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说明:1—5题涂卡,6—20题在答题纸上完成。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凫.水(fú) 脑畔.(bàn) 萌发(méng) 无人问津.(jīn) B.亢.奋(kàng) 褶.皱(zhě) 斡.旋(wò) 风雪载.途(zài) C.龟.裂(guī) 冗.杂(rǒng) 两栖.(xī) 黄发垂髫.(tiáo) D.劫.难(jié) 缄.默(jiē) 褪.色(tuì) 矫.首昂视(jiā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狩猎 撺缀 鸡犬相闻 草长鹰飞 B.挑衅 潦原 人情事故 销声匿迹 C.滑翔 羁绊 周而复始 叹为观止 D.闭塞 帷幕 海枯石烂 嘎然而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那天,谭老师给我讲了好多好多,使得我豁然开朗....
。 B.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到天衣无缝....,就必须培养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C.他命运多舛,这些年辗转反侧....
很多地方,依然居无定所,朝不保夕。 D.一阵微风吹过,桃树上粉红的花瓣顿时飘落下来,落英缤纷....,犹如下了一场桃花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互联网时代,网购对于大部分老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对年轻人却是很熟悉的。 B.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D.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标题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B.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科学领域,因此,他也是这方面的“大腕儿”作家。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D.《小石潭记》《核舟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出自“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6.(4分)仿照例句中加点部分,在横线处仿写,使语意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祖国啊,你的荣光,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世界的黎明........; 你的坚守, , 。你的腾飞, , 。 7.默写(11分,每空1分)
⑴城阙辅三秦,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⑵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⑶ ,子宁不嗣音? (《子衿》)
⑷ ,胡为乎中露?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⑸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6)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7)孟浩然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名著阅读(共4分)
傅聪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成长是受他父亲深厚的影响,在他留学海外,他父亲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他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 请你根据题示,完成下列题目。
② 这部书就是 (作者)写的《 》。(2分)
②傅雷虽然在外地演出,但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他使用什么方法提高儿子的艺术修养? 结合书中内容具体谈一谈。(2分) 二、阅读(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2分)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日光下澈.: (2) 山行之极观.
也: 10.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句3分,共6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1.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 (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12.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3-15题。(11分)
向暖而生,向心而栖
①北方的伏天,阳光猛烈,如烤如炙,雨也急骤,一下起来就瓢泼倾盆。伏天的光阴也显得很慷慨,凌晨四点,枕头上已洒满米白的天光,晚上八点,天色还不肯退去。这么长的日脚,连花儿都开累了吧?
②在这种天气里开得起劲儿的花有两种,水上的荷花和陆上的葵花。荷花如翩翩仙子,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葵花像痴心女侠,在山坡高地仰着笑脸,乐呵呵地守望着。小时候,我总觉得葵花是一种很傻的花,在那么酷烈的阳光下,还傻呵呵地仰着脸追着太阳跑,不怕灼伤自己吗?它的脾气还挺犟。有一次,我踮着脚尖拽它的花盘,它暂时把头低了一低,我的手一松,那花盘又弹了上去,一副笃定忘我、专注向上的神态,眼里只有太阳。
③后来,我留心观察它。丝绸一样的花瓣不仅没被灼伤,还嫩汪汪的,像浸了水。那么酷烈的阳光,对它而言却宛如琼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许是因为太阳是葵花的信仰。
④小时候,三伏天放暑假,我们小孩子可舍不得在家里避暑。田间、山林全是我们的天然游乐园。在野外玩耍的间隙,声喧渐渐平息,山林的寂静让我们有了短暂的沉默。沉默中,
我们望向山脚下的葵花地,唯有它们在阳光下发出高亢的呐喊,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万绿丛中夹杂着它们明晃晃的金色,把伏天的单调色彩一下子调匀了。
⑤再大一些的时候,我看过一次月下的葵花。它们齐齐低着头,好似在看脚下的土地,也像在用心体察月光是怎样充盈了露珠的梦境,它们那样温顺、安然、娴静。 然而, 它们用早晨新鲜的阳光洗漱,用露珠抹脸,如果有小风溜溜地吹过,葵花就轻轻咳嗽,像是为了清理掉身体里的残梦。它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全身心的热情,让水分瞬间充盈了枝干、茎叶,像是又一次焕发了青春。
⑥看到葵花,我才相信这世间是有着虔诚和专注这两种正能量的。葵花将这两种力量汇聚在自己身上,然后全部寄托给太阳,一种叫作信仰的东西,带它们去往诗和远方。诗是高贵、纯粹的,远方是豁达、悠远的。因为信仰,葵花不萎靡,不颓废,时刻昂扬,时刻虔敬。它们用尽浑身的力气去迎接最暴烈的阳光,让精神获得了最纯粹的沐浴和润泽。
⑦也许在我们认为炎阳下的暴烤苦不堪言时,葵花却很享受,很过瘾。它们每吸收一寸 日光,生命就比上一刻又精彩了一些,饱满了一些。所以,它们不会像世人那样去诅咒烈烈的
炎阳,而是凭借一种坚定的支撑,将生命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选文有删改) 13. 梳理文中“我”对“葵花向太阳”这一行为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3分) 文中“葵花向太阳”的行为 “我”的认识 ① 觉得葵花很傻 葵花吸收酷烈的阳光,将其当作琼浆 ② ③ 震撼于葵花对太阳的激情 葵花被叫醒,向着太阳问好 相信太阳给了葵花虔诚和专注 14.结合上下文内容,为第⑤段横线处选填句子,并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4分)
A.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瞬间叫醒,它们齐整整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小学生向着讲台上的老师脆生脆气地问候“老师好!”
B.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轻轻地呼唤声叫醒,它们不经意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优雅的淑女见到长辈一样,悄声细语地问候“您好!”
15..文章最后一段中写到:“它们不会像世人那样去诅咒烈烈的炎阳”,它们为什么不会诅咒烈烈的炎阳?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4分)
答: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6-19题。(13分)
2
奇妙的对称世界
①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1).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懂得,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成长的道路上有太多的酸甜苦辣,那点点滴滴的青②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③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④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⑤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那么, , ?
⑥ 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 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⑦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6.从文中看,对称之所以美,是因为
(3分)
17.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3分)
① ② ③ 18.文中第4段画线处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是什么?(4分)
19.请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为第5段横线处填入符合句意的问句。(3分) 那么
三、作文(50分)
20.请从下面两道文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春故事,让我们慢慢懂得,而后又渐渐成长。懂得感恩,便能润泽心灵;懂得审美,便能富有情趣;懂得奋斗,才会成就幸福…… 请你讲述这样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懂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坚强、快乐、自信、勇敢、爱心,澄澈的蓝天、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也很多! 请以“原来,我也有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半命题作文,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不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
3
一.1.B 2C. 3C . 4C. 5D 6.注意动宾短语搭配。 7. 默写(11分,每空1分)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子衿》) (4).微君之故 ,微君之躬?(《诗经•邶风•式微》) (5)白露未晞。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6) __芳草鲜美,落英缤纷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7)孟浩然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1) 傅雷 《傅雷家书》 2分
(2.)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独特,他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2分
《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比较阅读答案12分 9. (2分) (1)澈:同“彻”,穿过,透。 2观:景象(景观)。
10.6分 (1)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翻译成使动用法亦可。(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1分),心里很害怕。
11. 2分 每空1分 (1)清 (2〉伟(奇〉
12. 2分《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滴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观第五泄记文译文: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记叙文 11分
13.(3分)①葵花在酷烈的阳光下追着太阳跑 ②猜测太阳是葵花的信仰 ③葵花在阳光下发出高亢的呐喊
14.(4分)A句(1分)“然而”应引出的与上文意思相反的内容,A句中葵花的形象与前文不同(1分),且A句形象地写出了葵花在经过了夜晚的娴静,被第一缕阳光唤醒时精神焕发的样子,突出下文所写的“像是又一次焕发了青春”(2分)。
15.(4分)因为在葵花的心中,太阳是信仰,可以带它们到诗和远方(2分)。它们吸收阳光,生命变得更精彩和饱满,它们并不把这当成苦难,而是作为提升自己的途径,因此它们享受这个过程(2分)。(言之成理即可) 说明文 13分
16. 从文中看,对称之所以美,是因为: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3分 17.①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
②艺术家利用对称创造出美;
③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每一方面1分,共3分) 18示例:举例子,生动具体(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点出生动具体或深入浅出1分,点明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19.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3分
20 作文 50分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