西部支教的条 款,就要承受交学费、在地方院校学习、享用与免费师范 生有差别的教育教学资源等;就地方院校来说,本来在 生源上就不如部属的师范大学,在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 策下,只会与部属的师范大学差距越来越大;就免费教 育的师范生来说,在入学后不像非师范生或者收费的师 范生一样有第二次选择的权利,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表 现。同时,部属的六所大学,在教育资源、教师水平、管理 水平、培养方式上的差异,也会造成免费教育师范生之 间的差距,引发新的不公平问题。 3.结果的不公平问题 对免费师范生来说,起点的不平等直接导致了结果 的不公平,毕业后要么去西部支教,要么赔付受教育的 费用与违约金。对收费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来说,大学期 间在教育教学资源享用及差别对待的影响下,对其本身 的知识水平、素质、能力等方面与免费师范生相比可能 会有差距,从而造成培养结果上的不公平。对地方院校 来说,没有国家政府的扶持,他们与部属师范大学之间 的差距可能会拉大[61。 (四)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教育的不公平问题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力图通过教师资源的合理 配置来缓解农村师资队伍困境,政策的倾向是好的。但 是享受免费教育的师范生一般在农村支教一定年限后 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单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市 场经济调节下,成熟教师很多会重新流向大、中城市,这 时农村向城市输送的是经过磨练而变成熟、变优秀了的 老师,这样会导致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差距的加剧。 接受免费教育的学生毕业后需要到西部地区从教 三年,然后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单位。学生刚毕业时并不 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水平,教育工作是一 项需要在现实中不断摸索的工作,而学生渐渐成熟和熟 练后,三年的期限到了,学生就会离开到新的地方任教, 这样循环往复,非但不能达到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根本 目的,反而会打破原有的教学秩序,引发短期行为,弱化 西部地区的教学质量。 (五)权义问题 1.国家与学生的“权义”的不公平问题 免费师范生教育,涉及到三方“受众”,即国家、学校 和学生。因为学校的介入,国家与学生之间的“权义”会 引发新的不公平问题。对学生来说,在北京师范大学、华 东师范大学与陕西师范大学就读所获得的教育、教学资 源是有质上的差别的,教师水平的差距、教育管理水平 的差距、教育培训实习方面的差距等等,都会引发新的 不公平问题。对国家来说,投入的资金、资源一样,委托 六所师范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质量上差距很大 的话,也有失公平。 2.国家与学校的“权义”的不公平问题 国家在部属师范院校试点师范生免费教育,一方 面,如果国家向各部属大学的资金投入、各方面支持比 例一样,因部属师范大学本身的原因而造成所培养的毕 业生的质量有所不同的话,对国家是不公平的;对条件 本身就好的大学来说,享用的国家资源一样,却在培养 学生的过程中投入过高的话,也会引发公平问题。 五.结语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提出,在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 响,支持者有之,担忧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本文主要就 政策中可能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从四个视角进行了简 单的分析,在后续研究中会就更多的问题进行剖析。 参考文献: 【1】章毛平.论教育公平与公平教育【J].江苏社会科学.1997,(5): 176—181. 【2】李立国.教育公平辨析『J].江西教育科研,1997,(2):22-23. 【3】郑淮.略论我国的社会分层变化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50-56. 【4】肖建彬.论教育公平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J].当代教育科 学.20o4,(24):14-18. 【5】翁文艳.教育公平的多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1,(3): 62-63. 【6】杨颖秀,王智超.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及 建iz[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3):49-53. (下转第140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0 四)If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2月 Moral Belief Cultiv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in Philosophy Methodology DONG Xiao-qin,GONG Ping,YUAN Hong f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2,China) Abstract:The moral belief cultivation is the cor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to university student.HOW to car- ry on the moral belief cultivation smoothly and enhance the actual eflfec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needs to have the true theory to make the instruction.The Marxist philosophy is the scientiic world outflook and the methodology on morals belief cultiv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Philosophy idea inspires US that persisting all em— barking from the reality and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 is the essentil methoad foundation of the moral belief cul tivation,that persisting the practicality is practical essential request of the moral belief,that respecting subjective ness is the decisive factor of the moral belief cultivation,and that holding the rel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key of the moral belief cultiv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morla belief;keep pace with the time;practicality;subjectiveness . . . . .址. . . . .址. . . . . . . . .址 . . . . . . . . . t. . . .址.・址-.址..址.・址- ・址-・址-・址-・址- (上接第133页) 参考文献: (2):47—48. 【3】刘婉华,袁汝海,裴兆宏,甘雪妮.高校教师工资待遇国际比 较与思考【J1.清华大学学报,2004,(6):86—91. 【4】【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97,(12):429. 【1】周欣钟,瑞添,马佳宏.聚焦西部高校 币资培训【N】.中国教育 报.2003—1O一25. 【2】曲艺.试述高校人力资源配置[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 Problem Diagnosis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eacher Resource in the University and Strategies ZHOU Ding,ZHAO Mei—lan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Cha“gsha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 410124,China) Abstract:At Dres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a serious shortage of teacher resource,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eacher resource.Therefore,th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must estab- lish effective rules for Dersonnel management and take som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easures to de‘ velop the management of teacher resource in the university. Key words:university;management of teacher resource;problem diagnosis;strategy (上摄第136页J Education Equity of Free Normal Education ZHANG Ling,CHEN Jing f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400042,China) Abstract:Focusing on“Free Normal Education”,after defining education equity,through ethnics,sociology,e conomics and laws visual an e,it deals with the education equity problem which is able to be solved and is diffi‘ cult to solve. Key words:normal student;free education;education equity;education polic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