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本次课安排立定跳远和原地运球两个教学内容,一个上肢项目,一个下肢项目,通过本次课,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这两个教材比较简单,但是,不好掌握,学习的兴趣不高。
•
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能力、习惯、注意力较差。但,又表现出活泼好动、乐于表现、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
水平目标:
(一)运动参与:乐于学习,以奥运冠军为榜样,勇于模仿
动作。
(二)运动技能:学习立定跳远的方法、熟悉球性、学习原地运球技术。
(三)身体健康:体验在愉快的环境发展弹跳、灵敏、协调素质。
(四)心理健康: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充分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五)社会适应: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和团队精神。
初一体育课教学设计 大庆市肇源县薄荷台中学 姚有志 教学 内容 1、篮球球性练习及原地运球 2、立定跳远及弹跳素质练习 1、学习原地运球技术、提高球性、增强控制球的能力。 教学 2、学习立定跳远技术、发展弹跳素质。 目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勇于克服困难、顽强拚搏的精神。 负荷量 教学 过程 课的内容与 学生活动 次时间 数 四列横队: ×××××××× ×××××××× 体育委员整队 报告人数. 一 师生问好,宣布 课的内容 安全教育 2' ▲ ×××××××× 礼仪教育 ×××××××× 教学手段、组织方法 教育渗透 和要求 组织: ×××××××× ×××××××× ×××××××× ×××××××× ▲ 模仿划艇冠军孟关准备活动: 良、杨文军划艇和菲1、柔韧练习。 尔普斯的游泳动作 在垫子上做各教法:学生跟随教师二 种柔韧练习 10’ 动作练习。 2、热身活动:要求:必须动起来, 在教师的带领大胆尝试动作。 下做踏板操练 习
能力 自主学习的2、培养学生 冠军学习。 趣,向奥运的学习兴1、激发学生负荷量 教学 课的内容与 过程 学生活动 次时间 数 立定跳远练习: 1、集体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三 要领 2、集体练习立定跳远练习。 3、跳垫子练习 1、控制球练习: 学a、腰围绕球 生四 b、颈围绕球 8’ 自c、双手互拨球 控 d、胯下围绕球 e、踢腿围绕球 ▲ ▲ 10’ 2、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做动作。 教法: 教学手段、组织方 教育渗透(思想、健法和要求 康、安全) 调动学生的1、教师示范、语言引积极性 导启发学生。 注意练习时的安全落地要缓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 组织: ▲ ▲ ▲ ▲ 围成内外两个圆 ▲ ▲ ▲ 3、送球接力 练习。 抱球双脚跳,将球送到对面的圈内,返回和下一个同学 击掌。 原地运球 练习: 五 运球。 2、看老师手势运球。 3次 2 ▲ 组织: 教法:随老师的动作 ×××× 练习 ×××× ×××× ××××组织: 要求:按次序进行练习、 注意安全 ▲ ▲ 围成内外两个圆 教法:教师示范、诱导性讲解动作。学生在老师提醒下练习。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及竞争意识 1、原地高低 10’ 放松 1、在垫子上听音乐意念放松。 2、总结评价:用垫子摆成颁 奖台,获胜队六 学生上台领将,另一队颁奖,并握手致意。 3、宣布下课送器材。 器篮球:41个,藤圈:8个。垫子41块。 材
(1)预计练习密度:54--56%
(2) 平均心率:110次/分--115次/分 高峰期在第35分钟左
右,约为125次/分
教师语言提示,学生在教师语言创设的情景中进行放松。 1、自我评价:评价自己想象力和5’ 在本次课的表现。 2、集体评价:在音乐声中获胜队上台受奖。 自信心。 培养学生
五、教学策略设计:在教学中用一根导线,将整个课联在一起。这根导线就是垫子,先用它做柔韧练习,接着做热身操,再做弹跳练习,下面是跳垫子拿、送球,还有用垫子做放松活动,最后是做颁奖台。可以说是学生,围绕垫子,玩、练了一节课,课堂气氛始终是快乐、热闹的。
六、目标要点设计:发展弹跳素质和学习原地运球是本次课的重点,但在本课中没有象以往的课堂教学那样,一板一眼地去进行教学,而是通过游戏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娱教于乐的目的。
七、教学实施:这节课,我以玩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练。首先在准备活动阶段,以模仿奥运冠军孟关良、杨文军和菲尔普斯的划艇、游泳动作,来做柔韧练习。接着用学生们非常喜欢的热力四射的踏板操来热身。接下来是学习立定跳远和双脚跳垫子练习,学习动作为副,练弹跳为主。学习原地运球,以篮球明星为榜样,象明星一样的运球,象明星一样的敢于表现自我,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对表现好的团队,象奥运会一样,在颁奖曲的音乐声中,上台领奖,把本次课推上高潮。
本次课的重要场面是模仿奥运冠军的柔韧练习,热身操,拿球和送球的巧妙安排,利用奥运会颁奖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效果显著。
中学体育优质课教案
大庆市肇源县薄荷台中学 姚有志
一、教材内容:1、双手头上传接球;2、远撑前滚翻(女)鱼跃前滚翻(男) 二、教材分析:
(1)篮球,一直以其独特的运动魅力,把全世界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们,吸引到这项运动中来。本课安排“篮球”作为教材内容之一,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初二学生对这一运动项目的喜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学习“篮球运动”最基本的技术,以便更好地参与这项运动,去体会篮球运动的乐趣。通过学习,既掌握“双手头上传球”这一动作技术,又能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2)鱼跃前滚翻是初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在熟练掌握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动作难度的技巧动作。通过学习“鱼跃前滚翻”,同学们不仅能象鲤鱼那样跳得优美、大方,接受美的教育,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改善内脏器官功能,提高身体自我保护能力。 (3)安排这二个项目,作为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考虑到这二个项目自身的特性,非常符合初二学生的身心需要,且合在一起的锻炼价值,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解双手头上传接球的技术要点(男、女)
(2)了解鱼跃前滚翻(男)和远撑前滚翻(女)的动作结
构、技术要点。
2、技能目标: (1)基本掌握双手头上传接球技术(男、女)
(2)基本掌握远撑前滚翻的技术动作(女)和在此基础上
初步形成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概念(男)
(3)发展身体柔韧、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接受美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双手头上传球
重点:持球到位,扣腕出球肘为轴; 难点:翻拌手腕、手指弹拨球。 2、双手头上接球
重点:伸臂迎球,触球后,后“引”缓冲; 难点:及时伸臂迎球。 3、鱼跃前滚翻
重点:后蹬用力,有明显的腾空动作; 难点:手撑垫时,短暂的支撑过程。 4、远撑前滚翻
重点:蹬地积极主动,保持远撑距离; 难点:远撑后的屈体、低头、团身。 五、学情分析
1、基于借班上课的实际,如果队伍调动太复杂、太频繁,可能会出现一些
混乱,且浪费时间。
措施:在设计组织方法时,力求简单、实用、自然流畅,在具体组织过程中,
力求讲解简短、明白。这样做,既避免混乱,又节省时间。
2、篮球双手头上传(接)球的教学中,可能会出现(1)持球不到位(太
低或球置于头后);(2)传球时,摆臂下压,没有手腕、手指动作;(3)接球时,没有及时伸臂迎球,而是抱球、挟球、原地等球,手部紧张掌心触球。
措施:(1)强调持球高于头,掌心空出手指向上。
(2)传球时强调以肘为轴,扣腕拨指,球从指尖拨出。
(3)及时判断来球速度、方向,主动“迎”球、“引”球,以上练习,反
复进行。
3、鱼跃前滚翻教学中,可能会出现(1)不敢跃起;(2)腾空不够或没有
腾空;(3)鱼跃与滚翻脱节;(4)收腿过早。
措施:(1)用教与学同步互动的方法,使教学过程轻松、自然,克服心理
障碍。
(2)前面设小垫子而不是球,既安全又可促使其跃起;(3)加强保
护和帮助。
六、教学方法:
坚持循序渐进和教与学同步互动的教学方法,设疑引课题,解疑指迷津既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和知识的联系性,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力求教学氛围轻松、和谐、自然流畅。在学中教,教中学,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尽力减少因动作难度而可能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明确地意识到学习需要自己产生的,不是别人强加的;学习过程是自己实践的,不是他人包办代替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自己尝试的结果,不是机械地重复和模仿的结果。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充满兴趣的探索性创造活动,真正体现“快乐体育”的宗旨。 七、教学过程:
把自然和流畅,贯穿于课的全过程,是本课的宗旨。 (一)单刀直入,揭开课的帷幕(10分钟)
上课开始,每人一球,模仿教师做拨球»»»绕球»»»抛球的练习。
围绕基本教材设置这些准备性练习,意在激发学习兴趣,为全课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给予充分的活动时间,体验运动的乐趣,使其尽快进入运动状态,并为自然过渡到下一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本单元练习,目的在于培养球感和球的兴趣,提高用手控制和掌握球的能力。没有动作要领约束,只有无压力的主动参与。
(二)提问点拨,教与学同步互动(30分钟) 1、篮球:双手头上传(接)球
(1)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意在承上启下,使知识结构网络化。
(2)用启发式提问,引出把球传高的技术动作。既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强化了动作概念,同时扩大知识面。
(3)学生做出手高于头顶的传球练习。意在建立对动作的感性认识。 (4)提问点拨,引出“双手头上传球”的动作概念,并讲解示范。意在加深印象,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5)学生做“双手头上传(接)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
2、技巧:鱼跃前滚翻
(1)专门性准备操: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活动身体和诱导新学内容。 (2)复习团身前滚翻:进一步活动身体,体会滚翻过程。
(3)逐渐增加远撑距离的前滚翻(设标志线);前面设标志线,既可确保远撑距离,又为“鱼跃”打下基础。
(4)越过一定高度的远撑前滚翻(小垫子):设小垫子的用意在于,利用人体运动时的本能反应,促使其高高跃起,于不经意间体会腾空的感觉,建立对动作的感性认识,且用垫子代替球放置,既安全又不会增加心理压力。 (5)抓典型,用提问点拨的方式,引出“鱼跃前滚翻”,并讲解示范。
用提问点拨引出课题,意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其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先练习再讲解示范,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探索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动作要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种先学后教的方法,比起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传统教法,学生更乐于接受前者,对所学内容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且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因为这是自己探索和体会出来的,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6)越过一定高度的鱼跃前滚翻:进一步强化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技术,发展身体运动能力。
(三)优美的旋律,宽松的氛围
优美、放松的旋律响起,同学们随着音乐跟老师做身心放松练习......,教师及时地进行肯定总结。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一堂课结束。 八、场地器材(见教案 略)
九、(1)预计练习密度:54--56%
(2) 平均心率:120次/分--130次/分 高峰期在第35分钟左右,约为155次/分
(3)强度指数:1。5--1。6
初一体育课教学设计
参赛单位:大庆市肇源县薄荷台中学
参赛教师:姚有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