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11月月考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 历史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
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 ) 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 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 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 25.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
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26.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
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A.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进一步地强化了君主专制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27.光绪十六年(1890)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
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材料现象( ) 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C.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
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 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
28.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
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的内容反映出( )
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 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 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 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 29.清末上海《神州画报》载:镇江机户因米粮价贵,向各绸号要求增长工价,不得,相约
一律停工,并至道署请求加价,聚至千余人之多。经镇道谕令,每织绸一尺加价四文,始各解散。此亦欧美工党同盟罢工之小影也。这反映出( ) A.镇江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益而进行斗争
B.镇江出现了类似欧洲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 C.清末地方官员为化解危机,采取了有利于民生的举措 D.清末地方官员开始扶持地方工商业的发展
30.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 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 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即倡导“整理国故” 运动。这表明胡适( )
A.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否定 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 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31.1909年2月6日,清廷颁布诏谕,禁止蓄养买卖奴婢,历经两千余年的奴婢制度终告
结束。此次废奴诏谕规定,“凡从前旗下家奴”,“概听赎身,放出为民”,“其经放出及无力赎身者,以雇工人论”。 清廷的废奴举措( )
A.摧毁了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贸易市场 B.推动了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群众基础 D.是顺应世界时代发展潮流的进步之举 32.五四运动爆发后,直系军阀吴佩孚发给大总统徐世昌通电:“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
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投石,„„如必言直言者有罪,讲演者被逮捕,则是扬汤止沸,势必全国骚然!” 这说明吴佩孚( )
A.同情学生并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 B.表面上支持实质上主张镇压学生 C.借机对北洋政府施压以争权夺利 D.冒充爱国欺骗舆论企图统治中国 33.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
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1月26日,双方发布《孙文越飞宣言》(如下图)据此,你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①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占主导地位 ②苏联力图为中共争取合法政党的身份 ③维护国家主权是孙中山与苏联合作的前提 ④共产国际竭力支持国民党的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4.我国著名的民国史专家杨天石在《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一书中记录
蒋介石日记的有关内容:1919年12月4日看《新青年》杂志;1923年9月6日下午看 马克思经济学说;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从以上日记内容可以 看出( )
A.蒋介石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B.蒋介石是马克思主义者 C.蒋介石想寻找证据屠杀共产党 D.蒋介石对新思潮感兴趣
35.某一个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关于我国某民主革命势力发展态势三幅图片,下列有关的
解说正确的是( )
A.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态势 B.左倾错误的发展是导致图一到二的根本原因
C.图二到图三的发展是中共反击国民党的结果 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三的原因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3题为必考题(其中第42题任选1个小题作答),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
相孙叔敖所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耢,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兰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
料:
时间 1878年 1878 年 1895年 1895年 1897年 历史资料 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公车上书” 创办《万国公报》 成立强学会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
1912年 1917年 1917年 1919年 1924年 1949年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农业发展状况。(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8分)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11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礼”是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以国家和国家政府名义互赠的礼品。作为体现国家形象与政治语言的国礼,可谓五花八门。 时 间 1405—1433年 和地区,“四夷归附、万国来朝”,“贡品”包括象牙、宝石、珍禽异兽等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乘坐“狮子号”等炮舰携带贺礼:天文地理仪器、蒸1793—1794年 汽机模型、战舰模型等500多件,蒸汽机模型等贺礼被清政府束之高阁;乾隆帝赏赐丝绸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逾3000件。 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将徐继畲《瀛环志略》中赞美华盛顿的1853—1867年 文字刻碑送到美国,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内。1867年美国政府将一副华盛顿画像作为官方礼物送给总理衙门大臣徐继畲。 1941年11月 宋氏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将熊猫赠与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 1943年2月 1949—1950年 苏联回赠了吉斯轿车等礼物 宋美龄将国宝邮票一册作为礼物送给罗斯福,并在美国发表精彩演讲 毛泽东访苏,准备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桔、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礼物说明 郑和代表皇帝,“赏赐丝绸、金银、瓷器等珍贵礼品”;亚非30多个国家
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1957年11月 等项目的模型,以及青花瓷等礼品 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1972年2月 与两只熊猫;尼克松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 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1986年11月 翰·范尔霖,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对方则赠送了纽约证交所证章 2014年9月 *将国产品牌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 国礼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请根据以上材料,提取国礼演变趋势中的一种并说明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 地区被日军占领,中国政府失去了一半 以上的税收,军费开支剧增,财政状况极为窘迫。
中国108所高等院校中,91所遭日军轰炸,25所院校被迫停办。一些人力主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一切正规教育,停办高中及大专院校。国民政府提出“战时应作平时看”,“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
政府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转往大后方,教育部长以
个人名义建立贷金制度,为来自沦陷区学生提供生活资助,后改为公费制,对大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共资助学生128000余人,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一批日后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对海外留学生给予救济,并继续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抗战期间,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学龄前的儿童入学率从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前的2倍。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余人。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摘编自侯杨方《不绝的薪火:抗战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40.(25分)
(1)状况:①推广铁犁牛耕;②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增加(南方地区逐渐开发);③农业受
自然灾害的影响大;④得到政府扶持。(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2)特点:①政府重视,有宏大规划,有法规条例保障;②中央与地方、公营与民营相结
合;③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④新建与改旧结合,并提高道路的技术含量;⑤成效显著,意义重大。(共8分,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
(3)从经济、政治、思想近代化中任选一主题作答即可。
答案一:
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历程(2分)
①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矿务局,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②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9分)
答案二:
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历程(2分)
①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中国开始政治近代化的探索。②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③北京青年学生掀起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④新政协召开,新中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9分)
24 B 25 C 26 B 27 C 28 D 29 C 30 D 31 D 32 A 33 C 34 D 35 B
答案三:
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2分)
①严复创办《国闻报》,维新派人士通过创办近代报刊、学会、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的开展。②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③孙中山北上宣传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纲领,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9分) 41.(12分) 示例1
趋势:从性质看,从赏赐品、贡品逐渐转变为国家间交流的媒介。(3分)
原因:①近代列强侵华,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②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朝贡外交体制逐渐崩溃;③欧美文明传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每点3分,共9分)
示例2
趋势:从构成看,送出礼品凸显传统文化特色,彰显民族品牌,从送初级产品发展到送高科技产品;对国外科技成果型礼品从轻视到重视。(3分)
原因: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②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民族工业水平提高;③“一五计划”顺利实施;④实行改革开放。 (说明:任意选取一种角度,史论结合即可。) 43.(15分)
(1)①具有前瞻性,更加重视教育;②扩大免费范围,发展公益教育;③将教育与救国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④规模、数量增长迅速。(9分,任答3点即可)
(2)①促进教育大发展;②有利于推动抗战的胜利;③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④有利于中国学术文化传承;⑤有利于中国科学技术进步;⑥为未来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