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完整版)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完整版)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来源:乌哈旅游
(完整版)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课设计

2016 年

一、教课目标:

( 1)基本认识人体的正常构造及各零件的术语名称, 学会了坐、立、行及念书、

写字正确姿势。

( 2)能自觉、自主地搞好个人卫生及保护眼睛和牙齿,懂得战胜和战胜不良

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非一时半刻之力能行,功在锲而不舍。 ( 3)居家、旅游、郊游、体育运动、游泳等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 4)初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知道花草树木,对改良环境的作用,自

觉保护环境、爱惜花草树木,不随处吐痰、丢瓜皮果壳、杂物、垃圾。 ( 5)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以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教课重难点:手的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如何保持手的卫生。

教具准备:挂图教课过程:

一、手的卫生

1、上课开始让同学相互检查手,看手能否洁净,能否剪指甲,导入新课。

2、授新课,提出问题:

( 1)脏手吃东西会惹起什病?(蛔虫、蛲虫、腹泻、痢疾、病毒性肝炎) ( 2)什么状况下应洗手?(饭前便后、劳动游戏后、接触过病人和病人用过

的东西)

( 3)为何不可以留长指甲?(指甲缝的污垢中藏有更多的细菌和虫卵)

( 4)联合挂图谈谈如何洗手?(要仔细、流动水、用肥皂、全洗到、不粗心、要擦干、勤洗手、不留甲,不借用他人的东西擦手,更不要在衣服裤子上擦)

3、成效考察,利用晨检或抽查,检查学新手的卫生

4、课后认识学生能否养成饭前、便后、劳动后、游戏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二、不吃变质的食品

1、什么是变质的食品?指沾有细菌、毒素和虫卵的食品,食用这些食品就会引

起食品中毒。哪些是简单变质的食品(罐头、水果、肉类等) 。

2 食品中毒的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等,严重的

1 / 3

(完整版)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还会危及生命;被污染的食品被食用后,还可惹起痢疾、伤寒、肝炎及寄生虫等

传得病。

3、如何预防食品中毒?四人小组议论、记录,派代表回答。

4、教师小结:吃洁净的食品,腐败、有异味、腐烂不洁的食品和水果不可以吃,

餐具洁净,小摊上的东西不要乱吃,购置食品要注意。

三、保护视力

1、近视眼的形成

眼睛在看 6 米之外的东西时, 不用增强屈光度便能看清楚, 但看 6 米之内的东西时,就一定增强屈光度才能看清。要增强屈光度,就需要眼肌肉缩短,就像照相时照相机调焦距同样。 看的东西越近, 调理活动就越强; 看近距离的东西连续时间太长,中间又无适合歇息,就会使眼睛因长时进行调理活动而疲惫。 长此以往,缩短的肌肉便不可以自然放松, 使眼睛只适合看近物而出现近视状态。 但这类近视状态开始时不必定是真实近视, 若不实时治疗, 又不预防, 此后便可能发展为真实的近视,到此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2、用眼卫生

学生不注意念书写字姿势, 笔迹模糊色浅,在光芒太强或太弱的环境下看书写字,

躺在床上、走路、坐车看书等等不良习惯,都易使屈光调理活动增强,使眼肌持

续地紧张缩短,并且因为过分、长久地调理活动,造成了代谢产物的积蓄,从而

刺激眼肌增强缩短。 固然近视眼发生的原由好多, 能够遗传,但学生的近视眼主

假如后天造成的。缺少某种营养素,也简单得近视。

四、保护视力的方法主要有:

①笔迹要工整。

②看书写字时眼睛距离书籍许多于

—— 0.3 米。 5-10 歇息分钟。

③连续看书写字半小时左右,就要

④不在光芒太暗或太强的地方看书,不在卧床、走路和搭车时看书。

⑤戴眼镜的学生,每天要冲洗洁净镜片和镜架。

五、电视荧光屏对眼睛的伤害

电视荧光屏上的画面是 90 万个闪烁的小光点构成,看电视时就像在晃动的车中看书一

2 / 3

(完整版)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样,眼睛极易疲惫。特别是近距离看时,光点更显然,眼睛受影响更大,调理屈光的强度也

增强,眼睛更易疲惫。按 35—— 46 厘米电视机计算,距离应是荧屏对角线的

5

倍,最小许多于 2 米距离。

六、看电视的用眼卫生

电视画面的亮度同四周环境的亮度相差悬殊时, 眼睛也简单疲惫。 夜晚看电视时屋内应开一盏灯( 8 瓦以下),置于观看者后上方;白日看电视应用有色窗帘挡住门窗,将亮度和对照度调整到适合的状况。

眼睛平常以向前下方及正前面观看居多, 特别以向前下方观看最为舒坦。 电视机应搁置于观看者的前下方。 躺着看电视, 头颈部肌肉特别紧张, 眼睛处于由下向上观看状态, 易使眼睛疲惫而伤害视力。 连续观看电视时间太长, 又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对视力、血液循环、关节和肌肉都有不良影响。所以,看电视时间半

小时后,应按摩眼眶四周,或闭眼歇息一会,最好能做眼保健操。同时,活起程子,使肌肉、关节获得废弛、歇息,也利于血液循环。七、总结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