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城毕业论文这样写道:道教节日多为神的节日,由于我国民俗节日与道教信仰有密切关系。道教节日也就成了全社会的节日。因此,利用龙虎山和三清山的道教洞天福地的地位.推出道教节庆活动。可以吸引众多的道教信徒和游客参与其中。
1.龙虎山天师家传科仪观赏游。
龙虎山道教节日主要有: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为纪念天官、地官和水官的三元节会:七月二十日的上清镇庙会;公历11月下旬的国际道教文化节等。节日中常举行斋仪和醮仪活动。斋指清洁之意。醮是指祈祷、祭祀。又称道场。天师举行斋醮科仪时用神秘的符篆来与神沟通。“将神力以„符号‟的形式,附在规定的文字(或图形上)。并书写在特定的物品(如纸、绢、木、石)上,作为天神的旨令。”M㈣宋元明三朝,其符篆灵验性得到世人认可。从百姓至皇帝都曾向天师求“符”保佑。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多次被宋徽宗召见.每以隐晦话语暗示围势危急,曾预言“赤帝御龙行末伏,嫦蛾分月入深山。”到靖康元年,金兵侵入汴梁,徽宗才恍然大悟.急命天师进京。当他行至泗州天庆观时作颂而逝,年仅36岁。而京城也就在这天陷落。长期以来天师道的符、篆、斋、醮己成为一个未解之谜.增加了龙虎山道教文化的神秘性,吸引着道学研究者和广大信徒、游客前来作实地科考与旅游。此外。在整个法事仪式中,用道教音乐来渲染气氛。龙虎山道教音乐源于宫廷道乐.又与民间音乐相融合,具有明显的弋阳腔特色。“由于道教仪式的结构和内容极其繁杂,所以与此相对应的道教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也就十分丰富.且具有内在的连贯性。”m嘲不同种类的道教声乐能表现出阳事道场的欢乐愉快,阴事道场的肃静沉着,从而烘托出人神相接的道教意境。正一派的曲谱历来都是师传口授,有不少流传在民间或散失在古籍中,如果能得到发掘和整理,必将成为高品位的道教精神文化旅游产品。
2.三清山民间道教朝拜游。
全真道本不重符篆与烧炼。注重钻研经典,严守戒律。然而三清山距龙虎山不远,道教活动联系自然就极为密切;尤其是元明时期。龙虎山成为江南乃至全国道教活动中心。三清山的教务活动几乎直接南张天师控制,两地传教、化缘的方士来往频繁。此时山上朝拜之风极兴盛,散居于赣、浙、皖、闽的方士和信徒,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自己组织香会,以三清神像和旌旗开道,点燃香烛,抬着猪牛羊等各种祭品;配以鼓乐。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向三清山迸发,每日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这种朝拜仪式当时已成为民间一年一度重大的道教活动。如果现能恢复.有利于扩大三清山道教文化旅游的影响,吸引更多游客特别是香
客前来观光与朝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