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
作者:刘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4期
摘要:复习课,怎么上才更“有效”?每学期期末,教师为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却得不到应有的收获。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从教师树立新复习观念开始,提出从“整理教材—查漏补缺—鼓励评价”三个方面的复习策略谈促进有效复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习;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50-02 期末临近,“复习”是广大师生的学习关键词。然而,传统的复习课,往往是教师的“独角戏”,新授课中的精彩片段,到了复习课,好像都消失了,剩下的仅是枯燥的文字,耗时且低效。因此,如何开展有效复习是每个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 一、转变角色,树立新观念
1.旧观念之一:复习等于重复。在复习课上,教师往往把课文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再次教学,甚至有的老师还像新授课一样一步一步重复地教,这就是所谓“炒冷饭”。
2.旧观念之二:复习等于练习。以往的复习课,教师常常上成“练习课”。教师发练习题,学生做练习;教师讲、改、评,学生写、听、记。这样的机械式的重复练习,并没有提高多少效率,反而使师生身心俱惫。
在实施新课标的今日,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要从“管理者”转为“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这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激活起来;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引在关键处、引在抽象概括处、引在知识的联系处、引在加深理解处。[1]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复习观。正确的复习观是让学生乐学,爱学,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在复习课上,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提高复习效果,充分发挥复习作用。
二、整理教材,分门别类
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杂乱无序的,教师必须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教材。把字、词、句、段等不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使学生整体把握复习内容。 1.词语专题。一般来说,小学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习,字、词是复习的第一要点。学生的词汇丰富与否,直接影响了其读写能力。词语的复习重在积累、理解及运用。教师可以建议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整理出“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读读记记”的词语,也可以积累本册书中ABB、AABB、AABC、ABCC、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含反义词的四字词语等相关词语。在词语理解方法,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几种常用的理解方法:①查字典;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③在语境中理解词语;④辨析近、反义词理解等。不管哪种理解方法,只有学生理解了词语,才会在练习题中懂得运用这些词语。
2.句型专题。教师要根据所教教材,梳理出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几种句型,加以整理后,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句型的训练。
3.阅读专题。《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各个学段的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训练,不能一味地做题,而应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能。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方法,解读文本的技能,学生的阅读的能力才能提升。 4.作文专题。就语文教材而言,每学期学生所需掌握8个专题的作文题材。在复习阶段,如果每个专题都让学生写一篇的话,只会增加学生的压力与负担。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①选择一、二个薄弱题材写作;②片段仿写;③阅读优秀作文,取长补短。
5.其他专题。除了上述常见分类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专题,如错别字专题、课文背诵专题、课后练习专题等。以错别字专题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本学期中听写本、作业本中出现的错别字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再通过练习进行强化训练。期末复习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最好能在学生学完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的内容之后,让学生根据单元提示或是自己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样到了期末复习阶段,不用花费时间在整理教材上,可以节省出更多的复习时间,让复习更有时效性。 三、查漏补缺,对症下药
在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能力得到新的提升。小知识点的遗漏,可能暂时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日积月累,便会造成知识的盲点盲区。当面对综合问题时,会发现一个点的遗失,将导致整个知识系统的不完整,严重影响整体成绩的提高。复习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梳理了一册教材之后,细心的学生往往能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漏网之鱼”,能够及时补缺。可是,那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还不知道自己缺什么?补什么?一到复习课,他们可能会表现得无所事事,不知如何复习。那么教师就要在复习课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查漏补缺,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者。面向全体学生讲题是一方面,在讲题时更要关注学困生的状态,保证他们也行动起来,在第一时间扭转不良状态。
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复习内容,扬其长,避其短,并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四、鼓励评价,促进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友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经常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评价学生。我认为,在复习阶段,更应该如此。教师在复习课上努力的,不仅是希望学生期末取得好成绩,更是希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学得更好,走得更远。因此,鼓励能使不自信的孩子有自信,使有信心的孩子更好学;使落后的孩子有希望,使上进的孩子更优秀。通过复习、总结、鼓励,让每一个孩子充满信心地走向未来的学习。
提高小学语文复习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容易之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教给学生更大的帮助。总之,有效的复习课,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课堂有限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参考文献:
[1]吴家平.新课程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J].义务教育,2004,(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