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牛支原体及其支原体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范 媛。 ’,谢光武。 ’,陈忠琼’,黎晓敏 (1.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2.重庆市万州动物卫生监督所,重庆404020) 摘要:随着规模化养牛业的不断发展,牛支原体已经成为危害养牛业的一种重要致病性支原体,可导致牛 肺炎、乳腺炎、关节炎等多种疾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牛支原体的分离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和核酸 诊断技术。 关键词:牛支原体;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823;¥8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01—0084(2012)06—0044—03 Research Progress Diagnosis Techniques of Mycoplasma Bovis I nfection FAN Yuan’一,XIE Guangwu 一,CHEN Zhongqiong ,LI Xiaomin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l'echn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2.Supervision Institute of Animal Health Wanzhou,Chongqing 40402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attle movement,Mycoplasma boris has been became an important patho— gen to damage to the breeding.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bovine diseases,Mycoplasma boris is the most common— ly implicated in pneumonia and mastitis,form which arthritis may result,SO that it bright a huge economic loss.This paptes summaried the experiment methods of detecting Mycoplasma boris included isolation,biochemical character— istic,immunology and nucleic acid analysis. Key words:Mycoplasma bovis;diagnositie technique;research progress 牛支原体是危害养牛业的一种重要的致病性支 原体,除能导致牛肺炎、乳腺炎、关节炎外,还 目前,牛支原体在我国虽小规模流行且未造成重大 经济损失,但也给我国养牛业敲响了警钟。同时, 导致角膜结膜炎、耳炎、生殖道炎症、流产与不 孕等多种疾病。1961年,美国人Hale首次从患乳 腺炎的牛乳中分离得到牛支原体,1976年报道其 与牛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目前,该病原在世界范 同内普遍存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欧 I和美 国损失最为严重 。Io我国于2008年6月起,相继 由于牛感染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特征性 不强,与传染性胸膜肺炎非常相似,因而,实验室 诊断结果对于该病的最终确诊意义重大。 外国很早就开展了该病原体的诊断技术研究, 例如病原体的分离培养法、免疫学方法、核酸诊断 方法等;我国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虽处于起步阶段, 在湖北、重庆、山东等地区发现以无名发热、咳嗽 等临床症状,且以坏死性肺炎为主的牛传染性疫病 病例,随后,证实了其主要致病原为牛支原体 。-。 收稿日期:2012~04—17 但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就国内外牛支原体感染的 诊断技术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达到快速鉴别、 诊断,及时防治防控的目的。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Cs rG2010AA1021) 作者简介:范媛(1985一),女,重庆人,硕士,主要从事实验室监测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通讯作者: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Lixiaomin662@sina.COfll。 44饲料博览2012t[zJ ̄6期 Disease Preve,,tion and Treatment疾病防治 1病原分离培养 从感染动物体内分离到牛支原体对于疾病的最 终诊断是必需的。牛支原体为胆固醇依赖性生长, 对其他营养物质需求不是十分苛刻,多种培养基上 均可生长,使用前需添加无菌马血清10%~20%、 酵母浸液及抗生素1%~10%。液体培养3—10 d,通 气培养更加有利于其生长;固体培养需严格CO:浓 度,2~4 d培养后,可得到典型油煎蛋样菌落, 有培养基内生长趋势,Eaton s培养基上可出现膜 期致力于ELISA诊断技术的研究,先后有How. ard、Boothby、Heller等采用ELISA法直接用于奶 样、血清样品、组织样品培养物等样本的检测,从 而调查牛支原体感染情况和发病情况 。商品化的 ELISA试剂盒于1994年正式问世,广泛应用于各 养殖场牛支原体流行病学的血清学调查分析。之 后,以脂蛋白p48作为包被抗原的ELISA以及单克 隆抗体包被的牛支原体阻断ELISA技术的问世,更 好地弥补了原有诊断技术的不足 。 和点现象。 牛支原体对外界环境十分敏感,采样与送检环 节的控制好坏亦可影响病原分离。Thomas等人已 证实,在由牛支原体所致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中,患 病牛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病原体分离率高于鼻 腔 。新鲜的组织样品尽可能在24 h内进行无菌 分离培养,如不能及时分离,需保存于一70℃条件 下。从拭子类样品的分离培养试验中发现,尼龙、 聚酯纤维类拭子样品的分离率显著高于传统棉签拭 子(P<0.05),这可能是前者对病原体毒害较小,且 能最大程度的增加标本的采集及释放量,有利于病 原分离培养 。组织样品在接种前,经滤膜滤过处 理后,可有效提高牛支原体的分离率 。待分离培 养后,再配合相应的染色技术、生化反应可对牛支 原体进行初步鉴定。 2免疫学诊断技术 免疫学诊断技术一直是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的 热点。该方法通过直接检测病原体和其相应的特异 性抗体,从而对牛支原体感染作出早期、快速和特 异的诊断。生长抑制试验(GI)、代谢抑制试验 (MI)、生物膜形成抑制试验(FI)是鉴别诊断技术中 最为常用的方法。除此之外,斑点免疫、免疫组化 技术在抗原检测中亦比较常见。Haines等建立了牛 支原体免疫组织化学抗原检测技术,对牛场牛支原 体感染所致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肺炎、乳腺炎 等进行了病原体检测,同时,亦提示病原体数量、 定居部位与病理损伤程度、致病机理等之间可能存 在的联系 】。 在支原体的免疫学诊断研究中,ELISA作为免 疫诊断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是最为广泛采用 的诊断技术。其灵敏度较好、特异性较高、简单、 快速且易于自动化操作等优点,非常适合临床样本 的检查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外国学者长 3核酸诊断技术 Hotzel和Ayling是最早采用扩增16s rRNA的 PCR法进行牛支原体的病原学鉴定 】。但是,由于 PCR技术存在种间交叉反应,特别是牛支原体与牛 无乳支原体有很高同源性,早期扩增牛支原体16s rRNA的PCR法较难区分牛支原体感染或牛无乳支 原体感染。近年来,核酸放大技术(NAATs)的研究 与应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有利于基因诊断 技术在牛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NAATs 不受病原体存活与否的影响,不用考虑抗体生成量 与时间的问题,因而能快速、准确诊断牛支原体感 染,这对于正确使用抗生素、降低牛支原体病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Cai等应用杂交探针和退火温度建立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的实时PCR法,可有效与牛无乳支 原体区别鉴定,且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 。研 究人员通过扩增牛支原体uvrC基因所建立的PCR 技术,可直接用于临床患病牛及带菌牛的奶样和鼻 拭子中牛支原体病原学鉴定,特异性较强,可区别 包括牛乳支原体在内的多种致病性支原体。除此之 外,ATP结合蛋白oppD/F基因和DNA聚合酶Ⅲ 基因为目标基因的PCR,已证实能够较好地区别 牛支原体与牛无乳支原体的感染。Foddai等采用牛 支原体p81基因序列设计并建立了多重PCR诊断 技术,同时采用PCR—RFLP技术对序列进行比对分 析,可有效提高鉴定的特异性 。我国于2008年 开始研究该病原,虽然时间较短,但也取得了一定 成绩。李媛等利用牛支原体的oppD/F基因的两对 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的牛 支原体套式PCR检测技术n 。有研究人员根据牛支 原体特异性基因uvrC设计4条引物,利用环介导 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牛支原体核酸快速检测 2o12年第6期饲料博览45 疾病防治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方法,灵敏度可达34 cfu・mL~。李大伟等建立的三 重PCR可1次鉴定牛支原体、无乳支原体和丝状 支原体丝状亚种小克隆,特异性较好,灵敏度较 高 1。 4展望 在标本中分离培养出支原体对于牛支原体感 染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结合生化鉴定技术,可 作为实验室诊断牛支原体感染的基本诊断技术, 但不能作为确定感染的最终检测方法和结果。.这 是由于牛支原体培养要求条件高、程序繁琐、培 养周期相对较长,且两种鉴别法的特异性、敏感 性较差,不能与其他支原体进行区别鉴定。免疫 学诊断技术虽然操作简单,但仍存在缺陷。其具 有抗体依耐性,特别是在感染早期,血清中抗体 水平低,检测的敏感性低,因此达不到早期诊断 的目的;由于牛支原体与其他种类支原体、细菌 存在着某些结构或功能相似的抗原蛋白,会出现 免疫交叉反应,使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降低。虽然 免疫组织化学法可以规避上述缺点,但是该法只 能针对局部小块病变组织,如果病灶选择偏差或 病情轻微时,免疫组化将很难检测到病原体。因 此,核酸诊断技术是牛支原体感染较为理想的诊 断方法。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不考虑菌 体死活、抗体产生等因素,对牛支原体感染的诊 断、防治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胡长敏,石磊,龚瑞,等.牛支原体病研究进展l Jll动物医学进 展,2009.30(8):73—77. [2] Nicholas R A J,Ayling R D.Myeoplasma bovis:disease,diagno— sis,and control[J].Research in Veterinary Science,2003,74(2): 1O5一l12. [3] Caswell J L.Arehambauh M.Mycoplasma bovis pneumonia in cat- tk『J].Animal Health Research Review,2007,8(2):161—186. [41 辛九庆,李媛,郭丹,等.国内首次从患肺炎的犊牛肺脏中分离 到牛支原体fJ1.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8,3O(9):661—664. 【5】 冉智光,谢建华,骆璐,等.我国部分地区牛支原体肺炎和关节 炎的病原体诊断[JI.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0,32(1):40—43. [6] Thomas A,Dizier I,Trolin A,et a1.Comparison of sampling proce— dures for isolating pulmonary mycoplasmas in cattle[J].Veterina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2,26(5):333—339. 46饲料博览2012年第6期 【7】 Blackburn P,Brooks C,Ball H J.Fihration of homogenized tissue samples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bovis by sandwich ELISA【JJ.Veterinary Rec,2008,163:5 l4—5 l5. [8 1 Haines D M,Martin K M,Clark E G,et a1.The immunohistochem. ical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bovis and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 nrs in tissues of feedlot cattle with chronic,unresponsive respira— tory disease and/or arthritis .Can Vet J,2001,42(11):857— 860. 【9] Robino P,Alberti A,Pittau M,et a1.Genetic and antigenic eharae— terization of the surface lipoprotein P48 of Mycoplasma bovis[J]. 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05,109(3—4):201—209. [1O] Ghadersohi A,Fayazi Z,Robert G H.Development of a monoelo— hal blocking 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y to mycoplasma boris in dairy cattle and comparison to detection by PCR[J].Veter. inary Immunology and Immnnopathology,2005,104(3-4):183— 193. 【11] Gagea M 1.Bateman K G,Shanahan R A,et a1.Naturally occur— ring Mycoplasma bovisassociated pneumoni[J].J Vet Diagn In— vest,2006,18(1):29—40. [12] Haines D M,Moline K M,Sargent R A,et a1.Immunohistochemi— cal study of hemophilus somnus,Mycolasma bovis,mannheimia hemolytica,and boyle viral dearrhea virus in death osses due to myocarditis in feedlot cattle[J].Can V et J 2004,45(3):23 1—234. [13] O Connor A,Martin S W,Nagy E,et a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undifferentiated 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titer changes to bovine eoronavirus and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in three Ontario feedlots[J].Can Vet J,2001,65:137-142. [14] Shahfiar F M,Clark E G,Janzen E,et a1.Coinfection with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and Mycoplasma bovis in feedlot eattle with chronic pneumonia[J].Can Vet J,2002,43:863-868. [15] Cai H Y,Bell R P,Parker L,et a1.Development of a real-time PCR for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boris in bovine milk and lung samples『川.Vet Diagn Invest,2005,l7(6):537—545. [16] Foddai A,Idini G,Fusco M,et a1.Rapi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agalactiae and Mycoplasma bovis based on a multi— plex-PCR and a PCR-RFLP[J].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bes, 2005 19(3):207—212 [17] 李媛,董惠,张美晶,等.牛支原体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JJ.中闰畜牧兽医学报,2009,3l(9):709—711. [18] 李大伟,黄灿平,张彦明,等.牛支原体、无乳支原体和丝状支 原体丝状亚种小克隆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J1.畜牧兽医学报,2011,42(2):30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