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几点思考

来源:乌哈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2期 总第166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ongjiangResearchesonHigherEducation No.2 2008 seria1.No.166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几点思考 林烨英 (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汕头515000) 摘要:文章回顾了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历史,分析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积极意 义,提出了落实和完善《办法》各项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师范生免费教育;历史;积极意义;建议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8)02—0050—03 21307年5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 带来r明显的负面影响。报考师范院校的优秀生源减少。一 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实施,确定从2007年 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 些优秀的毕业生不愿从事教育工作,毕业生多向发达地区、 城市和重点学校集中,加剧了教师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影响 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教育部及时出台《办 法》,向社会传达了国家尊师重教的办学理念,具有很大的积 极意义。 免费教育。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 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十年 以上。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 这一新举措使我国的师范教育出现了历史性转折,结束了自 1997年以来我国大学招生并轨后师范生收费教育的历史.恢 复了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实施过的师范生补助教育的政策。 这一应时之举,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师范教育的高度重视,更 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制度安排。 一二、《办法》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改变我国教师资源不平衡状况,促进教育公 平。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师资出现了极度不平衡的情况。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师资供大于求,经济落后地区的 师资却严重缺乏。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所做的调查显 示,2004年,拥有516所中小学的湖北省监利县,按省定标准 缺编教师4252人,缺编率34.3%,按县定标准仍缺编3012 人。直到现在,这种缺编窘境仍没解决。 教师资源的不平 衡还体现在教师的质量悬殊。在经济发达地区,有的中小学 教师是研究生,而西部有些贫困地区却几年都没有引进过一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历史 我国的师范教育经历了从免费到收费再到免费的历史 转变。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师范出身一 项,系破格从优,以资鼓励。”师范生的食宿由公家供给,宿 舍、自修室都很宽余,伙食讲究。每人冬复二季各发一套操 衣,还有青衫、靴子等物。此外,还按学生月考成绩,分别给 予数元或十数元的奖金。学牛毕业后任教义务年限,完全科 者为6年,简易科者为3年。…民国时期,师范牛依然免收学 费,由学校供给餐费及杂费。师范生毕业后按学习年限的长 名大学生。优秀师范毕业生向发达地区流动的“孔雀东南 飞”现象是造成我国师资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由于教师待 遇、地区发展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师资流动的基本走向为: 农村流向城市,西部流向东部,非重点向重点学校集中。同 时,西部地区教师队伍还普遍存在着不稳定性。西北师范大 学研究生常宝宁对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流失意向的调 短及层次高低,有一定的服务年限。 新中国成立后,对师范 教育长期实行免费政策,学生免学费、住宿费,部分学生还能 享受助学金。这对促进师范教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一 时期,对师范毕业生也有服务年限的规定。1996年12月颁 查显示:30.8%的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想换职业。 师资匮乏、教师素质不高是制约当前落后农村地区基础 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如果纯粹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师资,那 么师资的配置、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提升等问题的解 决将是一个缓慢的自发过程。当前,国家及时出台《办法》, 通过政策的倾斜来调控教师教育的发展,引导优秀师范毕业 生到农村教育基层去,有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 布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规定》规定:“高校学费标准根 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农林、师范、体 育、航海、民族专业等享受国家专业奖学金的高校学生免缴 学费”。自此,一些师范院校开始调整收费政策,从全部免除 学费调整为收取部分费用。1997年,大学全面扩招,很多高 校的师范教育专业开始收取部分学费。听从2003年斤始, 师范教育实行全额缴费。师范生毕业后,可小受限制,自由 就业。这一举措在为师范院校增加部分办学经费的同时,也 平。根据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招生计划,2007年有约1.2万 名学子享受免费师范生政策,且大部分名额向中西部地区倾 斜。4年后,将有万余名免费师范生走向基层。 收稿日期:2007—12—20 作者简介:林烨英,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5级硕上研究牛,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篱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几点思考 51 (二)有助于扭转目前师范教育边缘化的趋势。在我国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存在着一种弱化师范教育的倾向,师 范教育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第一,高师院校追 求综合化,纷纷通过更名、合并,成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 数量急剧下降;第二,高师院校的工作重心转向拓展非师范 专业。不少学校抽调师范专业教师充实新建学科,削弱了原 有的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很多师范大学中一半以上甚 专业思想教育和责任教育,着力培养师范生的职业精神。东 北师大将对免费师范生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探索新的教师教 育的理念。这些措施将对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研究、提高 我国教师的培养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五)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建设。我国历史上对教师是否 是一种专门职业存在着争议。事实上,教育质量的高低,关 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是 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策略。在我国高师教 育逐步走向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要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 性,推动教师向“具有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外行人 至三分之二的专业已经不是师范专业,这严重影响到师范专 业学生的招生数量,动摇了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影响基础 教育的发展。“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师范教育边缘化是 一种补救措施。《办法》提出要把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工 作作为评价师范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在实施师范 生免费教育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的部属师范大学给予政策 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目前,六所部属 师范院校正在按照要求,重新审视办学方向,调整招生计划, 培养更多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可以说,随着《办法》的出台, 师范教育又从边缘走向中心。 (三)有利于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提高从教能力。教 师的教学能力主要通过教学实践获得,因此,教师教育课程 中合理设置教育实践课程十分重要。而目前我国的师范院 校却普遍存在着教育实践严重缺乏、师范毕业生教育能力低 下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崔允郭教授搜集全国师范院校的 教学计划发现,把见习时间和实习时问加起来,没有一个学 校的教育实践超过12周,实习平均只有7周,就是这么短的 时间在实际中也要再打个折扣,因为实习中,一般都是几个 实习生同在一个班级参与教学、班级管理、教研活动等各项 任务。 《办法》从国家层面对教育实习给予了明确说法,为 我国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的严重缺乏教育实践的问题提供了 解决办法。《办法》规定:学校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提出 建立师范生在校期间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目前,各部 属高师院校正加紧制定师范生实习实践制度。华东师大提 出构建“见习、实习和研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把专题 性见习、半年顶岗实习和自主研习贯穿在师范生4年的专业 学习中。北师大提出实行教育见习和实习支教,准备在陕 西、内蒙古、河北等省份建立实习基地,普遍推行高年级师范 生实习半年制度。华中师大、陕西师大、东北师大和西南大 学也将建立一批教学实践基地,以满足免费师范生的实践教 学需要,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 (四)有利于加强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目前我国师范 教育还存在着忽视对师范生进行责任感、师德教育的问题。 不少师范毕业生工作积极性不强,缺乏敬业精神,教学质量 堪忧。有的毕业生缺乏应有的爱心,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甚 至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办法》规定:“各部属师范 大学要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加强师范生师德教 育。要通过培养教育,使学生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热爱教 育事业,具有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为将来成为优秀教师和 教育专家打下牢固的根基。”这一规定加大了各部属师范院 校对师德教育的重视程度。目前各部属师范院校都对师德 教育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华东师大提出将通过环境营造、课 堂教学和教育思想大讨论等途径,激发学生终身从教的荣誉 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陕西师大将进一步加强师范生的 无法替代的专业化境界”靠拢。《办法》向全社会传递了教师 职业不可替代、要重视教育、重视教师的明确信号,体现了国 家对师范教育的高度重视,弘扬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这 将推动教师专业化更快地向前发展。 (六)有利于促进高师院校的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过于强调 学科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在学科构成中比重偏低;二是作为培 养教师职业能力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老三门”,充斥着 基本概念、原理等抽象词语。教育类课程成了学理研究,影响 了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三是课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提高我国教师培养的质量,课程改革迫 在眉睫。《办法》出台后,六所部属高师院校提出将率先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加强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建设,通 过改革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等措施,提高师范生的教研能 力和创耨能力。华东师大提出将新建17门教育研究与拓展 类课程,重耨规划建设教育类课程并对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 课程进行重点改造。华中师大将以“主修专业+教师教育课 程模块(3+1)”的模式设计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参 加辅修、双学位的学习,培养交叉融合、一专多能的新型师资。 《办法》的出台将大大推动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 三、关于落实和完善《办法》各项政策的建议 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师院校 ̄nf.I招 收到优秀生源并给他们高质量的教育,如何让免费师范毕业 生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如何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 教、终身从教,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政策 的效果。针对如何落实和完善《办法》的各项政策,笔者建 议: (一)支持性的配套制度必须迅速跟进。师资问题是个 系统工程,靠一两项调控措施难以得到显著效果。因此,国 家对师范生采取免费政策之后还必须出台相关的配套制度, 以更好地解决我国基础教育的师资问题。对于师范生免费 教育政策,也要有支持性的制度来保障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要把师范生免费政策放到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和现代教师制 度建设的大框架中加以考察,尽快出台教师教育改革的相应 要求和标准。目前,教育部已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 与试行列入2007年的工作要点。《教师专业标准》也在研制 中。两个标准的颁布将为师范生免费政策提供政策支持。 (二)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必须进一步细化。 一项良好的政策必须得到切实的执行才能有好的效果。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2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几点思考 高。而如果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低,师范院校难以招 此,政策涉及的各政府部门和六所部属高师院校都需要尽快 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设计,做到把好的学生 吸引来,在学校培养好,到基层服务好。 1.招生:提前招生,面试考核,招生名额向中西部地区倾 收优秀人才,便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教师的社会信誉 度不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就仍然低。由此可见, 教师专业化引领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教师教育支撑教师专 业化水平的提高。几个因素形成互相制约的循环系统,各环 节处理得当,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会造成“恶性循 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做好招生工作:一是提前录取免费师 范生,打赢生源第一仗;二是通过面试等考核环节招收认同教 师职业、愿意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并考查学生是否具备 教师的基本素质,确保生源质量;三是招生名额向中西部地区 倾斜,保证更多的优秀师范毕业生到中西部基层服务。 2.培养:突出教学实践,加强课程改革,培养职业精神。 高师院校应明确师范与非师范的培养界限,改变长期以来偏 重学科知识、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倾向,强化培养师范生的 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 1.进一步创新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目前我国教师资格 制度存在着学历标准要求过低、教师资格终身有效、考试制 度缺乏规范、认证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完 善教师资格制度。教育部已将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研究教师 资格考试和定期认证办法列入2007年工作要点中,这体现 了国家对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重视。 专业素养和从教技能,并保证一年左右的实习时间,培养学 生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能力;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 计教师教育通识课程和学科教师教育课程,提高师范生的教 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师范生的职业精神,使学生毕 业后真正愿意扎根农村。 3.就业:建立合同制度,提供发展远景,改善基层条件。 既要保证免费师范毕业生能服务基层教育,又要保证他们有 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可通过以下 途径:首先,建立合同制度。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学 生、学校、预计就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入学前签订就业 服务合同。其次,为免费师范生搭建成长的平台。西南大学 一2.加速教师教育法制化进程,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创设 制度环境。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支持,必须积极 推进教师教育的制度创新和法制化建设,形成教师教育标准 体系。应加快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条例》、《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质量标准》等新的规章,建 立教师教育准人制度,构建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形成教师教 育质量监控机制。 3.提高教师的地位,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度。在许多发达 国家,教师都具有公务员身份。近几年,我国教师的地位有 所提高,但离教师应有的地位还相差很远。教师没有公务员 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肯定师范生免费政策,但也有部 的待遇,各种保障很少,却又要求他们从事一种国家的公共 事业,履行一些公共责任,这是不合理的。实行教师公务员 制度,不仅教师的待遇会更有保障,而且其职业荣誉感也会 更加稳定、坚实。 参考文献: 分学生有顾虑,担心会影响个人的发展。因此,有关方面需 要尽快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免费师范生成长的机制和平台。 高校应为免费师范生的继续教育提供条件,让他们可以上在 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基层学校应加强对师范毕业生的职后 培训工作,让他们能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和发展。再次, 改善基层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的均衡问题,就必须解 决城乡的巨大差异问题,提高农村教师收入,使师范毕业生 能真正走向基层,扎根基层,并乐而忘返。 (三)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基础 [1]吴定初,潘后杰,王典奎,等.中国师范教育简论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22. [2]苏真.比较师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1.290. 教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还必须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 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让这个职业具有更多的吸引 [3]张htm1. 灵.师范生免费的“回归”之路[EB/OL].2OO7— 03—06.http://edu、sina.corn.cn/1/2007—03—06/2135137569. 力。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高,师范院校就能招收更多 优秀人才,培养出来的教师质量就相对较高,教师的社会信 誉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也会进一步提 [4]翟帆,赵秀红.力挽师范教育边缘化,免费政策如 何培养优秀教师[N].中国教育报,2O07—05—24, On the PoHcy of Fre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Teaching at the Normal Universities LIN Ye—yi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 515000,China) Abstract:The essay reviews the history of fre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ajoirng in Teaching,analy ̄s the posiitve meanings of the Measur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Free Educa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Teaching at te hNormal Univesrities Directly under te hMiinstry fo Education(for Trila Implementation)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osplas for how to cany out and perfect het new icy. Key words:fre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Teaching;history;ospitive meanings;pmposlas [责任编辑:吴井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