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四川省环境质量总体较上年有一定的改善,呈现稳中趋好的良好势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有所好转,全省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较上年有所增加,属于三级和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较上年有所减少;金沙江、长江水质继续趋好,嘉陵江干流及支流的巴河、渠江、涪江、琼江保持优良,岷江干流区域性污染有所控制,支流大渡河、青衣江水质保持优良,沱江流域性污染有所缓解;5个出川水体中,长江、嘉陵江全年水质优,渠江、涪江、琼江全年水质优或良;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有所好转;城市噪声污染有所减轻,声环境质量好于上年。
一、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06年,四川省24个统计城市中,有11个城市(占统计城市的46%)满足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其中甘孜州的康定县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马尔康、雅安、巴中、都江堰、广元、西昌、广安、绵阳、南充、宜宾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1个城市(占统计城市的46%)的空气质量为三级;2个城市(占统计城市的8%)的空气质量劣于三级。
与上年相比,2006年四川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好转,局部地区有所变化。全省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较上年有所增加,属于三级和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较上年有所减少。广安、西昌、广元、南充、宜宾、攀枝花、眉山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明显好转,达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其余城市总体变化不大。
颗粒物、二氧化硫仍是影响我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24个统计城市中,20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有超标现象出现,9个城市二氧化硫有超标现象出现。达州、江油两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相对较重。
与上年相比,全省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低于上年,超标率较上年有所减少。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较上年变化不大,超标率略有增加。
总体上,2006年我省主要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较上年有所减轻、二氧化硫污染较上年略有加重,但可吸入颗粒物仍是影响我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二、酸雨污染状况
2006年,四川省酸雨污染程度较上年加重,表现为降水和酸雨酸度较上年有所增加;酸雨量在全年监测总雨量的比例比上年有所上升。
全省降水年均pH值为4.55(上年为4.95),酸雨频率为37.4%(上年为28.3%),酸雨量占全年监测总雨量的比例为46.4%(上年为40.6%),较上年增加了近6个百分点。24个城市中,遂宁、资阳、巴中、都江堰、康定、马尔康6个城市未出现酸雨(上年为6个),其余均有酸雨出现。统计城市中酸雨覆盖的城市所占比例为75%,与上年持平。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2006年,四川省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中,有69.4%的断面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在统计的监测断面中11.6%的断面满足Ⅰ类水质标准,32.2%的断面满足Ⅱ类水质标准,24.8%的断面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属于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18.2%,属于Ⅴ类水质的断面为2.5%,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有10.7%。
2个入川断面中,金沙江的龙洞(攀枝花)、嘉陵江的八庙沟(广元)均达标,全年以Ⅰ、Ⅱ类水质为主。5个出川断面均达标。其中,长江的沙溪口(泸州合江)、嘉陵江的清
平镇(广安武胜)全年以Ⅱ类水质为主;渠江的赛龙乡(广安岳池)全年以Ⅱ、Ⅲ类水质为主;涪江的老池(遂宁)全年以Ⅱ类水质为主(上年为Ⅲ类);琼江的大安(遂宁)全年均为Ⅲ类水质。
金沙江:金沙江水系所有监测断面均满足规定水质要求,总体水质好于上年。干流攀枝花段以Ⅰ类水质为主,凉山段、宜宾段以Ⅱ类水质为主;支流雅砻江以Ⅰ类水质为主,安宁河以Ⅱ类水质为主。
岷江:岷江水系58.8%的断面满足规定的水质要求,干流区域性污染有所控制,支流大渡河、青衣江水质保持优良。省控监测河段中,17.6%的断面满足Ⅰ类水质标准,20.6%的断面满足Ⅱ类水质标准,20.6%的断面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属于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20.6%,属于Ⅴ类水质的断面为8.8%,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有11.8%。
干流中,都江堰水文站及其以上河段以Ⅰ类、Ⅱ类水质为主,成都段以Ⅲ、Ⅳ类水质为主,眉山段分别以Ⅴ类、Ⅳ类水质为主,乐山段分别以Ⅳ类、Ⅲ类水质为主,宜宾段以Ⅱ类水质为主。
支流中,阿坝的寿溪河以Ⅱ类水质为主,梭磨河以Ⅰ类水质为主。成都的府河以Ⅴ类、劣Ⅴ类水质为主,江安河、新津南河以劣Ⅴ类水质为主。眉山的金牛河以Ⅲ类水质为主,思蒙河以Ⅳ类水质为主,体泉河以劣Ⅴ类水质为主,毛河以Ⅴ类水质为主,东风渠以Ⅱ类水质为主。乐山的马边河以Ⅲ类水质为主,茫溪河以Ⅳ类水质为主,龙溪河以Ⅳ类水质为主。宜宾的越溪河以Ⅲ类水质为主;大渡河分别以Ⅱ类、Ⅲ类水质为主,青衣江分别以Ⅰ类、Ⅲ类水质为主。
沱江:沱江水系45.7%的断面满足规定的水质要求,流域性污染有所缓解。省控监测
河段中,2.9%的断面满足Ⅰ类水质标准,2.9%的断面满足Ⅱ类水质标准,37.1%的断面满足Ⅲ类水质标准,34.3%的断面属于Ⅳ类水质,无Ⅴ类水质断面,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有22.9%的断面。
干流以Ⅲ类、Ⅳ类水质为主,成都段以Ⅲ类水质为主,资阳段以Ⅲ类水质为主,内江段、自贡段、泸州段以Ⅳ类水质为主。支流中,德阳石亭江、鸭子河、北河水质达标,以Ⅲ类水质为主,中河、绵远河八角段为Ⅳ类水质,成都毗河以劣Ⅴ类水质为主,资阳阳化河水质达标,以Ⅲ类水质为主,九曲河、绛溪河以劣Ⅴ类水质为主,泸州濑溪河以Ⅳ类水质为主,球溪河水质达标以Ⅲ类水质为主;威远河、釜溪河以劣Ⅴ类水质为主。
嘉陵江:嘉陵江水系91.7%的断面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干流及支流的巴河、渠江、涪江、琼江保持优良。省控监测河段中,5.6%的断面满足Ⅰ类水质标准,61.1%的断面满足Ⅱ类水质标准,25.0%的断面满足Ⅲ类水质标准,5.6%的断面属于Ⅳ类水质,2.8%的断面劣于Ⅴ类水质。
干流以Ⅱ类水质为主。支流中,广远白龙江以Ⅰ类水质为主,东河以Ⅱ类水质为主,南河南渡段以Ⅳ类水质为主,马家坝段以Ⅱ类水质为主,南充西充河水质以劣Ⅴ类为主,广安清溪河以Ⅳ类水质为主,达州州河以Ⅲ类水质为主,绵阳凯江、梓江以Ⅱ类水质为主,遂宁琼江以Ⅲ类水质为主,郪江以Ⅲ类水质为主;巴河、渠江以Ⅱ、Ⅲ类水质为主,涪江以Ⅱ、Ⅲ类水质为主。
长江:长江干流所有监测断面均达标,其水质继续趋好,宜宾段、泸州段均以以Ⅱ类水质为主。
四、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
2006年,全省纳入统计的省控39个市、区、县中,全部达标的有成都市都江堰市、双流县、邛崃市、自贡市荣县、富顺县、绵阳市城区、遂宁市城区和射洪县、内江市资中县、乐山市城区、南充市城区、广安市城区、达州市城区及大竹县、宣汉县、巴中市城区及平昌县、雅安市城区、眉山市城区、资阳市城区、凉山州西昌市、阿坝州马尔康县、甘孜州康定县23个市、区、县。其余城市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均存在不稳定状况。在省控监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断面(点)中,部分地方存在阶段性不达标现象。
影响四川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或总大肠菌群)、石油类,个别水源地出现铁、锰、总磷、总氮超标现象。
五、声环境质量状况
2006年,四川省城市噪声污染较上年有所减轻,但噪声扰民仍相对较重,具体表现在:城市声环境质量好于上年,各功能区夜间噪声等效声级超标城市数多于昼间。
全省各功能区噪声年均昼夜等效声级值低于上年,为55.6分贝,昼间、夜间超标率均低于上年,分别为11.6%、22.3%。主要城市区域噪声低于上年,其年均值均低于55分贝的控制指标。
统计城市中:居住区:昼间3个、夜间6个城市超标。
混合区:昼间2个、夜间2个城市超标。
工业区:昼间0个、夜间0个城市超标。
交通干线两侧地区:昼间4个、夜间14个城市超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